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
第10卷第13期 2019年07月Vol.10 No.13 July 2019179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引导对图书出版发展的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图书出版从数量到质量、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从经营方式革新到内涵式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与此同时,图书出版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经提出,立即在经济社会相关行业引起热议,在图书出版业同样引起重视。
在接下来的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如2016年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通过分析2015年11月至今这几年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对图书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图书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后的图书出版状况对图书出版业而言,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也都可以归结为供给和需求问题。
换言之,就是无效供给过量,而有效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
“我是编辑我可耻,我为国家浪费纸”前几年成为图书编辑的自嘲“名言”,图书编辑的这种无奈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图书出版业的一些状况。
通过近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引导,这种供需矛盾逐渐得到一定的缓解。
(一)图书出版规模稳中有升,产品供给质量仍不高2012—2017年,全国出版社由547家增加到552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总品种数增长23.8%,年均增长4.4%,其中新出品种增长速度(5.4%)明显低于重印品种增长速度(49.7%),说明图书出版单位由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市场整顿初见成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出版业发展作者:宋云来源:《人民周刊》2019年第05期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结构不合理现象最为严重。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明智之举,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如何化解结构性问题,助推出版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出版业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出版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出版大国。
但我国出版业同样存在经济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如图书品种过度膨胀、图书库存积压严重、有效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系统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促进出版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整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深化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版业良性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对促进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一)國家政策调整,书号适度收紧我国出版机构的设立实行的是审批制,只有通过批准设立的出版社才有书号申领权。
近年,我国不到六百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四五十万种。
为了改变图书出版粗放型经营模式,我国开始适度控制书号。
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很多出版社申请追加书号审批下来的数量都有一定缩水。
书号适度收紧,出版社的经营会有一定的压力,出书品种减少,导致单个书号承担的成本上升。
以前粗放式以品种取胜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政策的调整,倒逼着出版社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阅读方式变化,图书消费水平低大众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是新生代读者,更习惯电子阅读方式。
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都是适合电子阅读的工具,轻便、大容量等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使用。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辅教材的出版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教辅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而当前,我们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这对中小学教辅出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教辅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过去,教辅教材往往以知识点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现在,教育理念的改变要求教辅教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辅教材的出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教辅教材能够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随着个性化教育的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越来越有差异。
传统的教辅教材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辅教材的出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差异化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教辅教材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辅教材往往只是提供了一种固定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辅教材的出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教辅教材能够提高师生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辅教材往往只是提供了单纯的知识点和习题,难以有效地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辅教材的出版应该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和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在进行教辅教材的出版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教辅教材出版模式。
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作者:许加澍来源:《参花(下)》2017年第12期摘要:当今社会,我们对传统图书出版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将大力改革传统图书的选题、内容以及策划等。
这项改革通过调整并优化我国出版社内部的结构和关系,国家出版社简化政策,将权利分发给下级各地方的出版社,提高传统图书库存质量以及准确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掌控出版的数量为主要的改革点等,使出版的图书的数量达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通过这次改革,转变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格局,促进其稳定并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供给侧结构改革库存我国现在经济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没有做到使供给和需求达到预期的平衡。
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没有准确地根据消费者的总需求生产产品。
因此,我国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虽然我国目前对出口、进口、投资、消费等各种领域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是长久的办法。
因此,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既要想办法来扩大需求,也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对现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且稳定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传统图书出版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我国新提出的、不同于之前施行的需求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主要对我国的产品供给进行大力的结构整改。
通俗来说,就是既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要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等,通过扩大供给来快速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供给结构改革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机制、对企业多生产出来的产品库存、创新企业结构等一些方法,来解决我国如今存在的需求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
在我国,图书出版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虽然我国的出书出版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樣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库存过大,供给和需求没有恰当融合。
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是读者的需求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图书的出版跟不上读者的需求。
虽然出版社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这种矛盾的持续存在,也不断阻碍了图书出版经济的发展。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辅出版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和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辅出版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析,探讨其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辅出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教辅出版向更加优质、专业、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教辅出版行业是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效率,推动教育产业的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供给结构方面,目前教辅出版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化定制、服务内容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供给方式方面,传统的纸质图书占主导地位,数字化、多媒体等新技术应用较为滞后;在供给体制方面,目前教辅出版仍然以企业为主体,民办教辅参与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辅出版行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教辅出版行业的发展。
面对现状和问题,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教辅出版企业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推出更具特色、个性化的教辅产品,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推动数字化、多媒体化发展,提升供给方式水平。
教辅出版企业要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辅产品向数字化、多媒体化方向转变,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
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供给体制效率。
教辅出版行业需要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辅出版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供给体制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过去,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主要体现在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出版发行,目的在于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析,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促进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需求侧的探析需求侧是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传统上,中小学教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编写、教学用书和辅助教材的选择、图书馆的购买和借阅等方面。
随着学科教学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中小学教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学科教学的更新对中小学教辅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辅出版主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为教育部门发布的教材提供配套辅助教材。
学科教学的不断更新要求教辅出版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辅内容和形式。
随着STEAM教育的兴起,中小学教辅出版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教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辅出版也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辅产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育观念的变革也对中小学教辅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中小学教辅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教辅出版的内容和形式以讲解为主导。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变革,中小学教辅出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
中小学教辅出版需要提供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辅产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审美和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需要更加注重需求侧的变革,为学科教学更新和教育观念变革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辅产品。
供给侧是中小学教辅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重要一环。
传统上,中小学教辅出版的供给主要体现在出版社的出版发行和分销渠道的建设方面。
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2016年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尺·度》,全国第一部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动漫情景剧,2016年7月正式出版。
它将看似严肃刻板的党纪条规宣传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视觉听觉体验,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产生较大反响。
笔者认为,《尺·度》的创作发行是主题出版方向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尝试。
从最初的选题出发点,到目前成果出版发行后的受众反馈,都在某种程度体现着出版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思考,谨以此文略做说明,抛砖引玉。
1 主题出版——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微观视角的先行实践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
一时间,“供给侧改革”引起了各行各业的热切关注,出版行业也不例外。
1.1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讨论与思考专家学者、出版人纷纷就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展开热烈讨论:童健指出,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把握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平衡关系,是出版深化改革的关键[2]。
何显红认为,出版“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方法破解出版难题,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出版企业的现代化市场进程[3]。
李晓晔提出,解决出版产业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关键在于用全新理念,在供给侧开发新的阅读潜能,激发新的阅读兴趣,创造新的阅读需求[4]。
上述讨论大多聚焦于全行业形态的创新改革,从宏观视角前瞻性地指明了出版业转型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切实贯彻出版业“供给侧改革”,也迫切需要从小处着手,通过具体的出版物作品来针对性地提高出版物供给质量,通过优质的出版物精品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从供给侧提升文化产品的综合社会效益。
图书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宋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00020)摘要:图书出版对文化传承意义重大,现阶段,图书出版“由供方市场转为需方市场,图书出版面临着供给过量、质量平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图书出版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出版单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主题出版、按需出版、数字出版,组织主题活动,引导全民阅读等建议”关键词:图书出版;供给侧;主题出版;数字出版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弓I言光潜先,“从孔夫子到孙中山,I 拉图到黑,大师用思想的灯火,我前行的道路,也许直到今天,人类还在黑暗中摸索”,“思想的灯火就是靠图书保存下来的,没有一一代岀版人的努力,的思在历史的长河里””图书岀版对于思想的延续、知识的传化的交流都是不的”义的岀版,需要三个条件:成熟的符号系统,适合传播的载体材料,大量复制产品的印刷”这三条在已经齐备,17-末,岀版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一现代新闻岀版业在我国兴起[7”阶段我国图书岀版正在由供方市需方市转变,图书岀版已经要印岀来就不:的阶段”268年是开放44周年,回顾开放初期,许多老岀版人印象深刻的严重的“书荒",是读夜排队购买新书的,是任何一印万册、几十万册的,1978年全国出版图书14987种,全国图书总印数37.3亿册,单品种平均印数25万册,而228年单品种平均印数仅为85万册”经过44年的发展,传统岀版物已经变十分充裕,剩,几乎看不到彻夜排队的”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已经从“饥不择食”到“挑三拣四”[2]”二、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一)国家对图书出版的相关政策206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文章编号:1672-880(2010)04-0678-63划》,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明确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215年,《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印发,强调了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2010年9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岀版广电总局、发改委、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岀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岀要加强城乡实体书店网点建设,创新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模式等9项主要任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实体书店由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的转变等,更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拉动文化消费”2210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岀要加快发展数字岀版产业,“数字岀版”首次被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
2210年12月,国家新闻岀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7]”由此可见,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鼓励数字岀版,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倡导全民阅读”(二)图书出版的整体状况截至2217年底,全国共有岀版社533家,其中,包括副牌社33家”中央级岀版社28家,其中,包括副牌社7家,地方岀版社366家(包括副牌社22家)”全国岀版新版图书255106种,其中书籍新版收稿日期:208-03-05作者简介:宋静,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图书出版等研究”77231173种,课本新版23776种,图片新版87种”重印图书257381种,其中书籍重印194443种,课本重印6288种,图片重印193种”表12007年和207-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情况年份201522820152207总计47576842088458437243237新版图书200420202472558672220书籍2204202348772717718447课本3070227787077767829图23420577054重印图书2734228742025733118057籍75071775958444776420课60076160460873788图20524287420数据来源:《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7年、2017 207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从2227年到2217年,全国出版的图书从24.83万种62.23亿册(张),增至51.65万种22.44亿册(张),品种数增幅超过102%,印数增幅为46.82%;单品种平均印数由2.8万册下降到1.8万册,下降幅度达28%;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纯销售从63.7亿册(张份盒)(注:销售和库存数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
)增长到72.82亿册(张份盒),增长的幅度只有8.36%;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从44.78亿册(张份盒)增长到62.52亿册(张份盒),增幅高达39.77%,库存增幅是销售增幅的两倍还多”从以上数据可知,图书销售的增速远远低于图书出版的增速,平均印数降低,库存不断增加”(三)出版业存在的问题7图书供给过量,销售下降”自全国出版单位(除公益性质的出版社外)逐步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后,出版单位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保证图书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出版单位同时需要考虑图书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而在图书销售不乐观无法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时,出版单位为了生存只有选择追求图书出版的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给过量的状况”同时,专业图书的出版越来越多,专业图书的受众面比较窄,市场需求少所以专业图书的印数相对较低,销量不高”2.图书质量平平,有高原没高峰”专业图书多,不适应大众阅读;精品图书少,同质化图书多”就同质化图书出版来说,我国出版业的两大板块当属少儿读物和教辅类教材,这也是出版社的两大收益战场”除了专门的少儿出版社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和专门的教育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很多出版社,如大学出版社、综合类出版社等也纷纷在这两大市场布局,这也就造成了市面上的同质化图书的版本多”知名出版人、童书作家谭旭东提到,“以前做童书的只有36几家出版社,现在高达532余家,很容易导致重复出版和版权纠纷”4]”现在除了专门的儿少儿出版社外,全国大部分出版社都已涉足童书出版市场,童书的版本不断增加,可以满足儿童及家长更多元化的选择,但是同时也产生了重复出版,甚至低质出版等问题”3.全民读书习惯有待继续培养”在电子产品不断普及的今天,同时网络无处不在,纸质书籍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如电子图书、视频等,一方面,人们阅读可选择的形式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电子图书、网络小说等,另一方面,短视频和电视节目等的即时可播放也对纸质图书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三、图书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建议“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5]”图书出版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需求,每一代出版人,都必须立足于为当代人服务,为此,图书必须具有市场的号召力和文化的渗透力”图书出版承担着文化交流的任务”本文从出版单位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一)主题出版主题出版具体来说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72版活动[7]。
它有力地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主题,出版精品力作,满足读者需求。
党的十八以来,图书出版开展的主题出版活动,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等都取得了喜人成绩。
2215年恰逢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4周年,而2219年我们又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些都为主题出版提供了机遇和素材,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调动各种资源出版相关的图书。
例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15年实现了主题出版的,出版开的2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二)按需出版按需出版最早起源于美国,1997年,美国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公司创立的电印刷公司利用IBM技术为一所学校印制了50本在市场上已经脱销的教材,这一事件被视为按需出版的开端。
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按需出版起步较晚,最早试行按需出版的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其在2001年引进数码印刷技术,在2204年试行[]。
之后又有几家出版社试行按需出版,在我国图书库存严重、数字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按需出版将会成为出版单位的一种选择。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就表示,按需出版的意义不仅是解决出版社的库存问题,更是为出版业改造升级带来数字化变革,还可以有效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图书生产过程中伴生的环境污染。
在出版社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按需出版或许不太。
(三)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它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进行数字产品传播,它融合了传统出版并且超越传统出版。
现在主要的数字出版产品有电子图书、数字期刊等。
从1093年中国网供数字化来,出版学出版的数字化检索方式逐渐普及,专业出版单位整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通过数字出版技术提供数据化服务可以说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和需求。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显示,2215年,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为73%,而2203年,数字化阅读率为24.5%,不到十年时间,增长了接近两倍。
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行的重要,年来,也有部分出版社,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积极参与数字出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是海量的,但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变得尤为珍贵,数字出版回归到了内容为王的时代,出版单位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转型过程中明确思路,做好优质内容出版,积极选择数字出版。
(四)多做主题活动,引导全民阅读我国全民阅读经过十多年的成长,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国民阅读习惯培养已经初见成效,出版单位也积极推出国民阅读系列图书,以适应市场需求[3]。
出版社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推介图书、或者邀请作者参加读者见面会等主题活动,宣传图书,引导全民阅读。
阅读不止于阅读,对书的思考以及由此引发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讨论是阅读的延伸。
参考文献:[1]郝铭鉴.出版人的文化追求[J].编辑学刊,2013(6)5[2]魏玉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出版业高质展[J]5出版,2018(8)5[3]httf)://zhenace.chinanaooao.8om/chaanmem2217/ 20142U4M2017.htmf。
[4]谭旭东•童书岀版“三重罪”定价高、版本多、内容杂[N].北京商报,2013-18-08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岀版社,2617:253.[6]赖义羡•以战略思维推动主题岀版与主题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电报,2018-10-16.[7]马荻文.按需岀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J]今传媒,2615(4).[84王关义,谢巍•我国岀版业供给侧改革思路[J]•中国岀版,2617(l).[责任编辑:杨楚蹌]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