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 格式:docx
- 大小:23.06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国内生产总值全国粮食总产量全国高铁运营里程1978年约0.37万亿元约6000亿斤0公里2022年约121万亿元约13700亿斤约4.2万公里以上数据说明()A.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2.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
”这说明()①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只要主动担当,改革即可获得成功①改革要有抵御重大风险和挑战的勇气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中共广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2022年8月31日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全省民生支出累计达933万亿元,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占比由2012年的66%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70.3%。
这表明()A.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类福祉C.党和政府坚持绿色、开放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主要矛盾D.发展民生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4.海南自由贸易港成立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调结构、增动能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举措将()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①巩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①优化海南的经济结构①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改革开放开启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6.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铃薯、黄芪、当归、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知识梳理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
01知识梳理(编者按:加“★”内容为重要知识点)一、改革开放促发展1.近代以来中国实现飞跃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的伟大飞跃?)(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我国是怎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之路的?(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中国腾飞的表现:(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腾飞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新形势下,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它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校园面貌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一)改革开放的缘起1.材料呈现:阅读P3“大包干塑像”2.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抉择?总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呢?这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4页“探究与分享”,归纳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2.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目标导学二:中国腾飞谱新篇(一)中国腾飞的表现1.图片展示P6。
2.思考问题: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提示:这体现了中国的腾飞。
3.教师总结:中国腾飞的表现:(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2课时走向共同富裕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的第二课时《走向共同富裕》,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实现共同富裕。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实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尚浅,容易将其简单理解为财富的平均分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确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之间的区别,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确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之间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出共同富裕这一主题。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在我国的实际推进情况,明确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之间的区别。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坚持改革开放 【必背】 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改革开放的作用或重要性 答: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3、中国腾飞的作用和影响: 答:①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④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⑤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主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熟读或熟记】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P3)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相关链接) 3、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P4/1-4)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P4/4-10) 5、中国腾飞的表现:(P6-7) 第二节:走向共同富裕 【必背】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或表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3、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答:①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忪忪、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复习要求:1、黑体字内容要求背会。
2、其它内容至少读四遍,加深记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踏上强国之路》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坚持改革开放1、踏上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作出改革开放抉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3、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地位: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4)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4、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充分显示的中国力量)作用(影响)(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一、填空题:
1 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 我国逐步确立了 为主体、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
种所有制经济 、 的新格局.
3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作
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尊重 已成为社会共识.
5 改革开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
使 、 、 人民富裕 的正确道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 二 大经
济体.
6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 .
7 中国的腾飞证明,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项重大政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伟大转折.这项政策是 ( )
A 改革开放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包产到户 D 反腐倡廉
2、 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 ( )
A 中关村 B 小岗村 C 城中村 D 华西村
3、 我国逐步确立了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 (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公有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4、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进新
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这是因为( )
A 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 B 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C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 改革开放是兴国之
魂
5、 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经济体制是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
①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 ②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③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④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载人航天、
载人深潜、大型飞机、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
得突破,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以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③我国确定了制造业大国地位
④我国经济已经腾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有 ( )
①改革开放的推进 ②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歼G20”列装空军;外交舞台频繁闪现“中国身影”;我国成
为第一大出境游的国家这一切表明 (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②我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作为个人,我们应该 ( )
(1)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 ②积极进取,努力创业
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④因循守旧,等待帮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餐饮讲营养,保健为健康;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道路真宽敞;电视数字化,
手机上网忙.”这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 )
A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C 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D 人民生活已实现全面小康
12、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迈入80万亿元大
关,6.9%的增速是我国经济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来的首次回升,就业稳、物价稳、
国际收支稳,形成经济“多稳”格局.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经济结构优化,发展
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这说明 ( )
①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 ②我国经济出现挫折
③我国经济呈波浪式增长 ④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达到 80 万 亿 元 的 经 济 总 量,相
当 于 全 世 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位的总和;6.9%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
秀.“年度表现最好的主要经济体”“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心针”,在第48届达沃斯
论坛召开之际,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世界瞩目.
(1)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
(2)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世界瞩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用“住房宽敞心头亮,交通发展道路畅,
轿车进家成时尚,通信便捷新式样,休闲娱乐促健康”来描述身边的变化.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什么重要经验?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7月17日,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
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
机.
(1)为什么说“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
(2)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