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统一与建设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各个地方的行政管理。
2.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大权集中于秦始皇和其官僚集团。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员以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秦朝还设置了丞相和宰相等职位,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3. 秦朝的经济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秦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秦朝推行了标准的徭役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朝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货币制度,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落1. 西汉王朝的兴盛•在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建立并取代了秦朝。
•西汉王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推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曾多次入侵,西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并保卫边疆。
2. 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西汉王朝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西汉王朝还积极开展冶铁、制盐和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西汉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商业,如设立市舶司、修建商路等。
3. 西汉王朝的衰落•西汉末年,各地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西汉王朝内部贵族豪强割据,造成统治的混乱。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灭亡和新的王朝的建立。
三、东汉的兴起与崩溃1. 东汉政权的建立•东汉王朝由刘秀刘备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政权的建立。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2. 东汉时期的疆域变化•东汉时期,辽东被辽东侯董卓兼并。
•后来,东汉王朝的疆域逐渐扩大,收复了失地,并与北方的鲜卑联合抗击强大的匈奴。
3. 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崩溃•东汉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初一下册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册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同一全国。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的国家粮库。
5、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开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省;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那么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消费: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中国史、世界史及当代世界史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本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
一、古代中国史
1.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2. 秦朝和汉朝: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以及汉武帝的扩张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
3.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介绍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等历史事件。
4. 唐宋时期:包括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发明等方面的介绍。
二、世界史
1. 古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
2. 近代东方世界:介绍明清时期的中国和日本的垂直关系、殖民主义对亚洲的影响等内容。
3. 近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的工业革命、民族主义运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事件。
4. 二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和战争结果等内容。
三、当代世界史
1. 冷战时期:介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等事件。
2. 全球化时代:介绍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3. 当代中国: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和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为更深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明朝时期1、明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
2、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时期,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文化上追求中西合璧的发展。
3、明朝时期的文化成就非常显著,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就。
4、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对于中国的海外贸易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也是颇为显著的,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物品在当时世界上率先出现。
二、欧洲的文艺复兴1、欧洲文艺复兴是指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变革,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进入到近代历史时期。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成就众多,艺术方面的成就表现在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文化方面成就体现在科学、哲学、文学等领域。
3、欧洲文艺复兴期间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从神权和唯心主义向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转变。
5、欧洲文艺复兴为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基础,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变化1、明朝末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衰落和瓦解,最终引发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2、清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行政和政治体系,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统一。
3、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工商业、航海、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清朝时期的教育制度极其重要,不仅对于培养人才起到了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
5、清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包括光学、制铜和铁器、航海、农业、编程等方面,其中气象、地理的发展也打下了科学基础。
四、民主革命1、民主革命是中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争取国家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权利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
2、民主革命运动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册七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历史,包括秦汉、唐宋、明清时期以及古代希腊、罗马、封建欧洲等历史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就此进行全面的知识点讲解,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
一、中国古代史1.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朝代很多,爆发了很多重大的战争。
2.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规模庞大,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统一的历史先例。
3.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它的存在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4. 唐朝:唐朝始于618年,结束于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以经济、文化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5.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指南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历史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的时期。
6. 风靡世界的中国发明:指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
7. 古代优秀的科技文化:指可以列举的古代优秀的科技文化,如唐三彩、象牙雕刻和书法等。
二、世界历史1. 古代希腊:古希腊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政治、哲学、艺术、文化、体育等方面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罗马:古罗马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 封建欧洲时期:封建欧洲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包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等。
4.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5.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标志着欧洲文化的再度崛起。
6. 科技革命: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科技的进步与变革。
三、历史之道1. 从历史中感悟人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历史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从历史中感悟人生。
2.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保护它们就是将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3. 珍惜和平,追求和谐: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和冲突只会带来痛苦,珍惜和平,追求和谐。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秦始皇统一六国1.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君2.六国割据的原因3.秦始皇改革的措施与成果4.统一货币和文字的作用5.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第二章:汉朝的创始与发展1.刘邦的成长经历2.汉朝的建立和国君3.西汉的封建制度4.汉武帝时期的内政和外交5.丝绸之路的开辟第三章:中古时期的繁荣与变革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2.中古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4.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变革5.唐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第四章:源于中国的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2.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及其特点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4.五经与四书的内容介绍5.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意义第五章:民族融合与团结1.五胡乱华及永嘉之乱的原因和结果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和融合3.唐朝的北方和西边民族政策及其成果4.西夏和辽金的兴亡和影响因素5.元朝时期的统治政策及其成就第六章:中外文化交流1.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渠道2.唐代的文化交流3.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4.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反思5.中国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第七章:现代中国的开端1.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其背景2.戊戌变法的主张和失败原因3.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4.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5.五卅运动的主张、活动和影响总结七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了解这些历史知识点对学生对于自己所处之时代和国家的认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了解和传承。
初一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初一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世界早期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
2.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三代历史、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3.中华文明的形成:夏、商、周的建立及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历史1.夏、商、周三代: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崩溃、西周的克服封建贵族的努力。
2.周朝的封建制度:西周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崩溃,诸侯的割据与战争,思想家的崛起与争鸣。
三、古代科技与文化1.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影响。
2.古代文化:神话传说、祭祀制度、文字的发展与演变、甲骨文的意义。
四、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1.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与演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2.商业与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及特点。
3.社会制度: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五、古代历史人物1.夏代人物:禹、舜等。
2.商代人物:商汤、商湣公等。
3.周代人物:周公旦、鲁班等。
4.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孟子、墨子等。
六、古代历史事件1.夏商周的建立: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周朝的建立。
2.西周的兴起与巩固:周公旦的政治改革、周公旦的道德文化。
七、历史文化名词解释1.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2.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社会制度。
3.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是初一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的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chú)形:隋文帝时期,废除前朝选官制度(着重看门第,不注重才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诞生: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从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四、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于山东,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五、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透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深度整理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古埃及文明- 地理位置与尼罗河流域- 非洲东北部的古埃及国家- 金字塔与法老- 象形文字1.2 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汉摩拉比法典- 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1.3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 佛教的诞生1.4 古中国文明- 夏商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1 丝绸之路的开通-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2.2 亚历山大的东征-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2.3 罗马帝国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屋大维与罗马的法律制度2.4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宗教的传播与变革第三章:中古时期的历史变迁3.1 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2 欧洲的封建制度-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封建等级制度与庄园生活3.3 东亚的封建王朝- 隋唐时期的繁荣-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3.4 蒙古帝国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 蒙古帝国与四大汗国第四章:近代历史的转折4.1 文艺复兴运动- 但丁、达·芬奇与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4.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4.3 探索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4 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与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全球扩张第五章:现代历史的演变5.1 美国的独立战争-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美国的诞生与宪法制定5.2 法国大革命- 罗伯斯庇尔与雅各宾派-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5.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与《资本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5.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德国的崛起- 珍珠港事件与战争的全球影响5.5 冷战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北约与华约的对抗第六章: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6.1 联合国的作用与挑战- 联合国的成立与宗旨-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6.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6.3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 两次海湾战争-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6.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 《世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深度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开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统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魏、蜀、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北方的统一。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时期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在古代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它的水源丰富,有利于埃及的农业发展。
法老是埃及的国王,他在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它是埃及的国家标志。
埃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希腊时期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雅典民主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它对世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会,它对世界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世界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古罗马时期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马的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罗马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部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个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明、古代社会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全部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
1.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哲学思想。
3.中国古代的古代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
二、古代社会
1.商朝和西周时期的中国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封建制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制度、秦朝官僚制度和两汉封建王朝的建立。
3.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发扬。
三、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和法老王国的存在和发展。
2.古希腊文明:希腊城邦制度、语言、哲学、艺术、文学等方
面的发展。
3.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罗马的政治制度、文
化和军事占领。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全部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
的学习来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同时,学生需要有足够的阅读、思考和练习,才能确保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P2-5)隋文帝:坚(北周外戚)1.建立隋朝(581年,都城长安)2.灭,南北重归统一(589年)3.励精图治隋炀帝:广1.开通大运河(605年开始)一.南北重归统一1.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有大幅度增长,据史书记载大仓库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二.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隋统一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政权的腐败主观上: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②隋灭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2.大运河:三个点:、涿郡、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第二课贞观之治(P7-10)一.渊(唐高祖)建唐(618年长安)二.唐太宗(世民)------贞观之治贞观之治1.关于贞观之治:一是贞观、太宗年号是唐太宗时期,二是“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2.轻徭薄税,发展农业(经济)3.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政治)4.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经济)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经济)6.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政治)7.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政治)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征(著名的谏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上2.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3.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三课“开元盛世”(P12-15)开元之治1.任用贤才,励精为治。
2.整顿地方吏治。
3.提倡节俭。
(书P12)盛世(经济繁荣)1.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长安盛世经济的繁荣1.唐玄宗时期,共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唐朝的农民还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6.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唐)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国学的规模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3.唐太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容1.唐朝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的制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1.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犁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905)第五课“和同一家人”(P22-26)民族关系一.民族政策1.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二.唐与突厥()1.(唐太宗)安西都护府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亭都护府:武则天三.唐与吐蕃()1.七世纪(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2.八世纪(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1.吐蕃人是藏族的先祖,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的水平也很高。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罗些。
3.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八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五.“车书本一家”1.隋唐时期,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有“盛国”之称。
2.隋唐之际,洱海间一带发布着六诏。
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王。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兼收并蓄一.遣唐使1.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是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多人,多至五六百人。
3.遣唐使会过后,很受重视。
他们一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二.鉴真东渡1.唐玄宗是,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四.玄奘西游1.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2.还以亲身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隋朝杰出工匠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城市。
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3.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印于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品三光耀千古的诗坛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白、杜甫和白居易。
2.白:性格豪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他的诗,既豪迈奔放,有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3.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三吏、三别诗圣4.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中吟》《新乐府》他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他的诗:讽刺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一灿烂夺目得到书法和绘画1.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2.柳公权: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3.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成为“颜筋柳骨”4.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历代帝王像》《布辇图》5.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松子天王图》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1.西部的敦煌莫高窟2.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三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太宗:《亲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族的兴起和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那时候,唐朝已经灭亡,出现犁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3.960年,后周大将匡胤在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4.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5.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割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3.那时候,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崛起。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4.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5.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他就是金太祖。
6.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
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宋高祖和权臣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
桧还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8.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2.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
3.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4.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6.棉花的种植,由两广、扩展到长江流域。
7.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8.重要原因:北人南迁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从兴起的棉织品,南宋是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南宋)。
3.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那时候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
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6.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7.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也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解释)8.六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