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中央控制室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604.50 KB
- 文档页数:27
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
中央控制室及调度指挥中心室内设计范围及基本技术要求:
一. 设计范围
1. 中央控制室内灯光、墙面、地面的设计,室内布置设计
2. 大屏幕的设计
3. 操作台的设计
4. 调度指挥中心的设计
5. 参观通道的时间
6. 消防、火警、监控视屏、可燃/毒气监测、广播系统的集成(仅对外部进来的信号集成)
7. 其它
二. 中央控制室基本要求
1. 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1或2个。
2. 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80----100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 部分操作台需要配置用于SIS系统的辅操台,预计需32个辅操台。
4. 操作台按弧形摆放,分8个区(己内酰胺装置I期,己内酰胺装置II期,环己酮装置
I期,环己酮装置II期,硫酸装置I期,硫酸装置II期,公用工程,备用区域)
三. 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基本要求
1. 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1个。
2. 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8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 需要将以下子系统集成到监控中心的系统中:
1.)FS
2.) GDS
3.) CCTV
4.) PA
5.)其它。
控制室建设标准引言控制室是企业或组织中重要的信息管理和决策中心,用于监控、控制和管理各种工艺和设备。
一个合理设计和建设的控制室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和保障工作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控制室建设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控制室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1. 空间布局1.1 控制台布置•控制台应根据操作者的工作流程和人体工程学原则设计。
•控制台高度宜为1100mm至1200mm,宽度应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设置。
•控制台前方应设有工作区域,方便操作者放置文件、工具和其他必要的物品。
1.2 设备布置•设备摆放应遵循从人员频繁操作到较不常用操作的顺序,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之间应合理保留足够的通道空间,方便操作者的站立和行动。
1.3 照明设计•控制室应设计良好的照明系统,保证照明度符合工作保障要求。
•照明设备不应有频闪并且应布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产生影子或眩光。
2. 温湿度控制2.1 温度控制•控制室温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一般为20℃至25℃。
•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分布。
2.2 湿度控制•控制室湿度应保持在40%至60%的范围内。
•如果控制室存在易受潮、腐蚀或静电干扰的设备,应根据其要求做适当的湿度调节。
3. 噪音控制3.1 噪音源控制•控制室内应规避或减少噪音源,例如在控制室外加装隔音设施、选用低噪音设备等。
3.2 吸音处理•对于控制室内部的吸音处理,可使用吸音板、吸音棉等材料,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
4. 电源保障4.1 电力系统设计•控制室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避免电力波动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电源线路应合理布置,避免弯曲和过度拉伸,同时保证易于维护。
4.2 电力备份系统•控制室应设置电力备份系统,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能及时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5. 安全设施5.1 防火设施•控制室内应设有消防器材,并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确保安全疏散。
•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总则1.0.1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系统建设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2.系统的等级标准应与项目开发定位相适应;3.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X和规定;4.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5.小区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6.小区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1.0.2小区分类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小区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星级(符号★,下同)、二星级(符号★★,下同)、三星级(符号★★★,下同)三种类型。
1.0.3小区建设要求小区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在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小区建设,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2)小区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3)小区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同步建设1)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2)小区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材料、设备和产品;3)小区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3.小区智能化布线应符合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等要求,达到布线简化、安装方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智慧小区建设方案二、智慧小区建设方案1、功能描述1.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光纤到户社区预留公共交接间,室外设计地下通信管道,室外至居民室内预留配线管网,设置电信间和设备间等设施,预布防配线光缆及入户光缆。
要求覆盖社区所有住宅楼的每一家用户,并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bps,具备有线电视光纤或有线电视电缆入户。
2)社区移动信号覆盖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无死角,居民室内外与公共区域全覆盖,且不少于三家运营商接入。
要求3G以上信号覆盖社区公共区域和家庭区域,信号覆盖电梯和楼梯间,以及覆盖停车场。
3)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敷设,能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输,适应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在社区内的接入、开通和使用。
4)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计算机网络布局,实现社区公共应用系统间的互联,采用两级交换形式,中心控制室设置一级交换机,社区楼宇设置二级交换机,采用冗余技术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并就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设备设置硬件冗余。
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有冗余,保证业务高峰需要。
5)无线WIFI网络系统2、激励政策XXX和XXX于2018年9月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XXX 〔2018〕37号)。
该通知对实施智慧小区建设、装配式建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其项目资本金监管、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上予以相应激励。
智慧小区评价、装配式建筑评价按照市城乡建委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评价、公布并颁发相应证书。
房地产开发企业凭相应证书及相关文件申请享受相应激励政策。
三、政策背景重庆市相关部门对于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包括《关于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渝府办发〔2015〕135号)、《关于2018年度全市智慧小区建设情况的通报》(渝建〔2019〕51号)、《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关于申报2019年度重庆市智慧小区的通知》(渝建〔2019〕105号)。
1.智能化住宅小区: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实现以家庭智能化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小区。
2.“4C”技术:智能化小区的“4C”技术是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IC”卡技术。
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ATV:共用天线电视网络CCD摄像机:电荷耦合式摄像机DVR:数字视频录象机(数码录像机)ADSL:非对称式数字用户环路HFC: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
VOD:视频点播FTTB+LAN:光纤网络(光纤到楼+局域网)UPS:不间断电源LCD:液晶显示屏LED:发光两极管显示屏HAC:家庭智能控制器HBS:家庭总线DHWG:数字家庭工作组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UPnP:通用即插即用组织(世界性)SMART HOME:智能家居“3A”:办公自动化(OA)、楼宇自动化(BA) 、通信自动化(CA)。
“5A”:3A和消防自动化(FA)、安防自动化(SA)。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BAS:楼宇自动化系统。
CAS:通信自动化系统。
FAS:消防自动化系统。
SAS:安防自动化系统。
PDS:综合布线。
BMS: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IBMS:一体化系统集成管理系统。
4.视频切换机: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自动或手动切换,使一个监视器能监视多台摄像机信号。
5.视频分配器:将一路视频信号分配为多路输出信号,供多台监视器监视同一目标。
6.IC卡:工程“集成电路卡”。
7.智能家居:所谓智能家居,就是创造一个以家为平台,家用电器为核心,兼容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家居环境。
8.“e家佳联盟”: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
9.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和子系统的信息资源集成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处理、重组、统计和分析,使资源达到充分的共享,管理实现高度的集中。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家居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将住宅内的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网络化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关于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整个系统的架构。
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无线通信设备等,软件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与存储平台等,而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布局、确定软件平台的功能和接口,同时也需要考虑智能终端设备与中心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通信协议选择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需要将各个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连接和管理,因此通信协议的选择至关重要。
当前常用的智能家居通信协议包括ZigBee、Z-Wave、Wi-Fi、蓝牙等。
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各自的优劣势,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进行权衡。
例如,ZigBee通信协议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适用于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的设备连接。
而Wi-Fi通信协议则具有高速传输、广覆盖等特点,适用于需要大带宽的设备连接。
三、数据处理与存储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会不断收集各种来自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实时数据处理和离线数据处理。
实时数据处理主要是将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触发相应的控制指令。
离线数据处理则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用于系统性能评估、用户习惯分析等。
数据存储方面,可以采用云端存储和本地存储两种方式。
云端存储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并支持远程访问与管理。
而本地存储则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写速度和隐私保护。
四、用户界面设计智能家居中心控制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是直接面向用户的重要部分。
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并能够展示系统的各项功能与状态。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篇一」一、访客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小区,来访客人众多,访客的登记管理非常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小区的人员往来控制,避免安全隐患,同时,作为对外窗口的一环,如何高效、安全管理的同时又尽显小区物业的文明是不可忽视的,为此,建议在园小区的主出入口等处设置访客登记管理系统。
功能说明:1、支持二代身份证电子识别、一代身份证和驾照的扫描OCR识别2、系统可以设置用户访问的区域、通过次数和时间3、可自定义访客单,访客单上可以打印条码4、若有用户超时未出,系统应具有提醒功能5、支持黑名单管理二、可视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功能说明:终端设备之间全部通过以太网系统。
数字传输音视频信号;系统不存在占线问题;组网灵活,可与小区其他子系统公用一个局域网,从而降低户外管路予埋费用;系统扩展行好,可扩展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户与户隔离,当一户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系统组成单元门口:单元门:门禁+对讲单元门设置对讲、手指静脉或刷卡出入口系统,对进入住宅单元的人员控制、管理。
1、可视对讲系统亮点a、户户通话,住户间来电,去电通话功能,完全免费(可视通话:可选);b、可主次分机之间双向通话;2、可视对讲系统亮点2电梯控制访客呼梯:访客通过安装在1F或者-1F的可视对讲门口主机呼叫住户,住户通过室内机确认访客身份后进行开锁,开锁的同时输出楼层信息至门禁/电梯系统;住户呼梯:住户通过安装在家中的对讲室内机上的“呼梯”按键(或室内机菜单选择),呼叫电梯到达指定楼层。
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同时对讲室内机发出电梯到达提示音;住户互访:住户通过对讲室内机呼叫被访问住户,同时被访问住户通过室内机菜单进行确认,电梯到达访问者楼层并接送访问者到达需访问的楼层;三、视频控制系统数字监控的设计是采用基于小区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传输平台的数字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各个监控点采用标准以太网接口接入智能化专网中。
住宅区点位布置:小区出入口监控周界监控地下停车场车辆及人员监控电梯轿厢监控高空抛物监控小区公共区域监控屋面监控高空抛物概述: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