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
滑坡的分类
滑坡是指地表的土与岩石质量沿地形面发生运动和改变位置的现象,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岩质滑坡:以岩石为主要物质的滑坡,如滑石、片理滑坡等。
2.土质滑坡:以土壤为主要物质的滑坡,如浆土滑坡、流土滑坡等。
3.混合滑坡:同时含有岩石和土壤,如夹层滑坡、交错滑坡等。
4.泥石流:一种以泥沙、岩石碎屑为主要物质的滑坡,通常伴随水的作用而发生。
5.层状滑坡:在层状岩石中发生的滑坡,如悬臂滑坡、漂移滑坡等。
6.落石滑坡:为一种岩石碎屑滑坡,主要由于山体斜坡上部的岩石碎裂和滑落所致。
滑坡分类如下:
1、体积划分
①巨型滑坡(体积>1000万m³);
②大型滑坡(体积100万~1000万m³);
③中型滑坡(体积10万~100万m³);
④小型滑坡(体积<10万m³)。
2、按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
①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基岩滑坡,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③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4、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5、滑坡规模大小划分
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6、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7、按力学条件划分
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8、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9、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10、按结构分类
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一、问题背景在许多地区,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自然灾害。
山体滑坡可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定义和分类山体滑坡是指由于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的运动和位移,导致土地快速下滑的现象。
根据山体滑坡的运动类型和速度,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崩塌、滑动、倾倒和涌流。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1. 目标与原则制定山体滑坡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护生命安全、减轻经济损失,并尽可能提前预测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
预案应基于科学依据和管理经验,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有效和快速的响应。
2. 预警与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预警与监测体系是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重要措施。
该体系应包括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专业人员的监测和分析能力。
当监测到潜在的山体滑坡风险时,预警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紧急撤离和人员安置预案应明确人员的撤离和安置流程,包括必要的撤离路线、安全点的选择和人员疏散组织。
在紧急情况下,应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提供安全的临时住所和基本生活物资。
4. 救援与恢复工作预案应确保救援和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
救援队伍应组织协调,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资源,并制定救援方案。
一旦灾害发生,应随时掌握救援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救援策略。
5.公众宣传和教育预案应包括针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计划。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体滑坡的风险和预防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
应急演练应模拟真实情况,并结合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以测试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果。
根据演练结果,应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
五、国际合作与经验共享山体滑坡是全球性的灾害,各国应当加强合作与经验共享,分享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最佳实践。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加强全球山体滑坡预警和预防的能力。
滑坡的分类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
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
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
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
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
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
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
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
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
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 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
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
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
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
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 2.6×108。
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对滑坡的防治有很大意义。
一般根据始滑部位不同而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
第二讲滑坡勘察整治的技术准则第 1 讲滑坡学基础1.1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山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我国是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普遍有滑坡分布,尤其以中西部山区最盛。
全国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亿元以上。
减灾防灾的任务非常重要、也非常繁重。
1.1.1滑坡的定义滑坡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欧美国家过去把滑坡定义为:形成斜坡的岩土物质结合体向下、向外的移动。
这就是把所有的斜坡移动都称为滑坡,即所谓的广义滑坡。
狭义的滑坡定义为:构成原始斜坡的岩土体沿特定的面或组合面产生剪切破坏而向下滑动的现象。
按照滑坡的定义,滑坡现象有以下特点:⑴滑坡体的成分就是构成原始斜坡的岩土体。
而斜坡上的其他物质(如冰雪体、动植物体等)顺坡面下滑则不属于滑坡现象。
⑵滑坡体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分成几个块体,甚至发生解体,或者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但移动是整体性的。
滚石、坡面泥石流、碎落等现象则不是整体性移动。
⑶滑坡体沿着特定的滑动面滑动。
滑坡的滑动面可能不止一层,但发生的是剪切破坏。
而崩塌则是岩土体发生倾倒,甚至翻滚,破裂面是拉张破坏。
⑷滑坡的概念包含了滑动过程和滑动堆积物两重概念。
滑坡研究,通常注重滑动过程的危害。
而滑动后构成停止后的堆积物,也可能形成一些次生灾害,也应该是滑坡研究的内容。
1.1.2滑坡的形态特征图1-1所示。
岩土,简称滑体。
动的稳定岩土体。
滑坡壁:常可见到滑动擦痕。
切作用而发生揉皱、错动等结项目负责人培训讲座滑坡勘察与防治构性破坏的层位,称为滑动带。
滑坡体脱离母体、产生滑动的贯通剪切破裂面称为滑动面,常因为上下岩土体错动摩擦而留下滑痕。
滑动带和滑动面同时存在时,滑动面位于滑动带内部。
滑动带的厚度从几厘米带几米不等。
但有的滑坡只有滑动面,或者只有滑动带,因剪切带岩土性质而异。
滑坡舌:指滑坡体滑动后越出滑坡床,覆盖于前方坡面的部分。
滑坡滑动后,斜坡表面会发生改变,留下变形痕迹。
滑坡的分类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滑坡分类的U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U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
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棋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
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
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 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
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
下面仅重点介绍儿类:1.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
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
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
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
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黃土中较常见。
(2)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
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
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
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
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2.6X10%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对................................. 最新资料推示心3__・K3_滑坡的防治有很大意义。
滑坡分类1、按滑坡平面形态分类圈椅形(冰斗形)滑坡、横长形(正面形) 滑坡、纵长形(冰川形)滑坡、葫芦形滑坡、勺形滑坡、椭圆形滑坡、角形滑坡、综合形滑坡2、按滑坡滑带特点分类顺层滑坡、潜蚀滑坡、悬浮滑坡、液化溃爬滑坡3、按滑坡滑面性质分类旋转滑坡、构造(面) 滑坡、错落转化滑坡、表层成层滑坡4、按滑坡滑动性质分类流动滑坡、挤出滑坡5、按滑坡滑面部位分类定向滑坡、无向滑坡6、按滑坡滑体稠度分类塑流滑坡、塑性滑坡、块体滑坡7、按滑坡受力状态分类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8、按滑坡特殊岩性分类融冻太滑坡、裂隙粘土滑坡、灵敏粘土滑坡、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壳滑坡8、根据滑坡结构特征,选定不同的护坡材料一、当滑坡稳定性好,但前缘表层开挖失稳,出现坍滑时,可采用浆砌块石格构护坡,并用锚杆固定。
二、当滑坡稳定性差,且滑坡体厚度不大,可用现浇钢筋砼格构+锚杆(索)进行滑坡防护,须穿过滑带对滑坡阻滑。
三、当滑坡稳定性差,且滑坡体较厚,下滑力较大时,可采用砼格构+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并须穿过滑带对滑坡阻滑。
9、滑坡防治监测一般规定1条滑坡防治监测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动态长期监测。
应以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为主,所布网点应可供长期监测利用。
在施工期间,监测结果应作为判断滑坡稳定状态、指导施工、反馈设计和防治效果检验的重要依据。
2条对于Ⅰ级滑坡防治工程,须建立地表与深部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网,并与长期监测相结合;对于Ⅱ级滑坡防治工程,在施工期间应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点,同时,可建立以群测为主的长期监测点;对于Ⅲ级滑坡防治工程,可建立群测为主的简易长期监测点。
3条滑坡监测方法的确定、仪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到能反映滑坡体的变形动态,又要考虑到仪器维护方便和节省投资。
由于滑坡所处的环境恶劣,对所选仪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好;二、仪器有能与滑坡体变形相适应的足够的量测精度;三、仪器对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精度和灵敏度高;四、仪器在长期监测中具有防风、防雨、防潮、防震、防雷、防腐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
滑坡的分类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
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
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
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
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
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
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
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
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
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
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
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2.6×108。
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对滑坡的防治有很大意义。
一般根据始滑部位不同而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
什么是老滑坡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治理滑坡,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
按照滑坡发生的周期来分,滑坡体分为古滑坡丶老滑坡和新滑坡体。
全新世以前发生的滑坡,人们称它为古滑坡体;全新世以来发生的滑坡,人们就称它为老滑坡体;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那它就是新滑坡体。
无论是古滑坡还是老滑坡,它们并不都是一成不变的。
古滑坡体的暂时稳定并不意味着它的使命就此结束了,自然因素丶人为因素都可能再次导致滑坡的发生。
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今天。
一、滑坡的特征和分类1.1 滑坡和其他山坡变形的异同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地下水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沿某一结构弱面(或软弱带,软弱结构面) 向下、向外作缓慢或急剧滑动的一种坡体变形现象,称作滑坡(landslide)。
例如:砂岩沿砂页岩交界面滑动;第四系低层沿基岩面滑动;部分粘性土沿某一圆弧面滑动。
滑坡是诸多山体变形的一种,它与错落、崩塌、错落体、溜坍和泥石流等,既有着明显区别,又有着紧密联系。
其中,尤其是错落体与滑坡的区别常被人们忽视,见图1。
其主要区别为:1. 滑坡主滑段滑床坡度较缓,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错落则以垂直位移为主,滑坡坡度陡,没有牵引段,滑后地面坡度亦较陡。
2. 除崩塌性滑坡和高速滑坡外,一般滑坡位移速度较缓慢,延续时间长;而错落体反之,位移速度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
3. 错落常发生在断层上盘的岩体中,沿断层破碎带产生滑坡,而滑坡的依附面是多种多样的。
图1:滑坡与错落形态比较示意图图2:山坡变形按作用因素、运动速度和形式分类各类山坡变形的作用因素和运动形式如下图2所示。
该图说明:(1) 崩塌的依附面陡,运动形式是以跳跃翻滚为主,速度快,没有固定的滑床;(2) 溜坍一般滑层很薄,有时为水饱和,滑移后变形体大部分离开滑床,堆积于坡脚;(3) 泥石流的变形体全部为水饱和,形成固体迳流而远离发生地等等。
除此,各类变形体与滑坡的关系也很密切。
如在错落体下部开挖路堑或修建厂房,错落很可能转化为滑坡;滑坡后缘发生崩塌,崩塌体的大量堆积,则可能成为滑坡体再次滑动的主要因素;在泥石流上游(供给区)和中游通过区,滑坡和溜坍的堆积物又常常成为固体迳流的物质来源等等,以上表明了各类山坡变形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转化关系。
1.2 滑坡的结构要素所谓滑坡要素是滑坡现象反映在地表的构造形迹和各部位的名称。
一个完整的滑坡具备下图3的各种要素;但并非所有的滑坡都有齐全的要素特征,许多滑坡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应力条件,剥蚀和堆积作用),而失掉某些要素。
滑坡形态要素滑坡形态要素是指滑坡在形成、发展及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和现象,包括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体的结构特征以及滑坡体的运动特征等。
这些要素是研究滑坡的重要基础,对于滑坡的识别、分类以及灾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体的结构特征和滑坡体的运动特征三个方面,对滑坡形态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一、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的形状、坡面特征、滑面特征和滑坡前缘特征等。
滑坡体的形状可以分为线状、面状和点状三种类型。
线状滑坡主要表现为沿一定的线路发展,如沿河谷岸线发展的河谷滑坡;面状滑坡则是以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发展,如山坡滑坡;点状滑坡则是以局部点位为中心发展,如边坡上的局部滑坡。
坡面特征指的是滑坡体的坡面形态,可以分为光滑、凹凸不平和覆盖植被三种类型。
滑面特征是指滑坡体上形成的断裂面,可以分为单一滑面和多重滑面两种类型。
滑坡前缘特征是指滑坡前缘与未滑区之间的边界特征,可以表现为高差明显、地形变化明显和地面裂缝等。
二、滑坡体的结构特征滑坡体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的岩性、断裂、节理和脆性构造等。
滑坡体的岩性是指滑坡体所处地质岩层的性质,不同的岩性对滑坡的发生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断裂是指在滑坡体内部或滑坡体与周围地层之间形成的断裂带,对滑坡形成和滑坡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节理是指岩石或土体中存在的具有一定规律排列的裂隙,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脆性构造是指滑坡体内部可能存在的断层、褶皱和岩石的脆性破裂等,对滑坡的形成和演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滑坡体的运动特征滑坡体的运动特征是指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运动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的滑动速度、滑动方式和滑动路径等。
滑动速度是指滑坡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可以分为缓慢滑动、中速滑动和快速滑动三种类型。
滑动方式主要包括滑动、流动和倾倒三种类型,不同的滑动方式对滑坡的形态和破坏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