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件小事的震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一件小事的震动》说课材料一、说教材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爱心行动”为主题,课题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更能从中懂得一些道理。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四字词语的含义;3.理解文章并读出文中重点句子的语气;4.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学会写出反问句,并会将其改写成陈述句;5.认识到要尊重动物、尊重生命,懂得自由的可贵。
说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四字词语的含义。
2.结合课文体会自由的重量。
难点:理解文章的深意,懂得画眉妈妈亲手毒死自己孩子的原因,从而尊重生命、崇尚自由。
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课文写了作者12岁时从一只画眉鸟身上明白了自由的重量,发生此事时作者12岁,与学生年龄相仿,更容易产生共情。
三、说教法与手段说教法: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一只活的画眉鸟四、说教学流程,重点部分1.说教学思路设计及其依据教学过程:一、回忆情境,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小事的震动》这篇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这篇课文写了作者12岁的时候捉了一只画眉放进了笼子里,画眉妈妈飞来喂小画眉有毒的梅子,小画眉死了。
师: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一件小事的震动》,让我们走进作者的12岁,随着他感受一下这件小事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怎样的震动。
二、精读感悟(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自主学习,提炼收获。
师:首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的同时大家想一想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一件小事的震动)好,声音非常洪亮。
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生1:我知道了“五彩缤纷”是形容色彩很多的样子。
师:非常好,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很艳丽。
谁还有其他的收获?2、生2:我知道了作者看到了一群孩子正在捉蝴蝶,这让作者想起来一件往事。
抖动的小动作教案教案标题:抖动的小动作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抖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抖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抖动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抖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2. 不同物体的实物或图片。
3. 实验器材:弹簧、线、小球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些抖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或经历过什么样的抖动现象?抖动是什么意思?探究(15分钟):1. 展示不同物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抖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抖动?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3.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选择一个物体,通过改变不同因素(如重力、材料等),观察和记录其抖动情况。
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规律。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抖动的定义和特点。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抖动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抖动现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汇报给全班。
巩固(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学生互相交换报告,进行评价和讨论。
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观察和记录其抖动现象,并写一篇小结。
2.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与抖动相关的实验或研究,并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抖动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件小事的震动》(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会了词语,请看屏幕。
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课后词语P60理解、联系。
3、指生读词语(或开火车)4、同学们读得可真准确,看来大家对课文内容也一定十分了解,那就把这些词语送入课文中,老师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看师出示P60——1,填空。
5、通过听读课文,谁能填空。
6、根据所填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师找1—2名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
8、师:同学们,概括主要内容有许多方法,比如:(投影出示)1、段意合并法。
2、要素串连法。
3、问题概括法。
4、标题追溯法。
(让学生读一读四种方法,找出这篇课文用的是(段意合并法)其它的方法,我们以后学习中都会运用到。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一件小事的震动》,谁来说说什么是震动?(指名回答)文中说的一件小事,小事为什么能给作者带来震动,我们走进文章,再读一读,想一想二、初步读文,人物分析(一)“我”的分析1、读课文(每人一段)(1)、文中有几个人物?(2)、想想在中震动是指什么?(出示书中59页第7段)2、那文中的“我”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开始什么心情,接着什么心情,后来什么心情,最后才到感动的?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文中“我”的心路历程。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2——3组)5、你们从课文哪些文字感受到文中“我”的心情变化的?(小组汇报读)6、那谁能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呢?(指导朗读)7、这是同学们的想法,那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想的(幻打出示)8、小结(二)鸟和妈妈的心情鸟1、再以小组为单位付论:用前面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3、你们从课文哪些文字感受到了它们的心情的(小组汇报读)4、这是同学们的想法,那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想的?(幻灯出示)5、小结妈妈1、同上()三、文章学到这里接近尾声了,相信你们一定深受触动,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我们)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
一件小事的震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心理活动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认识到人类要尊重动物,尊重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叙述整体事件的。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她似乎坚信,孩子即使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2.感悟心理活动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指出作者。
2.师述:“自由”是什么?什么人会失去自由?引用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若换了你,你会选择什么?
(二)初读感悟,检查预习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色彩斑斓无影无踪美妙绝伦皆大欢喜无声无息精辟3.再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理清思路分段
1.本课讲述了“我”童年的一段回忆,找出这件完整的事为文章分段。
(抓重点段分段)
2.生讨论,师点拨。
(四)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小组讨论。
(1)想一想。
请你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
请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四字词语。
(3)画一画。
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它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线路图表示出来吗?
(4)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这样排列的理由。
2.汇报总结
(1)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四字词语: (像“乐此不疲、喜不自胜、大惊失色、迷惑不解”等词语,学生都能从文本中直接找出。
有两处描写心情的句子没有直接出示四字词语,可以进行提炼)
①出示句子:我高兴极了,因为由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
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引导学生说出“大喜过望、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教师请学生选择一个词语写在句子边上。
②出示句子: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
引导学生说出“震撼人心、震撼心灵、为之一振”同样,教师请学生选择一个词语写在句子边上。
【设计意图:找心情变化的四字词语是对行文线索的一次提炼,这里的提炼是有层次有梯度的,首先是在文本中直接画出词语,这相对简单,接着就是再上一个台阶,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这一来一去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内化与运用了。
】
(3)交流作者心情变化线路图。
(4)请你说一说这样排列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图形的呈现、解说的过程不仅是对文本的内化,更是自我感悟的升华。
学生在排列的过程中心灵与鸟儿相通,学生真正走进了鸟儿的内心世界。
不同的排列方式呈现的是学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简约、舒朗、大气、开放 ! 】
3.小结:
本文通过“我”童年时曾捕获一只小画眉,可母画眉认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用毒梅毒死了自己的孩子,画眉鸟“无自由,宁可死”的抗争,,呼吁人们要尊重动物的自由。
(五)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师根据提问或当堂解决,或留下节课解决。
(六)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词
2.重点指导字形:喂料昏(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