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在农村小学里,把英语书上的语言转变为小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难度更大,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一、活动形式与内容相联系,为目标服务。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学内容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有些活动虽然搞得很热闹,却没有实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总以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是做些简单的模仿和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游戏的观点,或是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重要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忽视了让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有的时候课堂教学重乐轻教,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活动设计甚至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例如:我在教学“stand up”和“sit down”祈使句时,用了近20分钟对学生进行机械性动作操练。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甚至有把学生的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的感觉。

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活动,巩固复习red, yellow, green三种颜色单词。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教师分别说三种颜色,学生做出停车、开车、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次“考核”后,仍然站着者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受到了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以语言知识为辅助。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类型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作支撑。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三、活动设计活而有序,便于操作。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要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

注重让学生模仿操练、记忆一些单词和句型,一味地要求学生以固定的模式去表达,学生们说出千篇一律的英语,这样造成了英语不是孩子的语言,久而久之,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了。通过反思我认为:如果教师用机械的方法教学生学英语,他们也完全可以靠模仿学到一些语言知识,却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少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这一重要环节,教师不能精心设计让学生运用语言的活动,那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怎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体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活动,我想,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真实自然,体现语言运用

教师设计交际性活动时,应该首先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摆脱枯燥的机械性重复训练。总之,教师设计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使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情景。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到商店去买东西就让学生自己当一回顾客与售货员,甚至可以让学生练习讨论还价。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的服装、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动物和课程的词汇时,可让学生把这些词汇带入对话中练习,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将会大大增强。比如教Are those ….? 句型教师提前写好纸条,让学生猜,同时告诉他们哪一类的,如动物、文具、水果等,还可以将唱单词的歌曲改为唱本课语言点的歌曲等。这样既体现了语言的自然学习和运用,又练习和巩固了词汇的用运,如果教师再设计一个“作采访”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信息交流,注重真实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际的需求是想通过相互询问了解某事,或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的事。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缺少信息差,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比如,教学问路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对学的对话课文背的烂熟,但实际应用中一句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学生

把对话当成课文背诵,而没有当作语言交流的工具,没有重视它的真实意义。如果上课时老师画一幅很简单的路线图,

这样的活动就显得既有趣,又有交际意义。这样练习之后教师再告诉学生我们现在站在校门口,我想去动物园,电影院……该怎样走呢?此时,学生就将学的语言真实用在日常生活中。

三、形式多变,力求活泼有趣

小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交际性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许多交际性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现,比如,接力画画比赛,小组抽话题即兴表演比赛等等。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谜,游戏。例如:用“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Who

is ……?”和“ Is he /she /it……?”用“藏物猜地点”的游戏学习“Where is /are……?”“Is it in / on/ under ……?”和“Are they behind……?”用“蒙眼摸物”的游戏学习What’s this?和What’s it?等句型。游戏的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些游戏中既学习和运用了新的语言知识又复习了相关的语言点,成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满足感常常使学生沉浸在交际性游戏的愉悦之中。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学习语言,并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事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