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市场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0.91 KB
- 文档页数:11
碱式硝酸铜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碱式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碱式硝酸铜市场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本报告将从碱式硝酸铜的定义、特性、生产与应用等方面出发,对其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精准的市场情报和发展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碱式硝酸铜市场分析报告。
引言部分将对碱式硝酸铜市场分析报告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市场现状做简要总结。
正文部分将包括碱式硝酸铜的定义与特性、生产与应用以及市场现状分析三个部分。
在定义与特性部分,将介绍碱式硝酸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在生产与应用部分,将介绍碱式硝酸铜的生产过程以及主要的应用领域;在市场现状分析部分,将对碱式硝酸铜的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将进行市场前景展望,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碱式硝酸铜市场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对碱式硝酸铜市场的分析,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碱式硝酸铜的定义、特性、生产与应用情况,以及市场现状和前景展望。
同时,也旨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该分析报告,希望能够为碱式硝酸铜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1.4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对碱式硝酸铜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碱式硝酸铜的定义与特性、生产与应用以及市场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通过竞争对手分析和发展建议,我们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和产品结构。
我们相信,在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下,碱式硝酸铜市场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铜期货套期保值指南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通货膨胀肆虐,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应对经济下滑和通涨带来的各种各样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之而来的是工业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制造业的不景气导致金属的需求的逐渐下降。
由此带来的有色金属现货铜的价格风险变大,套期保值的必要性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规避风险的渠道或途径之一,可以将用铜现货企业面临的风险有效的转移出去。
用铜企业套保的需求的增加需要一个良好的套保方案。
一、套期保值的原理套期保值就是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
也就是说,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期货交易是由现货交易发展而来的,现货交易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远期合约交易,由远期合约交易再发展成期货交易。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基础上的,因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虽是两个独立的市场,但他们会受到相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走势在相同因素影响下,二者波动的方向趋于一致。
套期保值就是利用这两个市场的价格关系,分别在两个市场作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保值之目的。
期货市场上存在两个基本经济原理:1、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
2、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
二、此套保方案可以带来的益处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用其拥有或掌握的资源去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经营,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产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把握市场供求状态,特别是能否正确掌握市场下一步的变动趋势。
期货市场的建立,不仅使企业能通过期货市场获取未来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产,而且为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提供了场所,在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冶金冶炼M etallurgical smelting国内外铜冶炼厂成本与费用特点分析龚江蓉(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1)摘 要:铜冶炼工厂的OPEX是一个综合性的成本管理体系,国内铜冶炼厂成本与费用(OPEX)较国外冶炼厂具有较大优势。
成本的优势和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工厂运营,安全环保以及地域特点,原料条件各方面紧密相关,通过对成本和费用的研究,进行技术创新,优化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国内外铜冶炼;OPEX;成本与费用中图分类号:F42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007-3Analysis of cost and expens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pper smeltersGONG Jiang-rong(China Ruil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Nanchang 330031,China)Abstract: The OPEX of copper smelters is a comprehensiv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and domestic copper smelters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costs and expenses (OPEX) compared to foreign smelters. The advantages of cos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ss technology, management level, factory operati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w material conditions. Through research on costs and expen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Keyword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pper smelting; OPEX; Costs and expenses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龚江蓉,女,生于1972年,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铜价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电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铜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支撑铜价的因素之一。
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这些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铜的消费。
铜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
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
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
20世纪90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美分/磅,湿法炼铜平均成本约45美分/磅。
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
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沪铜1205(CU1205)(2月3到5月15的周线)2月20日到5月15日的日线2012年02月01日昨晚伦铜继续回落调整,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以及欧元走软打压了人气,投资者继续对之前涨幅进行获利平仓,期铜最终收报于8341美元/吨,跌81美元。
今日亚洲电子盘,铜价继续下跌整理,一度下探至8280美元,中国制造业数据虽然良好,但未能提升市场的乐观情绪。
国内方面,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回升0.2%,好于市场预期。
汇丰(HSBC)中国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微幅回升至48.8,与初值持平,但仍位于荣枯分水岭50的下方,且产出和新业务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的放缓态势仍未有明显改善。
1月份中国官方PMI与汇丰PMI的公布结果一荣一枯,令市场有所失望。
此外希腊债局依然处于胶着也加剧了市场谨慎情绪。
投资者看空情绪加有所浓。
2023年 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57高纯铜材料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简析邹建成(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814)摘 要:简要介绍了高纯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具有的高纯、高导电、高导热和高可塑性,在信息数据传导、电子及电力传输等领域得到应用,而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在芯片封装、平面显示领域和数字存储等领域,对高纯铜靶材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关键词:高纯铜;现状;市场需求中图分类号:T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4-0157-3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rket demand of high purity copper materialsZOU Jian-cheng(Beijing Antaike Information Co., LTD,Beijing 100814)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gh purity copper in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its high purity, high conductivity,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igh plasticity, in the information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other fields have been applied,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chip packaging, plane display and digital storage, the demand for high purity copper target shows explosive growth.Keywords: high purity copper; current situation; market demand收稿日期:2023-01作者简介:邹建成,男,1965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
铜制剂优缺点汇总!本文首先以铜制剂的市场作为切入点,介绍了铜制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紧接着重点介绍了7大铜制剂代表品种、国内登记和销售的铜制剂产品,而后分析铜制剂的优缺点,最后对铜制剂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药,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护作用,这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其防病特点:使用杀菌剂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目的。
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兼治性强,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铜制剂是历史悠久的保护性杀菌剂品种之一,按杀菌原理其属于多位点的无机及金属类杀菌剂,是由含铜类化合物加工成制剂产品的总称。
早在1807年法国人B. prevost就发现硫酸铜(铜制剂的一个品种)有杀菌活性,但直到1885年硫酸铜才被用于保护植物叶子免受病害侵袭。
因硫酸铜使用时易发生药害,所以该品种仅能在对铜离子忍耐力强的作物和休眠期果树上使用。
1882年法国人米拉德氏(Millarder A)在波尔多城发现了硫酸铜混合石灰水后的溶液[xCuSO4·yCa(OH)·zH2O]能杀菌且安全。
后人命名为“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于1885年上市。
后来发现波尔多液对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绵腐病、炭疽病、幼苗猝倒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细菌引起的柑橘溃疡病、棉花角斑病也有一定防效,是一个很好的植物保护剂,并一直延用至今。
随后1900年氧氯化铜(王铜)被用作杀菌剂。
1932年英国人J.G.Horsfall发现了氧化亚铜的杀菌活性,1943年山道士农化公司(现先正达公司)对其进行产业化生产和销售。
1968年美国Kennecott Crop(固信公司前身)又推出氢氧化铜杀菌剂。
1970年无机铜制剂开始与有机杀菌剂(代森锰锌、甲霜灵、乙磷铝等)混用,取得较好效果。
1980年无机铜制剂开始与抗生素类杀菌剂(氧氯化铜+春雷霉素)混用。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引线框架市场现状分析一、引线框架产业基本概述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封装的基础材料,是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芯片的引线框架起着稳固芯片、电路连接、散热等作用。
随着集成电路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和多功能化发展,高强高导型引线框架材料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1、分类情况引线框架在半导体行业应用广泛,主要分为在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等。
就分类状况而言,可将其分为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和分立器件引线框架。
这两类半导体采用的封装方式各不相同,且由于不同的封装方式需要用到不同的引线框架,通常以半导体的封装方式对引线框架进行命名。
2、生产工艺按照生产工艺分类,可将引线框架分为冲压和蚀刻引线框架。
蚀刻工艺产品具备精度高的优势,而资金投入大且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加之环保压力是蚀刻工业发展的主要阻碍,预计随着相关技术逐步完善,成本有望改善,目前国内主要以冲压为主。
二、引线框架产业链整体分析1、上游端目前,引线框架材料主要有铁镍合金和高铜合金两大类,其中高铜合金凭借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在引线框架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占比高达80%以上。
铜合金引线框架按合金系列主要分为铜-铁-磷、铜-镍-硅、铜-铬-锆三大系列,按照性能可分为高导电、高强度、中强中导等系列。
引线框架属于铜板带,约占铜合金2成需求。
引线框架生产原材料主要包括不同规格型号的铜带、白银和部分氰化物等化学材料,整体而言,铜带是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材料,成本在整体成本中的占比达到46%左右。
这也意味着,引线框架的价格、盈利能力与上游大宗金属的价格息息相关。
铜合金板带材作为引线框架的关键基础材料,国际上日本、德国仍然是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主要出口国,日本神户制钢、德国维兰德等外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已有博威合金、中铝洛铜、宁波兴业等实现了C19400、C70250牌号的批量化生产,而在高端Cu-Cr-Zr系(铬锆铜)上,目前博威合金已可大批量生产,拥有多种专利,高端铜合金材料国产化难题正被逐个击破,带动引线框架产业链整体国产化推进。
第二章铜市场分析2.1 铜的应用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建筑、国防等工业领域。
除了银以外,铜在所有金属中导电性能最好,其应用性能和电导率决定了其消费量,铜及其合金的消费量仅次于钢铁和铝。
铜主要用于生产电线、电缆、建筑用合金、电气零件、机器和交通运输设施等产品。
铜在军工领域用于制造各种子弹、枪炮和飞机、舰艇的热交换器等部件,还用于制造轴承、活塞、开关、阀门及高压蒸汽设备等,其他热工技术、冷却装置、民用设备等也广泛使用铜和铜合金。
2.2 资源状况总体来看,世界上铜资源比较丰富,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估计为31亿t,深海结核中铜资源量估计为7亿t。
据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3年世界已探明的铜储量为6.9亿t,占陆地铜资源量的22%。
按2013年世界铜矿山产量1790万t计,现有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38.5年。
世界上铜资源的分布,从地理上来看,很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南北美洲西海岸、非洲中部、中亚地区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其次是阿尔卑斯山脉和中东、美国东南部、西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
从国别上讲,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澳大利亚,分别占世界铜基础储量的28%和13%,其他储量较多的国家还有秘鲁、美国、墨西哥、中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波兰、赞比亚、刚果(金)、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等,详见图2-1。
图2-1 世界铜资源分布示意图根据大地构造环境和矿床地质条件区分,铜矿床比较重要的工业类型有斑岩铜矿、砂(页)岩铜矿、含铜黄铁矿、铜镍硫化矿、脉状铜矿、矽卡岩铜矿及碳酸盐铜矿。
其中斑岩型铜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3.5%,居第一位;沉积及沉积变质型铜矿占总储量31%,居第二位;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占总储量的9%,居第三位;岩浆岩、矽卡岩型及其它类型的储量仅占6.5%左右。
2.3 国际铜市场目前世界上生产铜精矿的国家有50多个,近十余年来,世界铜矿山产量不断增长。
在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暴跌,致使部分矿山减产,全球的矿铜产量为1559万吨,比2007年略微减少,但2009年后逐步回升。
2013年全世界铜精矿的产量(含铜量)为1832万吨,创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水平。
详见表2-1。
表2-1 全球主要铜精矿生产国产量(万t铜)2007~2013来自《有色金属统计》根据《世界有色金属》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间全球累计投产的规模铜项目有22个,占用铜资源量1.05亿t(含铜量),初始投资总额约为279.4亿美元,估算的潜在产能约为250万t/a,见表2-2。
表2-2 2011~2015年宣布投产的铜项目数量和产能现代炼铜工业的发展起始于18世纪,近几十年来铜的生产发展很快。
1950年全世界的精铜产量只有300余万t,到2013年已达2137万t,增长了7倍。
从过去的长期趋势来看,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
上世纪不同年代的年均增长率:50年代为4.7%、60年代为4.2%、70年代为2.1%、80年代为1.5%、90年代为3.2%。
最近十年的精铜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1%。
纵观近40余年(1970~2011)来,世界铜矿山和冶炼厂产量持续增长,年均递增率分别2.89%和2.73%,而且冶炼能力大于矿山能力约10%。
铜的消费同样保持增长态势,年递增率为2.93%。
1995年以后,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为减少经济损失,世界铜生产巨商开始减产。
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强劲,供应吃紧,价格上升。
2004年世界铜生产商力图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但仍不能缓解供需矛盾,导致2005~2006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铜的价格暴涨。
2008年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精铜消费几乎全线减少,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拉动全球铜消费的主要力量。
2013年精铜消费量为2102万吨,产量达2137万吨,精铜供需由前几年的平衡或短缺状态转为过剩。
近年精铜生产与消费对比见图2-2。
图2-2 近年世界精铜生产与消费对比铜作为基础原材料,其消费量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从全球铜消费量分布来看,铜消费主要集中在两类国家或地区。
一类是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这些国家铜的消费基数较大,但近几年铜消费相对平稳,消费增长率相对较小。
另一类是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韩国、俄罗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巴西、智利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铜的消费增长率较高,是近几年世界铜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铜消费增长较快,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
2013年,世界精炼铜消费居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台湾等。
全球主要精铜消费国和精铜生产国分别见表2-3和表2-4。
表2-3 全球主要精铜消费国(地区)消费量(万t铜)2007~2013来自《有色金属统计》表2-4 全球主要精铜生产国产量(万t铜)2007~2013来自《有色金属统计》2.4 铜的价格目前国际市场上较大的铜金属交易市场有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并且国际市场通常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价格作为签订铜进出口贸易的基准价格。
伦敦金属交易所过去近二十三年的现货价格变化见图2-3。
铜价的变化受到供求关系、汇率以及投机基金等多重因素影响。
从图2-3来看,1989年到2004年,铜价呈现W形变化,2004年以后受中国经济对铜需求的增长,铜价不断上升。
1995年日本住友商社有关人员在国际铜市上大肆投机炒作致使该期间国际市场铜价处于较高水平。
其后,受过高铜价刺激起来的资源开发积极性,无法很快冷却下来,铜产量快速增长,而世界经济受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影响,铜消费增长相对较低,铜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状态,铜价多年在周期性低位徘徊。
经历了上述一系列不利因素冲击之后,部分铜生产企业因铜价低迷纷纷关闭产能,使铜产量在2002年和2003年均处于负增长状态,但铜消费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影响而持续增长,使铜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
铜价自2002年的较低水平不断攀升,各类投机资金的介入,进一步推波助澜,在2004年刷新历史高点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2006年LME现货价格突破6000美元/t,远超出中长期的价格中枢,2007年又突破了7000美元/t的关口。
2008年,受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各经济实体的发展逐渐显示出衰退或减速迹象,引起了铜消费需求的疲弱。
在此基本面下,铜价大幅下挫,2008年12月24日创出2270美元/t的低价。
但这种震荡下跌和低位运行态势没有维持多久,铜价就开始复苏,之后铜价一路攀升,2011年LME现货均价已升至8810美元/t;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铜价开始冲高回落,2012年基本处于平衡震荡态势,LME现货年平均价格为7949美元/t;2013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基本面较弱,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铜价处于整体下跌趋势,全年的平均价格为7326美元/t。
图2-3 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铜价格变化图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交易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主要铜交易市场之一。
由于我国属于铜消费纯进口国且铜市场开放程度较高,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价基本与伦敦金属交易所保持同步。
2004-2013年伦敦、上海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见图2-4。
图2-4 伦敦、上海铜价变化情况图从图2-4可以看出,两个市场的铜价基本保持同步变化,且价格的对应关系在2005年以前基本保持1 :10的比价关系,此后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比价逐渐缩小。
2.5 铜冶炼加工费国际铜精矿的贸易绝大部分是按长期和中长期合同进行的,其中也不乏每年一次的年合同,在自由市场上按现货交易的铜精矿占总量的10%~20%。
铜金属的粗炼费用(TC)和精炼费用(RC)在长期合同和现货市场之间有着很大不同。
现货合同供应和价格风险大,不利于资源的稳定获得。
在现货市场,1999年和2002年的加工费都在10美分/磅以下,1998-2002年现货市场冶炼加工费占铜价的平均比例为17%,而长期合同的这一比例却为24%,这意味着在这期间从现货市场购买铜精矿要比按长期合同购买多支付约10%的费用。
据称现货市场上的TC/RC在2002年出现过20美元/2.0美分。
如此低下的加工费使主要从现货市场购买精矿的中国铜冶炼企业举步为艰。
所以,中国冶炼厂能否生存,不是由中国巨大的铜消费市场来决定,而是取决于原料供应市场。
冶炼厂的利润来自加工费及副产品,加工费提高冶炼厂利润会相应增加。
2012年,国内铜冶炼厂与自由港达成的加工费为每吨63.5美元/每磅6.35美分,与必和必拓达成的加工费为每吨60美元/每磅6.0美分。
2013年,江西铜业与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达成的加工费为每吨70美元/每磅7美分,同比上涨10%。
2014年,江西铜业与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达成的加工费为每吨92美元/每磅9.2美分;而此后江西铜业与必和必拓签订的加工费又升至每吨99美元/每磅9.9美分。
2004年-2014年中国铜冶炼企业采购精矿原料加工费统计见表2-5。
表2-5 中国铜冶炼企业采购精矿加工费统计表2.6 本项目产品铜价的确定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数据,铜价不会长期维持在高位或者低位运行,而是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对于投资项目评价应采用的铜价,在理论上应是一个预测的长期平均价格,这一预测价格与目前的时价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时价处于铜价变化周期的谷值或峰值时,这种差距将更明显。
由于铜价受到供求关系、汇率以及投机基金等多重因素影响,对铜价做出准确预测难度很大。
世界上主要的铜生产商、投资银行以及咨询机构在每年均会对其后一两年的铜价进行预测,但从历史上各机构的预测数据来看,当铜价波动幅度较小,尚可处在多数机构预测范围之内,若铜价波动幅度较大时,几乎超出所有机构的预测范围。
根据前述对国内外铜市场资料分析,本项目用于评价的铜精矿含铜价格以参考历史价格走势及近期市场进行确定,综合采用30000元/t作为项目效益测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