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 运动特征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0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学设计一、说课标课标要求:2017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地转偏向力部分是这样表述的“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应是结合同学们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案例,可操作可直接感知的最好。
“说明地球运动的意义”应有逻辑地把地转偏向力和地球运动的关系阐述清楚,首先从整体上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运动之一---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其次地转偏向力的成因、规律、影响随地球自转的各地不同产生差异,最后应说明具体差异与实际迁移运用。
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案例,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采用地转偏向力实验和长江三角洲地形图,讲述地转偏向力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乡土地理案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二、说教材地转偏向力这个知识点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初次涉及,随后大气运动、洋流部分都运用到,尤其是在大气运动部分确定风向时尤为关键。
从教材位置看:本节内容被编者放置于第一章中,也就是开启学习整本书的“大门”,就能很充分的证明其发挥着基础作用。
从内容体系看:它是其他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学习随后的章节。
分析:结合图例、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其影响,凸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
三、说学情学生已有的前备知识基础是通过前二节的学习,已对地球的运动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和现象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
对于动手做试验,学生活跃积极,也有对未知原理的好奇的心理特点。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的逻辑性较高年级的较差,正在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后进行总结归纳来说明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和方法的判断,也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性思维。
分析:重视典型实例的提供,已拉近学生与教材、教学之间的心里距离,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景观图,能够说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1.方向自西向东(甲图)⎩⎪⎨⎪⎧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 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 时56分4秒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①成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射 ②昼夜半球:下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③昼夜界线:AB 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5)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是个球体B .地球不停地自转C .太阳的东升西落D .黄赤交角的存在 [提示] (1)×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基础知识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宇宙中的地球1.普遍性: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运动特征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特别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条件、安全的空间);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等条件)。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反应,其方程式为:。
2.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工业生产大量使用的、等化石燃料也都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的变化,其主要类型有光球层 (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约为年);色球层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气候: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与黑子活动周期相关性非常明显。
(2)影响地球电离层:太阳耀斑爆发时产生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从而导致衰减或中断。
(3)影响地球磁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现象。
(4)产生极光现象:在地区,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与大气摩擦,产生发光现象。
二、地球运动:(一)、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时间为,叫做一个日。
3.自转速度(1)角速度:每小时;南北极点角速度为O,其他任何地点角速度相等。
(2)线速度:从向逐渐减小。
赤道最大,为每小时1679千米,两极点线速度为O。
(二)、昼夜交替1.昼夜的成因:①地球,。
②太阳的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与太阳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