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及防范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风险评估(一)病人入科时责任护士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进行认真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上,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记录。
(二) 上报及监控1.对评估分值≥12分的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病区工作日志(白板)上有显示,护士应交接,重点巡视,在高危跌倒登记本上登记,上报安全核对小组确认签字,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2.落实跌倒、坠床高危标识:评估分值≥12分的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高危警示标识、腕带相应区域贴黄色高危警示标识,便于员工识别。
3.护理部质控组定期抽查全院防坠床、跌倒的安全措施,对已发生的典型案例在质控会上进行分析。
(三)对存在上述危险的患者,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建立警示标记,做好交接班。
(四)病人跌倒(坠床)防范护理措施:加强落实安全告知,行动不便者起床活动有人搀扶;呼叫铃牌放置病人可触及位置;床栏的加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四)病人一旦发生跌倒意外,则按跌倒(坠床)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五)护士长每日对科内高危患者评估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
(六)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七)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八)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如下内容进行: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即告知当班医生与护士长,遵医嘱迅速采取救护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
科室按规定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表》,原则上24小时内口头上报护理部,72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可以电子版本形式),如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引起纠纷隐患,2小时内口头上报护理部,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备班。
3、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在“报告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九)患者转科时作好交接班工作。
ICU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
一、防范措施
1、建立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2、ICU 病床、平车均有床档,意识不清、烦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适当使用约束带。
3、护理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宣教,坚持守护床旁。
4、定期检查平车、轮椅及病床的功能,发现损坏应及时报修。
二、应急预案
1、呼唤、安慰患者。
2、呼唤医生,及时与家属联系。
3、及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损伤部位,视病情将患者安置于正确位置及体位。
4、几种情况的处理
(1)无明显受伤者→协助上床、平卧→测血压、脉搏,酌情测血糖→吸氧→ 密切观察。
(2)一般外伤→包扎。
(3)骨折:局部疼痛、红肿、功能障碍(如肋骨骨折还会出现呼吸受限)→ 扶、抬上颅脑损伤床→平卧、制动→骨科处理。
(4)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抬上床→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脱水降低颅压→CT 检查。
(5)颈椎、脊髓损伤:颈部疼痛、截瘫→多人将患者呈一轴线抬
上床或平车(注意头、颈制动)→吸氧→外科治疗。
(6)心跳骤停→就地抢救→通知麻醉科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
5、详细记录坠床、跌倒及处理经过并交班。
医院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
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
诊断:入院日期:
备注:对评分>30分者的高危跌倒患者,无特殊情况每周评估1次,有变化时随时评估,并落实预防措施。
对特殊药品:镇静安眠、降血压、降血糖、利尿剂、抗癫痫药、麻醉止痛剂散瞳剂、轻泻剂。
住院后新增以上药品,责任护士需在班内再评估。
请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打勾:
1、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标识,遵医嘱留家属24小时陪护。
□
2、锁好床、轮椅等的轮子;使用床栏予保护。
□
3、能下床活动患者睡前请排空膀胱,减少夜间入厕次数。
病情重者采用床上大小便。
□
4、改变体位或下床活动时,动作应缓慢或有人协助,告知渐进式下床活动的方法。
□
5、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预防跌倒的知识及注意事项,遵医嘱服药。
□
6、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使用呼叫器。
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
□
7、指导病人穿着轻便、松紧合适的防滑鞋。
□
8、根据病情,必要时应用保护性约束。
□
9、其他:
护士签名:告知日期:年月日
以上事项护士已告知,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并能遵守。
家属签名:
年月日。
医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预防记录表
1、各项危险因素的累计分值越高,跌倒/坠床危险性越高;若患者计分值为高度危险者需采取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2、评估频次:首次风险评估由责任护士当班完成;评估无风险存在无需继续填写此表,患者病情变化(如手术、分娩、病情恶化等)时,随时评估;经评估存在高度危险因素应每周评估一次。
3、如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立即按流程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意外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防再次发生。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一)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病人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2、责任护士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残疾、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癫痫发生、精神异常;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
转科;跌倒后等)。
3、对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普通病区每周评估两次,监护室每日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报告制度1、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45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签预防跌倒告知书,床尾或床头有警示标识。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对病房高危患者,做好动态评估,可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病房危重患者当家属临时需离开患者身边时,应与病房护士及时交接,保障患者安全。
3、护士要熟练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坠床/跌倒时,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4、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24小时内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对造成病人II级及以上伤害的,护理部、科护士长应在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到科室进行追踪调查、制定改进措施。
5、科室如实填写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表,当事人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做好详细登记。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6、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7、护理部每月汇总跌倒/坠床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跟踪监测效果。
(三)跌倒/坠床伤情程度认定0级:无伤害I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II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III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一、一般资料: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诊断入院/转入日期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三、跌倒/坠床防范动态评估及干预措施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或补充)1.常规措施:A.安全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有跌倒/坠床的危险,24小时陪伴,无论在卧床或下床时,告知陪伴应随时陪伴在患者身旁,至卫生间入厕时,陪伴请勿随意离开患者,提醒陪伴若暂时离开病房时需告知责任护士。
B.进行预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床旁悬挂跌倒/坠床警示标识。
C.保持病房、走廊地面清洁干燥,如地面湿滑请暂不要行走;病房床旁走廊障碍清除,夜间时开启床头灯,光线明亮。
D.指导呼叫器的使用,置于患者健侧且随手可及;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便于病人拿取处。
E.指导患者穿着舒适鞋袜(避免穿拖鞋、胶底等易导致跌倒的鞋)。
2.针对性措施:A.教会患者正确起坐方法,指导病人采取渐进下床方式,改变体位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夜间。
B.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设备。
C.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器。
D.注意轮椅、便盆座椅的固定。
E.给予床栏保护。
F.使用约束带保护。
G.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注意服药后情形,若感头晕、软弱无力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并请告知医护人员。
H.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
I.教导偏瘫患者应由健侧边的床缘上下床。
J.病房之医疗设备如有损坏或使用不便时(电灯、呼叫器等),请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予以处理。
3.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认真做好交接班。
4.评估结果告知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5.其他:填表说明:1.评估频次:首次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本班内完成,遇特殊情况如抢救、急症手术患者于手术返回后即需完成评估;评分≥4分提示有跌倒/坠床高度危险,即建立此表,护士行健康教育后,患方签名;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手术、分娩、病情恶化等)随时评估;经评估存在危险因素应每周至少评估1次。
XXX镇卫生院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1) 科室:床号:_____ 姓名:年龄:性别:
住院号:诊断:
备注:1、0-9分低风险;10-19分中度危险性;20分以上高度危险性。
2、评估频率:住院患者入院4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记录;0-9分每周评估记录一次,10-19分每三天评估记录一次,≧20分每天评估记录一次;患者发生病情发生变化时、转科时、跌倒后需再次评估。
实行动态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使用药物治疗:指用麻醉药、抗组胺药、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痉挛药、轻泻药、利尿药、降糖药、抗抑郁焦虑抗精神病药。
4、≧20分为高度危险,提示病人处于易受伤危险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上报护理部追踪管理。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在医疗环境中,保障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一、评估与筛查1、所有新入院患者在入院 2 小时内,责任护士应使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视力、听力、疾病诊断、用药情况等。
2、对于病情发生变化(如手术、意识改变、使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转科的患者,应重新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3、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得分≥4 分)的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标识,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评估结果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预防措施1、环境安全(1)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无杂物、积水。
定期对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地面湿滑导致患者跌倒。
(2)病房内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无阻。
不得在通道上放置障碍物,如轮椅、担架等。
(3)病房、卫生间的照明设施应完好无损,光线充足。
定期检查和更换损坏的灯泡,确保患者在夜间能够看清周围环境。
(4)卫生间应配备防滑垫、扶手等设施,以方便患者使用。
2、患者教育(1)责任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
(3)告知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如起床、站立、行走等,应缓慢进行,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头晕而导致跌倒。
(4)提醒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催眠药等)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注意休息,避免活动。
3、护理措施(1)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巡视,每班至少巡视 1 次,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洗漱、如厕等,必要时提供全程陪伴。
(3)将患者常用物品放置在易于拿取的位置,避免患者因伸手拿取物品而导致跌倒。
(4)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保护,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防范及记录摘要:一、引言1.介绍医疗工作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的重要性2.提出文章目的: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跌倒风险防范措施及记录方法二、跌倒风险的危害1.跌倒对患者的身体伤害2.跌倒对患者心理的影响3.跌倒对医疗工作者的责任追究三、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防范措施1.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跌倒风险意识2.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3.针对性制定跌倒预防措施4.执行防跌倒护理计划5.患者教育:如何自我保护和求助四、跌倒风险记录方法1.制定跌倒风险评估表2.记录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结果3.记录跌倒预防措施及执行情况4.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及处理结果5.定期回顾和改进跌倒风险管理五、总结1.强调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防范及记录的重要性2.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护理质量3.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正文:一、引言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防范及记录对于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跌倒风险意识,降低跌倒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跌倒风险防范措施及记录方法,以保障患者安全。
二、跌倒风险的危害跌倒对患者来说,可能造成骨折、软组织损伤等身体伤害,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此外,跌倒事件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其康复进程。
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未尽到告知义务,患者在院内发生跌倒事件,可能会导致责任追究。
三、主动告知患者跌倒风险防范措施1.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跌倒风险意识:医疗工作者应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跌倒风险,使其充分认识到跌倒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2.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医疗工作者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跌倒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针对性制定跌倒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跌倒预防措施,如合理使用辅助设备、调整床位高度、提供防滑设施等。
4.执行防跌倒护理计划:医疗工作者应认真执行跌倒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记录(一)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二)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三)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五)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
(六)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八)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1(九)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十)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十一)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十二)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十三)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