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姓氏歌定稿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8
一年级下识字2《姓氏歌》《一年级下识字 2《姓氏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识字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重要钥匙。
而在一年级下册的识字 2 中,《姓氏歌》这一课无疑是非常有趣且富有意义的。
《姓氏歌》以简洁明快的节奏和富有韵律的语言,介绍了中国众多的姓氏。
它不仅帮助孩子们认识了常见的姓氏,还激发了他们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姓氏。
比如:“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孩子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姓氏的构成和特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姓氏。
有的姓氏源于祖先的职业,比如“陶”姓,可能是祖先从事制陶工作;有的姓氏源于居住地,比如“郭”姓,可能是居住在城郭附近;还有的姓氏源于官职,比如“司马”“司徒”等。
在《姓氏歌》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很多常见的姓氏,如“李”“张”“吴”“赵”“钱”“孙”“周”“王”等等。
这些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孩子们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家族背景。
学习《姓氏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有着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能够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
通过认识这些姓氏的汉字,孩子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问答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再者,它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姓氏歌》。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询问姓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识字2《姓氏歌》教案教学内容《姓氏歌》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歌词简洁明了,韵律优美,易于学生传唱。
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姓氏的认知与学习,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姓氏,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一些常见的姓氏,如“张”、“王”、“李”、“赵”等。
2.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姓氏歌》,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姓氏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 歌曲节奏的掌握和歌词的记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姓氏卡片。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姓氏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知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 新授:教师展示姓氏卡片,引导学生识别并跟读,然后教唱《姓氏歌》。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唱《姓氏歌》,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游戏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姓氏的认知和歌曲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姓氏歌》2. 正文:包括姓氏的认知、歌曲的学唱、练习和巩固等环节。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书写本节课学习的姓氏。
2. 口头作业:回家后唱《姓氏歌》给家长听。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姓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发音,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姓氏歌》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八部分内容,共计约2000字。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得到有效突破。
小学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识字2 姓氏歌【教学目标】1.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拓展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会写“姓”字。
2.能仿照课后例子,采用问答的形式,利用合适的方法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感兴趣。
3.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后例子,采用问答的形式,利用合适的方法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感兴趣。
【教学准备】1.“姓”等12个字会认读,字卡、PPT2.学生制作自己的姓名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分为两个部分:姓氏和名字。
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板书:“姓”字,认读,并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跟姓氏有关的儿歌,伸出手跟老师板书课题:姓氏歌(出示字卡)认读“氏”字。
二、初读识字,了解儿歌(一)初读正音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初读要求指名分小节读文。
(纠错、正音)三、识字、读文(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读课文,想一想记住了哪些姓氏?生自由读后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词卡:木——子(两个字组合成“李”字);弓——长(两个字组合成“张”字)古——月(两个字组合成“胡”字);口——天(两个字组合成“吴”字)言——午(两个字组合成“许”字)边出示,边重点认读:李、张、古、吴2.总结介绍方法: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拆字的方式来介绍姓氏,这也叫分解部件的介绍方法。
)3.投影出示:双人徐同学们想一想,这是用什么方法介绍姓氏的?(介绍偏旁的方法)4.指导朗读、背诵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等方式朗读、背诵。
识字2 姓氏歌【教学要求】1.学会“姓”“什”“双”等7个生字,并且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
2.正确地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地识字、写字,认识三个偏旁。
2.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指导书写“姓”“什”“么”“双”。
认识3个新偏旁。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2我国经典诗文)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3.今天,我们就学习和《百家姓》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诵读汇报:【设计意图:由经典诗文引导到《百家姓》,导入本课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过渡到下文。
】(课件出示3《百家姓》) 1.集体齐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2.说说百家姓里都有哪些姓氏?结合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姓氏说一说。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游戏活动(课件出示4),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言午许。
三横王,草头黄。
立早章。
双人徐。
耳东陈,禾木程。
中国人,百家姓。
指导正音:韵文中“吴、胡”“徐、许”读音相近,在有些地区读音容易混淆,读文时可借助拼音帮助读准音。
“姓”为后鼻音,“氏”“赵”“周”为翘舌音,“孙”是平舌音,要重点正音。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识字2 姓氏歌(教案)教学内容本课以姓氏为主题,通过一首《姓氏歌》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姓氏字。
教学内容包括姓氏的起源、演变、文化内涵以及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姓氏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姓氏字的书写和记忆。
2. 姓氏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姓氏歌》歌词。
2. 姓氏字卡片。
3. 姓氏文化资料。
4.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姓氏,激发学生对姓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姓氏歌》,让学生初步感知姓氏字。
3. 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姓氏字,让学生掌握姓氏字的书写和记忆。
4. 姓氏文化讲解:教师讲解姓氏的起源、演变、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性。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姓氏字的书写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识字2 姓氏歌2. 姓氏字的书写和记忆方法。
3. 姓氏的起源、演变、文化内涵。
作业设计1. 抄写所学姓氏字。
2. 家长协助,了解自己家族的姓氏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姓氏歌》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姓氏字,了解了姓氏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姓氏字的书写和记忆- 书写难点:姓氏字中包含一些复杂的汉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往往难以掌握。
例如,“魏”字的笔画多,结构复杂,学生容易写错。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笔画分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 记忆难点:姓氏字的数量众多,且有些字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容易忘记。
2姓氏歌文本分析本文的内容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
全文共两小节,第1小节前4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
第2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8个单姓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4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
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
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字。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姓、氏、李、张、古、吴”6个生字和弓字旁1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双”4个字。
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学习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了解名字。
明确: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即姓和名,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2.游戏激趣。
教师事先准备几位学生的名字卡,如“赵云飞、王诗雨”等。
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名字卡并念出名字,叫该名字的学生起立。
教师问:“你姓什么?”该学生说出自己的姓。
师生依此进行游戏,还可以学生间进行。
3.(课件播放《百家姓》音频)学生认真听,再分组交流:你听到了哪些姓氏?4.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姓氏歌),学习生字“姓、氏”,齐读课题。
(1)指名读。
(提示:“姓”是后鼻音,“氏”是翘舌音)(2)多种方法识记。
识字2姓氏歌教案读准:翘舌音“什 双”,后鼻音“姓 双 王 方”。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同学名字卡,圈一圈同学的姓氏,读一读。
(2)出示姓氏卡片,同桌来认一认,说说谁的姓名里藏有这个姓氏。
(3)做“拼一拼”的游戏。
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
如将“弓”和“长”拼成 “张”。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姓氏、张口、张开、良好、花钱、孙子、子孙”等词语。
3.学习新偏旁。
(课件出示7)认识“弓字旁”和“走字旁”“钅”,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走”的字多与行走有关,含有“钅”的字多与“金属”有关。
指导写好偏旁“弓字旁”、“走字旁”和“钅”。
(板书:弓 走 钅)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国、姓”。
(课件出示8)“国”,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
“玉”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
“姓”左窄右宽。
右边“生”字部分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在上册 学习了“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横变短,不要露出头。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5.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圈一圈、认一认、拼一拼”、“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生字的书写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写作背景】《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
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接着又介绍了“胡、吴、徐、许”。
第二小节列举了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四个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中国姓氏,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