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量表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2
水土保持评定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土保持评定表是用来评估土地的水土保持状况的工具,旨在帮助农民和农场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水土保持评定表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用来对土地进行评估和分类,以确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管理方案。
一般来说,水土保持评定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利用情况:评定表会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类型进行分类,如耕地、林地、草地等,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 土地坡度和地貌:坡度越大的土地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因此评定表会对土地的坡度和地貌进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3. 土地植被覆盖情况:植被对于水土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定表会评估土地的植被覆盖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植被恢复或改善。
4. 土地水源保护情况:评定表也会对土地的水源保护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源,以确定是否存在水质污染或水源破坏的风险。
5. 土地管理措施和建议:评定表会根据对土地的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管理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农民和农场主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状况。
水土保持评定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水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加强水土保持评定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水土保持评定表是一种用来评估和监测土地的保持程度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的受损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水土保持评定表通常包括一系列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得分来评定土地的水土保持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水土保持评定表的相关内容。
水土保持评定表会考察土地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特征。
坡度是指土地的倾斜程度,较陡的坡度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进行保护。
坡向是指土地的朝向,南坡多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快,容易造成土地干旱。
这些地形特征对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水土流失形态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岩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剥离、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治理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一、侵蚀的发展土壤侵蚀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一)自然侵蚀自然侵蚀也称古代侵蚀、史前侵蚀或地质侵蚀。
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了中国黄土高原。
黄土在其沉积过程中,地面虽然比较完整,但也有起伏不平,同时地面尚未形成能抑制土壤侵蚀的植被,加之黄土具有易蚀性特点,暴雨和冰川融解形成径流,即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
这时侵蚀非常缓慢,土壤的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的速度,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还对土壤能起到一定的更新作用,这种侵蚀也叫正常侵蚀。
(二)加速侵蚀加速侵蚀也叫现代侵蚀,是指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
自西汉到民国的2 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戍边以及农业区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人类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开荒扩种,加上其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造成加速侵蚀。
据观测资料,森林砍伐土地垦种后,年侵蚀模数可从每平方公里几吨猛增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有不少沟道、河流,一年的输沙量相当于自然侵蚀几百年的输沙量。
加速侵蚀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更加破碎,水土流失加剧。
(三)人为新增侵蚀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开矿、建厂、修路、盖房(挖窑)等活动日益频繁,直接向沟道、河道弃土弃石弃渣。
由于人口增加,需求更多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不少地方仍在破坏植被,开荒扩种,粗放经营,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家治理多家破坏。
在遭到破坏的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二、侵蚀形态土壤侵蚀从形态上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
(一)水力侵蚀在暴雨作用下,地表径流所引起的土壤冲刷,即为水力侵蚀。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
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
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大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现场调查表格
表A.1××小流域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表A.2 ××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小流域代码: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表A.3××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小流域代码: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表A.4坡面地块现状调查表
小流域名称:小流域代码: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表A.5河道现状情况调查表
小流域名称:小流域代码: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表A.6××小流域拟建工程措施现状情况调查表小流域名称:小流域代码:
调查人:校核人:调查日期: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现场调查表格
表B.1 水土保持措施区域推荐植物种类一览表。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各项面积的概念(定义)和各项面积的相差关系
占地面积=方案上的防治责任面积
1、扰动土地面积=实际发生的占地面积,不包括已征地而未利用的预留场地。
扰动土地整治率=(建筑广场道路硬化面积+水域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扰动土地总面积
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实际的各项建筑、场地硬化、道路占地等. 如果有:还要列出水面面积.
2、水土流失面积=实际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扰动面积—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水面面积)
3、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强度/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4、拦渣率
拦渣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普查表填报与审核土壤侵蚀普查表包括“全国水利普查气象数据登记表(日降水量、风速风向)”(表号P501表)、“全国水利普查水蚀野外调查表”(表号P502表)、“全国水利普查风蚀野外调查表”(表号P503表)、“全国水利普查冻融侵蚀野外调查表”(表号P504表)。
精品文档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201 年月日(填表单位公章)复核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201 年月日精品文档审查人:填表日期:201 年月日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P501-1表气象数据登记表(日降水量)填表说明一、填表要求1、本表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填写,采用全国水文部门的降水资料,每县挑选一个满足1981—2010年长度,并有全年观测数据的站点。
如摘录纸质数据,只抄录大于等于12mm的日降水量;如为电子数据,则全部导入(网络系统上传)。
2、由省级普查机构负责按照“日降水量收集范围”要求收集日降水量数据并填写登记表。
3、气象数据对应年份为1981年至2010年,共30年。
每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30张日降水量登记表。
4、普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中性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填写代码时,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填写数据时,应按规定保留位数。
5、填表人、复核人、审查人需在表下方相应位置签名,填写时间,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1.行政区名称及代码】填写普查所在的行政区名称和全国统一规定的行政区代码。
【2.气象台站基本信息】填写气象台站的名称、站号、经纬度、高程以及所填写气象数据对应的年份。
【2.1台站名称】填写气象台站全称。
【2.2台站站号】填写气象台站站号。
【2.3经度】填写气象台站所在位置的经度,单位度、分、秒,保留整数位。
【2.4纬度】填写气象台站所在位置的纬度,单位度、分、秒,保留整数位。
【2.5高程】填写气象台站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单位米,保留整数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建设规模的急速扩大,随之而产生的是水资源的匮乏、土地资源退化、生存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
近年来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十分严重的生态恶化问题,根据权威部门的研究,北方沙尘暴主要来自裸露的地表。
裸露地表的监测对治理沙尘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治理水土流失是改善总体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遥感在大尺度生态资源环境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快速、直观、监测区域广等优点,因而,本文以北京地区为对象进了裸地的遥感监测研究,而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壤侵蚀估算则选用密云县为研究区,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几个方面:1.在遥感图像预处理上,对于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纠正、大气纠正等预处理,其中大气纠正采用地物反射率不变线性转换法,对TM / ETM+影像数据进行了反射率归一化转换。
在图像融合上,采用了基于亮度调整的平滑滤波方法(SFIM),获得了较好的融合效果。
2.对于遥感影像的分类,本文采用基于掩膜的多步骤分类方法,在遥感影像原有波段基础上添加新的波段变量(DEM、NDVI、裸土指数BI、阴影指数SI)构成新的数据集,提高了影像的分类精度。
3.利用所得分类结果图,提取了研究区裸露地表信息,确定了其面积大小及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了1997/5~2003/5裸地的多年年际动态变化、2003/5~2004/1裸地的冬夏季季节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了裸地与其他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
4.对于2002-5-22经预处理的密云影像数据,使用朗伯模型中的余弦方法、改进的余弦方法以及非朗伯模型中的C纠正方法进行了地形纠正,以减小地形因素的影响。
经检验,C纠正方法的地形纠正效果最好。
然后,运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密云植被覆盖度,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5.利用遥感估算的植被覆盖度,结合密云土地利用方式,求算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作物覆盖管理C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