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2(计划与决策)
- 格式:pptx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47
管理学计划与决策简介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学科,包括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
管理学计划与决策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组织如何制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管理学计划与决策展开讨论,从理论到实践,探讨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管理学计划概念管理学计划是指组织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做的有序活动安排和确定。
通过计划,组织可以理清目标、确定资源需求、制定行动方案,以达成既定目标。
重要性管理学计划是组织成功的基石。
它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步骤1.设定目标:确定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明确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分析现状:了解组织内外环境,明确资源现状和潜在机会与挑战。
3.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和现状,制定可行的计划方案,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责任分工等。
4.实施计划:组织执行计划,监督实施过程,及时调整、修正计划以应对变化。
5.评估结果: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管理学决策概念管理学决策是指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做出最佳选择的过程。
决策者需要根据信息和情境作出决断,以保证组织达成目标。
决策类型1.规范决策:基于既定规则和程序做出的决策,常用于日常操作和标准化环境。
2.非规范决策:面对复杂、模糊、多变情况下的决策,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力。
决策过程1.定义问题:明确决策的目的和范围,界定问题的关键点。
2.信息搜集:收集数据、情报等信息,分析问题背景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方案制定:根据信息和分析结果,制定备选方案。
4.评估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考虑风险、效益等因素。
5.做出决策: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
6.跟踪与评估:实施决策后,监测结果,评估决策的有效性,及时调整。
管理学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管理学计划与决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计划为决策提供方向和依据,决策则是在计划框架下做出具体选择的实践过程。
在组织管理中,计划与决策相互作用,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2004年10月11日)第3章计划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
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5.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其主要特征为:(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1)现实性原则。
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案例一:宏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12月份以后,宏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远公司)的总经理顾军一直在想着两件事:一是年终已到,应抽个时间开个会议,好好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
今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公司想方设法拓展市场,但困难重重,好在公司经营比较灵活,苦苦挣扎,这一年总算摇摇晃晃走过来了,现在是该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在哪儿。
二是该好好谋划一下明年怎么办?更远的该想想以后5年怎么干,乃至于以后10年怎么干?上个月顾总从事务堆里抽出身来,到淮海大学去听了两次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讲座,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他触动很大。
公司成立至今,转眼已有10多个年头了。
10多年来,公司取得过很大的成就,靠运气、靠机遇,当然也靠大家的努力。
细细想来,公司的管理全靠经验,特别是靠顾总自己的经验,遇事都由顾总拍板,从来没有公司通盘的目标与计划,因而常常是干到哪儿是哪儿。
可现在公司已发展到有几千万资产,三百来号人,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
顾总每想到这些,晚上都睡不着觉,到底该怎样制订公司的目标与计划呢?这正是最近顾总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宏远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宏远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此顾总常对职工讲,公司之所以有今天,一靠他们三兄弟拼命苦干,但更主要的是靠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15年前,顾氏三兄弟只身来到了省里的工业重镇A市,当时他们口袋里只有父母给的全家的积蓄800元人民币,但顾氏三兄弟决心用这800元钱创一番事业,摆脱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到了A市,顾氏三兄弟借了一处棚户房落脚,每天分头出去找营生,在一年时间里他们收过破烂,贩过水果,打过短工,但他们感到这都不是他们要干的。
老大顾军经过观察和向人请教,发现A市的建筑业发展很快,城市要建设,老百姓要造房子,所以建筑公司任务不少,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材料却常常短缺,因而建筑公司也失去了很多工程。
顾军得知,建筑材料中水泥、黄沙都很缺。
组织决策与决策管理组织决策和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决策是管理者为达成既定目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选择性情况下,制定的一种行动计划。
组织决策则是把个人决策和行动计划以团队形式展开,调配资源、分配任务,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和利益。
一、组织决策组织决策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明确责权利、配合运营、实时监控的过程。
组织决策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部门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组织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组织决策不仅是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是依靠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包括目标制定、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案制定、方案评估和选择、实施和监控等环节,监管决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同时保证组织成员的参与和沟通。
二、决策管理决策管理是管理者针对特定问题制定的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它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层次、流程、结构、人员和资源。
其目的是监督各个环节的实施,确保决策的顺利完成。
在决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决策更多依靠数据分析,因此,要收集到有价值的数据让管理者做出决策。
(2)目标的明确性:明确决策的目标和意义,包括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
(3)规划的可操作性:要确保规划的可行性,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以免毕生的投资失败。
(4)决策的实施:要着重管理决策的实施,尤其是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尽可能把成本和效益掌控在一定范围内。
(5)绩效监控和评价:最后,企业需要对决策的绩效进行全面的管理,以常见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展开监控和评价。
三、小结组织决策和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割。
正确的组织决策,需要从目标和规划的制定、执行的监控和评价,一路到分析和研究决策结果的绩效监控,做到面面俱到,才能进一步掌握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
在进一步的管理中,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公司层权利的平衡,都有助于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一、决策与决策理论1.决策的含义决策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决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本书认为,决策是管理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关于对决策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二是决策的本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三是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依据和原则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来讲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难以正确做出决策,所以。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获取全部的信息;二是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三是能够预测每一个决策方案可能的执行结果。
但事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全部具备的,正是这个原因,决策时不能遵循最优的原则,而只能遵循满意的原则。
3.决策的普遍性决策问题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决策角色的普遍性。
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组织中,每一个人都要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决策,因此,决策者角色具有普遍性。
(2)决策活动的普遍性。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即是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五个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核心。
表3-1列举了管理职能中所面临的部分决策问题。
4.决策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其后的学者对决策行为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管理学基础自测练习(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2004年10月11日)第3章计划一、单项选择1.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指导与领导 D.控制2.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计划。
A.专项 B.综合 C.财务 D.生产3.“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计划。
A.专项 B.长期 C.中期 D.短期4.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进行。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决策职能5.供应计划是按()进行分类的计划类别。
A.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 B.企业管理部门C.计划的内容 D.企业管理职能6.年度计划一般属于()计划。
A.长期 B.中期 C.短期 D.生产7.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
A.目标 B.策略 C.规划 D.政策二、判断正误1.决策工作是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工作的基础。
2.计划是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严格意义上讲,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开始。
4.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5.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
6.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它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7.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
第4章目标管理一、单项选择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2.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