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 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 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 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 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 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 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北宋政治家赵普
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 则等,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礼”和“中庸”。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 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 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 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 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
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 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 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 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 人物形象。
《论语》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成书于战国 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 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 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 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 《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 《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 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 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东汉 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 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 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