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 》二首同步练习(I)卷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B.好逑( qiú) 寤寐( wù mèi)C.蒹葭(jiā) 溯洄( sù)D.萋萋( qī) 水之( y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求之 (睡觉)..雎鸠 (拟声词) B.寤寐C.寤寐思服.. (想穿衣服) D.宛在水中沚. (底部)3.解释划线的重要实词。
(1)左右流之( )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 (4)悠哉悠哉( )(5)寤寐思服( ) (6)左右芼之( )(7)溯洄从之( ) (8)蒹葭苍苍( )4.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_ 篇,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_、、三个部分,写法上有_赋、比、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颂”是祭祀乐歌。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句子。
(1) ,在河之洲。
(2) ,君子好逑。
(3)《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表现文静而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子所追求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4)《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情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2018年同步练习卷(6)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坻...溯洄荇.菜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道阻且跻.(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文学知识填空。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四、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12.《诗经》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3、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兴的表现手法。
【相关链接】《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自主学习】1.注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参差()琴瑟()芼()2.解释词语窈窕:左右流之:寤寐:参差:琴瑟:2、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给本首诗划分节奏。
3、结合课文注释知其大意。
同学对译,互相订正,准确翻译全诗。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答案)一.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好.逑()荇.菜()..()()窈窕寤寐..()()辗.转()之芼.()乐.之( )蒹葭..()()未晞.()之湄.()..()溯洄且跻.()水中坻.()之涘.()水中沚.()2.解释加点的词语。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寤寐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辗转..反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之:..伊人:溯洄从宛.在水中央:道阻.且长:蒹葭凄凄..:白露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跻.:白露未已.:道阻且右.:3.翻译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文学常识填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这些诗歌编为“”、“”、“”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
6.下列对于《关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I)卷
一、基础运用 (共9题;共26分)
1. (2分)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 (2分)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三个诗节的首句,分别写出了芦苇不同的状态:苍苍、萋萋、繁密。
B . “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 . 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 . 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上。
3. (2分)读《隆中对》,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4. (2分)下面的句子有几种译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 . 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C . 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多。
D . 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任务多。
(2)孰若孤?()
A . 谁说你孤单?
B . 谁说你像我?
C . 谁像我(事务多)?
D . 谁说你像我这样忙?
5. (2分)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6. (8分)按要求默写
①________,在河之洲。
②________,君子好逑。
③《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2分)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 (3分)根据诗歌《关睢》内容填空
①本诗以________、________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②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 。
9. (3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雎鸠________ ________ 窈窕________ ________ 好逑________ 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3分)
10. (1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1)
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
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3)
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11. (18分)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说怿女美
________通________,释义________
②自牧归荑
________通________,释义________
(2)
《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我”喜欢吗?为什么?(4)
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①女子:________
②男子: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9题;共26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3分)
10、答案:略
11、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