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安全开发技术规范V1.3
- 格式:docx
- 大小:447.62 KB
- 文档页数:60
附件1:技术规范书及应答本《技术规范书及应答》是针对联通乐山市分公司数字化监控系统设备及管理平台项目的技术应答规范,投标单位应逐条的、点对点的答复(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可对不满足或部分满足项和进行详细补充说明,对应答汇总成《技术应答偏离表》。
如投标单位有本《技术应答规范书》之外的建议,可以“建议书”的形式提交,招标单位将会酌情采纳,如有对招标方有利的建议将会影响投标单位的技术排名。
联通乐山市分公司数字化监控系统设备及管理平台项目技术规范书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现代化科学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通过使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时、直观的提供各种现场信息,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监控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加强治安保卫,消除事故隐患,防止意外发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设依据总体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依据和要求如下:《安全防范”建安网”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视频安防”建安网”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控制协议V1.0》(GA/T647-2006)《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变速球型摄像机》(GA/T645-200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公安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验收规范》(GA/T50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13702-1992)《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GB/T14085-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T15532-1995)《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GB/T15535-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 102-9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9386-198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3423-19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极其表示的约定》(GB/T13502-1992)《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16680-1996)《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OGC相关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包括全部现行有效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其相关的国家标准《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GB/T1526-1989)《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GB/T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ISO/IEC9126:1991。
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十一月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目录第一章前言 (5)第二章产品概述 (5)2.1产品构成 (5)2.2设计依据 (5)第三章功能简介 (6)3.1 网络准入 (6)3.2认证管理 (6)3.2.1保护服务器管理 (6)3.2.2 例外终端管理 (6)3.2.3重定向设置 (6)3.2.3 认证服务器配置 (6)3.2.4 入网流程管理 (7)3.2.5 访问控制列表 (7)3.2.6 ARP准入 (7)3.2.7 802.1x (7)3.2.8 设备管理 (7)3.3用户管理 (8)3.3.1认证用户管理 (8)3.3.2注册用户管理 (8)3.3.3在线用户管理 (8)3.3.4用户终端扫描 (8)新3.4 策略管理 (8)3.4.1 策略配置 (8)3.5系统管理 (8)3.5.1系统配置 (8)3.5.2接口管理 (9)3.5.3 路由管理 (9)3.5.4 服务管理 (9)3.5.5 软件升级 (9)3.5.6 天擎联动 (9)3.6系统日志 (9)3.6.1违规访问 (9)3.6.2心跳日志 (10)3.6.3 认证日志 (10)3.6.4 802.1x认证日志 (10)第四章产品优势与特点 (10)第五章产品性能指标 (10)5.1测试简介 (10)5.2被测设备硬件配置 (10)5.3 360NAC抓包性能指标 (11)第六章产品应用部署 (11)6.1 360NAC解决方案 (11)6.1.1部署拓扑 (11)6.2.基本原理 (13)6.2.1 360NAC工作流程图 (13)6.2.2 360NAC工作流程图详述 (14)6.2.2.1 360NAC流程一部署 (14)6.2.2.2 360NAC流程二部署 (14)6.2.2.3 360NAC流程三部署 (14)第一章前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为用户内网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外来终端随意地访问网络,不设防;2)内网中的用户可以随意地访问核心网络,下载核心文件;3)不合规终端也可以接入到公司核心服务,对整个网络安全带来隐患;针对以上问题以及诸多安全隐患,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凭借多年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积淀,推出了基于终端应用的准入系统(简称360NAC)。
附件1:技术规范书及应答本《技术规范书及应答》是针对联通乐山市分公司数字化监控系统设备及管理平台项目的技术应答规范,投标单位应逐条的、点对点的答复(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可对不满足或部分满足项和进行详细补充说明,对应答汇总成《技术应答偏离表》。
如投标单位有本《技术应答规范书》之外的建议,可以“建议书”的形式提交,招标单位将会酌情采纳,如有对招标方有利的建议将会影响投标单位的技术排名。
联通乐山市分公司数字化监控系统设备及管理平台项目技术规范书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现代化科学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通过使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时、直观的提供各种现场信息,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监控生产及设备运行情况,加强治安保卫,消除事故隐患,防止意外发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设依据总体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依据和要求如下:《安全防范”建安网”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视频安防”建安网”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控制协议V1.0》(GA/T647-2006)《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变速球型摄像机》(GA/T645-200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公安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验收规范》(GA/T50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13702-1992)《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GB/T14085-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T15532-1995)《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GB/T15535-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 102-9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9386-198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3423-19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极其表示的约定》(GB/T13502-1992)《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16680-1996)《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OGC相关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包括全部现行有效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其相关的国家标准《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GB/T1526-1989)《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GB/T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ISO/IEC9126:1991。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xxxxxxxxxxx公司20xx年xx月版本修订记录目录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项目背景 (1)1.3术语解释 (1)1.4参考资料 (1)2测试概要 (3)2.1系统简介 (3)2.2测试计划描述 (3)2.3测试环境 (3)3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测试执行情况 (5)3.2功能测试报告 (5)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5)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6)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6)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7)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7)3.5易用性测试报告 (8)3.6安全性测试报告 (9)3.7可靠性测试报告 (9)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4测试结论与建议 (12)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2)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2)4.3测试结果分析 (12)4.4建议 (12)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 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 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 xxxxxxx系统1.3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1.4 术语解释系统测试: 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1.5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 逻辑是否正确。
1.6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报告, 便于交流和保存。
1.7 参考资料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2测试概要2.1 系统简介xxxxxxxxxxxxxxxxxxxx2.2 测试计划描述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x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 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xxxx 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POS终端设备接口规格说明书V1.3.3目录第一章概述 (3)一前言 (3)二应用范围 (3)三支持的通信协议 (3)四网络构成说明 (4)第二章交易术语、符号说明 (4)一消息类型说明 (4)二DES计算方法 (5)三字段及符号说明 (6)四名词解释 (8)第三章交易功能及流程 (8)一POS交易功能及流程 (8)第四章交易报文格式 (12)●0100/0101M ESSAGE(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报文) (13)●0110M ESSAGE(服务器发送至终端的报文) (14)●0200/0201M ESSAGE(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报文) (15)●0210M ESSAGE(服务器发送至终端的报文) (18)●0300M ESSAGE(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报文) (19)●0310M ESSAGE(服务器发送至终端的报文) (20)●0400M ESSAGE(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报文) (21)●0410M ESSAGE(服务器发送至终端的报文) (22)●0800/0810M ESSAGE(日终处理开始、结束) (23)●0800/0810M ESSAGE(设备签到报文) (25)●0800/0810M ESSAGE(柜员签到报文) (26)●0800/0810M ESSAGE(签退报文) (27)●0800/0810M ESSAGE(密钥更新报文) (28)●0800/0810M ESSAGE(柜员签到报文) (29)第五章位图定义 (29)第六章文件传输 (60)一下传金融识别卡参数 (61)二下传黑名单 (61)三下传控制参数文件 (62)四联机交易验证明细文件 (62)五设备终端对帐文件 (63)六大文件传输格式定义 (63)第一章概述一前言目前国内各大ATM、POS及服务器厂家提供不同的ATM/POS接口标准。
由于缺乏规范和控制,严重地阻碍了金融电子化的实施。
为了改变这种工作方式,向所有厂家公布布尔公司的终端接口标准。
四川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2011-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目录1适用范围 (4)2引用标准 (5)3缩略语 (6)4终端总体定义 (8)4.1定义 (8)5IPTV终端要求 (9)5.1IPTV终端出厂预配置 (9)5.2IPTV终端零配置 (11)5.2.1零配置场景 (11)5.2.2零配置流程 (17)5.2.3零配置功能 (19)5.2.4零配置接口要求 (20)5.3IPTV终端性能告警 (21)5.3.1性能告警流程 (21)5.3.2性能告警功能 (23)5.3.3性能告警接口 (24)5.3.4性能告警指标 (25)5.4IPTV终端性能监控 (26)5.4.1性能监控流程 (26)5.4.2性能监控功能 (28)5.4.3性能监控接口 (28)5.4.4性能监控指标 (29)5.5IPTV终端远程故障诊断 (30)5.5.1远程故障诊断流程 (30)5.5.1.1机顶盒PING故障诊断流程 (30)5.5.1.2机顶盒TRACERT故障诊断流程 (32)5.5.1.3机顶盒重启、恢复出厂配置流程 (35)5.5.2远程故障诊断功能 (37)5.5.3远程故障诊断接口要求 (37)5.5.3.1机顶盒PING故障诊断接口 (37)5.5.3.2机顶盒TRACE故障诊断接口协议 (38)5.6IPTV终端远程升级 (39)5.6.1升级流程 (39)5.6.1.1自动升级 (39)5.6.1.2强制升级 (43)5.6.2升级功能 (44)5.6.3接口要求 (44)5.6.3.1自动升级接口 (44)5.6.3.2强制升级接口 (47)5.7IPTV终端统计信息管理 (48)5.7.1主动上报监测接口时序 (48)5.7.2接口要求 (48)5.7.3业务参数统计内容 (62)5.8IPTV终端统一故障代码 (64)5.8.1故障信息 (64)5.8.2提示方式 (64)5.8.3故障代码 (66)5.9IPTV终端性能要求 (67)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电信IPTV终端的零配置、性能告警、性能监控、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升级等要求。
(安全管理)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规范vQB-╳╳-╳╳╳-╳版本号:1.0.0前言本规范是针对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的系列安全基线,是各系统安全配置检查的基准,是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产品准入、入网测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配置、自我评估、安全加固的权威性指南。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起草人1姓名、起草人2姓名、……目录1概述41.1目标和适用范围41.2引用标准41.3术语和定义42安全基线框架52.1背景52.2安全基线制定的方法论62.3安全基线框架说明63安全基线范围及内容73.1覆盖范围73.2安全基线组织及内容83.2.1 安全基线编号说明93.2.2 Web应用安全基线示例93.2.3 中间件、数据库、主机及设备示例93.3安全基线使用要求104评审与修订101概述1.1目标和适用范围本规范对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的安全配置和检查明确了基本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可以作为产品准入、入网测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配置、自我评估、安全加固的依据。
1.2引用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总纲》◆《中国移动内部控制手册》◆《中国移动标准化控制矩阵》◆《中国移动操作系统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路由器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数据库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网元通用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FIPS199《联邦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分类标准》◆FIPS200《联邦信息系统最小安全控制标准》1.3术语和定义2安全基线框架2.1背景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主机、应用等多采购自第三方,在部署之前往往只执行了功能测试,各个系统安全水平不一,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移动应用安全国家标准清单
移动应用安全国家标准清单的主要目的是列举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标准,确保应用在安全方面得到保障。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移动应用安全需求规范:包括需求定义、需求分析、安全需求评估等。
- 移动应用安全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模式、设计流程、安全方案设计等。
- 移动应用安全评估规范:包括评估流程、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分析等。
- 移动应用安全测试规范: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数据、测试用例等。
- 移动应用安全发布规范:包括发布流程、版本更新、修复措施、漏洞披露等。
标准适用范围
移动应用安全国家标准清单适用于以下情况:
- 所有未上线的移动应用。
- 所有正在开发中的移动应用。
- 所有已上线的移动应用,在更新版本时应遵守标准。
标准实施效果
遵守移动应用安全国家标准清单可带来以下几个效果:
- 提高移动应用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减少漏洞和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
- 安全可靠的移动应用可提升用户体验、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 减少漏洞和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节约成本和资源。
研发移动应用时,开发者需要认真遵守移动应用安全国家标准清单,注意开发、测试、发布环节的安全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和隐私安全,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XXXX系统安全保障方案XXXX系统安全保障方案(版本号:V1.3.2)目录XX软件系统 (1)安全保障方案 (1)目录 (2)1、保障方案概述 (3)2、系统安全目标与原则 (3)2.1安全设计目标 (3)2.2安全设计原则 (4)3、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5)4、系统安全需求框架 (9)5、安全基础设施 (10)5.1安全隔离措施 (10)5.2防病毒系统 (10)5.3监控检测系统 (11)5.4设备可靠性设计 (11)5.5备份恢复系统 (11)6、系统应用安全 (11)6.1身份认证系统 (11)6.2用户权限管理 (12)6.3信息访问控制 (12)6.4系统日志与审计 (13)6.5数据完整性 (13)7、安全管理体系 (13)8、其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保障方案概述XX软件系统运行在网络系统上,依托内外网向系统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与服务,系统中存在着大量非公开信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持续服务能力尤为重要,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XX软件系统使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服务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专业公司,集约化发展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等在内的云计算业务和大数据服务。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证书及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方面的证书(见8章附件)。
2、系统安全目标与原则2.1安全设计目标信息化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保证“信息化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避免各种潜在的威胁。
X电广文控【2010】制008号(V1.3) 电话营销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印章非红色的属非合法版本请使用盖有印章的受控副本编审批制核准日期日期日期 1 深圳市XX电话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X电广文控【2010】制008号(V1.3) 文件修改记录表日期文件版本修改章节原内容修改后内容修改人2007-12-25 V1.0 创建无无增加单独门禁封闭式管2008-06-12 V1.1 第一部分无理措施第五部分 2008-11-05 V1.2 无增加录音传送流程第4点移动数据由润迅对应项目经第五部分移动数据的接收及报表2009-03-18 V1.3 理使用专第1点的均是专人专岗。
用邮箱进行接收。
增加电话营销信息管理无2009-03-18 V1.3 第五部分--数据收发流程2 深圳市XX电话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X电广文控【2010】制008号(V1.3) 目录目录............................................................... 3 前言................................................................ 4 一、场地上的保密措施................................................ 4 二、技术上的保密措施................................................ 4 三、管理上的保密措施................................................ 6 四、法律上的保密措施................................................ 7 五、数据资料传送保密措施.. (8)3 深圳市XX电话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X电广文控【2010】制008号(V1.3) 前言作为与移动公司长期合作的专业外包服务商,我们深刻理解移动公司客户资料安全的关注。
三未信安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V1.3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前言1.1应用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音乐、电影、图片等数字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日益广泛,这一方面方便了数字内容产品的传播,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内容很容易被复制和修改,网上传播的数字内容存在大量的盗版和侵权问题。
盗版侵犯了作者、产品经销商的利益,给网络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巨大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版权管理(DRM:Data Rights Management)技术应运而生。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原理是:使用加密、以及密钥的管理分发等技术,对数字产品在分发、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得数字产品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按照授权的方式、在授权使用的期限内使用。
网络数字内容产品的使用依赖于网络终端上的软件,过去,在PC机平台上的主流终端软件厂商如Microsoft、Real Networks、Adobe、Apple等公司都有基于自己产品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3G 等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所不到的覆盖性使得移动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更有吸引力。
当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如手机、PDA、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虽然形态不一,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携带方便、支持无线网络、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设备和PC机比较,实施DRM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移动DRM更有生命力。
目前,国际上针对移动DRM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OMA(Open Mobile Alliance 开放移动联盟)制定的DRM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团队长期从事密码技术研究和密码产品研制,一直追踪OMA DRM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并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支持最新的OMA DRM2.1标准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软件。
1.2名词解释在本文档采用了一些业内通用的术语和缩写,列表如下:2、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概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简称DRM技术,是随着数字图书和音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编码:NK-MS-IT-P02 密级:内部公开网络设备及系统运维安全管理规定(版本号:V1.3)发布日期:20xx年 01月09日实施日期:20xx年 01月10日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改控制页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术语定义 (1)4一般要求 (1)5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网络安全规范 (2)5.2网络设备管理 (2)5.3局域网管理 (3)5.3.1局域网接入管理 (3)5.3.2Internet使用规定 (3)5.3.3内部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第三方或临时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流程 (4)6系统上/下线管理 (4)6.1系统上线管理 (4)6.2系统下线管理 (5)7系统运行管理 (6)7.1监控及日志管理 (6)7.2数据备份及清理 (6)A)操作权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B)口令 (7)C)应急预案 (7)D)定期检查 (8)2)系统资源的容量管理 (8)1 目的本文件旨在规范公司员工对网络设备的操作行为及系统运行维护行为。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设备管理和系统运行维护所涉及到的全体员工。
3 术语定义(无)4 一般要求1) 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快速恢复的原则。
在系统发生故障时,首先恢复系统正常生产,系统恢复生产后,再组织资源排查系统故障原因,制定、落实解决方案。
2) 运行监控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硬件设备、机房环境和网络的主要指标和状态,并做好运行值班日志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