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嵌入式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嵌入式软件开发设计题目:七段数码管倒计时显示驱动设计专业:班级: 班级: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xxx-0-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1.目的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1、课程设计目的: (1)在已具备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 WINCE6 嵌入式操作 系统下的驱动设计与应用开发; (2)了解和掌握嵌入式平台的硬件原理图,熟悉板级支持包的源码结构; (3)掌握 GPIO 的工作原理及读写方法,并应用在驱动接口函数中实现驱动设计。
(4)熟练运用 VS2005 开发环境,完成板级支持包的开发。
1.2、设计要求: (1)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应用程序设计与驱动程序设计。
(2)应用程序部分向用户提供交互界面,由用户输入计时时间间隔和倒计次数,如输入 计时间隔 1000ms 和倒计次数为 9,则 LED 七段数码管从 9 开始倒计时,每隔 1 秒 钟显示数值减一,即显示 9,延迟 1 秒,接着显示 8,…,显示 1,延迟 1 秒,显 示 0 表示计时结束。
(3)驱动程序部分读取应用程序发送的计时参数,并按照参数将整个倒计时过程,通过 访问七段数码管对应的 GPIO 写入高低电平序列,以此显示数值。
-1-课程设计指导书2.设计对象〔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2.1、设计内容 (1)PXA270RP 实验板嵌入式处理器规格说明书的阅读准备。
(2)查阅联机帮助文档,了解流驱动接口函数的功能。
(3)确定控制七段数码管信号需要访问的一组 GPIO 端口地址,并定义从 0~9 所有数字 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时对应的二进制序列。
(4)驱动程序内部实现: 虚拟内存映射,将 GPIO 物理地址映射到用户区虚拟内存,以便驱动程序对 GPIO 进行访问; 七段数码管数据显示,将数字相应的码形输出到七段数码管,数字的码形由七个数 码管构成,每个数字在显示时,数码管亮与灭的组合序列应确保控制正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任务书
指导教师陈惠鹏
1110420123 杨若眉
一、任务目标
设计一个音乐播放器,可以在界面上选择和上下移动光标;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单片机,播放所要求的音乐,并输出声音。
同时通过LED灯显示器,用来显示所选曲目。
二、总体方案
MP3音乐播放器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
1:主控模块——MSP430F149单片机最小系统
2:音频解码模块——VS1003
3:液晶显示模块
4:存储模块
基于以上模块的需要,选择了TI公司的MSP430F5529低功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利用VS1003作为音频解码芯片;利用液晶显示器LCD3310和按键设计人机交互模块;存储歌曲选用SD
卡,存储自制字库选用了M25P80FLASH存储器。
三、硬件框图
四、流程图
五、外观初步设计
由于此MP3只侧重功能性的要求,而不对外观作出要求,因此外观是比较简陋和随便的。
但可以实现简单的MP3的功能。
六、成本核算
七、时间安排
2013/09/20-2013/11/8 基础知识学习。
学习MSP430编程,电路板的绘制,SPI总线技术,SD卡技术,音频技术,焊接技术等,为接下来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做准备。
2013/11/09-2013/11/16 硬件电路设计与焊接。
2013/11/17-2013/11/23 软件部分编程及软硬件联合调试。
莉M序笳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基于ARM的CAN总线通讯系统设计与题目实现院系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3计本1姓名武琰玲学号1312210104指导教师专业资料1课题研究意义、现状及应用分析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1.1系统功能需求 (2)1.1.2系统性能分析 (3)1.2 系统用例分析 (3)1.2.1普通用户用例分析 (3)1.2.2管理员用例分析 (3)1.2.3超级管理员用例分析 (3)2课题总体方案设计及功能模块介绍 (4)2.1总体设计 (4)2.2系统功能设计 (4)2.2.1前台功能模块设计 (4)2.2.1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4)2.3数据库设计 (4)2.3.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2.3.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2.3.3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5)2.3.4数据库整体关系 (5)3系统硬件平台及接口设计 (6)3.1系统环境 (6)3.2数据库连接 (6)3.3前台模块的实现 (6)3.4后台模块的实现 (7)4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8)4.1测试的意义和目的 (8)4.2测试方案 (8)4.3功能测试 (8)4.3.1登录注册测试 (8)5结果分析 (9)6总结 (10)专业资料1课题研究意义、现状及应用分析1.1系统需求分析1.1.1系统功能需求1.页面设置: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2.54CM ,下边距2.54CM ,左、右边距为3CM,页面与页脚距边界保持默认值,不留装订线。
2 •字间距:采用标准字间距。
行间距:采用20磅行间距。
3.正文:中文为宋体,英文为“ Times News Roman ”小四号。
正文中的图名和表名用相应的五号字体,正文中的图和表必须有编号,如:“表3-1 ”“图2-5” 等。
4 .一级标题:如:“目录”、“ “ 1.XXX系统分析”等,黑体加粗,3号,居中排列,段后间距设置为30磅,每一个一级标题单独另起一页。
5 .二级标题:如:“2.1认证方案”、“6.5小结”等,黑体加粗,小3号, 段后间距设置为18磅,左对齐,如果二级标题在正文之后,前留一行。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三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理工科软件机电专业适用一、目的《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会加深理解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又动脑,又动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构建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基本技能;(2)具备基本嵌入式系统下C语言编程能力、嵌入式操作系统基本调试的能力;(3)了解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开发一套嵌入式系统设备的方法。
二、设计题目基于ARM的滚屏LED广告牌开发三、设计原理1、点阵LED屏硬件原理EMBEST实验平台设计了一个 16×16的点阵屏。
点阵屏由发光LED矩阵块组成。
16×16点阵屏即屏上有 16×16 个LED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可理解为一个像素点,它们被按着行与列的形式整齐地排列,通过控制每个LED(像素点)的亮灭,点阵屏可与计算机同步显示汉字、英文文本和图形。
本实验平台的点阵屏电路如下图:图1 点阵屏的行扫描信号图2 点阵屏的列扫描信号图3 点阵屏的行驱动信号图4 点阵屏的接口电路本实验平台使用的16×16点阵屏上,每一行16个LED,它们采用共阳极的接法;每一列16个LED,它们采用共阴极的接法。
如上图4中,QL1~QL16是点阵屏的行驱动信号,每一个信号控制一行;LR1~LR16是点阵屏的列驱动信号,每一个信号控制一列。
故通过利用相应行线输出高电平,相应列线输出低电平,就可以点亮点阵屏上相应的LED。
如果按着一定的控制或扫描方法,就可以实现汉字、图形的显示。
为了能够稳定地控制点阵屏的显示,本实验平台采用了CD4094作为行线和列线扫描信号的控制芯片。
CD4094芯片简单来说就是一串入并出的功能,将CPU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输出。
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1106402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间:18-19周指导老师:阳俊涂立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本科)的实践课程,主要为专业应用培养坚实的嵌入式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开发方法,着重提高嵌入式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是利用Linux开发平台建立的交叉开发环境所进行的课程设计;利用GNU编译器进行开发的一门课程,它建立在Linux2.4内核的ARM9平台上,可以设计出适合的嵌入式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完成中间层的移植以及应用层程序的开发。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主要依据嵌入式系统开发理论,提出一种基于ARM+linux架构的系统实现结构,设计一个最小的嵌入式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调试,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实现过程主要分析linux的移植步骤,包括linux 的内核和文件系统的配置,编译,对应硬件的驱动程序开发(如果有涉及到的要求有)等等。
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嵌入式图形引擎和数据库引擎的移植。
最后,部署嵌入式应用层,并对应用层的程序主体进行分析,给出程序流程图,描述将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添加到目标板上运行的方法和步骤。
系统最终应实现linux在FLASH上的启动,并能支持基本的网络功能。
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程序,验证这种结构在嵌入式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利用前景。
通过设计任务,熟悉linux系统,熟练使用各种常用命令和相应的内核知识,以及如何使用linux应用产品开发,linux 驱动开发及嵌入系统开发整个嵌入式开发步骤初步掌握。
学生必须充分利用理论课和实验课学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一定难度的嵌入式系统设计题目,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开发流程,及时查究错误,全部工作都要求独立完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与老师联系,共同确定具体的任务。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2016年5月27日1 题目: 基于STM32F103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电子钟本课程设计为独立设置的课程综合设计,学分为2.0(物联网工程),主要涉及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知识。
2 教学目的:掌握STM32F103单片机输出口的使用方法和扩展;掌握定时器和外中断的使用方法;掌握LCD显示屏的驱动原理。
掌握MDK5编程环境与STM32F103库函数开发技能,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学会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要求3.1功能要求:采用STM32F103单片机和2.8寸液晶屏显示能显示当前的月、日、时、分、秒,24小时制;月、日、时、分、秒均可以单独设置,设置时该项目闪烁;外接3个按键,一个用于选择需要设置的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3.2主要技术指标:计时精度误差:≤1秒/日LCD显示清晰,不能有明显的残影、乱码、抖动;电源:DC5V、2A;3.3工艺要求本课程设计使用正点原子mini版套件。
4 设计报告4.1 正文部分不少于1万字或20页,A4版面,统一格式。
4.2 设计报告必须包含以下章节:1、中文摘要:字数在100~300字;关键字:3~5个;英文摘要(选);2、目录:正文部分在大纲模式下编排,目录自动生成;3、设计方案分析:至少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对比选取其中一种;4、硬件电路设计:含元器件介绍、原理图及分析;5、软件设计及程序分析:要求对代码中关键部分采用流程图和文字方式进行代码分析,但不允许单独一个流程图作为一个章节;6、实验:课程设计的实物及其工作状态;要求给出作品照片,要求对作品给出运行状态数据并分析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7、结论: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做出总结并提出未来展望8、致谢9、参考文献:至少3篇参考文献,其中期刊论文不少于50%;每篇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被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