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二版第八章-货币供给PPT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77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金融学复习资料(依据考试重点整理)知识点第一章货币概述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物物交换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银最佳)?代用货币(可兑换金银)?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由国家或银行提供信用保证)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最基本、最重要)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基本)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铸币?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本位币、辅币、银行券和纸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是角、分,信用货币是人民币劣币驱逐良币: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相同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的现象货币层次的划分:根据流动性,中国金融学会的划分意见是:M0=现金M1=M0+城乡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2+全部银行存款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信用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前提,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4、借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信用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国际信用信用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传染性、可控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几种典型信用工具:1、票据(具有不可争辩性、设权性、要式性、流通转让性)(1)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货币供给本章摸索题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进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制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确实是信用制造学说的产生与进展。
信用制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如何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治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操纵等问题也就专门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进展过程①萌芽期。
信用制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
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展a.早期阻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要紧奉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闻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阻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通过以上学者的进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差不多观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伙儿所普遍同意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样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MS为货币供给量,m 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
第8章货币市场一、名词解释1.拆借2.拆借市场3.头寸4.缺头寸5.多头寸6.法定存款准备金7.超额存款准备金8.备付金9.垫头交易10.询价11.明日货币12.今日货币13.联邦基金交易中介人14.短资公司15.隔夜拆借16.半日拆17.拆借利率18.拆放利率19.拆入利率20.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21.商业票据22、商业本票23.商业期票24.商业汇票25.出票人26.收票人27.持票人28.票据市场29.背书30.连带责任31.单名票据32.双名票据33.信用发行34.信用等级35.发行市场信用额度支持36.贴现发行37.附息发行38.承兑39.商业承兑汇票40.银行承兑汇票41.贴现42.转贴现43.再贴现4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45.存款非中介化46.浮动利率存单47.转期可转让存单48.批发式发行49.零售式发行50.欧洲美元存单51.扬基存单52.储蓄机构存单53.国库券54.政府公债55.国库券市场56.记账式国库券57.凭证式国库券58.折扣式国库券59.拍卖发行60.国库券柜台交易61.回购协议62.正回购63.逆回购64.隔夜回购65.连续性回购协议二、填空题1.拆借是__________同业之间发生的短期资金借贷活动。
2.金融机构都必须按吸收的存款额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向__________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3.清算的一般手续是拆入行开出__________,拆出行开出__________。
4.比较典型的货币市场中介人如美国的联邦基金交易中介人和日本的__________。
5.期限最短的拆借品种是__________。
6.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由__________个品种的拆借利率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
7.商业__________是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的付款保证书。
8.商业汇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的付款__________书。
9.商业票据可以在未到期前通过背书方式提前变现,但背书人要付__________。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货币供给第8章货币供给本章思考题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就是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怎么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等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①萌芽期。
信用创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
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a.早期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经过以上学者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MS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