考研过来人:学弟学妹们看过来!看过来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二本考研的忠告
作为一个曾经二本考研过来的人,我想给那些即将开始二本考研之路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首先,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要充分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和目标。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防止一心浪费在某些不重要的事情上。
其次,记得要多做题。
刷题是考研复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还可以做一些模拟测试来测试自己的水平。
另外,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考研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努力,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突破自我,取得好成绩。
还有,要善于利用资源。
可以寻找一些考研资料,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考研交流群,与其他考生交流心得和经验。
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他们会有一些有用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最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考研复习的基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当进行一些运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即将开始二本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过来人谈考研的心态经验分享过来人谈考研必备的心态经验分享▶关键点一:恒心考研是一场知识、技能、心态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博弈。
没有秘诀和捷径,我们一旦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去迎接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你会发现复习效果不佳,计划落实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自怨自艾。
但是只要在别人坚持不下去的地方你勇敢的坚持了下来,那么就如龟兔赛跑乌龟靠不放弃的毅力赢得了胜利的果实一样,你必定会或多或少收获到你曾经用毅力赢得的胜利果实。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的竞争者是我们自身,战胜自己,你就是赢家。
▶关键点二:耐心无论哪一门学科,我们都应该掌握好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因为越是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越是容易成为命题点。
所以,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应对整个备考过程。
当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后,我们都会感到身心疲惫。
尤其到考研后期,我们甚至有时候会心理暗示自己这个知识点不那么重要,应该不会考到。
比如在今年的政治主观题题中涉及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个知识点我当时在备考过程中并没有特别仔细去看到。
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去复习,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关照都要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不厌其烦,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
▶关键点三:信心考研是对每个考研学子来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那么站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适合考研吗?我能不能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下来?我想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就像很多前辈们所说的一样,你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
如果你非常坚定你想有一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那么请相信:理想很重要,理想能让我们心中还存留一份希望和美好。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这里所指的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关键点四:用心其实个人认为,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没有必要太在意他人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
大学生打油诗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老师:对面的同学看过来,
看过来,看过来,
我讲的课文很精彩,
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
看过来,看过来,
不要被我的声音吓坏,
其实我很和蔼.(嘿嘿,没人理我)
寂寞老师的悲哀,
说出来,谁明白,
求求你把头抬起来,
看看我把课听明白。
同学: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原来每道题目都不简单,
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
上面写的东西真奇怪,哎!
1 / 2
真奇怪!(哎!算了,睡觉吧)
如果你是MP3,我愿做你的WINMAP,
如果你是MIDI,我愿做你的YAMAHA,
如果你是INTERNET,我愿做你的IE;
你有了BUG,我给你PATCH
我是挚爱你的SUN,请您尽情展示你独特的景致。
2 / 2。
【考研经验】人大应用统计学专硕(大数据分析方法)考研经验人大应用统计学专硕(大数据分析方法)考研经验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二战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专业,本科毕业于某211大学生物工程专业,首先我的分数并不像400+甚至420+那样的大神厉害,而且录取的排名其实也不是特别靠前,初试总分380+,政治65+,英语70+,数学130+,专业课115+。
一战北理应统,突然决定考研后进入备考阶段已经十月份了,很遗憾没有过线;二战人大应统成功,感恩一切安排。
这篇经验贴写给逐梦路上的学弟学妹,更写给自己。
我深信年少时一腔孤勇的执着,将始终在我们跌跌撞撞的人生里熠熠生辉。
先说说我当初是怎么确定人大应用统计的,由于没有读博的打算,所以直接就选择了专硕,我想着研究生的院校要么综排要比本科的好,要么专排比本科好。
所以最后就只有人大、北大、清华等为数不多的学校选择了。
之后就是漫长的对比,到每个学校网站下载历年的录取名单,分数线等等。
经过比较发现北大清华每年分数与人大差不多,但是招生名额却特别少。
所以感觉特别冒险。
而人大每年招生名额比较多,最关键的是人大应用统计有个大数据班我十分感兴趣,所以经过几番考量之后就决定报考人大。
人大专业课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第六版)及配套辅导书《统计学》贾俊平(经管版)何晓群《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王燕《应用时间序列》(第四版)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专业课我是报班学的,老师将我准备考研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暑假前(3-6 月) 、暑假(7-8 月)、暑假后(9-12 月),我的专业课复习过程贯穿于全程,但是方法不同。
9 月份之前,老师带着我将贾俊平老师的统计学看了两遍,9 月份之后开始陆续把回归,时序,多元三本书看完,此时脑中有一个初步的知识架构:专业课总共有八个专题,统计学独占前五个专题(数据图表展示以及度量、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方差分析,列联分析),回归,时序,多元分别是第六七八专题。
考研经验分享众所周知,考研是场持久战。
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学3月份开始真正进入准备考研的学习状态到前不久3月底被正式录取,历时整整一年。
这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枯燥的学习和无尽的自我怀疑中度过的,这是最考验毅力的一年,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一年,前提是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坚定的信念。
1阶段:3月初至6月底这是打基础的四个月,切不可白白浪费。
数学一定将基础打牢,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
我使用的是文都汤家凤老师的高数、线代以及余炳森老师的概率绿皮讲义辅导书,在此复习过程中结合汤老师等的基础课视频,效果很好,视频课我看了两遍,有时间建议大家也多看看,加深记忆,我使用的也是汤老师的1800题,将基础篇同期完成,当然课本是一切题型的根源,要保证课本在你随手够得到的地方,勤翻多翻;英语在这段时间也不能落下,英语最重要的是阅读,而阅读最重要的是长难句,我是先将何凯文老师的《长难句解密》结合视频课研学了一遍,之后着手真题,这段时间只做阅读partA,刚开始很慢很难看懂,有时候半天时间只能学明白一篇或者两篇阅读,但是一定要坚持,在这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将97-18年的所有真题阅读精学了一遍,包括其中的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型语法等,可以将重点的词汇等记录下来,方便后期复习使用;政治可以不用着急;还有要多了解各大院校的历年考研情况,比如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复试录取比例以及专业课试题难度等,为暑期最终选择目标院校做准备。
2阶段:7月初至8月底:这段时间是暑期放假休息时间,也是考研的黄金期,抓住这两个月时间高效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此时进入强化阶段,重要知识点开始重点学习,至关重要。
我是跟着汤家凤老师度过的,看汤老师的强化视频课,做1800题的强化篇。
推荐关注汤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老师会发一些偏的重点的知识可以查漏补缺,确保全面复习;英语这个阶段我主要是研究新题型和完型填空,不求多,将历年真题中的题目搞明白就完全足够,推荐徐可风老师的新题型讲解书和视频课。
我的考研经历各位好:虽然这个帖子发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还是要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
从2011年的7月份起,我就与大家网结为伙伴,是它给我提供了很多最新最IN的考研经验和资料,让我受益匪浅。
本人是学针灸推拿的,今年考了325分,虽然不算高分,但也被成功录取了。
所以,就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算是为大家提供参考吧。
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把战线拉得过长,如果你平时基础不错的话,用半年的时间应对考试完全没问题,因为自信的心态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首先,从公共课开始。
英语的复习方法说难则难,说益则益。
我选择的是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视频,在这里尤其要感谢快递哥哥、windswept等好心人的帖子,让我得到了实惠和效率并举的考研资料。
我的英语复习时间还算比较长吧,先是买了本王江涛的《我的满分考研写作书》,是彩版的,通过道长(王江涛)与小波妞(一位考生)的对话,道出了考研作文的玄机,书中的内容幽默诙谐,便于记忆。
最重要的是,还附有二十篇必背作文,是历年的高分作文,通过背诵这些文章,你会发现写作其实是很简单的。
等你背的滚瓜烂熟的时候,其实也就不用刻意去背单词了,因为这些文章里包含了很多高频词汇。
阅读,是英语中另一重要的版块,分值最高,难度呈阶梯状加大。
第一部分是传统的阅读题,这个就是要多练习,多分析,建议每篇文章看3~5遍,把文章中的高频词汇和长难句自己标注在本子上,多多的看,当然如果想听课的话,我是推荐范猛的,他讲的很到位;第二部分就是翻译了,新东方唐静老师的讲解是非常好的,他把一种做题的方法教给大家,用着很方便。
翻译其实也是考查一种阅读能力的,关键是你可以熟练的分析句子的类型,把定语从句等主要的从句类型熟记在心;第三部分新题型一般多与完型一块讲,因为它们都是根据文中所给的已知信息来推断未知信息的~在这里主推李玉技老师或张销民老师主讲的完型课程,也是讲一套固定的方法教给大家,然后用这个去套就可以了,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吧。
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把我备考的相关考研经验给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政治的复习:时间:九月开始最合适,太早性价比太低,太晚会很慌。
参考书:李凡《政治新时器》视频:我只看了李凡的马原,感觉还不错,政治少看视频比较好政治想拿高分一定要把握好选择题,50分的选择题,如果能做到40+才有可能总分打到70+,大题部分就是李凡押题出了全部背,不用背很多个老师的押题,李凡的足矣,大家都是30出头,背太多性价比太低。
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不算高,大家可以借鉴英语成绩高的大神的经验,但是我认为英语是应该最先开始复习的一门课,包括词汇与语法,使用单词书《一本单词》积累词汇,英语二相对于英语一再题目设置上没有那么多的误导,所以读懂文章非常重要,因此单词和语法是比较重要的。
我从9月份开始做真题,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先从英语一的阅读开始,每天一到两篇,卡时间做,做完后把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记忆。
10月底我开始每周选择一个时间(也是晚上,下午专业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只能牺牲政治的时间了)做一整套英语二的试卷,如果还没有复习写作,可以先不写作。
关于写作的复习我自己开始得太晚,导致后期我不得不早起半小时背范文,还是挺难坚持的,所以建议大家早一点开始写作复习,背一些范文尤其是一些固定的开头结尾,同时可以多多打磨自己的书写。
我在前期花了挺多时间,只做了参考书的知识框架,而且跟着视频做的框架有一些太过简略了,跟目录差不多,也没有留出空间给后面增添新的内容,到后面我又得重新整理部分知识框架。
整理完背完了框架我发现我记住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可能我的思维是线性的,我会沿着逻辑的线索记忆,却不会完整形成一个框架图像。
但后来我发现不用纠结于记忆方式,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记住就是王道。
8月中旬看完视频开始背第一遍,看着框架,所有知识点只背主干,不做拓展,直到大概8月结束背完这简略的第一遍,然后开始背10年到18年的真题,每天一套,重复出现的重复背,一套题分成早上和晚上两次背完。
考研心得演讲稿范文第一篇:考研演讲稿: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我叫刘保成,是采矿08-1班的学生。
在座的同学有大一大二的也有即将踏上考研之路的大三同学,作为考研过来人,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个借鉴。
谈不上是经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自己最切身的和大家说说,希望能给2022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点帮助!之前在听考研讲座的时候,老师曾说:头脑越是简单了,越是离着成功接近,当你选定一个学校的时候,只要给自己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了。
而能不能考上,难不难考,竞争大不大等等这类似的问题,应该放到一边。
我考我们山科大,最初是没什么想法的,只是告诉自己:三本不能成为自己一辈子的最高学历,要有所发展提高。
仅仅这一个理由,就足以支持我到最后,且不说过程,但至少我坚持下来了。
一路走来,现在想想我的考研路走的还是比较愉快的,虽然也有几次想放弃。
但我认为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强大的。
这也是我觉得最有用的一点。
辅导老师以及往届的师哥师姐们都会告诉我们考研的过程是乏味枯燥的,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过程。
但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会自我调节,适时放松,这也会是一个不错的过程。
考研复习期间,我跟平时一样按时学习和作息,节假日照常休息,而不是强迫自己一直学习,勤工助学岗位我一直坚持到十月份毕业生正常退岗,暑假觉得热了,我回家避暑;清明、五一、十一,我一直都是在家玩。
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反而是一种放松的途径。
因为我个人认为考研拼的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效率,只要做好计划按时完成每周的工作量就好,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了。
因为我的考研过程掺杂着这些,所以没有系统确切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只能大体说一下。
我是大三才最终决定要考研的,刚开始我是很茫然不知所措的。
本身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三本的学生,再加上自己的性格内向,根本是没有自信的。
而且对于要看什么复试参考书,如何搞好复习等等其他与考试相关的信息,都不知道去哪里弄。
2023年考研心得体会及经验分享考研心得体会【1】总算是结束了征途,是时候来回报社会了,给17年的学弟学妹讲述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仅个人之见,不喜勿喷首先帮考研帮打波广告,我是在考研帮会员刚出来的时候申请的,当时只要99元,觉得还不错就办了,之后发现的确是很不错,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学弟学妹可以放心申请。
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
政治:我买的学习知识点的书是《大纲》还有《风中劲草》,大纲买来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个人觉得还是小草看着舒心,我也从头到尾翻看了两三遍。
另外在考前一个月,买了近十本模拟题,不得不说政治做得多还是很有作用的,这门课就是得做,完全不像数学,得掌握方法,政治我觉得就是要见多识广,当然,分析题是不做的,只做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
首先这样时政可以复习的很全面,其次可以查漏补缺,找出自己哪一章哪一个知识点学的不够扎实或者是直接不知道。
每做完一套,就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题目记下来,在考前看一下。
我是自己打成WORD的形式,分成马原,毛中特等五章,考前强化记忆的。
今年的分析题我只背了肖四,还是派上些用场的,至少会说套话。
我的政治是在9月份开始复习的,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也完全可以从9月份开始看。
反正我之前是没有一点基础,时间完全可以。
数学:数学是我又爱又恨的一门,真的是虐我千百遍,带她如初恋。
我的数学用书有李王的《复习全书》和张宇的《18讲》,主要看的是全书,18讲看的少一点,因为18讲买的晚。
两本书比较我觉得18讲要好一点,更适合我,当然,不能光凭我一人之言,既然全书有那么多人推荐,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数学练习册我就做了18讲全书上的例题习题,从10月份开始就研究真题了,考了今年的数学试卷才觉得,历年的真题是个屁反常积分直接就没有复习过!!抱怨一下,不过真题还是很重要的,我个人是研究了两遍。
另外最后几天还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很难,但是会了之后就会觉得题出的真不错。
另外数学我看了张宇,汤家凤,杨超的视频,最喜欢的是张宇的,很基础,汤家凤太重技巧,从今年的考试来看,并没有什么卵用,得基础者得天下。
还没下定决心考中财吗?听一下学姐的故事吧!将两位考上中财金融硕士学姐的考研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金融专硕学姐的故事作为一位考研过来人,考研途中能够回想起来的除了考研过程中的全力复习,还有就是自己考研途中的心理变化了。
蛮感谢一起度过考研的小伙伴、帮我答疑解惑的学长学姐和老师。
从我四五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到十二月结束,近九个月的时间都是在看书复习,算是持久战,不是一时半会复习激情就能够有成效的。
情绪波动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回忆起整个过程,在暑假之前,我还算是保持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考研复习的热情也比较高涨,每天看书感觉都很棒。
做题并不多,大部分时间在进行知识的复习,也会关注图书馆中别人的进度,但也不会有太大压力。
从暑假左右,当把知识进行一轮复习之后开始做题的时候,总是有不会的,自己就会有些焦虑,而且假期在家复习,会慌但有时又无心学习。
开学后九月份到十月份,这应该是我心理最不平静的一段时间了。
九月份回学校,想要工作的人已经开始准备秋招网申、面试了,到后面各个单位进行宣讲的时候又看到不少准备考研的人又去听宣讲、投简历去面试,就会想,我要不要也去听一下,要不要也投个简历,要不要准备下面试……当时会有段时间挺迷茫的,尤其当你意志不坚定的时候身边的人蛮影响你的心理的。
最终,我并没有进行任何工作准备,仅仅准备考研,最终结果是好的。
但也并不是完全符合每个人的情况。
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说实话考研途中可能会有很崩溃的时候,当你遇到原本考研的人不考了、找工作的人已经拿到面试甚至offer了,你会怀疑自己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你也会动摇。
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下一些舒缓情绪的方法,不要冲动。
尝试和周围一起准备考研的朋友或者考过研的学长学姐聊一聊天。
最好是那种比较明确自己动机准备考研的人,有些人看大家都准备考研自己也想去试试这种就先不需要和他们进行关于考研方面的太过于细致的沟通了。
考过研的学长学姐会对情况比较了解,并且,自己当时也会有切身体会。
曾几何时,能上大学还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转眼没几年,研究生都已经开始廉价批发了,每年接近40万的毕业研究生,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很多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还不如好专业的本科生,更别提什么良好的待遇了。
与此同时,考研的门槛也在一年年降低,面对残酷的现实,大批毕业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
然而我要说的是学校不好、专业不好的学弟学妹们准备考研时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务必慎重,万万不可认为只要考上就行,这是我通过自己的惨痛教训和经历总结的宝贵经验。
2008年我本科毕业以432分的成绩考上西北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当时的想法太幼稚了,一方面觉得学校没问题,自己所考专业在该校又是国家重点学科,实力雄厚;另一方面不敢跨专业,只想稳定点考个公费(后来回想,只能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只要专业好,毕业工资五六千,几个月的工资那点学费就回来了)。
然而噩梦在还没毕业时就开始了,找工作的辛酸历史没经历过的肯定难以想象,纵然你成绩再好,想找个理想的工作也太难了,专业不对口是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拦路虎。
我自己也是折腾不少时间,最后去了东风公司卡车部,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一般,感觉实在对不起自己近20年的勤奋学习,去年下狠心又以417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大一个好点的专业,纵然初试排第六名,由于和人家本校的要竞争,最后勉强自费录取。
听到我的经历,很多人一定很诧异,为什么考两次?为什么后来不考博士?当初也考虑过考博士,但是读博一方面时间长、压力大,另一方面毕业基本搞学术,而我自己家里的背景不允许自己搞研究,所以还是学点技术挣钱就行了。
学弟学妹们(尤其是普通高校的考生和一本学校里的冷门专业的考生)如果工作不好找,有志于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我首先要对你们表示衷心的祝愿,考研如今并不难,只要努力肯定没问题,要考虑的是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也许这对你来说是第二次高考,第一次高考的遗憾可以弥补了。
当然考研是场心理战,考研的人有句话很实在:“考研就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我认为这是一句所有考研人都应该深刻懂得的精辟语录。
当你确定考研的那一天,你就投入了这场战争,宁可光荣的战死,也千万别当逃兵。
那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首先应该给自己来一个整体规划,简单的说,就是要了解自己想考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程度;其次要了解处于这个水平
上,想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如何努力;再次,就是需要怎么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形成自己的复习计划。
对许多大学生朋友来说,高考时的迷茫与对未来的不确定造成了许多人志愿选择错了,结果到了大学整个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都消耗在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上,吃力并且无助。
虽然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但是,如果想改变这样的命运考研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考研何尝不是如此。
开始揣着百分的信心上路,一路上这里丢点,那里撒点,得不到补给,就会退出。
但是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就是:虽然这个选择会让你放弃很多,会让你暂时很辛苦,但是,它确可以影响你的一生,一旦成功,它所带给你的幸福是真真正正能够感受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