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八年级科学下册3.3化学方程式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9.47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 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 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B. 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C. 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1:3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该反应可能为:2H2+O22H2O4.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A,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B. A,B,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 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价态都发生变化C. 转化②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O + HCl6.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
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的化学式为N2O4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 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D.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一密闭容器内有A、B、C、D 共4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3.3 化学方程式(2)1.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 +O 2=====点燃CO 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D )2.下列有关2CO +O 2=====点燃2CO 2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2克一氧化碳和1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克二氧化碳B.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C.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 A. 2Mg +O 2↑――→点燃2MgO B. H 2O 2+MnO 2===H 2O +MnO 2+O 2 C. 4Fe +3O 2=====点燃2Fe 2O 3 D. 4P +5O 2=====点燃2P 2O 5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和“”分别表示A 、B 、C 三种不同的分子。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B )(第4题)A. 4∶1∶3 B . 3∶1∶2 C. 4∶1∶2 D. 3∶1∶35.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硫黄、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3Fe +2O 2=====点燃Fe 3O 4。
(2)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H 2O=====通电2H 2↑+O 2↑。
(3)点燃物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O 2=====点燃SO 2。
(4)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2KMnO 4=====△K 2MnO 4+MnO 2+O 2↑。
6.某学生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 HgO===2Hg +O 2↑ B. KClO 2=====MnO 2KCl +O 2↑ C. C +O 2=====点燃CO 2↑ D. 2P 2+5O 2===2P 2O 2其中的错误有如下几种,请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3.3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混合,下列物质中,能跟该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钾B. 氯化铁C. 一氧化碳D. 氯化钡2.宇宙飞船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固体混合物作燃料,点燃时,铝粉被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4N2↑+4H2O+Cl2↑+2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该反应能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飞船飞行C. 该反应过程中存在能量形式上的变化D. 在反应中铝粉是起催化作3.对于化学反应X+K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X只能是熟石灰C. Y中一定含有钾元素D. 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4.甲、乙、丙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不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A. O2、 CuO、 H20B. Na2CO3、 Na2SO4、NaOHC. FeSO4、 FeCl2、 FeD. CaCO3、 CaCl2、 CO2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锌粒溶于稀硫酸: Zn 十H2SO4 = Zn SO4十H2B. 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 CaCO3 + 2HCl = CaCl + H2O+ C02↑C. 精制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稀硫酸: NaOH + H2SO4 =Na2 SO4 + H2OD. 用石灰乳刷墙,墙壁变得又白又硬: CO2 + Ca ( OH )2 = CaCO3↓+H2O6.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 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该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2AC+B2=C2+2AB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八种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个数比是1:18.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3.3 化学方程式(3)A 组1.八年级(二)班同学计算30克炭完全燃烧可以得到多少克二氧化碳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B )A. 1230克=x 44B. 1244=30克xC. 12x =30克44D. 12x =4430克2.在化学反应2A +3B===2C +D 中,已知8克物质A(相对分子质量为32)与12克B 完全反应,则物质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A. 16B. 32C. 48D. 643.在反应2CO +O 2=====点燃2CO 2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7∶4∶11,各物质之间分子个数比为2∶1∶2,化学计量数之和为5。
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KClO 3和MnO 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 2,收集到4.8克O 2后停止加热,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0克,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O 2,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23.2克。
试计算(不考虑O 2的损耗):(1)两次生成O 2的总质量为9.6克。
(2)理论上可回收MnO 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2KClO 3=====MnO 2△2KCl +3O 2↑ 149 96 x 9.6克 14996=x 9.6克,x =14.9克。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可回收到MnO 2的质量为23.2克-14.9克=8.3克。
5.某氯碱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有毒的氯气(Cl 2),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工厂用20%的NaOH 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NaOH===NaClO +NaCl +H 2O)。
计算:4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多少?【解】 设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x 。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71 80x 4吨×20%71x =804吨×20%x =0.71吨答: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0.71吨。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3.1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目录 (1) (2) (2) (3) (7)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④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总和。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归纳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常考1】质量守恒定律【例1】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如图所示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
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胶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胶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胶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热点题型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探究【例1】(台州中考)请回忆你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如图所示,下表中“实验结论分析”填“=”“>”或“<”):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3.3 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在反应2A+3B===2C+4D中,若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8∶12∶11∶9B. 16∶36∶22∶36C. 16∶16∶22∶9D. 2∶3∶2∶42.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和丙为生成物B. a等于32C. b等于37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3.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A. FeSB. Fe2S3C. FeOD. FeS24.哈尔滨市正在施工的地铁工程要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假设杂质不含铝元素)来炼制铝合金.若要炼制含铝95%的铝合金108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5%铝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40%的铝土矿的质量是()A. 340tB. 204tC. 108tD. 120t5.30克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1克氢气,则该铁样品中含的杂质可能是()A. CuB. MgC. AlD. Na6.下列制备氧气的反应中,用等质量的反应物能获得氧气最多的是()A. 2H2O2 2H2O+O2↑B. 2KClO3 2KCl+3O2↑C. 2H2O2H2↑+O2↑D. 2KMnO4△ K2MnO4+MnO2+O2↑7. 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 M由四种元素组成B. 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 M中有氨气D. M可能是碳酸氢钠8.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 由大量微观甲“”聚集成的物质是单质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9.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第3节化学方程式姓名学号一、我学会了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定律适用于变化。
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和并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选项中,一定不会变的有。
A.物质种类B.物质总质量C.分子种类D.分子数目E.原子种类F.原子数目G.元素种类 H.原子质量 J.物质状态3、化学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A、以为依据;B、符合定律。
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正确。
(2)化学方程式。
(3)注明反应及生成物的。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反应在什么下进行。
(2)表示什么物质,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3).表示各物质间微粒(原子与分子)的。
(4).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4、在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①根据题意设。
②写出正确。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和已知量。
④列出、求解。
⑤写出简明。
二、我理解了5、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 (a-b)克B. (a-b-c)克C. (a+b-c)克D. (a-b+c)克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 只含有碳、氢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7、化学反应A+2B===C+D中,5.6克A和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在要得到0.4克D,所需A的质量为-----------------------------------------------()A. 5.6克B. 11.2克C. 14.6克D. 29.2克8、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克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克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 C+O2 CO2B . Mg+O2 MgO2C . 4Fe+3O2 2Fe2O3D . 4P+5O2 2P2O52. (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铁和硝酸银反应:F e+AgNO3═Fe NO3+AgB . 铜绿和稀盐酸反应: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D . 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2Na2O2+CO2═2Na2CO3+O2↑3. (2分)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途非常广泛。
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 X的化学式是HClC .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 图甲所示物质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是14:714. (2分)从化学反应3Fe+2O2═Fe3O4中,可以得到下列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 . 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B . 3份质量的铁和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C . 168份质量的铁和64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D . 反应中铁原子与氧分子的微粒个数之比为3:25.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铁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Fe+2AgNO3═Fe(NO3)2+2AgB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HCl+CaCO5═CaCl2+H2O+CO2C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 2COD . 稀硫酸除铁锈:Fe2O3+2H2SO4═2FeSO4+2H2O6. (2分)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 . 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7. (2分)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 . 石笋、石柱形成的原因:Ca(HCO3)2=CaCO3↓+CO2↑+H2O分解反应B . 医疗上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C . 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中和反应D . 用铁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Fe+2O2 Fe3O4 化合反应8. (2分)充分煅烧20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可制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A . 8.96tB . 11.2tC . 10tD . 12.96t9. (2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 一定不存在Ba2+ , NH4+可能存在B . CO32﹣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 . Ba2+可能存在,SO42﹣一定不存在D . NH4+一定存在,CO32﹣一定存在10.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1.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4Fe+3O2 2Fe2O3B . C+O2 CO2↑C . 2Al+O2 2AlOD . 2Mg+O2 2MgO12. (2分)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 . 用磁铁矿炼铁的反应:Fe2O3+3CO 3CO2+2Fe 置换反应B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K2MnO2+MnO2+O2↑分解反应C .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P+5O2 2P2O5 化合反应D . 探究铜和银的活动性:Cu+2AgNO3═2Ag+Cu(NO3)2 置换反应13. (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乙一定是化合物B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 .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 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乙、丙的质量之和14.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2Fe+6HCl═2 Fe Cl 3+3H2↑B . CaCO3+2HCl═CaCl2+H2O+CO2↑C . Cu+Ag(NO3)2═NO3)2+AgD . Mg+O2 MgO215. (2分)(2013.宁波)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
3.3 化学方程式(1)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C.在100克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克过氧化氢和70克水D.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C)A.CO B.CO2C.O2 D.H23.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C)A. (a-b)克B. (a-b-c)克C. (a+b-c)克D. (a-b+c)克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C)A. 只含有碳、氢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5.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第5题)A. 物质甲是单质B. 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解析】由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可知,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其中甲分子是由2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丙分子是由3个A原子与1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A、B、D均正确。
6.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A)(第6题)A. 是化合反应B. 有单质生成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第7题)7.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他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HCl)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接触,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此时他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了。
3.3 化学方程式(2)A 组1.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 +O 2=====点燃CO 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D )2.据报道,我国渤海每年承受28亿吨污水和70万吨污染物,污染物占全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50%,几成“死海”。
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再排放的监控已刻不容缓。
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 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 3OH +12O 2+6NH 3=====一定条件3N 2+5X +19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B )A. NOB. CO 2C. H 2D. C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 A. 2Mg +O 2↑――→点燃2MgO B. H 2O 2+MnO 2===H 2O +MnO 2+O 2 C. 4Fe +3O 2=====点燃2Fe 2O 3 D. 4P +5O 2=====点燃2P 2O 54.下列有关2CO +O 2=====点燃2CO 2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2克一氧化碳和1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克二氧化碳B.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C.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5.配平化学方程式。
(1)2KClO 3=====△2KCl +3O 2↑ (2)1CH 4+2O 2=====点燃1CO 2+2H 2O (3)1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4)2Na +2H 2O===2NaOH +1H 2↑ 6.某学生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 HgO===2Hg +O 2↑ B. KClO 2=====MnO2KCl +O 2↑ C. C +O 2=====点燃CO 2↑ D. 2P 2+5O 2===2P 2O 2其中的错误有如下几种,请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化学式写错的是BD 。
3.3 化学方程式(1)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C.在100克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克过氧化氢和70克水
D.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克二氧化碳
2.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C)
A.CO B.CO2
C.O2 D.H2
3.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C)
A. (a-b)克
B. (a-b-c)克
C. (a+b-c)克
D. (a-b+c)克
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C)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5.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C)
(第5题)
A. 物质甲是单质
B. 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解析】由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可知,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发生反
应,生成2个丙分子;其中甲分子是由2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丙分子是由3个A原子与1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A、B、D均正确。
6.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A)
(第6题)
A. 是化合反应
B. 有单质生成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第7题)
7.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他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HCl)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接触,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此时他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了。
请问:
(1)这一现象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填“是”或“否”)。
(2)为什么天平失去平衡?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3)用上述原理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实验。
【解析】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气球体积增大,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增大,使锥形瓶对左盘的压力减小,所以天平向右偏转。
若放在真空中,气球体积增大,不受浮力,天平仍然平衡。
8.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克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克C物质和9克D物质。
(第8题)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13克。
(2)A 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解析】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A 的质量为44克+9克-40克=13克。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 、C 、D 分别为O 2、CO 2和H 2O 。
生成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克×
12×1
44=12克,氢元素的质量为9克×1×2
18=1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得13克A 中
含碳元素12克、氢元素1克,即A 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两者质量比为12∶1。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
的是(A )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x 的值为13
C. 参加反应的M 、P 的质量比为1∶4
D. 物质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N 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Q 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P 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P 的质量小于生成物N ,所以M 为反应物,且反应了5克,反应后M 的质量x 为13克,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M 、P 的质量比为5克∶20克=1∶4。
10.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则该反应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反应生成的O 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第10题)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3)已知反应A +B ―→C+D ,且A 与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 和D 共2.8克,则消耗的反应物B 的质量为1.2克。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释放O 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但这个反应还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个数也不变,但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3)因为生成的C 和D 共2.8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 与B 的总质量也为2.8克。
由于A 与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所以B 的质量为2.8克×3
7
=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