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项目12管理行政区划和地名事务
- 格式:ppt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30
民政工作梳理表摘要:一、民政工作的意义二、民政工作梳理表的内容1.社会救助2.社会福利3.社区建设4.婚姻登记5.养老服务6.儿童福利7.残疾人权益保障8.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9.社会组织管理10.殡葬管理三、民政工作梳理表的价值四、如何利用民政工作梳理表提高工作效率正文:民政工作是政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婚姻登记、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权益保障、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殡葬管理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政工作的全貌,我们整理了以下民政工作梳理表。
一、民政工作的意义民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通过民政工作,政府可以为民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二、民政工作梳理表的内容以下是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1.社会救助:包括临时救助、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等。
2.社会福利:涵盖优抚安置、社会优待、福利彩票、慈善事业等方面。
3.社区建设:涉及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方面。
4.婚姻登记:包括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婚姻状况证明等。
5.养老服务: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服务。
6.儿童福利:包括孤儿、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福利保障。
7.残疾人权益保障: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
8.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包括行政区划调整、地名命名、地名标志设置等。
9.社会组织管理: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指导和监督。
10.殡葬管理:包括殡仪服务、丧葬用品管理、墓地管理等方面。
三、民政工作梳理表的价值民政工作梳理表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民政工作的全貌和各个领域的工作内容,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梳理表也有助于提高民政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公众监督。
四、如何利用民政工作梳理表提高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民政工作梳理表,结合自身职责和任务,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民政部关于严格行政区划建制表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民政部关于严格行政区划建制表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10〕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近来,有些地方在启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个别地方负责同志在讲话中提到,将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镇级小城市”等。
这些不规范的提法,经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后,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避免在行政区划建制上产生混乱和越权行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要严格行政区划建制表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我国行政区划建制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在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要认真遵循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严格行政区划建制表述,统一宣传口径,确保宣传内容准确、规范,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不规范的行政区划建制表述。
二、要及时纠正违规表述和行为。
“镇级市”、“镇级小城市”等提法是不规范的,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各地要对前一阶段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存在不规范行政区划建制表述的,要明确指出并责令改正;对媒体报道中出现不规范提法的,要及时予以说明和澄清,避免引发混乱和歧义。
三、要严格执行行政区划调整审批程序。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审批权限等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在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如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要严格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不得超越权限擅自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请将本通知精神及时报告同级党委和政府。
二○一○年十月十四日——结束——。
对民政工作的认识民政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于民政工作的认识:1.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包括对于贫困人口、特殊群体和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帮扶。
同时,慈善事业也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支持和帮助。
2.社区建设与基层政权:社区建设是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包括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
基层政权建设则是为了加强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3.区划地名与婚姻登记:区划地名管理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对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规划,以及地名的命名和标准化管理。
婚姻登记则是为了维护婚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为夫妻双方提供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
4.殡葬管理与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殡葬管理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对于公墓、殡仪馆等殡葬设施的管理和服务。
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则是为了帮助生活无着的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保障其基本生存权益。
5.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是民政工作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包括对于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组织的注册、监管和注销等管理服务。
6.民间纠纷与矛盾排查化解:民间纠纷与矛盾排查化解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对于民间纠纷的调解和处理,以及对于社会矛盾的排查和化解。
7.行政区划调整与规划:行政区划调整与规划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对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规划,以及对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8.政策法规与宣传工作:政策法规与宣传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民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同时,还需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民政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9.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中心工作:行政审批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对于行政许可、审批、备案等事项的处理和服务。
关于民政工作的指示批示一、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
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民政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政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民政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2.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3.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 管理行政区划、地名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指导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等;5. 负责烈士褒扬、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指导服务烈士褒扬工作;6. 负责婚姻登记、儿童收养登记和殡葬管理工作,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等;7. 统筹推进民政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
三、民政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在开展民政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2. 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3. 科学决策,遵循客观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4. 强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5. 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发展。
四、民政工作的保障和支持为确保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供以下保障和支持: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政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4. 强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民政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为确保民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1.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2. 加强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民政局工作岗位职责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规章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区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2、负责辖区社团登记和年度检查;监督社团活动非法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
3、负责辖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指导、监督地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
4、组织拥军优属活动;认真执行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负责革命烈士申报、承担全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日常事务。
5、做好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接收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军地两用人才建设工作。
6、组织救灾工作,核实、掌握和上报灾情,负责接收救灾物资捐赠,统一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监督检查救灾款物的使用情况,指导灾区生产自救。
7、负责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指导督促全县乡(镇)实施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了解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和非农人口中的贫困人口状况,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8、开展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制定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9、认真开展婚姻登记工作,指导推进婚姻习俗改革。
10、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负责村级行政区域的建立、撤销、调整、更名报批;负责镇(街)排列顺序及简称的审核报批。
承办本行政区域边界线争议的调处事务,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仲裁建议,维护好边界“点、线”法定线、界务管理工作。
11、承办本区域行政区划名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天体地理实体和边境地名审核报批;规范全区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12、组织本区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3•【字号】甬政办发[2011]241号•【施行日期】2011.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政办发〔2011〕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宁波市民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8号),设立宁波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增加的职责1.增加负责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组织监督管理的职责。
2.增加组织实施医疗救助工作的职责。
3.增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责。
4.增加负责全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的职责。
5.增加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职责。
6.增加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职责。
(二)取消的职责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省政府、市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区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1.加强社会救助职责,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2.加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管理的职责。
3.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职责。
4.加强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民政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拟订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和民政工作。
民政事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1989.05•【文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民政部关于废止部分民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00年11月10日实施日期:2000年11月10日)废止(原因:被《民政部关于印发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制度》(民发〔1999〕27号)取代)民政事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1989年5月)第一部分行政区划、基层政权、地名(一)行政区划、基层政权(1)县辖区数:是指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人民政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告期末实际设有的派出机关(即区公所)的个数。
(参照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二条)(2)街道办事处数: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告期未实际设有的派出机关(即街道办事处)的个数。
街道办事处数中,包含农村办事处数。
(参照同上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3)居民委员会数:是指城市和建制镇在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群众性自治的居民组织(即居民委员会)报告期末实有个数。
(参照《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4)村民委员会数:是指乡镇在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即村民委员会)报告期末实有个数。
(参照《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5)居民(或村民)委员会干部数:是指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人员总数,包括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两部分。
(参照《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城镇:城镇是指人口集中,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中心。
它包括城市、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三部分。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民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5.28•【字号】市政办发[2002]51号•【施行日期】2002.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民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市政办发[2002]51号)《西安市民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西安市民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市级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陕字[2002]25号),西安市民政局是主管全市有关社会行政事务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的职能将农村养老保险职能,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划入和增加的职能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2、社团基金会的登记监管工作。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4、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组织协调抗灾救灾职能。
5、市老龄委和市残联承担的老年人、福利企业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福利救济工作。
6、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7、指导、协调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二、主要职责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民政局的主要职责是:(一)拟定全市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草拟民政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草案,编制本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指导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二)指导、监督全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社团登记、年检和社团基金会的监管工作,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
(三)指导、监督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年检,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负责全市优待抚恤工作和烈士褒扬工作;负责全市退伍伤残军人的评残抚恤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抚恤工作;指导烈士陵园的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