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摘要 (3)引言 (5)第一章数据采集系统的概述 (6)1.1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概述 (6)1.1.1 数据采集 (6)1.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 (6)1.1.3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7)1.1.4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7)第二章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8)2.1 硬件设计原则 (8)2.2 软件设计原则 (8)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9)3.1 系统工作原理 (9)3.2 硬件工作原理 (9)3.2.1 CPU处理核心模块(STC89C52) (9)3.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 (11)3.3 电路设计 (14)3.3.1 CPU处理模块 (14)3.3.2 显示电路 (15)3.3.3 通信电路 (15)3.3.4 复位电路 (15)3.3.5 温度采集电路 (16)3.3.6 晶振电路 (16)3.3.7 警报电路 (17)第四章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18)4.1 汇编语言和Keil C51 (18)4.2 主程序 (19)4.3 各程序 (19)4.3.1 显示子程序 (19)4.3.2 温度子程序 (20)第五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附录:程序 (23)摘要本次设计主要基于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的多点数据采集,该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是由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和信号发送四部分组成。
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将被测信号转换为能够被单片机所识别的信号输入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
被测信号一般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
主机发送的模拟信号经过AD0809的转换,模拟信号经量化后得到离散的值,即数字信号。
在方案的选择中,主机可以用单片机、ARM、电脑等,采用单片机做主机部分,通信距离会比较短,所以使用上拉电阻通过上拉的作用给信号线提供一个驱动电压,使之传输更稳定,传输距离更远,用来抵消线路中内阻对信号的损耗。
关键词:STC89C52;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AbstractThis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 multi-point data acquisition, this system is consis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Hardware part 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s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 and signal sending.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which is being measured signals converted to what can be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gnal input data acquisition.Measured signal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commonly simulation data and digital data.The analog signal sending by the mainframe is changed over through AD0809, then the analog signals via discrete values quantified, namely the digital signal.In the choice of case, mainframe can be MCU, ARM, computers and so on, using the monolithic as the mainframe will make a short communication distance, as the result, we use pull-up resistors to pull through the role of signal lines provide a driving voltage, make transmission more stabl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farther, and offset circuit impedance to signal loss.Key words:STC89C52,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引言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得许多场合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温室养殖场和冷冻室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片机及相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成本低廉,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仪器课后习题答案1-1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使用或了解了哪些仪器仪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与主要区别。
选择一种仪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设想参考:就测量仪器而言,按测量各种物理量不同可划分为八种:几何量计量仪器、热工量计量仪器、机械量计量仪器、时间频率计量仪器、电磁计量仪器、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光学与声学测量仪器、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1-2 结合你对智能仪器概念的理解,讨论“智能化”的层次。
P2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或检测)仪器。
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P5- P6 智能仪器的四个层次:聪敏仪器、初级智能仪器、模型化仪器和高级智能仪器。
聪敏仪器类是以电子、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也可能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获得某一有特色的功能。
初级智能仪器除了应用电子、传感、测量技术外,主要特点是应用了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这类仪器已具有了拟人的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等功能。
模型化仪器是在初级智能仪器的基础上应用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这类仪器可对被测对象状态或行为作出评估,可以建立对环境、干扰、仪器参数变化作出自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静态或动态误差)进行补偿。
高级智能仪器是智能仪器的最高级别,这类仪器多运用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
有较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决策、自推理能力。
1-3 仪器仪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3-5(1)仪器及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仪器整体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之一和创新成就得重要体现形式,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及时创新的组成部分。
一、绪论(一) 、1、“数据采集”是指什么?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经测量转换电路输出电量后再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 PC 机进行存储乜理F 示或打印的过程。
2、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及显示这五个部分组成。
3、 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的参数? — 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
4、 数据采集系统具有的功能是什么?(1)、数据采集,(2)、信号调理,(3)、二次数据计算,(4)、屏幕显示,(5)、数据存储,(6)、 打印输出,(7)、人机联系。
5、 数据处理系统的分类?分为预处理和二次处理两种;即为实时(在线)处理和事后(脱机)处理。
6、 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典型的三级结构一种是一般的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一种是直接数字控制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还有一种是 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7、 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的结合的优点? 实现信号的远程传送与异地远程自动控制。
(二) 、问答题: 1、 数据采集的任务是什么?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传感器输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送入工业控制机机处理,得出所需的 数据。
同时显示、储存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 PC 机控制系 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2、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是(1)、系统结构简单;(2)、微型计算机对环境要求不高;(3)、微型计算机的价格低廉,降低了数 据采集系统的成本;(4)、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作为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 分;(5)、微型计算机的各种I/O 模板及软件齐全,易构成系统,便于使用和维修; 3、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并比较其特点?(1) 、一般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由传感器、模拟多路开关、程控放大器、采样 /保持 器、A/D 转换器、计算机及外设等部分组成。
(2) 、直接数字控制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DDC 是既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巡回检测, 还可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执行器应该的状态(继电器的通断、阀门的位置、电 机的转速等),完成自动控制的任务。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姓名:专业:指导老师:学号:前言数据采集是从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监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需要同时监控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场合。
数据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
本实验采用89C51系列单片机,89C51系列单片机基于简化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采用AD0809模数转换芯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节约成本。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介绍1.1 数据采集系统的简介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包括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通道。
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入又称为数据的收集;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出又称为数据的分配。
1.2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分类:数据收集和数据分配;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适应环境分类:隔离型和非隔离型,集中式和分布式,高速、中速和低速型;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分类: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非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根据模拟信号的性质分类: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单端输入(SE)和差动输入(DE),单极性和双极性;根据信号通道的结构方式分类:单通道方式,多通道方式。
1.3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
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根进行显示和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
1.4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从硬件力向来看,白前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种是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智能仪器平时作业第一次作业:1.画出数据采集系统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并说明其特点和使用场合。
2.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采样对象是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测量精度分别是±1℃和±3%,每1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假设传感器和放大器占总精度的90%,且已满足要求,应选择何种类型的A/D转换器和通道方案,画出原理框图,并验算A/D转换器的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假设差动变压器的激励频率为2KHz,用它测量最高变化频率为400Hz的位移信号,要求:设计采集差动变压器输出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画出原理框图),并估算系统的最高采样频率,该采样频率是否能够满足要求?第二次作业:1.键盘有哪几种组成方式?各有何特点?2.智能仪器中常用的LCD显示器有哪几种?对比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合,并分别给出至少一种LCD模块型号。
3.试设计两台智能仪器之间利用RS-485串行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电路原理图。
(思考题)4.写出复合滤波算法的原理,并说明其滤波作用和使用场合。
5.产生零位误差的原因有哪些?产生增益误差的原因有哪些?简述校正方法。
6.对于P123页表4-1的数据表,若某时刻测的热电偶的输出电压为8.7mv,试用非线性标度变换(即线性插值法)求此时的被测温度值。
第三次作业:1.智能仪器软件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了解这些功能主要完成什么工作。
(思考题)2.影响智能仪器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要提高智能仪器的可靠性,应采取哪些措施?3.干扰有哪几种类型?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4.屏蔽为什么能达到抗干扰的目的?静电屏蔽及电磁屏蔽的原理是什么?为了使它们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应采取什么措施?5.假设有一条信号传输线与一条电压为100v、负荷为10kV A的输电线相距1m,并在10m长的一段区间平行架设,试计算此信号线上由于电磁耦合感应产生的干扰电压值。
第四次大作业:在万方数据库或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与本课程内容高度相关的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的智能仪器系统设计文献,并写读书笔记。
1、结合你对智能仪器概念的理解,讨论“智能化”的层次。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或检测)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的四个层次:聪敏仪器、初级智能仪器、模型化仪器和高级智能仪器。
聪敏仪器类是以电子、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其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获得某一有特色的功能。
初级智能仪器除了应用电子、传感、测量技术外,主要特点是应用了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这类仪器已具有了拟人的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等功能。
模型化仪器是在初级智能仪器的基础上应用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这类仪器可对被测对象状态或行为作出评估,可以建立对环境、干扰、仪器参数变化作出自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静态或动态误差)进行补偿。
高级智能仪器是智能仪器的最高级别,这类仪器多运用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
有较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决策、自推理能力。
2、仪器仪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仪器及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仪器整体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之一和创新成就得重要体现形式,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及时创新的组成部分;(3)仪器是信息的源头技术;总之,科学仪器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现代战争的“战斗力”、法庭审判的“物化法官”,其应用遍及“农轻重、陆海空、吃穿用”。
3、简述推动智能仪器发展的主要技术。
(1)传感器技术(2)A/D等新器件的发展将显著增强仪器的功能与测量范围(3)单片机与DSP的广泛应用(4)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将使智能仪器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新阶段(5)ASIC、FPGA/CPLD即使在智能仪器中广泛使用(6)Labview等图形化软件技术(7)网络与通信技术4、学过的哪些课程为智能仪器设计奠定基础,回顾其主要内容.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微机原理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8086微处理器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设计以及微型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介绍等内容。
1-3.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并比较其特点。
答:从硬件方面来说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种是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是:(1)系统机构简单,技术上容易实现,能够满足中小规模数据采集的要求;(2)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3)价格低廉,降低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4)数据采集系统可作为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5)各种I/O 模版及软件都比较齐全,很容易构成系统,便于使用和维修; 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是:(1)系统的适应能力强;(2)系统的可靠性高;(3)系统的实时响应性好;(4)对系统硬件要求不高;1-4.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是如何划分的?各部分都完成哪些功能?答:(1)模拟信号采集与处理程序对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采集、标度变换、滤波处理及二次数据计算、并将数据存入磁盘。
(2)数字信号采集与处理程序是对数字输入信号进行采集及码制之间的转换。
(3)脉冲信号处理程序是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点评高低判断和计数。
(4)开关信号处理程序包括一般的开关信号处理程序和中断型开关信号处理程序。
(5)运行参数设置程序对数据采集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设置。
(6)系统管理(主控)程序首先是用来将各个功能模块程序组织成一个程序系统,并管理和调用各个功能模块程序,其次是用来管理数据文件的存储和输出。
(7)通信程序用来完成上位机与各个数据采集站之间的数据传送工作。
1-7.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对采集到的电信号做物理解释;(2)消除数据中的干扰信号;(3)分析计算 机数据的内在特征。
2-3. 对某种模拟信号x(t),采样时间间隔Ts 分别为4ms 、8ms 、16ms ,试求出这种模拟信号的截止频率c f 分别为多少?答:不产生混频现象的临界条件是12s c sf f T ==,当采样时间间隔Ts 分别为4ms 、8ms 、16ms 时,采样频率分别为250Hz,125 Hz,62.5 Hz,则最小截止频率分别为125 Hz ,62.5 Hz ,31.25 Hz 。
湖南⼯业⼤学数据采集复习内容.1、20世纪80年代,数据采集系统有两类,⼀类以仪器仪表和采集器,通⽤接⼝总线和计算机等组成,第⼆类以数据采集卡,标准总线和计算机构成。
2、数据采集指采集温度、压⼒、流量等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由计算机进⾏存储、处理、打印的过程。
相应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①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计算机。
②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处理,得到所需的数据。
评价数据采集系统性能优劣的标准:系统的采样精度和采样速度AD转换器精度和转换速度是最重要指标3、数据采集系统⼀般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 采集数据2. 模拟信号处理3. 数字信号处理 4. 开关信号的处理 5. ⼆次数据计算 6.屏幕显⽰ 7. 数据存储 8. 打印输出9. ⼈机联系4、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①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②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处理的类型:①按处理⽅式:实时(在线)处理和事后(脱机)处理②按处理性质:预处理和⼆次处理。
预处理⼜分为剔除误差和标度变换数据处理任务:①对采集信号作标度变换②消除数据中的⼲扰③分析计算数据中的内在特征。
5、雷达测速:1常规采样2间歇采样3变频采样3下采样模拟信号的采样控制⽅式⑴⽆条件采样:①定时采样②变步长采样;⑵条件采样:①查询⽅式(当任务单⼀,时间短,A/D转换时间Tconv较短时)②中断⽅式(多任务条件下,A/D转换时间Tconv 较长时)⑶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式。
采样控制⽅式的选择有:①⽆条件采样②中断⽅式③查询⽅式③DAM⽅式6、隔离放⼤器的组成1.⾼性能的输⼊运算放⼤器2调制器和解调器3信号耦合变压器4.输出运算放⼤器5.电源7、采样/保持器的主要性能参数:①孔径时间tAP②孔径不定△tAP③捕捉时间tAC ④保持电压的下降⑤馈送⑥跟踪到保持的偏差⑦电荷转移偏差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1. 分辨率2量程 3.精度4转换时间和转换速率:当A/D转换器精度⼀定时,信号频率越低,要求转化时间越长;当信号频率⼀定时,转换时间越短,误差越⼤。
5.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⑴每个通道具有独立的S/H和A/D的采集系统。
图3-13 单通道独立S/H和A/D型
这种系统的结构形式如图3-13所示,图中,S/H为采样保持电路,A/D为模数转换电路,I/O为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由图可见,每个S/H、A/D和I/O组成一个信号采集通道。
也就是说,每个通道具有独立的S/H和A/D。
图3-13所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信号的速度快,主要用于高速数据采集和同步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该系统采集后各通道数据是完整的,有利于分析各个通道信号的相关关系。
这种类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缺点是成本高。
⑵多通道分时共享S/H和A/D的采集系统
这种系统的电路结构如图3-14所示,图中,MUX为多路模拟开关。
由图可见,在这种采集系统中,只有一个采样-保持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采取分时共享的方法,实现多通道采集。
各通道的采集和转换时间,取决于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的工作时间。
由于采集的信号是通过模拟多路开关轮流切换送入S/H和A/D电路,所以被测信号是断续的,对实时测量会引起误差。
这种电路结构适合于缓慢信号的测量,也可通过加置多路模拟开关(MUX),来扩展通道数。
另外,这种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芯片数少。
图3-14多通道分时共享S/H和A/D型
⑶多通道共享A/D的数据采集系统
图3-15 多通道共享A/D型
图3-15是多通道共享A/D的数据采集系统。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每个通道具有独立的采样-保存电路,但A/D电路是共享的。
根据这一特点可知,这种系统的各通道可以实现同时采样,所以这种系统又叫做同步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中的各个通道受同一个信号控制,能保证各通道在同一时刻采样。
但是,这种系统不能实现同时转换,而是只能分时共享。
⑷主计算机管理的各通道可以独立工作的采集系统
图3-16是这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系统各通道都有S/H和A/D电路,都有单片机和采样前的必要的预处理系统,因此各个通道的独立性很强。
各通道可按各自的要求,独立进行测试。
近年来,采样厚膜技术制作的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把数据采集系统的各部分都集成在一个模块里,并可与微机兼容。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插卡式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强大,使用灵活,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插卡式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插入计算机方便地构成各种采集系统。
图3-16 主计算机管理的各通道可以独立各种的采集系统
3.1.2 数/模转换(D/A)
前面讨论了模数转换,下面讨论一下数模转换。
所谓数模转换,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我们知道,计算机输出的是数字信号,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所以数模转换在测试技术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家知道,数字量是用代码按数位组合起来的,对于有权码,每位代码都有一定的权。
为了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必须将每一位的代码按其权的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然后将代表各位代码的模拟量相加,所得的总模拟量就与数字量成正比,这样便实现了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
1.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所谓权电阻网络就是说,这些组成网络的电阻,其值与二进制数码的权相联系。
⑴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图3-17是4位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原理图。
由图可以看出,这种转换器由权电阻网络、4个模拟开关和一个求和放大器组成。
0123S S S S 和、、是四个电子开关,它们的状态分别受输入代码0123d d d d 和、、的取
值控制:代码为1时,开关接到参考电压REF V 上;代码为0时,开关接地。
故1=i d 时,有支路电流i I 流向求和放大器;0=i d 时,支路电流为0(3210,,,=i ).
求和放大器是一个接成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
所谓负反馈,就是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到了反向输入端。
在一般情况下,运算放大器可近似地看成理想放大器,即两个输入端的电压相等,输入电流为零。
但是当电路的参考电压经电阻网络加到-V 端时,放大器两个输入端的电压就会不相等。
只要-V 稍高于+V ,便在0U 产生很负的输出电压。
0U 经F R 反馈到-V 端,使-V 降低,其结果必然使+-≈V V 。
因为+V 端接地,所以+V =0,故0=≈+-V V 。
图3-17 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为零(即:0=≈+-V V )的条件下可以得到
)(01230I I I I R i R U F F +++-=-= (3-5)
由于0≈-V ,因而各支路电流分别为
33d R
V I REF = (00,13333===
=I d R
V I d REF 时,时,)
3012
122222d R
V I d R V I d R V I REF REF REF =
== 将它们代入式(3-5),并取2/R R F =,则得到
)2222(2
01122334
0d d d d V U REF +++-= (3-6)
对于n 位的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当反馈电阻取2/R 时,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可写成
n n
REF n n n n n
REF D V d d d d V U 2
)222
2
(2
0112
21
10-
=++++-
=---- (3-7)
上式表明,输出的模拟电压正比于输入的数字量n D ,从而实现了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
从式(3-7)还可以看出:在REF V 为正电压时,输出电压0U 始终为负值;要想得到正的输出电压,可将REF V 取为负值。
⑵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的优缺点
这个电路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所用电阻元件较少。
其缺点是:各个电阻的阻值相差较大,在输入信号的位数较多时,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例如,当输入信号增加到8位
时,如果取权电阻网络中最小电阻为Ω=k R 10,那么最大的电阻将达到Ω=M R 28.127
,
两者相差128倍之多,这对制作集成电路极为不便。
2.双极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为了克服权电阻网络存在的缺点,人们研究出了一种双极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解决了输入数字量的位数较多时存在的问题。
图3-18是双极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的原理图。
图3-18 双极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由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双极权电阻网络中,每一级仍然只有四个电阻,四个电阻之间的阻值比还是1:2:4:8。
可以证明,只要取两级间的串联电阻等于8R ,即可得到 n REF REF D V d d d d d V U 8
0115566778
02
)22222(2
-
=+++++-
= (3-8)
可见,所得结果与式(3-7)相同。
电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仍为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