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 途径 剂量表
- 格式:docx
- 大小:8.89 KB
- 文档页数:1
各种疫苗的注射方法
各种疫苗的注射方法因疫苗类型和目标群体的不同而异。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疫苗的注射方法:
1.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简称IM):常见的肌肉注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破伤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
这些疫苗通常在肱二头肌(上臂)、股四头肌(大腿前侧)或臀部等肌肉注射。
2.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简称SC):常见的皮下注射疫苗包括麻风疫苗、水痘疫苗和乙脑疫苗。
这些疫苗通常在上臂外侧(三角区域)、大腿前外侧或腹部等皮下注射。
3. 口服疫苗(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疫苗通常以液体、片剂或膏剂等形式给予,例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霍乱疫苗等。
4. 鼻腔喷雾(Nasal Spray):鼻腔喷雾疫苗适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疫苗和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注射方法和推荐部位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疫苗、年龄段和个人情况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种疫苗前,最好咨询医生或注射者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注射方式和部位。
2022新版新冠疫苗接种指南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针对既往感染者何时能接种新冠疫苗、18岁以下人群及孕期女性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疫苗种类灭活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重组亚单位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推荐免疫程序适用对象18周岁及以上人群。
接种剂次和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剂。
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
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其他注意事项迟种补种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
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
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加强免疫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产品替换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四常用疫苗及使用方法一、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冻干疫苗。
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瘟,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使用方法:这两种疫苗皆为淡红色、海绵状疏松物。
按瓶标签说明的头份加生理盐水稀释,各种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注苗后4天即产生免疫力;为了克服母源抗体干扰,断奶仔猪可注射3或4头份。
根据抗体水平,可加大疫苗的接种剂量,尤其是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冻干疫苗。
3. 免疫期:一般为一年二、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及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
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肺疫,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使用方法和免疫期:①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使用时充分摇匀,不论大小猪均为皮下注射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9个月。
②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不论大小猪一般口服3亿个菌,按猪数计算好需要菌苗剂量,用清水稀释后拌入饲料,注意要让每一头猪都能吃上一定的料,口服7天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6个月。
三、猪丹毒弱毒活疫苗及猪丹毒灭活疫苗1.猪丹毒弱毒活疫苗:不论大小猪,按瓶签注明用稀释剂稀释后,均皮下注射1毫升(每剂含活菌5亿个),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2.猪丹毒灭活疫苗:本疫苗系用猪丹毒2型强毒菌灭活后加铝胶制成,所以又叫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凡体重10公斤以上的断奶猪,皮下注射5毫升;10公斤以内的小猪或未断奶的猪皮下注射3毫升,1个月后再补注3毫升。
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四、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疫苗10公斤以上断奶仔猪及成年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10公斤以下仔猪注射3毫升,间隔45天再注射3毫升。
注射后14~21天产生可靠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五、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按瓶签标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均肌肉注射1毫升,未断奶猪注射后隔两个月再注苗一次,注射后14~21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接种疫苗1. 猪细小病毒灭活氢氧化铝疫苗:使用时充分摇匀。
一类接种疫苗程序一、一类疫苗的概述一类疫苗是指我国卫生健康部门推荐的,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这类疫苗由我国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类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二、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1.接种时间:一类疫苗的接种时间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乙肝疫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在2、4、6个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在3、4、5个月龄接种,麻疹疫苗在8个月龄接种。
2.接种剂量:一类疫苗的接种剂量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并根据疫苗说明书进行调整。
例如,乙肝疫苗第一剂次接种剂量为10μg,第二剂次为20μg,第三剂次为5μg;脊髓灰质炎疫苗每剂次为0.5ml。
3.接种途径:一类疫苗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口服等途径进行接种。
具体接种途径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对象而定。
例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采用肌肉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采用口服。
4.接种禁忌症:一类疫苗一般存在以下禁忌症:严重的过敏反应、急性发热、严重的慢性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具体禁忌症需参照疫苗说明书。
5.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应向医务人员了解疫苗的相关信息,如接种程序、剂量、禁忌症等;接种时,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接种后,观察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三、一类疫苗的接种效果与安全性一类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验证,具有较高的接种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疫苗能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也对相应疾病的预防具有显著效果。
四、公众对一类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在我国,公众对一类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逐年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疫苗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为孩子接种疫苗。
然而,部分地区仍存在疫苗犹豫现象,部分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存在疑虑,导致一类疫苗的接种率不高。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一、卡介苗:出生后24小时内初免一针,在出生医院与乙肝疫苗同时分臂接种,剂量0.1毫升,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注射,利用率达60%以上,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
二、脊灰疫苗:对满两个月以上的少儿初服,共服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对4周岁少儿进行增强,要求做到看服到肚,禁止家长取苗回家喂服或拜托别人捎苗。
初免接种率达到98%以上,增强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麻疹疫苗:对出生8个足月以上少儿初种一针,1.5-2岁复种,6岁增强免疫,剂量均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要求首针实时接种率达到95%以上,初免接种率达到98%以上,增强接种率达到95%以上。
8个月初免所有使用麻疹疫苗,1.5-2岁复种,6岁增强免疫,介绍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或麻腮二联+风疹疫苗或麻风二联+腮腺炎疫苗,作为麻疹疫苗的增强、风疹或腮腺炎疫苗的初免,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
四、百白破三联制剂:对出生3足月以上少儿进行初种,全程三针,每次间隔一个月,对1岁半至2岁少儿进行增强,剂量均为0.5ml,〈抽前务势必安瓿摇匀〉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要求接种率达到98%以上。
对6岁少儿增强免疫用白破二联疫苗,剂量为0.5ml,要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五、乙肝疫苗:对重生儿进行初种,全程三针,按“0、1、6”程序进行,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首针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达成,首针接种实时率要求达到90%以上,三针全程免疫接种率要求达到95%以上。
对母亲HBsAg阳性的重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200IU)一针,同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分不一样部位注射。
增强乙肝疫苗使用管理,不得挪用计划内乙肝疫苗。
六、甲肝疫苗:推行“0、6”两针免疫。
即1周岁初免一针,一岁半增强一针,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
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
七、流脑疫苗:对6个月至18月龄少儿初免两针,两次间隔时间许多于3个月,3岁、6岁各增强一针,3岁增强时应与第2剂接种时间间隔1年以上,6岁增强时与第3剂间隔3年以上。
儿童一类疫苗接种表
以下是常见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表:
1. 卡介苗:新生儿时接种,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
2. 乙肝疫苗:新生儿时接种,分为3剂次接种,分别在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龄和6个月龄接种。
3. 脊灰疫苗:分为4剂次接种,分别在2、4、6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4. 百白破疫苗:分为5剂次接种,分别在2、4、6、18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5. 白破疫苗:分为3剂次接种,分别在2-8个月龄、16-18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6. 水痘疫苗:分为2剂次接种,分别在12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7. 麻腮风疫苗(MMR疫苗):分为2剂次接种,分别在12-15个月龄和4-6岁时接种。
8. 流感疫苗:每年秋季或冬季接种,其中6个月至5岁龄儿童需要接种两剂次。
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常见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表,具体接种
时间和剂次可能会因地理区域和个人情况有所不同。
您可以咨询您所在地的医疗机构或儿科医生获取最准确的接种信息。
接种过的疫苗一览表初二2班许润来疫苗名称接种年龄预防疾病接种途径接种禁忌症注意事项接种反应卡介苗新生儿第一天,预防结核病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它皮肤病者不予接种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新生2个月龄以上的儿童第一年连续口服3次,每次间隔4~6周。
4岁加强免疫1次。
预防脊髓灰质炎口服发烧、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孕妇忌服只供口服,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食物中服用口服后一般无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烧、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出生3个月,共注射三次,每针间隔4至6周,18至24个月后加强一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抽风史者禁用。
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使用时应充分摇匀,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
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注射本品一般无反应,有的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痒感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麻疹减毒活疫苗出生8个月预防麻疹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一个月后再接种本疫苗。
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3个月,3月至12月龄完成3针免疫,每次0.5ml,每针间隔4~6周18~24月龄内加强免疫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使用时应充分摇匀,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一览表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以下是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一览表:1.出生时: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3剂,1、6个月接种,16岁以上接种1剂,剂量为60微克。
2.1.5月龄: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1至4剂。
3.2月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1至3剂。
4.3、4、5月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接种各1剂。
5.6月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TT载体),接种各1剂。
6.8月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加强1剂。
7.12月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加强1剂。
8.15月龄: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加强1剂。
9.18月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3剂,6周龄-12周龄接种第1剂,各剂间隔4周-10周;第3剂接种不应晚于32周龄。
10.23岁: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接种1剂。
11.4岁: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1至4剂。
12.5岁:流感疫苗,接种1剂。
13.6岁: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按照说明书接种1剂至4剂。
14.8岁: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接种1剂。
15.9岁: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
16.12岁:麻腮风联合减毒活苗,接种2、3、4月龄或3、4、5月龄各1剂。
17.14岁:按疫苗说明书接种1至3剂的HPV疫苗。
18.15岁:按疫苗说明书接种1至3剂的HPV疫苗。
注意事项:1.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2.13价和23价肺炎球菌疫苗不可同时接种。
3.接种疫苗前请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接种计划。
6个月。
第一剂在12个月龄至15个月龄接种,第二剂在4岁至6岁接种。
未完成2剂者,应该补齐2剂。
对于14岁以下的人群,两剂至少间隔3个月;对于15岁及以上的人群,两剂至少间隔4周。
宝宝疫苗接种完全手册孩子们究竟应该接种哪些疫苗,在什么时间接种,下面为家长们提供了详细的疫苗接种手册:计划内疫苗:计划内疫苗 ( 一类疫苗 ) 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
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次数可预防的传染病出生乙型肝炎疫苗第一针乙型病毒性肝炎24小时内卡介苗初种结核病1月龄乙型肝炎疫苗第二针乙型病毒性肝炎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第一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第二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疫苗第三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6月龄乙型肝炎疫苗第三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 群流脑疫苗第一针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麻疹9月龄 A 群流脑疫苗第二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岁乙脑初免流行性乙型脑炎两针1.5百白破疫苗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加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2岁乙脑疫苗加强流行性乙型脑炎3岁A 群流脑疫苗,也第三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 A+C流脑加强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麻疹疫苗加强麻疹白破二联疫苗加强白喉、破伤风7岁乙脑疫苗初免流行性乙型脑炎两针A 群流脑疫苗第四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岁卡介苗加强农村结核病计划外疫苗:计划外疫苗 ( 二类疫苗 ) 是自费疫苗。
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
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
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 ) 要间隔 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 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对 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流感疫苗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疫苗接种途径和方法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注射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使身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力,预防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区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而疫苗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常见的疫苗接种途径之一是注射接种。
注射接种是将疫苗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射到人体的肌肉层或皮下组织中。
常见的疫苗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区域、大腿前外侧肌肉区域等。
这种接种方式能够使疫苗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激发免疫反应,从而提供持久的免疫力。
其次,口服接种是另一种常见的疫苗接种途径。
这种接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一些口服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在处理和保存方面相对容易,而且能够刺激肠道免疫反应。
口服疫苗接种可以通过直接饮用液体疫苗或者将疫苗加入膳食中实现。
此外,喷雾接种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疫苗接种途径。
这种接种方式通过喷雾器将疫苗雾化后直接吸入鼻腔,使疫苗通过鼻黏膜进入人体。
喷雾接种相对于注射接种来说更为便捷和可行,尤其适用于儿童和害怕注射的人。
一些流行性感冒疫苗就可以通过喷雾接种来实现。
另外,皮肤接种也是一种疫苗接种途径。
这种接种方式通过将疫苗刺入浅表的皮肤层,使疫苗进入人体,并刺激免疫反应。
皮肤接种通常采用双刃注射针或刺激带进行,一般在上臂或腹部皮肤进行接种。
这种接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能够较好地引起免疫反应。
除了疫苗接种途径,疫苗接种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最常见的疫苗接种方法是常规疫苗接种,即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表和接种次数进行接种。
常规疫苗接种是为了建立免疫屏障,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
例如,对于儿童来说,按照国家免疫规划,需要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通常是在12~15个月龄时和4~6岁时接种。
此外,还有强化接种和补种等接种方法。
强化接种是在常规接种基础上进行的额外接种,旨在提高个体的免疫力。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2021年2月-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可预防疾病疫苗种类接种途径剂量英文缩写接种年龄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18月2岁3岁4岁5岁6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肌内注射10或20μg HepB123结核病1卡介苗皮内注射0.1ml BCG1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肌内注射0.5ml IPV12脊灰减毒活疫苗口服1粒或2滴bOPV34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疫苗肌内注射0.5ml DTaP1234白破疫苗肌内注射0.5ml DT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腮风疫苗皮下注射0.5ml MMR12流行性乙型脑炎2乙脑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0.5ml JE-L12乙脑灭活疫苗肌内注射0.5ml JE-I1、23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流脑多糖疫苗皮下注射0.5ml MPSV-A12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皮下注射0.5ml MPSV-AC34甲型病毒性肝炎3甲肝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0.5或1.0ml HepA-L1甲肝灭活疫苗肌内注射0.5ml HepA-I12注:1.主要指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2.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3.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
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21年版)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接种年龄(一)接种起始年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年龄。
(二)儿童年龄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小于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腮风疫苗第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小于12月龄完成。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尤其是下列人员:1、新生儿,特别是母亲HBsAg、HBeAg阳性者;2、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规格:每瓶0.5ml或1.0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5μg或10μg;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含HBsAg 1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1、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6岁以后人群每1剂次量为5μg,16岁或以上人群每1次剂量为10μg。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6个月。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规格:每瓶0.5ml或1.0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10μg;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含HBsAg 10μg或2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1、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一般易感者每剂注射使用10μg/瓶,母婴阻断的新生儿每剂注射20μg/瓶。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规格:每瓶0.5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1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1针,每次注射1剂疫苗。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6个月。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1岁以上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
规格:每瓶0.5ml或1.0ml。
每1次成人用剂量为1.0ml,含灭活甲肝病毒抗原应符合批准的要求、HBsAg 10μg;或每1次儿童用剂量为0.5ml,含灭活甲肝病毒抗原应符合批准的要求、HBsAg 5μg。
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表
疫 苗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乙肝疫苗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10μg
卡介苗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脊灰疫苗 口服 1粒
百白破疫苗(无细胞
百白破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白破疫苗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麻风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麻腮风疫苗
(麻腮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乙脑减毒活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A群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
A+C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
甲肝减毒活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水痘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B性流感嗜血杆菌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23价肺炎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甲乙肝联合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狂犬病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