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376.68 KB
- 文档页数:11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专题附答案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 4遇水变蓝.【猜想与假设】:甲CO 2H 2O ;乙COH 2O ;丙NH 3CO 2H 2O ;丁CO 2COH 2O .你认为丙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0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1) A 、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否.(2)实验中用纯净0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质,会引起实验干扰.(3)实验中观察到A 中无水CuS04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乙同学猜想成立.(4)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 2===CaCO 3I +H 2O 、高温 Fe 2O+3CO 高温Fe+^CO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第一是提供足够多的空气或者氧气,第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2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至耳IT 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IT 除去氧气f 局司(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右图A 装置的作用是出去二氧化碳气 体A 装置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变化气体.(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C 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B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 甲烷燃烧f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木炭(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容器内气体不纯净.(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①还含有稀有气体;②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3.为减少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脱硫煤隔绝空气强热的部分产物)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料,其成分是初中课本中常见的气体.现通过以下实验流程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1)白色沉淀A、B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是(填“是”或“不是”);(2)从探究过程可推出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3)焦炉煤气的可能组成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氢气、(只写一种可能的情况).4.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等.已知SO2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SO2有还原性,故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无水硫酸铜与水由白变蓝.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仪器连接的顺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EFCDBA⑵根据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现象能证明有SO2存在。
【化学】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 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 2可用作气体肥料,CO 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故选A 。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 .N 2、NO 、NO 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 .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 .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A 、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4.下列关于CO 和CO 2说法正确的是 A .CO 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 .CO 可以作燃料 C .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 2和CO D .CO 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是CO 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 .CO 具有可燃性;C . CO 2和CO 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 .经过压缩的固体CO 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解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解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详解】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解析】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专题例1、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化学性质的装置。
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1)A是CO漏斗内应注入。
(2)B装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故可用来。
(5)链接问题:从A瓶中放出的CO2是否纯净干燥吗?答。
若要制取纯净干燥CO2,我们可以把B、C两瓶中的试剂换成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和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此时A瓶中一定盛,B瓶中一定盛;若试剂位置颠倒,则不能达到的目的。
例3、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证明一氧化碳存在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练习1、下列实验装置甲和乙分别表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和CO还原氧化铜,请观察比较,回答问题甲乙(1)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表现出C和CO都具有性;但反应条件有差异,说明;实验现象也相似,即(2)从装置看,甲和乙都将导管尾部插入澄清石灰水,目的是证明有生成,为防止CO污染环境,在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处应放;从操作步骤看,甲实验在结束时需注意先再而乙实验在开始时需注意先再,以防止爆炸;在结束时需注意先,待试管冷却后再,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甲 乙 2、在做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的实验时,往往会发现反应后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
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并邀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氧化铜与木炭充分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猜想或假设]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选题1.“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2.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①CO被还原为CO2①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①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
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4.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5.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6.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A.2种B.3种C.4种D.5种7.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8.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9.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10.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
九—年级化学科辅导讲义(第—讲)学生姓名: 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 授课时间:专 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目标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两者的区别和鉴别 方法,能掌握不同的试剂对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进行除杂。
以及发生反应时的相关实验现象 重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 常考点对混合气体进行验证或者除杂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Q,不完全燃烧生成 CQ 无水CuSQ 遇水变蓝.【猜想与假设】:甲 CO H 2Q乙 CO H 2Q丙 NHCQ H 2Q丁 CO CO HO.你认为 丙一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Q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1) A 、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否.(2)实验中用纯净 Q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质,会引起实验干扰 (3)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CuSO 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由此推断 乙 同学猜想成立. (4) 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Ca(OH )2+CO 2===CaCO 3J +H 2O 、高温CL甲烷 燃烧―►无水大 球D澧唐石抚水澄唐石坂水Fe2O3+3CO====2Fe+3CO2.【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第一是提供足够多的空气或者氧气,第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2.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 们设计的实验方案:(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右图A 装置的作用是 出去二氧化碳气 体A 装置中发生的是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变化. B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 气体.(2) 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 C 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 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 木炭(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容器内气体不纯净•(3) 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① 还含有稀有气体:② 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3. 为减少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脱硫煤隔绝空 气强热的部分产物)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料,其成分是初中课本中常见的气体•现通过以下实验流程对焦炉 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1) 白色沉淀A 、B 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是(填“是”或“不是”); (2) 从探究过程可推出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3) 焦炉煤气的可能组成为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只写一种可能的情况).4.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 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 C02S02水蒸气等.已 知S02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S02有还原性,故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无水硫酸铜与水由白变蓝•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器连接的顺匣可T除去二氧化繼和水蒸气IT 除去氧气4萨瑁青石页水A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 EFCDBA(2) 根据_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_现象能证明有 SQ 存在。
(3) 根据D 中无明显变化和装置 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证明有CQ 存在。
(4) 把装置E 放置在最后,能否证明该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不能,如果放在最后,由于实验过程使用的试剂都是溶液,含有水蒸气,容易引起实验干扰(5) 装置B 作用是出去二氧化硫气体,装置D 的作用是检验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⑹ 写出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QH )2+CQ 2===CaCQ 3J +出0、5.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 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 CQ 、CQ 和Ha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 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CQ.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 CQ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 含有CQ 请回答: A 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出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硬质玻璃 管内的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 C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 定含有CQ(1)进入洞穴前,需要进行灯火实验实验,当证明洞内缺氧时,应携带 装有氧气的氧气瓶 进入洞穴.(2)需要检验洞内气体成分.例如可组合下图装置检验它是否含H 2Q CQ CO.(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 B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验证是否还含有二6.某市三名学生误入废弃的防空洞,虽经抢救,仍造成学生及抢救人员重大伤亡•该事件提醒我们:甲BC 澄清石灰水NaOII洎液乙兀水丙1大江射器澄洁石决水① 先用 丙从洞穴中抽取气体样品,然后将装置按如下顺序连接(填 A B …):E 接C , D 接A ,B 接F . ② 通入气体实验后,观察到乙中出现 白色固体转变为蓝色 时,证明含 HO 观察到 甲中出现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含 CQ ;观察到丁中出现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时,证明含有 CQ 最 终尾气应作 点燃或者回收 处理.方框中连接的是 C 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a T ( d ) T ( b ) T ( e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C 装置中的双孔胶塞由于内部压强太大而脱离装置 。
(3)玻璃管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2Q 3+3CQ 高温2Fe+3CQ 2,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炼出来的铁为纯净物,工业上炼出来的是生铁为混合物8. 小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 C O 的有关性质,根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弹簧夹①还是②,②,为什么?理由: 排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是先夹上弹簧夹①还是②, ①,为什么?理由: 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热的铜又被氧化;(2) 实验现象:A 黑色固体转变为红色,反应方程式是 CuQ+CQ 高温Cu+CQ 2;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是Ca(QH )2+CQ 2===CaCQ 3J +出0;C 小白鼠窒息死亡。
(3)B 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4)实验中在导管a 、b 处都需点燃,其目的是否相同?7.a1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13加热Fe2Q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竺1BCQ 目的是排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不相通;理由是a处为给装置提供热量,d处为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5) 上述实验可以总结 CO 的性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9. 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模拟座中,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 装置I 的作用是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离。
② 在装置I 、n 、川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n 、m (填序号)。
③ 从装置I 、n 、川可看出,C 2的来源是CQ 和HbO,若产生800g O 2,消耗880g CO 2,则同时消耗HkO 80g 。
10.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假设每步操作(1) 该同学验证三种气体一定存在•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应 是:混合气体Ti SX A (填A 、B 、C D E );(2) B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白色固体转变为蓝色. (3)混合气体通过 A 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高温=Cu+CO 2.11. 草酸晶体(H 2C 2C 4?2H2C )熔点较低,受热时会迅速熔化并发生分解,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2CO?2H 20 =COT +CO f +3^0.某实验小组为检验草酸分解产物中是否有 CQ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元全反应或吸收)BNaOH浓^港石水A B D E(1)写出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2)点燃A处酒精灯后,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不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才点燃E和D处的酒精灯.(3)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高温=Cu+CO2.(5)实验时D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转变为红色.(6)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填“ A”、“D'或“ E”)的酒精灯12. 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澄清石灰水(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I==CaCI 2+H2O+CO2T .一--------- _ - _ ----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3)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转变为黑色.(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 应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 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13. 根据下列装置图,用序号回答:认化铁粉(1) 根据实验现象能直接证明一氧化碳中含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过(2)为验证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丙丁甲装置.(3)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对生成的水进行称量•为防止杂质干扰,按正确连接顺序选用的装置是:不纯氢气T丙T□T |T□ 戊甲乙14.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C D E(1)仪器a的名称是长进漏斗;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I==CaCI 2+H2O+CO2 T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转变为红色•(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C (填“c端”或“d端”)通入.15. 实验室要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再还原氧化铜,并验证产物,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A B c(1)用字母标号表示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每种装置只用一次)(2) 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J +H2O(3) E装置点燃尾气的原因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教师批改日期针对性意见足量浓硫酸NaOH jg液澄清石灰水A T C TB T F T D T E;F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