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交直流混合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评估与防控技术及其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2: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单位3:清华大学单位4:华北电力大学单位5: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单位6: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首次开发了离子流电场微型测量系统,建立了离子流电场校准装置;首次建立了对直流线路电晕电流波形监测系统;揭示了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电磁学和声学全气象统计规律,建立了可考虑气象参数和线路结构参数的可视化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评估系统。
2.余鹏:高级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研制国际首个无人机搭载的工频电磁环境检测传感器和宽频电晕电流测量装置,开发了“互联网+移动APP+智能传感”的电磁环境在线监测装置,首次建立了对交流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系统。
3.田杰: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首次绘制了大湾区特大城市电网输变电设施工频电磁场及声场电子分布云图,创建了以“数字可视化”、“测量便携化”、“警示简便化”、“影响定量化”为目标的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公众投诉风险评估及沟通体系,实现了城市电网电磁环境分级预警。
4.李学宝: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主要贡献: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隐式离散算法及电晕噪声的时域计算方法,解决了大湾区交直流线路混合架设遇到的电磁环境预测难题。
5.余占清:教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主要贡献:获得了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换流站及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提出了基于模式搜索和空间聚类的电磁环境数据Lasso-LME关联关系挖掘算法,揭示了电压等级及气候条件对电磁环境的影响规律。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新型原模图编码调制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福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方毅(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对发现点1、2、3作出了重要贡献,发现点1、2、3分别占本人工作量的30%、40%、30%,是代表性论文1、5、6、8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及代表性论文10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2. 韩国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对发现点1、2、3作出了重要贡献,发现点1、3分别占本人工作量的60%、10%、30%),是代表性论文3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代表性论文10的通讯作者及代表性论文6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3. 陈平平(教授,福州大学,福州大学,对发现点2、3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现点1作出了一定贡献,发现点1、2、3分别占本人工作量的20%、40%、40%,是代表性论文4、9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及代表性论文1、6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4. 刘重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对发现点1、2作出了重要贡献,发现点1、2分别占本人工作量的50%、50%,是代表性论文2、7的通讯作者及代表性论文1、4、6、8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5. 张军(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对发现点3作出了一定贡献,发现点3占本人工作量的100%,是代表性论文10的第一作者)。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1126,61471131,61401099,61403085,61372095,61172076)、香港研究资助委基金(PolyU 521809,PolyU 5190/11E)及华为研究项目的支持。
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物理层核心技术,也是历年国家重大专项的重点研究内容。
与传统LDPC码相比,原模图LDPC码拥有更简单的编码结构、更优越的码率兼容性及更稳定的最小距离特性,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多端直流输电的机电、电磁暂态精确建模技术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洪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1/2/3/4/5/6/8;论文1/2/3/4/5/6/7.)2.姚文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2/3/4/11.)3.涂亮(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2/7/8.)4.张野(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7/8;论文1/3/4/5/6.)5.杨健(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1/3/4/5/6.)6.赵利刚(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5/9/10;论文7.)7.周挺辉(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论文7.)8.张帆(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5.)9.李俊杰(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8;论文5/6.)10.黄东启(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利11.)项目简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已获得了广泛、成功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在主干电网中主要采用的是两端直流输电,仅能实现点对点的功率传送。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多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满足多电源送电及多落点受电的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主干电网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十二五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时,已涉及到多端直流输电送贵州+广东及广西+广东远景的输电方案,但当时在多端直流技术方面基础薄弱。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格式)项目名称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在恶性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拟申报奖项及等级拟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珠海市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福君(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设计、统筹实验)2.陆骊工(正高、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3.高飞(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4.吴沛宏(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5.黄金华(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6.范卫君(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7.赵明(正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8.顾仰葵(副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9.严湖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开展和技术推广工作)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肿瘤医学领域。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主要通过自身衰变释放χ和γ射线杀灭1.7cm直径范围内的肿瘤细胞。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能够定点植入实体肿瘤内部,在保证靶区辐射剂量的同时降低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实现高度适形的内放射治疗。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精准微创治疗技术。
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等特点,为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和外放射治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在国家部委支持下,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技术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影响及其脑机制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罗跃嘉(教授;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完成单位:深圳大学;主要贡献: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项目实施与结果总结,是所有10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1篇论文(论文2)的共同通讯作者)2.徐鹏飞(研究员;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完成单位:深圳大学;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与注意以及情绪与决策中的部分研究,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第一作者论文(论文4),一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论文7)。
)3.罗文波(教授;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完成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中情绪三阶段模型和其他相关研究工作,是论文1的第一作者,论文2的共同通讯作者,。
4.古若雷(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与决策中的部分研究,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论文7),3篇第一作者论文(论文8-10)。
)5.吴健辉(教授;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完成单位:深圳大学;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与注意记忆中的部分研究,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论文3)。
)6.张丹丹(教授;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完成单位:深圳大学;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词语三阶段模型的相关研究工作,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第一作者论文(论文2)。
)7.黄宇霞(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与注意中的部分研究,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第一作者论文(论文5),论文。
)8.李新影(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要贡献:主要承担本项目中情绪与注意中的部分研究,在相应的代表性论文中,有1篇第一作者论文(论文6)。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野生动物多样性快速恢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大洲金丝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胡慧建,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整体设计与技术体系建立:成果登记1、2,代表性论文专著1、3、4、5、6,知识产权1、22.王瑞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调查与筛选:代表性论文专著1、2、7、83.牛晓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动物生境扩容:代表性论文专10,知识产权7、84.方晓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65.董贵信,高级兽医师,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人工繁育:代表性论文专著56.吴坤林,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培育:代表性论文专著9,知识产权47.冯永军,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技术集成应用:成果登记1,代表性论文专著4,知识产权18.刘金成,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动物人工繁育:成果登记1、2,知识产权29.王飞,工程师,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1、910.张春兰,助理研究员,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群落组成规律:成果登记1、2,代表性论文专著1、411.李斌,高级工程师,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及技术集成应用:知识产权1012.谭之博,海南大洲金丝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金丝燕人工繁育:成果登记2,知识产权313.郭建梅,高级工程师,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生境扩容:知识产权1、914.张鹏,教授,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动物适应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 7篇15.方小山,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技术集成应用与规划: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项目简介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目标,但直至到今天,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全球性衰退仍未得到遏制。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基于纳米改性技术的耐蚀导电接地材料开发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世念(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案设计和纳米改性电导防腐涂层的研制,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第一作者、第3、6、9、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第一作者;第1、2、10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第8项知识产权发明人。
)2.王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负责纳米改性涂层成分设计、涂层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通讯作者、第3、6、9、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主要作者;第8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1、2、10项知识产权第二发明人。
)3.吕旺燕(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负责纳米改性涂层涂层技术方案拟定、优化,涂层性能检验和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
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主要作者、第6、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作者;第1、2、8项知识产权发明人。
)4.王利民(高级工程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纳米改性涂层制备工艺以及接地降阻模块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2、3均做出贡献;第5篇论文第一作者、第4、7、8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主要作者;第3、4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
)5.李清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参与纳米改性涂层制备工艺以及接地降阻模块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3均做出贡献;第5、6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第7、9项知识产权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