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 营养与高血压
- 格式:ppt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响: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
10 耐药性:病原体与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响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响。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响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局部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第六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压分类和定义】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6-1。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流行病学】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54%。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群约1.6亿。
与199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又上升31%。
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内科学人卫第七版练习题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2.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3. 哮喘患者气流受限的典型体征是什么?4.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主要表现是什么?5. 气胸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二、循环系统疾病1. 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是什么?3.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4. 心律失常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是什么?三、消化系统疾病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2.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是什么?3. 胃炎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肝炎病毒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 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四、泌尿系统疾病1. 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类型是什么?2.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4.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五、血液系统疾病1.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2. 白血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是什么?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六、内分泌系统疾病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是什么?2.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3.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5. 肥胖症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七、神经系统疾病1.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是什么?2. 癫痫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4. 脑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脊髓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八、传染病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是什么?2. 结核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及预防措施是什么?4. 伤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5.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是什么?九、风湿免疫系统疾病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是什么?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哪些?3. 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是什么?4. 硬皮病的病理特征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十、精神心理疾病1.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是什么?2.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分型是什么?4.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5.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十一、肿瘤学1. 肺癌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是什么?2. 胃癌的高危因素及诊断方法有哪些?3.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筛查方法是什么?4.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肝癌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有哪些?十二、急救与重症医学1.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2. 休克的治疗原则及分类是什么?3. 急性中毒的常见原因及急救措施有哪些?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定义及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5.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是什么?十三、临床药理学1. 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有哪些?2.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3.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报告制度是什么?5. 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十四、医学伦理与法规1.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3. 知情同意的原则及实施要点是什么?4. 医疗保密的范畴及法律责任是什么?5. 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及要求是什么?答案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病因是长期吸烟。
药理名词解释1、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药物代谢动力学)。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6、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
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7、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
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 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量变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行为的成熟——质变成熟maturity: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体能(physical fitness)是健康概念的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健康相关体能:泛指人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生活学习效率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运动相关体能:建立在健康相关体能基础上,其狭义针对运动员,是竞技能力的重要部分生长的轨迹现象(growth canalization)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赶上生长:又叫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
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发育关键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发育任务(developmental task)在一定的年龄段,个体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应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七版基础护理学高血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七版基础护理学高血压标准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础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高血压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版基础护理学高血压标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处理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血压值持续超过140/90mmHg。
根据血压的不同水平,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高血压的血压值为140-159/90-99mmHg,中度高血压的血压值为160-179/100-109mmHg,重度高血压的血压值为≥180/≥110mmHg。
2. 高血压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锻炼、吸烟、饮酒等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3. 临床表现:高血压患者常常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心悸、胸闷、水肿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高血压还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4. 诊断和评估: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测量血压值,一般要在不同时间段内至少连续测量3次以确诊。
还需要进行心脏、肾脏、血管等相关检查,评估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程度。
5. 护理干预:针对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值。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降压药物,如ACEI、ARBs、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帮助控制血压。
心理支持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促进康复。
6. 预后和随访: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