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规与法令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30
澳门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
澳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原则,即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
下面将从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选举制度和决策机制等方面介绍澳门的政治制度。
首先是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
澳门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
行政部门由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组成,行政长官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负责领导行政部门的工作。
行政会议则是他的助手,由行政长官、高级行政官员和一些非官方成员组成。
立法部门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由33名立法会议员组成,其中12名由全体选民普选产生,21名由行业、社会组织和官方选举产生。
司法部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案件和解决争议。
其次是澳门的选举制度。
澳门特别行政区有独立的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澳门的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但需要经过一个选举过程。
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行政长官由由全体选民产生,并由中央政府任命。
澳门的立法会议员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全体选民普选产生的,另一种是由行业、社会组织和官方选举产生的。
这种组建方式旨在确保各个利益集团都能在立法会中有所代表,实现民主参与。
最后是澳门的决策机制。
在澳门的政治制度中,特别重视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平衡和协商。
澳门政府的决策通常需要通过与利益集团的协商来达成共识。
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作为澳门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会与不同利益集团进行磋商,并根据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政策。
在立法过程中,立法会议员可以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以保证民意的表达和权力的制衡。
这种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各方的利益,实现政策的公正和合理。
总的来说,澳门的政治制度是独特的,旨在实现“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
澳门政府的组织结构、选举制度和决策机制都是为了保证各个利益集团的参与和权力的制衡。
澳门政治制度的稳定运行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导读: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澳门基本法》)第五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本文将对澳门的徒刑、罚金与缓刑制度作一个简介。
法律上通常有徒刑及罚金两个后果。
不论是徒刑、罚金还是缓刑制度。
关键词:澳门特别行政区,徒刑,罚金,缓刑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澳门基本法》)第五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区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施着两种制度。
同时《澳门基本法》第八条亦规定“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故此,澳门特区与中国内地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
以下,本文将对澳门的徒刑、罚金与缓刑制度作一个简介。
一、犯罪的法律后果澳门不设死刑及终身监禁,根据《澳门刑法典》(以下简称《刑法典》)第三十九条第一款“澳门不得设死刑,亦不得设永久性、无限期或期间不确定之剥夺自由之刑罚……”。
而对犯罪者,法律上通常有徒刑及罚金两个后果。
行为人若触犯一些相对轻微的犯罪,刑期不超过三年及符合一些严格的要件后,法官则有权判处被告刑罚暂缓执行。
(一)徒刑1、徒刑的上限。
我们可能会听过国外一些判例,被判刑人可被判处过百年的徒刑。
在澳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有关徒刑及罚金的上限及下限,法律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根据《刑法典》第四十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不论任何情况,徒刑均不得超过三十年。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对徒刑上限的问题分为一般情况及例外情况。
一般情况系指单一的犯罪,而例外情况系指涉及多项犯罪。
论文参考,罚金。
针对单一犯罪,《刑法典》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徒刑之刑期一般……最高为二十五年。
澳门法律的特点1、法律形式主要是成文法,即由立法机关依照权限和程序用条文形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法律、法令和法规。
2、法律呈法典化模式3、法律以葡文为主,中葡版本法律规范从葡萄牙延伸来澳门适用的多,澳门本地立法机关制定的少;本地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集中于行政机构和人员、制度、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方面,且法典化程度不高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特点1、属于地方性司法制度澳门属于中央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在该区域内的任何制度都只能是地方性制度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2、拥有单独的法律体系澳门基本法,列于附见三在澳门实施的全国性法律澳门原有法律和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3、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行使审判权,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于法律,不受任何干涉。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初级法院、中级法院和终审法院,澳门特区的终审权属于特区终审法院。
特区法院除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并继续保持澳门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则对法院审判权所作的限制外,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所有案件均有审4、法律本土化和司法人员本土化澳门特区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使用葡文司法机关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以及司法组织架构不同于内地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的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检察长也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5、司法制度是具有典型大陆法系特征的司法制度(1)法院及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分别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2)法院和法官遵从独立审判的原则,检察院遵从独立行使检察职能的原则。
(3)法院依法定管辖权进行审判,检察院依法定程序参与司法诉讼廉署组织机构的特点1、廉署地位独立,仅对行政长官负责。
根据《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廉政公署,独立工作。
廉署只受行政长官领导,对行政长官负责2、人事上有独立决定权。
廉署的编制包括廉政专员、助理专员及辅助人员。
論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正式語文──以功能語篇分析為切入點梁淑雯∗2012年5月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公職局向所有公共行政部門發出一份傳閱公函,事由為“對外發佈資訊注意事項”。
當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澳門基本法》)第9條及第101/99/M號法令“核准正式語文之地位”為依據,認為中文和葡文同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正式語文,而且兩種語文均具有同等的尊嚴;因此,當局要求各公共行政部門在對外發佈公開資訊時,應同時使用中文和葡文,同時,所有已對外發佈且仍可供公眾查閱的各類資訊(包括部門網站及載於各類媒體的資訊),如只備有一種語文,就要盡快補充另外一種。
這個“指引”的出台雖然低調,但仍然引起了社會人士的廣泛注意,有人就在報章撰文,批評行政公職局此舉“既浪費公帑又損國格”1。
其實,關於中文和葡文作為澳門正式語文、以及兩者地位孰高孰低的討論並非新鮮事,可是迄今為止,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社會各界,持不同觀點的大有人在,多年來激烈的討論似乎未能完全達成共識。
2本文擬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探討中文與葡文兩種語文在澳門的地位。
一、中葡兩種語文在澳門官方地位的歷史回顧20世紀90年代之前,儘管超過九成的澳門人口是不諳葡文的華人,澳門作為由葡萄牙管治的地區,其公共部門使用的語文一直只是葡文,澳葡政府也沒有以任何的法律法規對葡文官方化作出規定。
對於葡文在澳門的官方地位,當時的澳葡政府是採取一種理所應當、不言而喻的態度。
1987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中葡聯合聲明》)簽署,中葡兩國政府均認為有必要賦予中文官方地位,以適應澳門進入回歸過渡期的新形勢。
為此,中方及時地將中文官方化作為過渡期三大核心任務加以強調。
1989年,澳葡政府頒佈了第11/89/M號法令“規定在政府文件內使用中文”,這是首次就中葡兩種語文的官方化作出規定。
法令規定了凡本地區自我管理機構以葡文頒佈具有立法及管制性質的法律、法令、訓令及批示時,必須連同中文譯本刊登;凡須聽取諮詢會意見之法律提案、法令草案和訓令草案均應以中葡文本提出;居民與本地區公共機關包括自治機關及市政機構,或與有關公務員及公職人員交往時,得使用葡文或中文;本地區公共機關包括自治機關及市政機構印製之所有印件、表格及同類文件,必須使用葡文及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发布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3号
发布日期: 1993.03.31
实施日期: 1999.1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港澳特别行政区,港澳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包括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1993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政治体制
第一节行政长官
第二节行政机关
第三节立法机关
第四节司法机关
第五节市政机构
第六节公务人员
第七节宣誓效忠
第五章经济
第六章文化和社会事务
第七章对外事务
第八章本法的解释和修改
第九章附则
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序言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
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
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是中国大陆的一种行政区划。
目前中国设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设立的背景是为了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使这些地区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纳入中国的统一管辖。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法: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依据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进行的。
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法律,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法律地位、行政权限等重要内容。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在经济、财政、司法、外交等领域拥有高度自治权,享有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政府支持:特别行政区设立后,中央政府会给予特别行政区各种支持和帮助,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和法律地位。
行政首长:特别行政区设有行政首长,负责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和施政。
立法机构:特别行政区设有立法机构,负责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工作。
司法体系:特别行政区设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包括独立的法院和法律体系。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持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独特文化和社会制度,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与关系。
以上是关于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的一般概况。
如何正确认识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简称“行政特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由特别行政区和制度构成的合成词,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并规定特区政府对所辖区域社会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
一、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可以根据基本法规定、按既定程序制定法律,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政府任命。
特别行政区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特别行政区的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防务由中央政府负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战争状态或香港、澳门进入紧急状态,中央政府可以发布命令在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关全国性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认为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基本法有关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
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可实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法律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特别行政区依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由当地人组成。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不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法律。
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那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内容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是什么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澳门基本法的二十三条立法内容总则第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澳门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六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以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权。
第七条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除在澳门成立前已依法确认的私有土地外,属于国家所有,由澳门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部归澳门政府支配。
第八条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第九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
第十条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悬挂和使用澳门区旗和区徽。
澳门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澳门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文“澳门”。
第十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任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触。
略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周洪钧2013-04-24 22:04:03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摘要:随着澳门主权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简称“澳门基本法”或“基本法”)正式付诸实施。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领会、贯彻澳门基本法,有必要对围绕这一效力高于普通法规的宪法性文件的若干重大问题略作论述。
关键词: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谈到澳门问题,必须先纠正流传甚久远的“澳门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等错误观念。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从1553年起被葡萄牙人逐步非法占领,但在鸦片战争前葡萄牙人居住澳门的200多年里,一直是在中国主权管辖下实行有限度的地方自治。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利用清政府腐败、积弱,力图在澳门非法推行殖民制度。
由于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规定的中葡划定澳门“界址”手续并未完成,该条约一直未生效。
1928年中国政府照会葡方,声明中止该条约。
故而中国对澳门的领土主权在法律上始终没有丧失过。
“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地”一说也就完全没有根据[1]。
1974年4月,葡萄牙国内政变后,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并在1979年与我国建交时表示愿意和平协商解决澳门问题。
1984年10月3日,在香港问题初步解决之际,邓小平接见港澳同胞赴京国庆观礼团,及时地提出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其后,中葡两国进行了自1986年6月30日至1987年3月23日的四轮谈判。
通过反复磋商,双方确认,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13日,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经两国立法机关批准,1988年1月5日双方交换批准书,该联合声明生效。
澳门进入回归过渡期,澳门基本法的制定提上了日程。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决定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同年9月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该委员会48位委员名单。
澳门基本法起草工作启动后,从1988年10月到1993年3月,大体经历了起草准备、形成征求意见稿、确定草案、正式通过四个阶段[2]。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3.03.29•【分类】审议意见正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薛驹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从3月22日至24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进行了审议。
代表们普遍认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后我国又一部实施“一国两制”的重要法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收回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我国人民长期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我国政府根据“一国两制”的总方针,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在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具体阐明了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将“一国两制”的总方针和我国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规定下来,从而在法律上保证“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现。
它对1999年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保持澳门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代表们认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以及其它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关于澳门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章节的规定,保障了澳门居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兼顾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根据“一国两制”总方针和澳门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既有利于澳门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又切实可行,因此充分体现了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规和法令关系一、引言随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澳门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取代《澳门组织章程》而成为澳门新的宪制性文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正式生效。
在《基本法》生效只有一年多时间内,一切工作都处于初步运作阶段,在实务操作上备受考验,当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人所争论的问题是行政长官制定的行政法规废止了特区成立之前由澳督制定的法令,这在法律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普遍意见都认为这有违法律体系延续原则。
故此,本人拟对此课题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点意见。
二、概论对于探讨本课题而言,有必要先了解澳门在回归前后的宪政制度。
澳门回归前的政治地位跟现在已经有很大分别,在澳葡政府管治澳门时期,必然一提的是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在葡萄牙爆发的革命,这令澳门的政治地位起了实质上的变化,因为在一九七六年四月二日通过的葡萄牙共和国新宪法,已不再把澳门当作葡萄牙领土一部分,而是将澳门视为一个由葡萄牙管理的地区,并根据适合本地特点的章程来自治。
一九七六年二月十七日第1/76号法律通过了《澳门组织章程》〔1〕,使澳门开始享有高度自治权,该章程主要规范了澳门的自治权,本身管理机关的权限、运作和组成,是澳门的根本大法,澳门的任何法律都不能跟它有抵触。
《澳门组织章程》在澳门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高位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不同于澳门立法会通过的其它法律,因为只有葡萄牙共和国议会才有权对它进行修改,此外,它只是过渡性地引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
《澳门组织章程》的适用,有其地区和时间上的限制;仅适用于澳门地区,及只适用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为止。
关于澳门前途的正式谈判于一九八六年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在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正式签署。
《联合声明》第二款第四项提到:“一九九九年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
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組織綱要法澳門特別行政區第9/1999號法律重新刊登**(根據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一日第四十四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第265/2004號行政長官批示重新公布的全文,該文本已引入第7/2004號法律和第9/2004號法律作出的修改和增補的內容。
)部份被廢止 : ∙第7/2004號法律 - 訂定司法輔助人員通則已更改 : ∙第9/2004號法律 - 《司法組織綱要法》及《民事訴訟法典》條文的修改及附加∙第9/2009號法律 - 修改《司法組織綱要法》。
廢止 : ∙第30/99/M號法令 - 訂定財政司新組織法——廢止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四日第三百七十六號立法性法規及十一月二十七日第61/95/M號法令。
相關法規 : ∙第48/96/M號法令 - 核准《刑事訴訟法典》。
∙第7/97/M號法律 - 訂定司法公務員以及登記局及公證署人員之官職、職程制度及報酬通則之大綱。
∙第53/97/M號法令 - 核准司法人員通則——若干廢止。
∙第46/99/M號法令 - 核准《物業登記法典》——若干廢止。
∙第56/99/M號法令 - 核准《商業登記法典》。
∙第62/99/M號法令 - 核准《公證法典》。
∙第13/1999號行政法規 - 訂定檢察長辦公室組織與運作。
∙更正 - 更正十二月十七日公佈於第五十期《政府公報》的第5/99/M號法律,並更正公佈於十二月二十日第1/99期《公報》的第1/1999號法律、第9/1999號法律及第1/1999號決議。
∙更正 -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一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公佈的第1/1999號法律(回歸法)、第3/1999號法律(法規的公佈與格式)及第9/1999號法律(《司法組織綱要法》)。
∙更正 - 刊登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一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的第9/1999號法律(司法組織綱要法)的中、葡文本及第11/1999號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組織法)的葡文本。
基本法与特别行政区管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这当然离不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实施。
基本法是一部为了保障特别行政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宪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管理的影响和重要性。
首先,基本法为特别行政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
根据基本法,特别行政区拥有较高程度的自治,并享有保留所有权力,除法律规定外,不受其他行政区的干涉。
这意味着香港和澳门在经济、教育、法律和社会事务等方面可以自主决定并制定政策。
基本法为特别行政区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以适应特定的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
其次,基本法确保特别行政区有一个独立的司法体系。
根据基本法,香港和澳门都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并在其特别行政区内独自拥有并维持法院和其他司法机构。
这意味着香港和澳门可以自主审判所有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并与中央司法体制相独立。
这种独立的司法体系保障了特别行政区的法治和公正,使其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法律。
此外,基本法还规定了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制。
根据基本法,特别行政区应尊重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基本法确保了特别行政区的公民在法律保护下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并享有私人财产权利。
这种保障机制是特别行政区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基本法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供了广泛的管理自主权和独立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人担心基本法的权威性和可持续性,认为中央政府会干涉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并限制其自主管理。
此外,一些人也质疑基本法是否能够在特别行政区的发展中保持与时俱进,并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时,我们应该继续做出努力,加强基本法的认知和实施,以确保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发展。
这可以通过加强对基本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基本法意识,并鼓励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合作,共同推进特别行政区的管理和发展。
澳门是什么制度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一
国两制”。
澳门的政治制度是由《澳门基本法》所规定的,这是一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的法律文件。
澳门基本法在1999年
12月20日生效,确立了澳门的特别行政区地位,规定了澳门
的政治结构和运作方式。
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的行政长官是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为5年。
行政长官领导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政府,负责维护澳门的法制和社会秩序。
澳门的立法机关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直选和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立法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澳门的法律和政策,对行政长官和政府进行监督。
澳门的司法体系独立于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负责。
澳门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法院负责审理和判决各类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检察院负责监督和指导刑事诉讼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益。
根据《澳门基本法》,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
澳门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都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可以制定适应本地的法律和政策。
澳门的宪法地位和高度自治使得澳门能够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为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来说,澳门的政治制度以“一国两制”为基础,结合了中国内地的政治制度和澳门的实际情况。
这种制度为澳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保障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和管治权。
略论澳门公职法律制度的改进蒋朝阳1一、引言澳门公职法律制度是澳门公共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基本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原澳门当局颁布的一揽子公职法律制度,至今近20年。
澳门回归近9年来,澳门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公职法律制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早在2005年11月,行政长官何厚铧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二零零六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参考各种先进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政府官员的培养和任用模式,造就更多德才兼备之士。
”22007年11月13日,行政长官在2008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将公职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升到“政府管治能力”的提高的高度,并且用两个部分的篇幅谈到了提升政府管治能力的问题。
在第三部分提出,2008年特区政府要“体现施政承诺,提升管治水平”,其主要内容是:加快公共行政改革,全面优化政策的统筹、咨询及评估机制;强化涉及市场运作的廉政机制,打造更加健康的廉洁政府;强化公务人员问责规范和要求,建立向公众作出更大承担的责任政府。
3在第四部分提出,要优化咨询成效,促进施政透明,推动公众参与、建设公民社会,全力强化执政能力,更好地承担起管治重责。
4上述内容表明,完善公职法律制度,建立高效廉洁的公职人员队伍,已成为提升特区管治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完善公职法律制度,涉及许多具体制度的检讨和修订。
2003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具体工作。
2003年落实公务人员纳税制度,2005年实施新评核制度,设立“评核奖励制度”,推行“公务人员工作表现奖赏制度”。
2007年 1月 1日起实施“公务人员公积金制度”,增强了公务人员退休或离职后的生活保障。
2006年开始“一般职程制度”及“特别职程制度”的修订,基本完成“领导及主管人员通则”修订草案。
52005年以及2008年通过了公务人员加薪的法律。
62008年6月14日,行政长官向立法会提交了《公务人员职程制度》和《领导及主管人员通则的基本规定》,在立法会进行了引介和一般性审议。
论我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
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凡是属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地方行政区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
所谓的两种制度,是指在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
实行“一国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这个好长啊谁帮忙精简下。
成大论文了都)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而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
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
就监督主体来说,除了宪法监督的专职机关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
就监督对象来说,既包括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司法活动,也包括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活动。
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一、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性质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决定着特别行政区各种政权机关的组织、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对于确保“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进而保证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模式香港、澳门实行独特的符合香港、澳门实际情况的行政长官制。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既不采用内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照搬国我的三权分立制度,更不沿用香港、澳门原来的总督制。
“行政长官制”,是指以行政长官所领导的政府为主导方面,奉行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互相制衡配合,而且重在配合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是:司法独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之间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而且重在配合。
行政与立法相互制衡体现在以下方面:⑴行政长官决定是否签署法案;⑵行政长官有权解散立法会;⑶立法会可以迫使行政长官辞职;⑷立法会有权弹劾行政长官;⑸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负责;①执行立法会通过并生效的法律②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③答复立法会议员的质询④征税和公共开支须立法会批准行政与立法配合表现:⑴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设有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机构,即香港的行政会议和澳门的行政会。
这两个机构的成员由行政长官从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
行政长官在作出重要决策,向立法会提交法案,制定附属法规(或行政法规)和解散议会之前,须征询行政会议(行政会)意见,行政长官如不采纳行政会议多数成员的意见,应当将具体理由记录在案。
⑵按照法定程序,行政长官在解散立法会之前除了须征询行政会议意见外,还应先进行协商,经与立法会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才可以行使解散权。
⑶在立法会举行会议时,政府应当委派官员列席并代表政府在会议上发言,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以便相互了解沟通。
⑷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部分议员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而该选举委员会也是选举产生行政长官的同一个选举委员会,这部分议员能够较多地支持行政长官的工作和政策。
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规与法令的关系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规与法令的关系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规与法令的关系何志远一、引言随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澳门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取代《澳门组织章程》而成为澳门新的宪制性文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正式生效。
在《基本法》生效只有一年多时间内,一切工作都处于初步运作阶段,在实务操作上备受考验,当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人所争论的问题是行政长官制定的行政法规废止了特区成立之前由澳督制定的法令,这在法律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普遍意见都认为这有违法律体系延续原则。
故此,本人拟对此课题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点意见。
二、概论对于探讨本课题而言,有必要先了解澳门在回归前后的宪政制度。
澳门回归前的政治地位跟现在已经有很大分别,在澳葡政府管治澳门时期,必然一提的是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在葡萄牙爆发的革命,这令澳门的政治地位起了实质上的变化,因为在一九七六年四月二日通过的葡萄牙共和国新宪法,已不再把澳门当作葡萄牙领土一部分,而是将澳门视为一个由葡萄牙管理的地区,并根据适合本地特点的章程来自治。
一九七六年二月十七日第1/76号法律通过了《澳门组织章程》〔1〕,使澳门开始享有高度自治权,该章程主要规范了澳门的自治权,本身管理机关的权限、运作和组成,是澳门的根本大法,澳门的任何法律都不能跟它有抵触。
《澳门组织章程》在澳门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高位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不同于澳门立法会通过的其它法律,因为只有葡萄牙共和国议会才有权对它进行修改,此外,它只是过渡性地引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
《澳门组织章程》的适用,有其地区和时间上的限制;仅适用于澳门地区,及只适用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为止。
关于澳门前途的正式谈判于一九八六年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在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正式签署。
《联合声明》第二款第四项提到:“一九九九年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
”第二项写道:“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其附件一第三节则提到:“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及其它规范性文件,除与《基本法》有抵触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系由《基本法》,以及澳门原有法律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它是一个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的特殊行政区域。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享有和行使的各项权力,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其行使的权力具有从属性的特点──从属于中央的权力。
它与中国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同之处,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都是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组成部分,属于地方性质的行政区域。
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它根据宪法的特别规定设立,实行与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比省、直辖市、自治区享有更高的自治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设立及运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据,而《联合声明》只是中葡两国政府间签订的国际条约,《联合声明》与《基本法》的关系是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为了保证国际条约得到真正的执行,有关的国家一般要通过制定国内法,以保证国际条约在缔约国内得到普遍的遵循。
特别是当国际条约明文规定当事国必须采取适当的立法措施,就表明该国际条约必须通过国内法予以贯彻实施。
明确规定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基本法》。
总括而言,在回归前澳门的宪制法律地位可分成三个时期:1. 混合管辖权时期(1557-1846)──中葡法律制度同时在澳门适用。
对中国居民适用中国法律制度,对葡萄牙人或其它外来人士适用葡萄牙法律。
2. 殖民政策时期(1846-1974)──葡萄牙法律制度扩大到适用于所有居民,同时亦存在一些适用于中国人的特别法律及自身的司法机关,并广泛接纳澳门的法律,尤其是在民事法律的范畴内,不但包括中国的成文法,也包括风俗习惯。
3. 政治自治及过渡期(1974-1999)──一九七四年的葡萄牙民主革命后,澳门的前途明显地转变为取决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达成的谅解。
在这个时期内,澳门取得了广泛的立法自治,设立了立法会。
该会自一九七六年起已出现部分民选议员。
自一九九九年起,澳门进入宪制历史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最少持续五十年,其间将会受到中国法制的影响,以及逐步纳入多元化的中国法制内。
三、法令和行政法规的法律性质(一)法令的法律性质回归前的澳门政治体制以行政主导为其特色。
由葡萄牙总统任命的澳门总督,是澳门的最高行政长官,《澳门组织章程》第五条明文规定立法职能由总督和立法会共同行使。
法令(Decreto-Lei)是澳督在行使立法职能时所制定的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而由立法会所制定的则称为法律(Lei)。
由澳督与立法会共同行使立法职能这一特色是承袭自葡国的宪政传统,只有对葡国宪政传统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了解共同行使立法职能的实况。
《葡萄牙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主权机关应遵守《宪法》关于分立及互相依赖之规定。
”当中确立了主权机关分立及互相依赖原则,该原则作为政治权力基本组成原则并未绝对采纳「权力分立」此一古典理论的主张〔2〕,这是因为考虑到国家权力在宪法层面上的分野并非绝对可以清晰地勾划出来,事实上,正如今天的现代公法学家所强调:“并非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权力进行「分割」,系。
一九三三年《宪法》赋予政府很大限度的立法权限,与大部分民主政制相反的是,政府所享有的立法权是独立的(并非仅取决于共和国议会的立法许可)及普通的(并非只在例外或紧急情况下立法);而十九世纪时期的《宪法》(constituições oitocentistas),按照代议制原则及权力分立理论,却完全排除了政府享有立法权,且不接受立法授权,因此行政当局颁布的法规因侵夺立法权而被讥为“独裁”法例(legislação de ditadura)。
一九一一年《宪法》一方面重申议会立法职能专属原则,另一方面却又订定向行政当局作立法授权的规定。
一九三三年《宪法》初版并未根本地修改一九一一年的宪法制度,只是在紧急情况或议会休会期间〔6〕才许可政府立法。
一九三三年《宪法》实质上让政府占有了整个立法权,并几乎完全夺取议会的立法职能,直至一九四五年修宪才对此情况作出规定,政府可在各领域进行立法,但不包括一直仅保留予议会的领域,然而,在有授权的情况下则除外。
一九七六年《宪法》不但没有废除承袭自一九三三年《宪法》的制度,相反更扩大了保留予共和国议会的立法事宜范围(初版第一百六十七条),一九八二年修宪继续遵循这路线,并设定了一个绝对保留予共和国议会的范围,且对立法许可设定更多限制(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二款),而一九八九年修宪亦只稍为扩大保留予共和国议会权限的范围,由此可见政府享有立法权限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综上所述,第一百一十四条所指的权力分立是权力在宪政上的分立,并非是权力的社会分立。
权力社会分立新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新议会政治多元主义」,「新行业合作主义」,是与政治党团多元主义、对经济进行独立的规范和社会协调形式有关,虽然这些问题在政治层面上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应与权力分立的宪政原则混淆。
《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范性行为)是整部《宪法》的关键规定,首先体现了民主法治国所固有的若干基本原则:渊源等级原则、法律类型法定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
虽然第一百一十五条的标题为「规范性行为」,但明显地是一条关于规范性行为渊源的规范(行为渊源),亦是一条《宪法》订定的规范性行为效力的规范。
该条订定了各种立法行为类型或立法行为与立规行为之间的层级关系,以及作为对立法者在草拟法律时的一种宪法性约束,此外,除了层级传统原则外,亦强调了权限原则作为第二个规范结构的指导性原则。
该条将规范性行为分为两类:1)立法行为;2)立规行为。
立法行为包括三种形式:共和国议会法律、政府法令、自治区议会立法命令;而立规行为其中一类为规章命令。
在低于《宪法》的规范性行为中最主要的是立法行为──法律,然而「法律」一词在整部《宪法》中是一个具有多义特色的词,分别有三种不同意义:1)一般意义,包括共和国议会法律、政府法令及区立法命令(《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五、六、七款);2)共和国法律意义,指法律、法令(同条第二、三款);3)狭义上形式法律,指仅由共和国议会制定的法律。
《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为“法律及法令具有同等效力,但不影响组织法有较强之效力,且不影响使用立法许可而公布之法令、以及充实法律制度大纲之法令对其相应法律之从属性。
”该款规定了共和国议会与政府的立法行为的对等规范性地位,一般原则是法律与法令在形式、效力上平等或对等,法律与法令原则上可各自或相互进行解释、中止或废止,因此,政府法规不是次级法律且不从属于法律,反之亦然。
回归前澳门的宪政模式基本上仿照葡萄牙的宪政模式。
澳督所具有的立法权限大致可分为四类:1. 一般权限──总督有权限就非保留予葡萄牙主权机关或澳门立法会的事宜,采取立法行为(《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第一款)。
2. 竞合权限──总督及立法会均有权对《澳门组织章程》第三十一条第四、五款所规定的事宜采取立法行为。
3. 获许可的权限── 总督倘获立法会许可或于立法会解散期间,得就原保留予立法会的事宜采取立法行为(《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
4. 专属权限──仅总督有权限充实葡萄牙主权机关所制定的纲要法,通过执行机关架构及运作的法规(《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第三款)。
而立法会的立法权限则分为:1. 竞合权限──总督及立法会均有权对《澳门组织章程》第三十一条第四、五款所规定的事宜采取立法行为。
2. 相对保留权限──按照《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仅立法会就有关事宜采取立法行为,但该会得透过立法许可,将原保留予立法会的立法权限授予总督,以便总督代其就特定事宜于限定期间内实施立法行为。
惟于立法会解散期间,总督无须倚赖立法许可,亦得就有关事宜制定具法律效力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