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查对制度整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7
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下一班查上一班,每天总对,包括电脑医嘱、各类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就级别、过敏、隔离等)。
各科设有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次查对后应在医嘱查对记录上及时记录日期、时间、姓名和查对结果。
二、医嘱递交后,由副班护士转抄,别一护士查对签名后交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执行。
三、副班护士在转抄医嘱时,要认真审查医嘱,发现有疑问和错误医嘱时要及时与开医嘱医生商量、纠正,避免执行错误医嘱。
如果发生争议,必须报告主任和护士长,主任和护士长认定后执行。
四、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有查对人签名。
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前,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五、执行医嘱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六、麻醉药品等特殊用药,开医嘱医生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否则不准执行,麻醉药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七、药物准备后,应有第二人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清点和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批号和失效期,检查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与裂痕,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色与沉淀,任何一项不合标准,均不得使用。
八、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查对输血成分、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溶血现象、血袋有无泄漏、输血量、供血者与受血者的姓名与血型、交差配血结果等),并在医嘱单、输血单上两人签名,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血液输完后保留血袋(病房保存2小时后交输血科再保存24小时备查)。
九、过敏药物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史,并查对皮试结果。
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嘱查对制度ppt医嘱是医生向患者开具的治疗和护理指导的书面指示,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康复训练等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嘱查对制度应运而生。
医嘱查对制度是医院为避免医疗事故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保证医嘱的准确执行和患者的安全。
该制度要求医生在开具医嘱后,将其书面记录并交由护士查对。
护士在收到医嘱后,应与医嘱上的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并将查对的结果记录在医疗单上。
同时,医生在执行医疗操作前,也应再次查对医嘱,以防止因误读或操作失误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嘱查对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嘱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存在错误或者遗漏,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通过医嘱查对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嘱中的错误,避免患者的健康受到损害。
其次,医嘱查对制度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护士与医生的互动,可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护士在查对医嘱的过程中,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医生的意图和目的,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误解和猜测,还可以保证医嘱的执行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最后,医嘱查对制度也可以提高医疗效率。
在医嘱查对的过程中,护士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与医生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医嘱不明确或者矛盾而导致的重复和错误的工作。
通过医嘱查对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当然,医嘱查对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嘱查对制度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否则就会导致医嘱的查对不彻底或者遗漏。
其次,医嘱查对制度需要耗费人力、时间和物力资源。
医院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用于培训医护人员和更新设备,以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医嘱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医疗管理措施,其优点明显,并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医嘱查对制度,可以保证医嘱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嘱查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理解,并为医嘱查对制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