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 格式:pptx
- 大小:409.57 KB
- 文档页数:13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原文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初一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所作,全诗以观沧海为主线,描写了大海及周边的景象,表现出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诗中描绘了北固山下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昌龄被贬谪的牵挂和忧虑,展现出诗人深切的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色图,表现出诗人孤寂思乡的情感。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经典之作,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赏析次北固山下
题目:
次北固山上的美景给人带来的心灵享受
导言: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文学家神秀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人描绘了北望故乡、南望次北固山的美景,以及山脚下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1.北望故乡
诗人高山仰止之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他用“北望”来描述自己望着故乡的方向,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的心绪跳动着,描绘了山的高耸,云的飘渺,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2.南望次北固山
次北固山是指位于洛阳南部的一座山脉,它巍峨壮丽,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
诗人以“南望次固”来形容自己对次北固山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它的敬畏之情。
他将山脊描绘成“崑崙”一般,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
3.田园风光
诗人将目光转向山脚下的田园风光,描绘了山脚下的田野、林木、村舍等景物。
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这些景物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以一种平和舒适的感受。
诗人以田野、村舍来象征自然和人
类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自然纯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结尾
通过《次北固山下》的描写,诗人神秀展示了他高山仰止的宏
伟姿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简单
纯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发人深思的情感,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写作手法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是两首伟大的中文古诗,其中融入了许多精彩的写作手法。
接下来我将按照列表的方式,分别介绍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它以描绘充满自然风光的北固山为主题,以及抒发心境的方式,展现了陆游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景物描写:诗中运用了极富表现力的景物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钟山只隔数重山”描绘了山峦起伏,景色壮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无边的天际和浩渺的河流,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受。
2.意象描写:通过一系列的细致描绘,创造出了丰富的意象,勾勒出山水的美妙之处。
比如“廊桥风雨声,犹为霖雨鸣”,运用了视听的手法,使人们仿佛可以听到廊桥上雨水的声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运用了天气的变化来表达季节的转换,传递出凉爽秋天的氛围。
3.对比手法:在诗歌中,陆游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叙述的效果。
比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将遮挡视线的青山与东流不息的黄河进行对比,展现了山河壮丽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坚韧奋斗的态度。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文学家马致远的名篇,通过别出心裁地将心境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幽美寂静的秋天景色。
1.音韵转换:通过音韵转换,使得句子的呼应更加和谐,加深了诗意。
比如,“银汉迢迢暗度,金波杳杳冥冥”中的“迢迢”与“杳杳”、“暗度”与“冥冥”形成了呼应,使得诗歌更富韵律。
2.以景入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夕阳的美丽与渐渐落下的黄昏,却也点出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3.意象运用: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给诗歌增添了深度。
比如,“万木涛天落霞翠”中的“涛”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描绘出秋天的静谧。
“托于白云深处、妩媚青草外间”将白云和青草作为背景,给人一种恬静的感受。
4.运用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情感的强烈对比。
比如“残虹衔翠落,轻霞卧紫微”,由于颜色的对比,使诗歌表达了凄美的情感和秋日的静谧之感。
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对比阅读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读一读两首古诗,一首叫《天净沙·秋思》,一首叫《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里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你看呀,有干枯的藤条、老了的树、傍晚的乌鸦,还有小小的桥、流动的水和温馨的人家,走在古老的道路上,吹着西风,骑着瘦马,多孤单呀。
再看《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起来啦,两岸变得好宽阔,风也正好,船帆高高挂着,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呀?这首诗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
这两首诗,一个让人觉得有点难过孤单,一个让人心里充满期待,是不是很有趣呀?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两首古诗哟!《天净沙·秋思》里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个伤心的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看着太阳落山,心里可难受啦。
就好像咱们在外面玩得太晚,找不到回家的路,会害怕会想哭。
《次北固山下》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大海上太阳升起,旧的一年过去,新的春天要来啦,多让人开心呀!这两首诗,一个让人心里酸酸的,一个让人心里暖暖的,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作文三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
在《天净沙·秋思》里,“古道西风瘦马”,那匹马都瘦瘦的,走在风里,多可怜哟。
还有“断肠人在天涯”,这个人在外面流浪,好孤单。
可《次北固山下》就不一样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他想着给家里写信,让大雁帮忙带回去,心里还怀着对家的想念和期待呢。
这两首诗,一个充满了悲伤,一个有着对家的盼望,你们能感觉到吗?作文四小朋友们,今天来对比一下两首古诗。
《天净沙·秋思》说“枯藤老树昏鸦”,就好像咱们去了一个很破很旧的地方,到处都没有生气。
但是《次北固山下》里,“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坐船在绿绿的水面前行,多好玩呀。
一个让人觉得没精打采,一个让人觉得很有精神,你们说是不是呀?作文五小朋友们,咱们来读两首有意思的诗。
初一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古代诗歌四首》是初一上册第四课,包含的四首古诗,它们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以下是四首诗歌的赏析:1.《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观赏大海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其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接点明了题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表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壮志雄心。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则表现了曹操的诗歌才华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海上日出冲破黎明的黑暗,鼓舞人们积极向前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钱塘湖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其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点明了作者的游踪和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写湖光山色、莺歌燕舞等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是马致远在漂泊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写凄凉悲惨的秋景和宁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