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黄明光完成
- 格式:doc
- 大小:13.33 KB
- 文档页数:11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浙人社发[2011]404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404号)各市和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根据我厅《关于开展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154号)规定,经过学校推荐、市级初评、省级复评和终评、网站公示等,评选董扬德等47人为全省第一批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建立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制度,这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省人力社保厅对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颁发聘书,聘期三年。
各有关技工院校要重视发挥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对他们的教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希望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负重托,再接再厉,继续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在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附件:第一批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第一批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一、专业带头人姓名学校专业董扬德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高永伟杭州市萧山区技工学校机械类(机械设备维修)杜立波宁波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鲁国军宁波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徐容平宁波技师学院机械类(模具制造)李旭明宁波技师学院机械类(焊接加工)邱建忠温州机电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徐炜海宁市技工学校机械类(数控加工)穆士华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祝国磊金华市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陈爱华金华市技师学院机械类(机械设备装备与自动控制)赖建斌衢州市技师学院机械类(数控加工)卢望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电工电子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金凌芳杭州市萧山区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王柏华宁波技师学院电工电子类(电子技术应用)毛雷飞宁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类(电子技术应用)程欧闽温州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类(电子技术应用)沈霞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类(电子技术应用)茅小海绍兴市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类(电子技术应用)李庭斌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筑路机械操作与维修)毛刚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公路施工与养护)杨承明杭州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潘承炜杭州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缪勤震杭州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陈金伟杭州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裘玉平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程晟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应建明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维修)胡建富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类(汽车钣金与涂装)何凤梅温州机电技师学院计算机信息类(多媒体制作)朱华光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计算机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洪亚源金华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信息类(计算机网络应用)滕仙娟杭州技师学院商贸服务类(市场营销)严祥和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商贸服务类(中式烹调)王国海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商贸服务类(市场营销)李伟士温州技工学校商贸服务类(中式烹调)张大奎浙江化工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二、公共学科带头人姓名学校学科彭丽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语文周孝君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语文姜弘杭州市萧山区技工学校语文董萍宁波技师学院语文毛山莺衢州市技师学院语文史良方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数学张力民金华市技师学院数学褚卫红浙江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数学刘根月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英语景丽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体育。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7.16•【字号】浙人社发[2010]213号•【施行日期】201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213号)各市、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56 项被确定为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0年12月25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按原申报渠道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资助立项课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问题研究》,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原申报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陆海深、沈泽民联系电话:************* 85216997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传真:*************附件: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年七月十六日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部分(一般项目)2010A001 浙江“十二五”劳动保障总体思路研究谭永杰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2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3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孙胜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4劳动保障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分析徐红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5 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以台州为例赖尚造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6“十二五”时期嘉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倪建强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7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研究张伟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A008“十二五”人才开发规划研究陈伯永诸暨市人事局2010A009浙江省“十二五”公务员培训对策研究何桥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0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空间生活现状调查--以杭州为例赵衡宇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1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与融入城市路径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2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证研究张蕾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3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宋瑜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4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廖传景温州大学2010A015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软环境建设”研究廖小辉衢州学院2010A016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王永乐绍兴文理学院2010A017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对丽水、温州两地的调查张祝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般项目)2010B001灵活就业问题研究王坚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2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作用研究徐攀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3创建充分就业农村社区(村)工作探讨李聚忠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B004嘉兴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研究应志敏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5 发展家庭服务业与促进就业问题研究张浩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6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洪芳浙江理工大学2010B007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体制创新刘晓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8浙江省女性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研究骆建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9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就业的影响王君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0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长效机制研究许紫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1 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研究唐瑜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2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B013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问题研究肖丽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B014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以浙江为例应建华宁波大学2010B015浙江省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董建华嘉兴学院2010B016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柯羽嘉兴学院2010B017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梁丽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8大学生网络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程君青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9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的影响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B02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研究--以高职艺术专业为例羊力超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1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2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郑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3 “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研究吕国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4大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际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5大学生职业观念现状调查--以高职院校为例郑尧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6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影响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7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策略研究柴爱仙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社会保障问题(一般项目)2010C001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杨继杰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2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研究 XXX 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3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王宋余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4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陈德祥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5加强社保基金支出监管研究徐水培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6农婚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沈福群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7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模式研究徐德兴金华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8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C009关于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C0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陈薇台州市椒江区劳动保障局2010C011浙江省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金华市为例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2010C01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田野绍兴文理学院2010C01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战昕嘉兴学院2010C014浙江省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学院2010C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叶林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6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研究韩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C018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实施可行性研究章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D001宁波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研究孙国茂宁波市人事局2010D002建立南太湖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可行性研究蔡小凡湖州市人事局2010D003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王水君绍兴市人事局2010D004新时期人才工作理念探析李秋华金华市人事局2010D005推进“四大建设”的紧缺人才调查与研究单坚台州市人事局2010D007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制度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王小军富阳市人事局2010D008大学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徐天红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2010D009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章为群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2010D01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邹晓东浙江大学2010D012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研究徐国良浙江大学2010D01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2010D014推进我省自主创新进程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研究孙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D015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侯村叶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D016威客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张作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7浙江省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徐海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D018高校电子商务创业的体制机制研究徐美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9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本土培养路径研究李琳宁波大学2010D020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倪立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1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岚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D02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3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牟惠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五、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一般项目)2010E001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研究章荣杭州市人事局2010E002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吴家斌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3军官转业安置政策分析及今后发展思路陈玉多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4加强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研究刘贤奎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5军官转业安置制度建设研究刑泉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6基于个体行为驱动DISC模型的公务员均衡激励机制研究丁颖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7浙江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刘其君浙江理工大学2010E008高校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研究张翌温州医学院2010E009新时期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性研究马重阳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E010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唐俐俐浙江工商大学2010E011浙江省不同体制间人员流动政策现状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2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设计研究葛永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3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六、职业能力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F001 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研究何世清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F002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职教为例袁新苗浙江工业大学2010F003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王建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0F004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利用研究-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例董立群宁波大学2010F005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任峰宁波大学2010F006中小企业技能人才开发对策研究--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为例胡斌宁波工程学院2010F007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陈彩娟杭州师范大学2010F008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季志湖州师范学院2010F009浙江经济转型与高职教育改革适应性研究徐金寿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2010F010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1浙江技能型人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2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李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产品营销人员为例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4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李晓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5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为例贾越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6德鲁克管理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李红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7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姜宇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8以职业素质与技能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聂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9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与应用研究--以温州为例吴肖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0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技能人才建设研究--以温州市制造业为例张小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孔志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2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为例楼红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以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杨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4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谢文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5农民工职业培训效应与对策的分析研究沈央儿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6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与创业教育探索李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7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为例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8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曾益坤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七、劳动关系调整和收入分配问题(一般项目)2010G001宁波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情况调研站建国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2 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研究沈康民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3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对策研究杨少白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4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探析李英武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5《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6工伤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吴莹岗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7温岭市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李玉友温岭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8《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对策研究李慧红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9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研究龚和艳浙江省劳动仲裁院2010G010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范研究林敏喜浙江工业大学2010G011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构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沈立宏宁波大学2010G012餐饮服务业最低工资实施状况分析--以浙江为例刁宇凡中国计量学院2010G013基于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的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G014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研究俞婷婷江西财经大学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10G015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研究姜吾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6劳动关系综合型预警机制研究李良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7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朱四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究--基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分析赵金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0G019劳动用工网络诚信公开查询制度的研究严亮奇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2010G020“劳动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程序性规范研究陈善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八、浙江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0H001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诗达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2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罗传银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H003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趋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郭继强浙江大学2010H004浙江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问题研究孙裕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0H005浙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陆海深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6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差异与引导机制孔冬嘉兴学院2010H007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浙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根元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2010H008市场化下的浙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伍争荣浙江工商大学2010H009社会保障对浙江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何文炯浙江大学2010H010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研究张益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2010H01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模式及借鉴陈雅温州大学。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正文:----------------------------------------------------------------------------------------------------------------------------------------------------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厅、公务员局机关各处室,省外国专家局,直属各单位:2010年,我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一工作主线,加大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障领域重点、难度和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激励先进、推动工作,经认真组织评选,共评出优秀调研成果66篇,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切实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附件: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附件: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2篇)1、创新人才创业机制打造人才创业天堂(杭州市人事局)2、关于推进杭州就业新政全面落实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3、宁波深化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研究(宁波市人事局)4、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的调查与研究(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衢州市主导产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6、长兴县探索民营企业人才工作导向机制调研报告(长兴县人事局)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实施战略研究(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8、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保障问题研究(厅工资福利处)9、关于加强我省社保基金支付行政监督制度建设的研究(厅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10、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筑社保基金“防火墙”(驻厅纪检组、监察室)11、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报告(省公务员局)12、浙江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分析(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二等奖(22篇)1、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实证研究(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措施(宁波市人事局)3、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温州市人事局)4、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努力打造海洋特色技能人才队伍(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浅谈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运行趋势以及对策建议(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6、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探析及发展对策(杭州市西湖区人事局)7、上城区大学生创业企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杭州市上城区人事局)8、吸引海归人才创业创新助推萧山经济转型升级(杭州市萧山区人事局)9、关于杭州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几点思考(杭州滨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0、探索农村调查失业率统计办法的调研报告(安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1、加强秀洲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2、关于创新引进战略性人才发挥人才引领和保障作用的研究(嘉善县人事局)13、关于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海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4、诸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调研与思考(诸暨市人事局)15、对兰溪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兰溪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台州市椒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7、关于我省建立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初步研究(厅人才开发和市场处)18、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四难”现象的思考(厅直属机关党委、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19、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警察职务套改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的启示(省公务员局综合处)20、浙江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21、浙江11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比较研究(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三等奖(32篇)1、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江干区人事局)2、余杭区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研究(杭州市余杭区人事局)3、实施“创业带就业”求解“就业方程式”(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浙江省科创基地(科技城)人才工作对策研究(临安市人事局)5、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富阳市人事局)6、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建德市人事局)7、淳安县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践思考(淳安县人事局)8、关于建设镇海人才产业园的思考(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9、镇海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做法(宁波市镇海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0、鄞州区社会事业发展高素质人才引进调研报告(宁波市鄞州区人事局)11、制造业城市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思考(慈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2、关于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局)13、桐乡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桐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4、对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市劳动用工短缺的思考(平湖市劳动保障局)15、践行就业服务网格化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绍兴市越城区人事劳动局)16、关于构建区域性人才创新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绍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7、构建企业创新平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昌县人事局)18、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缓解企业用工荒(金华市婺城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9、企业“用工荒”原因及对策(武义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衢州市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评价分析报告(衢州市柯城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1、考核干部累进制强化建设执行力(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2、对加快完善黄岩区社会养老体系的思考(台州市黄岩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3、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战略研究(厅农民工工作处)24、“十二五”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厅劳动关系处)25、对现行因工死亡职工遗属供养政策规定的思考(厅工伤生育保险处)2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浙江省贯彻实施跟踪研究(厅仲裁信访处)27、省属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用工管理问题研究(厅人事处)28、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省公务员局考核与奖励处)29、我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浙江省劳动仲裁院)30、低碳经济背景下我省技能人才开发思路(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3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技校专业建设(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32、发挥12333电话咨询的公共服务作用(浙江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结束——。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浙人社办函〔2024〕36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办函〔2024〕3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强化我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支撑,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聚焦人社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
选题要突出创新性、针对性、前瞻性,注重实证研究,强化应用导向,研究成果要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二、课题类别本年度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报选题可参考《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1)。
重点课题给予2万元的经费资助,一般课题经费自筹。
所有项目要求在2024年10月31日前完成并提交结题申请,按要求通过结题评审后,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结题证书。
三、申报条件课题负责人应当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备相关研究储备和条件,且由一人担任。
重点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备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一般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职称。
每位申报者只能主持申报一个项目,不得以已立项或结题的厅级以上课题相同或相近内容申报本次课题。
凡未按时完成上一年度我厅立项项目的,不得申报2024年项目。
四、申报程序申报者要严格按本通知要求制作申报材料,做到规范、准确、齐全。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研室指导培养青年高职教师记录(2014年6月--2015年6月第1学年)指导时间:2014年9月22日指导地点:人文艺术教研室指导形式:小组指导导师教师:黄明光被指导青年教师:张冰霄、唐婧指导主要内容:高职教师科学研究方法指导黄明光导师发言:张冰霄、唐婧两位老师有评职称任务,因此,科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今天讲以下几种科研方法:1.文献研究法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文献研究就是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
有了这种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当代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前进的起点,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把精力放在创造性的研究上。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社会调查法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
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问卷调查法。
3.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4.实验研究法实验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开始是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后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和手段,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
在自然科学技术实验研究中,实验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研活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其实验手段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刺激、干预、控制、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4年高级研修项目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4.01.06【实施日期】2014.01.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4年高级研修项目的通知各市和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各有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征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4年高级研修项目选题的通知》(人社厅函〔2013〕612号),现就我省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题范围(一)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注重为“四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
(二)以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为主,突出浙江优势产业和产学研结合成果。
二、申报推荐(一)各市、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根据上述选题重点,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提出研修选题,并按要求填写《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4年高级研修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二)申报材料由省人力社保厅汇总筛选后,统一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申报。
(三)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审并下发年度项目计划后,由省人力社保厅发文部署我省入选项目的实施工作。
三、有关要求(一)研修对象要面向全国相关行业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期学员50名左右。
(二)每期研修时间一般不少于36学时,主要采取培训、研讨、交流、考察等形式,其中研讨、交流活动不少于6学时,考察活动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实效。
(三)高级研修项目经费由中央财政全额资助,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付高级研修项目的需求调查、选题论证、专家授课、教材及课件开发、考察活动、学员食宿补贴等。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3.30•【字号】浙人社发[2010]106号•【施行日期】2010.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106号)各市、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公共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现将《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目录》(以下简称《课题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确定重点,选择申报课题。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条主线,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职业能力建设、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秩序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成果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二、申报课题要着眼于推进我省和谐社会建设,注重理论和实践创新,把破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加强实用性、综合性、政策性、基础性研究。
各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对保障民生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科研的智慧,总结出一批科学性、针对性强,具有战略性和实效性的科研成果,强化基础研究对改革实践的指导。
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 一般项目□ 资助项目课题类别借鉴外国职业技能培训经验提高浙江城乡劳动者就课题名称业创业能力研究黄明光课题负责人浙江育英职教技术学院工作单位2013、6 填表日期申报者承诺:我对本人填写的本表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
如获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报者(签章):黄明光 2013 年 6 月2 日承担单位承诺:本单位对申报者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
如获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做好课题研究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年月日 2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借鉴外国职业技能培训经验提高浙江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研究创业负责人姓名黄明光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55年12 月行政职务无研究专长职业教育专业职称教授担任导师无最后学位博士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通讯地址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4号大街16号邮政编码 310018 E-mailwsyhmg@163.co联系电话宅:无手机:无0571--86877107 m主要参加者出生年专业职称研究专姓名性别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月 /行政职务长博士朱宗顺男教授教育学博士1969浙师大杭州幼师范学院后研究男副教授体育学硕士1978徐晓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生思想教研究男副教授硕士郑博旺1972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育生思想教研究男副教授硕士1971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李一中育生礼仪教研究女讲师硕士1979 董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育生音乐教研究女助教硕士1988 徐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育生字数预期成果学术论文 12 千字预计完成 2014 年 6 月30 日时间 3二、课题设计论证提要1、请先填写课题设计论证,再根据课题论证写出提要。
提要不得超过300字。
第一篇学术论文的提要:一、西方国家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经验述论1、英、美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2、德、法国的先进经验 3、俄罗斯的先进经验二、西方国家职教经验对浙江省城镇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启示1、国外职教经验对城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启示2、国外职教经验对城镇企业员工创业能力的启示第二篇学术论文的提要一、亚洲国家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先进经验概述1、日、韩国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先进经验2、伊朗、以色列的先进经验3、印度、泰国的先进经验二、亚洲国家职经验对浙江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的借鉴1、国外职教经验对培训入城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启示2、国外职教经验对培训在乡农民创业能力的启示 4三、课题设计论证提要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不得出现申报人姓名及所在单位背景材料。
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一、国外研究现状1、美国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放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专著出版了。
例如,美国联合经济委员会编写的“联邦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一书,于1969年由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出版。
2、英国职业教育著作有: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2010年编写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概况”一书。
普林著“自由教育与职业准备”一书,1995在伦敦出版。
3、韩国会计与信息学校校长、首席执行官崔昌浩在国际职业教育研讨班的发言:通往明日之路:学分银行之机遇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2(1):21-27。
4、法国职业教育研究。
例如,姜大源翻译.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2007年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5、俄罗斯教育科学院教授奇塔林H·A·.俄罗斯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50-80页.6、名古屋大学教育科学系寺田盛纪教授.日本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亚洲区域内国际比较视野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7):81-87。
7、北师大博士生鞠慧敏等人.菲律宾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特色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9):81-88.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贾秀芬.泰国职业教育的机制、政策与评价[J].职教论坛,2012(27):89-92.9、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吴成.职业技术教育在伊朗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77.10、东北师大学研究生孙颖.印度职业教育述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9):91-93.11、天津大学刘扬.中国与以色列的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1(3):112. 二、国内研究现状1、华东政法大学学者周盈孜.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失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1):220-222. 2、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刘洪银.新生代农民工渐进式市民化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12):65-69.3、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邹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探讨特区经济2012(2):156-158.4、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王辉.“民工荒”倒逼机制下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完善劳动保障[J].世界,2012(4):6-9.5、经济观察网记者张勇.千万民工成关注焦点浙江研讨劳务输入[J].商,2011(05): 48. 我们认为,在国内外对职业教育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上,存在着外国学者对我国国情不熟,我国学者运用外国职业教育经验研究国内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问题时,仅仅是从整个中国整体上进行研究的,没有结合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进行研究。
因此,借鉴外国职业技能培训经验,从事提高浙江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5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观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1、西方英、美德、法与俄罗斯国家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先进经验与浙江省城市劳动力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的思路;2、从浙江省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创业具体情况出发,不完全照搬西方国家职教优秀经验的思路;3、根据浙江省各个城市、乡村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国外国家职教优秀经验的思路;4、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有所区别的思路;5、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异同点比较的思路;6、城市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与城市企业员工职业教育对比的思路。
二、主要观点1、西方英、美德、法与俄罗斯国家职业教育中值得浙江省劳动力培训学习的先进经验;2、亚洲日、韩国伊朗、以色列、印度、泰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之处;3、浙江省城市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与需要改善之处;4、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与不足;5、纠正浙江省城市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6、改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现有不足的几点意见;7、提高培训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对职业技巧的建设性观点;8、对加强浙江省入城农民工职业人文素养与就业技巧的建议;9、对加强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在农村职业创业教育与增强农民农业生产技巧的建议。
63.创新之处:如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据、新材料,研究的新视角等。
一、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观点1、西方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有所区别的观点;2、从浙江省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创业具体情况出发,不完全照搬西方国家职教优秀经验的观点;3、从浙江省各个城市、乡村具体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国外国家职教优秀经验的观点;4、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社会未就业青年劳动力区别对待的观点;5、浙江省入城农民工与在农村务农劳动力职业教育相区别的观点。
二、新论据、新材料《2012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浙江省2012年从业劳动力、职业教育院校、农村劳动力、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新数据、新材料。
三、研究的新视角1、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分开借鉴的视角;2、国外职业教育优秀经验与浙江省劳动力职业教育结合探讨的视角(以往发表的论文多为:外国职业教育对我国一个国家的宏观启示);3、已经就业劳动力与未就业劳动力区别对待的视角;4、入城农民工与在农村务农劳动力区别对待的视角;5、已经在农村务过农入城的农民工与80、90后未干过农活入城农民工比较研究的视角。
74.方法:本课题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具体研究方法1、文献法。
查阅浙江省统计局编写的《2012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省图书馆与浙江省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有关图书资料。
同时,通过网络,查阅国内外的研究论文。
文献研究是从事浙江省劳动力研究的基础,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大量的文献信息,是劳动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
动员与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与部分在校学生进入浙江省各个城市与乡村,进行数据收集。
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对劳动力问题、就业与创业现象进行探讨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式收集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是采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职业教育对比;浙江省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异同点的比较;已经在农村务过农入城的农民工与80、90后未干过农活入城农民工比较研究法。
二、研究方案第一,组建课题小组;第二,自筹科研经费;第三,召开课题组分工研讨会;第四,动员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干部,收集在校学生的个人及城市家庭、农村的有关资料,为学术论文的撰写准备素材;第五,组织课题组成员印制调查问卷,动员部分学生到社会上进行问卷调查;第六,动员教师进入浙江省各个城市与乡村,进行数据收集;第七,课题组开会讨论学术论文的编写大纲;第八,对学术论文第一、二稿组织教师进行修改。
第九,课题组集中讨论课题结题编写报告大纲,分工撰写。
8 5.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不得出现申报人姓名及所在单位背景材料)。
一、课题负责人已有相关成果1、从少数农民工失范行为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3-55。
2、论农民工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制度的建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