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混合云容器技术架构
- 格式:pdf
- 大小:19.90 MB
- 文档页数:21
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华为云售前全部课程目录•华为云售前概述•华为云产品与服务•华为云解决方案•华为云售前技术支持•华为云售前市场策略•华为云售前团队协作与沟通•总结与展望PART01华为云售前概述华为云售前定义与角色定义华为云售前是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以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需求。
角色华为云售前团队在云计算领域扮演着顾问、专家和合作伙伴的角色,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华为云售前服务流程方案呈现将设计方案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客户,包括方案架构图、技术实现细节和预期收益等。
方案设计基于客户需求调研结果,设计专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等。
需求调研与客户深入沟通,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技术挑战和期望目标。
商务谈判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明确项目范围、实施计划和合同条款等。
合同签订与客户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云计算架构师云计算咨询师解决方案经理商务经理华为云售前团队组成负责设计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和技术实现细节。
负责与客户深入沟通,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制定解决方案的实施计划和管理项目风险。
负责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云计算咨询服务,解答客户在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疑问。
负责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等商务活动。
PART02华为云产品与服务计算服务弹性云服务器ECS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的计算服务,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场景。
裸金属服务器BMS提供物理服务器级别的性能和隔离性,满足高性能计算和关键业务场景需求。
容器服务CCE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容器应用管理服务,支持Kubernetes和Docker等容器技术。
03文件存储SFS提供高可用、高性能的文件共享服务,支持多种协议和访问方式。
01对象存储服务OBS提供海量、安全、高可靠的云存储服务,支持多种数据访问方式和数据处理功能。
华为OceanStor 5110/5210/5310/5510/5610/5810 智能混合闪存存储系统 (以下简称OceanStor 中端存储)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存储产品。
凭借面向云设计的存储操作系统、强劲的新一代硬件平台和智能的管理软件,OceanStor 中端存储在功能、效率、可靠性和智能运维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不仅可以满足中大型数据库OLTP/OLAP、文件共享等各种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而且满足企业业务上云的业务演进,广泛适用于金融、政府、运营商、制造、能源、教育、医疗等行业。
OceanStor 中端存储提供高效、灵活、丰富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有效保证用户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存储服务。
产品特点深度融合搭载OceanStor OS存储操作系统,OceanStor 中端存储进一步发挥融合优势,为用户提供融合的、可灵活调配的统一资源池,让用户数据自由流动,帮助企业IT向云架构演进。
·闪存的融合:OceanStor 中端存储具备融合SSD存储和HDD存储双重优势的能力,可在混合场景下充分发挥出不同类型介质的性能,提供块及文件的多种SSD加速方式(SSD缓存,智能分级),达到性能和容量的理想收益。
中端存储支持与华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代次的闪存实现互联互通;从数据、管理、运维实现多层维度的闪存融合。
·SAN与NAS的融合:OceanStor 中端存储可提供SAN和NAS两种服务,满足业务弹性发展需求,提升存储资源利用率,并有效地降低TCO。
SAN服务与NAS服务由底层存储资源池直接提供,缩短了存储资源的访问路径,从而保证两种服务(SAN与NAS)的性能、功能业界领先。
·存储资源池的融合:通过内置异构虚拟化功能,OceanStor 中端存储能高效接管其它主流厂商存储阵列,并整合成统一的资源池,消除数据孤岛,资源可统一管理,自动化&服务编排;同时,还可以实现第三方设备迁移0中断,迁移操作工具化自动完成,耗时平均缩短60%。
混合云管理功能和特性 企业级容器云平台,提供混合云池化管理、项目管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运维监控等完善的 DevOps 功能。为企业带来一站式的高效管理、敏捷开发、持续交付、持续运维体验,满足企业对敏捷开发和资源高效管理的需求。 产品特性 云时代最佳实践 秉持 IaC 理念,提供代码托管、持续集成、多套环境、流水线、版本管理等一站式的 DevOps 体验,提高研发能效。 多云管控
同时支持 Kubernetes、DC/OS 等集群架构,企业可以专注业务研发,而无需关心底层问题和风险;屏蔽集群技术,支持企业无缝迁移底层架构。 资源池化
将资源进行池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支持动态扩缩容,按需使用资源,企业无需关心单个机器的管理;结合精细化运维,所有资源的用途一目了然,进行资源的精确分配,方便成本控制和部门核算。 精细化运维
提供集群操控界面,包括运维视角大盘、分析报表、机器管理、服务目录等内容,为企业服务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以便实现集群的高效和精细化运维。 一致性部署和混合部署兼容
一致性部署,帮助企业轻松地进行云间系统迁移;混合部署,错峰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扩展市场
开放市场,企业可自由选择第三方提供的扩展功能,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定制的扩展功能。 产品功能
项目管理 针对企业项目侧视角,提供项目元信息管理、成员管理等内容,满足企业项目管理方面的诸多诉求;提供任务工单、记录反馈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异常事件等内容;企业可设置通知组,有效聚合通知消息到个人,比如事件告警、代码质量异常等。 扩展市场 强大的服务和任务扩展能力。扩展服务包括基础中间件和微服务,企业可将持续集成的项目注册为微服务,来扩展供其他项目使用,实现自建业务中台的目标;任务扩展用于执行流水线,企业可使用或自行研发任务扩展以扩充流水线能力。 持续集成 基于流水线引擎,可自定义持续集成过程;支持任意语言构建,且扩展市场提供了热门开发语言的构建工具(buildpack);提供版本管理功能,包含构建产出版本,版本历史,版本回退等内容;提供代码质量分析、自动化接口测试、自动化单元测试等功能,可通过设置 hook 灵活控制触发自动测试;提供了代码分析、构建分析等能效分析。 中间件平台 提供了多款高可用中间件(Mysql、zookeeper、redis 等),以及每款中间件的精细化运维能力;为每款中间件提供了运维后台,支持变配、扩缩容、备份等操作。 集群管理 支持多云管控,屏蔽多云异构;提供了集群操控界面,包括运维视角大盘、分析报表,机器管理,服务目录等内容;对资源进行池化管理,按需使用,避免浪费;支持企业多租户的形式,集群可租用给其他企业使用,并保证企业间资源隔离。
混合云架构在金融行业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混合云架构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安全性及成本优势,在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深入探讨混合云架构在金融行业的具体应用和价值体现。
一、业务连续性与灾备恢复混合云架构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强大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混合云将关键业务部署在私有云中,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可控性,同时将非核心或弹性较大的业务放在公有云上,实现资源的动态扩展。
一旦发生故障或灾难,可在不同云环境之间快速切换,确保金融服务不间断。
二、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着极高要求。
混合云架构允许金融机构根据数据敏感性和合规性要求,将敏感信息存储在符合严格安全标准的私有云中,而将处理能力和计算资源需求高的非敏感数据迁移到公有云,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合规使用。
三、资源弹性扩展与成本优化金融业务往往具有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混合云架构可根据业务需求实时调整资源供给,实现弹性扩展。
当业务高峰期来临,公有云可以迅速提供额外计算和存储资源,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的业务中断;而在业务低谷期,可以收缩公有云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成本优化。
四、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混合云架构为金融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公有云获取最新的云原生技术和服务,如容器、微服务、AI/ML等,加速产品迭代和业务创新。
同时,混合云架构也能支持DevOps和敏捷开发模式,提升研发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五、混合云安全防护体系在金融行业应用混合云架构时,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混合云的安全特性,实现多层防御,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传输、入侵检测等,并通过云安全服务商提供的安全服务,确保混合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网络安全。
六、跨云管理与统一运维在混合云环境下,跨云管理和统一运维变得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需要采用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实现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本地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调配、监控和运维,简化运维复杂度,提高运维效率,同时确保跨云环境下的服务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