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右相伊尹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3
夏朝最后一个群主叫桀,是个暴君。
约公元前1600年,汤的军队占领了夏朝的首都斟鄩郡(今洛阳地区),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
汤,又叫成汤或成唐,有时候,后人也叫他商汤。
甲骨文记载他叫大乙,就是这个人把夏桀灭掉的。
灭夏的战斗胜利后,商汤在3000诸侯的拥立下称帝,宣告商王朝的建立。
商汤从残暴的夏桀身上吸取了教训,总结出夏桀是因为老百姓的反对才灭亡的。
于是,他便以身作则,为老百姓做好事,整饬朝纲,将阿谀奉承的奸臣赶走,重用忠心为国的大臣。
商汤这一系列的举动深受各地诸侯的欢迎。
商朝的建立和兴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使中国成为了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
伊尹,出生于伊水流域(今河南洛阳附近),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做奴隶。
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
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交谈之下,发现伊尹果然是个贤人。
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了伊尹。
求贤若渴的商汤,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
使臣到了有莘国后,明察暗访,费了很大劲儿,才在野外一间小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
使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出众之处,不由得显出一副傲慢无礼的神情来,他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伊尹被使臣傲慢无礼的言行激怒了,立即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呢?”商国的使臣讨了个没趣,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商国了。
有莘国的国君听说商汤派使臣来请伊尹,他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
后来仲虺亲自来请时,伊尹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仲虺回商国后,把伊尹面临的处境向商汤汇报了一遍,商汤十分失望。
后来,仲虺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对商汤建议向有莘国求婚,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和有莘国君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
圣之任者伊尹的简述伊尹是原本是一名弃儿,因养母住在伊水的旁边,故以伊为姓。
他是一名厨师,身材短小、貎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志向远大,后来成为商朝开国的宰相。
圣之任者──伊尹当时夏王桀暴虐残忍、鱼肉人民,使百姓民不聊生。
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于是用自己高明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劝他高举义旗取夏桀而代之。
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时觉得相见恨晚,于是拜伊尹为“阿衡”(即宰相)。
商汤得到伊尹后,在宗庙里举行拜伊尹为相的仪式。
伊尹就从调味开始,谈到各种美食,进一步谈到天子必须施行仁道,国家才能强盛、才能长治久安的道理。
商汤对于伊尹能由烹调的技巧,领悟高妙的治国之道相当佩服,故对他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逐渐壮大,于是策划讨伐夏桀。
伊尹建议先停止向夏桀进贡,以探测夏桀的实力。
停止进贡后,夏桀非常愤怒,就调动大军要来伐商。
伊尹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可见我们讨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
”于是商汤又向夏桀进贡。
后来又一次停止向夏桀进贡,但夏杰这次没有调动军队的能力了。
商汤于是号召天下,起兵伐夏。
辅佐三代的商王商汤打败夏桀后,将他流放到南巢,夏朝从此灭亡。
诸侯们一举拥戴贤德的商汤为天子,建立了商朝。
在伊尹的励精图治下,商朝国势达到鼎盛。
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他的后代,直至商汤的孙子太甲。
太甲暴虐乱德,不但使满朝文武百官惶恐不安,而且诸侯也逐渐离心离德。
三年后,眼看商朝的国势日益式微,伊尹不得已只好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执政。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以后,悔过自责并且表示愿意弃恶从善,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则告老还乡。
太甲返位后施行德政,勤政爱民,终于诸侯归附,商朝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伊尹尽心尽力辅佐三代的商王,奠定了商朝坚实的基础。
为了他感念他功绩,他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之。
孟子曾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伯夷是圣之清者,伊尹是圣之任者,柳下惠是圣之和者。
”圣之任者,是指伊尹虽然身处纷乱的时代中,可是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不因功绩显赫或君主无道而有任何改变,这种情操实为圣人之所为。
伊尹-华夏第一名相的故事伊尹,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
相传他生于伊水,故名伊尹,甲骨卜辞单称“伊”。
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
他陪嫁到商汤进食的机会向其分析天下形势。
商汤很是欣赏,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资格,并提拔他为宰相。
公元前1600年,伊尹辅助商汤灭了夏朝,商朝建立。
他执政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建立了很多开明的制度,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太甲即位时昏庸无能,伊尹软硬皆施,还把太甲流放到桐达3年之久(《竹书纪年》记载为7年),并摄政管治国家。
到太甲后悔了,才把他迎回继续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朝50多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
伊尹死后,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达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
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
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
他强调“臣为上为德。
为下为民”。
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
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
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
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
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
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
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
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
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
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的话中可以看到。
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
相圣—伊尹伊尹,又名伊挚。
伊尹虽出身奴隶,却成为汤的谋臣,商的相国,历佐商朝三代,官拜时衡之职,其地位极高,权柄极大,被称为相圣。
他比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还早二千三百六十三年,因此,历史上也称之谓元圣人。
伊尹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奴隶出身的宰相,也是商王朝的开国元勋,还是一代烹饪祖师。
伊尹自幼聪明勤奋,他虽然祖祖辈辈当奴隶,地位卑微,可他肯动脑筋,有志气,有抱负,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分析。
后来,汤与华氏通婚,伊尹作为华氏的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
后来伊尹被商汤重用,正式拜为右相,授予国政。
从此,伊尹被辅佐商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的国力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起来。
公元前1711年,商汤联合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大获全胜,汤建立了商王朝。
伊尹辅佐汤王制定并健全了国家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劳。
他注意体察民情,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因此深受民众爱戴。
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子孙人丙、仲壬、太甲继任商王。
伊尹当了三代商朝相国,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伊尹活了一百多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圣人。
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圣贤之功德,在今天的河南虞城魏国堆遗址上建有伊尹祠墓。
伊尹祠内一面影壁上,是对伊尹的生平简介。
祠内三座祭殿由东向西分别是: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此三殿是元朝张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历年间重修。
传说冼姑是伊尹的养母,伊尹出生后就被遗弃于今洛阳偃师一带一处桑林中,冼姑恰经于此,听到孩子的哭声,顿生怜悯之心,于是把孩子抱回家,母子二人居住于伊永之滨,所以他的名字叫伊,尹是官名。
伊尹之所以成为一代名相,与冼姑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人们为了纪念她教子有方,特建此殿。
因为依尹谥号商元圣公,所以他的母亲称圣母冼姑。
伊尹夫人殿内有伊尹夫人像,她娴慧开朗,与丈夫同甘共苦,竭尽全力帮助丈夫共同献力于商,至今其助夫理事的精神,仍为世人所敬仰。
伊尹是谁_伊尹怎么读他是商朝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他就是伊尹。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伊尹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伊尹是谁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后来辅佐商汤伐夏建商,被封为尹,之后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共教育并辅佐共五任君王,死时已有100岁。
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教育、思想、医学、厨艺等多个方面颇有建树。
伊尹名挚,小名阿衡,“尹”是他在商朝时的官职名,位同右丞相。
为相时,他实施德政,整顿吏治,使得商朝建立后迅速恢复经济和国力。
除了丞相,伊尹还是一个帝师,他在被商汤聘请之前就是贵族子弟的老师,之后成为了商汤以及他之后几位的皇帝。
伊尹以尧舜之道为主要教育内容,注重他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而他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传达上天的旨意,此外他也十分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君王方面,伊尹最著名的经历就是他曾经放逐太甲使其改过自新。
商朝是个非常迷信鬼神、十分重视祭祀的朝代,而伊尹作为传达天意的丞相,也同样也有一种巫师的身份。
国家大小政事,都需要通过祭祀、占卜等方式来决断,因此巫师在当时深受尊敬,伊尹的地位自然更加崇高。
巫师在商朝时期,除了祭祀等宗教信仰方面的职责,通常也兼任了医生的工作,所以才有巫医一称。
而伊尹据传医术高超,还发明汤药,被后世医家代代尊敬拜祭,甚至有人把他与皇帝和神农并称为“三圣人”,而这两位都是中国上古时期对医学有重要贡献的人。
伊尹的名字怎么读“伊尹”这个名字读作yīyǐn。
“伊”和“尹”两个字都可以作为姓氏。
“伊”一般是指第三人,即他或者她的意思,这里就是姓氏。
而“尹”一般有治理的意思,也常常用来当做官职的名字,比如府尹。
伊尹是夏末商初人,据说他的母亲住在伊水,所以他姓伊。
至于“尹”,这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在建立商朝后的官职名,位同右丞相。
伊尹原名挚,小名阿衡,父母都是有莘国的奴隶,一个烹饪一个养蚕,所以他从小也是一个奴隶。
虽然如此,伊尹从小聪慧好学,在劳作之余努力学习,不仅学到了父亲一身厨艺而且成为了贵族子弟的老师。
名相——伊尹
历史无情淘尽浊类,时代有意造就英雄。
翻开中国历史,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周。
在这段历史时期,曾经出现了四大名君,一大名相。
四大名君是尧、舜、禹、汤,一大名相就是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789---约前165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他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
伊尹很有才能,向商汤进献了灭夏兴商之大计,得到汤的赏识和重用,后来曾代理天子之权,执政当国。
据孙润田、赵国栋主编的《伊尹与开封饮食文化》一书第五十四页记载:“伊尹出身贫寒,又黑又矮,大脑瓜,尖下巴,有点驼背,其貌不扬,但有高超的烹调技术,丰富的文才,胸怀安邦治国之志。
”该书第四十页记载着:“伊尹脸上没留胡子,眉毛也不多的样子。
”《荀子非相篇》记载着伊尹的身材相貌:“伊尹之状,黑而短,面无须糜”等。
在四千多年前,尧派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失利,成了罪人,被舜所杀,丢了性命;舜派禹治水十三年有功,成了功臣,继了部落首领之位,被称为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
夏朝历经四百七十年,传到第十八帝桀王。
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暴君,被名相伊尹辅佐成汤推翻,建立了商朝(前1600—前1046)。
商朝经历五百五十四年,传了三十帝,到商(殷)纣王,被姜尚辅佐武王推翻,建立周朝。
周朝又经历八百零八年,传到周赧王,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后又被秦始皇取而代之,建立了秦朝……历史就是这样,朝代的兴衰更替如走马灯般,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
此文章为葛岗原创,特此声明!。
xx古代第一个名相-xx中国古代第一个名相叫做伊尹,生于伊水之畔的空桑村,年青时,作为有莘氏部落的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很有智谋。
伊尹观察天下形势,发现夏族的势力在下降,而商族的力量在增强,商汤作为政治家,志向远大,而夏桀任性而为,两个主要的政治人物的能力不在一个档次,所以,伊尹决定投靠商汤,做一番事业。
有莘氏部落首领的女儿要出嫁,嫁给商汤,作为有莘氏的家庭奴隶,伊尹向主人提出,将自己作为一个为女主人做饭的厨师,陪嫁到商部落,伊尹确实善于烹饪,疼爱女儿的有莘氏部落首领担心女儿嫁过去之后,饮食不服,就答应了伊尹。
伊尹的女主人年青貌美,很受商汤宠爱,在这位年青王妃的宫中小酌的时候,商汤感到,桌上的各种美食的味道,是自己从来没有品尝过的,他问自己的新婚妃子:“爱妃,你从哪里弄来的厨子,能够做出这样的美味。
”有莘氏答道:“我的厨师可不是大凡人,他叫做伊尹,不仅善于烹调,他的本事可大了。
”求贤若渴的商汤一听,马上来了精神,派人把伊尹请来,只见伊尹双目炯炯,一表非凡,不像是一个普通人。
商汤问道:“你就是王妃的家厨,你给我说说,这做饭有什么学问啊?”伊尹知道他是商汤王,就不卑不亢地答道:“这烹饪的事情,在于五味调和,同时在于火候。
”商汤问道:“哪五味?什么叫做火候?”伊尹答道:“首先要明白食物的原料,比如说,水生的鱼类,它们身上有腥味,需要用去腥的食料来调和;陆生的动物,吃肉长大的动物,比如老虎、狼,他们的肉食带着臊味,而食草的动物如牛羊,它们的身上都带着膻味。
用例外的肉食做原料,处理腥、膻、臊味道的材料就例外。
”商汤听到,做饭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来了兴致,就请伊尹继续讲下去。
伊尹继续说道:“除了五位相调和之外,做饭的关键在于掌握好火候,厨师站在做饭的大鼎前面,要死死地盯着鼎内部的汤液,丝毫不能疏忽,因为,稍微一点怠慢,整个一鼎汤就会全毁了。
”商汤问道:“做汤,应该掌握什么原则吗?”伊尹答道:“做汤的道理,全在观察之中,其奥秘之处,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伊尹是谁_伊尹的个人资料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
下面是有伊尹的个人资料,欢迎参阅。
伊尹简介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
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正好100岁高龄。
伊尹出生于有莘国,是一个奴隶。
从小聪颖好学的他,一边田间劳作,一边学习尧舜的治国之道,是贵族子弟的老师。
商汤听说伊尹后,求贤若渴多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可惜有莘王一直不答应。
直到商汤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伊尹才得以成为商汤的臣子。
伊尹来到商汤身边后,成为了他的老师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
伊尹教商汤的主要就是尧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国执政理念,此外为他策划了之后讨伐夏朝拯救黎民百姓的战略。
等到夏桀的暴政使他众叛亲离成为独夫后,伊尹便辅佐商汤开始伐夏,最后建立了商朝。
伊尹建下大功,被封为尹,就是右丞相。
从此以后,伊尹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经历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这五代君王,不但辅佐他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把商朝治理得很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可谓国力强盛。
因此,伊尹被后来的老子评价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贤相。
伊尹100岁时逝世,被以天子之礼安葬在商汤的陵墓旁边。
厨圣伊尹伊尹有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有第一位贤相、第一位帝师等评价,此外他还有厨圣之称。
史书记载伊尹有着高超的烹饪技艺,而且曾经为商汤从厨艺讲到治国之道,所以被老子赞美为“治大国如烹小鲜”。
据说,伊尹不仅是奴隶出身,而且是被人收养,他的养父就是有莘国国王的一名厨师。
从小聪慧过人的伊尹不仅读书刻苦,也学会了养父一身的精湛的烹饪技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之后,他自愿成为有莘王的贴身厨师,之后被提拔为官以管理膳食。
【商朝历史】商朝开国元勋三朝元老??伊尹伊尹,(约前1630~前1550)。
商初大臣。
名伊,一说名挚。
今洛阳人。
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奴隶出身。
因为其母亲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
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是出生在伊水边(有说在今河南伊川),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有莘氏姓姒,是夏禹后裔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伊尹到了有莘氏以后,在郊外耕种田地以自食。
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虽然身处在田亩中,还是时时关心着形势的变化。
他想找到一个有作为的诸侯,消灭夏桀。
他听说有莘国君是一个比较好的诸侯,对平民和奴隶不象夏桀那样暴虐,就想去劝说。
但他觉得不能贸然去接近有莘国君,于是就说他会烹饪,愿为有莘国君效力。
按照当时的制度,只有作了有莘氏的奴隶,才能为有莘国君所用。
伊尹自愿沦为奴隶,来到了有莘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厨子。
不久有莘国君发现他很有才干,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
他本想劝说有莘国君起来灭夏,但是一来有莘是个小国,二来有莘氏是和夏桀同姓,都是夏禹之后,因而又不便劝说。
伊尹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过程中,商与有莘氏经常往来。
伊尹见汤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
可是作了奴隶以后,自己就没有行动的自由,即使是偷跑出去也会被抓回来,轻则处罚,重则处死。
正在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始娘为媳。
伊尹看见机会来到,就向有莘国君请求,愿作陪嫁跟随至商。
有莘国君就派伊尹为“媵臣”跟随有莘女嫁到商。
所以古书中称伊尹为“有莘氏媵臣”。
在夏商时期的臣,有各种不同的身份。
古书中称伊尹为“小臣”,金文中称伊尹为“伊小臣”,甲骨文中“小臣”的身份是奴隶,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奴隶,是管理奴隶的小头目。
“媵臣”就是陪嫁奴隶,这与商代以后的诸侯嫁女,派大夫陪送所称的“媵臣”不同。
到商汤的王宫后,伊尹没有被立即召见,而是被王宫的管理者派到厨房为奴。
伊尹做了一道奇特的汤,商汤品尝后,让厨子来见,伊尹这才见到商汤。
伊尹的故事典故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伊尹的故事典故,供大家参阅!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
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
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
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
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
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
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伊尹的故事典故篇2: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伊尹的故事典故篇3:大濩乐舞汤即位之初,商王畿之内连续五年大旱,骄阳如火,河井枯竭,田地龟坼,草地枯萎。
汤命史官在郊外燃烧积薪,以牛羊豕作为牺牲,祭祀上帝。
汤祈祷时引咎自责,列举六条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哀求上帝赐福降雨,但毫无效果。
大旱延续到第七年时,汤又在桑林之地设坛,祭天求雨。
史官占卜后说,要用活人作牺牲,上帝才肯降雨。
商汤右相伊尹简介伊尹是商汤右相,佐汤灭夏,功绩卓著,为世人所景仰,其冢祠又为历史名迹。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伊尹人物简介伊尹,名伊,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
道家前身。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人物生平伊尹,名挚,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
道家前身。
《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奴隶出身,被有莘国君庖人收养。
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
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
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
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
商汤辨味识伊尹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本文导读:商汤是商朝的创建者,也是儒家所尊的圣人之一,商汤的成名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的成名和身边之人的辅佐是密切相关的。
伊尹是商汤身边最杰出的人才,但是伊尹的出身地位却不是很高,他只是一个出身奴隶的人,可是商汤没有因为他的出身而轻视他。
商汤(右)和伊尹伊尹,名挚,又称阿衡,夏末商初人。
相传伊尹是他的母亲在一棵桑树之下捡来的,传闻他的生母为了救村民,泄露了神灵给自己的暗示,被惩罚变为一棵桑树,而伊尹就是被他的养母在这课桑树之下发现的。
伊尹的养母是有莘氏采桑的奴隶,他的养父是有莘氏屠夫,喜爱烹饪,伊尹的烹饪技术就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
伊尹成年之后,做有莘氏女子的老师,他也是第一个有记录的家庭教师。
世人都认为伊尹只是一个厨子,其实不然,伊尹的确擅长烹饪,但是他不是一个专业的厨师,伊尹之所以在商汤的身边以一个厨师的身份出现,是因为他想凭借这个身份来接近商汤,从而让商汤发现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抱负。
商汤知道伊尹有才之后,并没有在意他的出身,求贤若渴的商汤很快就重用了伊尹,将他当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伊尹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商朝建立之后,商汤也没有做那兔死狗烹的事情,反而更加的尊重伊尹,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去伊尹的府上请教,从来不摆国君的架子。
商汤辨味识伊尹一个贤德的君王,不仅自己拥有高尚的品格,也要会使用身边的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识别人才。
就像一个不识货的人,你将再值钱的宝贝放在他的眼前,他都会弃之如敝履。
商汤就是一个会识人的国君,他的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伊尹这个治国大才。
商汤戏曲形象(前左)夏桀统治时期,天下动荡,商汤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苦,准备讨伐夏桀,但是万事俱备的时候,商汤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缺少一个有学识的谋士。
商汤也因为此事彻夜难眠,精神不太好。
服侍在他身边的厨师伊尹,看出了商汤是遇到了困难,为了吸引商汤的注意。
他故意将商汤的饭菜做得时咸时淡,搞得商汤非常的恼火。
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伊挚,夏末有莘国(今合阳县)人,商代大政治家。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共谋大业。
伊尹精于烹饪,常以调味之理喻王事,成汤视为知音,委以国政。
伊尹辅佐成汤灭除夏桀,建立商朝,被尊为“阿衡”,亦即宰相。
商汤去世,又先后辅助外丙、仲壬二王当政。
仲壬死后,其侄太甲继位,破坏商汤法制,怠乱国政,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商汤葬地,在今河南偃师西南)。
两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迎其复登王位。
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后》等书。
临告退,又写成《咸有一德》。
年百岁而卒。
辅政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
今百良乡尹庄为伊尹出生地,莘村为伊尹耕作处。
三汲、阿场、陌东、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遗迹多处。
莘村南旧秦庄,有伊尹墓,旧有墓田数十顷;墓前有御道,相传为前代命官省察道。
(一九九六年版合阳县志)。
伊尹——从奴⾪到宰相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名阿衡,“尹”不是名字,⽽是“右相”的意思。
夏朝末年⽣于空桑(今洛阳嵩县,⼀说开封杞县),因其母居伊⽔之上,故以伊为⽒。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历经五代帝王,为相五⼗余载。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
伊尹出⽣于有莘国,是⼀个奴⾪。
⾃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主贵族的厨师,⼜作贵族⼦弟的“师仆”。
但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为妃,伊挚便以陪嫁奴⾪的⾝份来到汤王⾝边。
伊尹来到商汤⾝边后,教商汤的主要就是尧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国执政理念,他背负⿍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分析天下⼤势与为政之道,汤由此⽅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份,命为右相,成为最⾼执政⼤⾂。
此后的伐夏战略多出⾃于伊尹之⼿。
伊尹⾸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
商汤经“⼗⼀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国,⽽且扩⼤了统治区域,实⼒⼤增,灭夏的战争准备⼯作业已完成。
当时夏王朝内部⽭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然⽽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400余年,其声威余绪,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定要等⼤多数⽅国都不⽀持夏桀时⽅可进攻。
于是为试探各⽅国诸侯的⼈⼼向背,伊尹建议汤停⽌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桀怒⽽“起九夷之师”,准备⼤举伐商。
伊尹见九夷等⽅国仍⼼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
⼤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召诸侯在有仍(⼭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说苑·权谋》),⽽且有缗⽒(⼭东⾦乡南)⾸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商汤和伊尹 商汤是商朝开国君主。
那么商汤是怎么建⽴商国的呢?下⾯我们就⼀起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商汤和伊尹吧! 商汤和伊尹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
传说商的祖先契(⾳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起治过洪⽔,是个有功的⼈。
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个强⼤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个王夏桀(⾳jié)在位。
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主贵族残酷压迫⼈民,对奴⾪镇压更重。
夏桀还⼤兴⼟⽊,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活。
⼤⾂关龙逄(⾳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
夏桀勃然⼤怒,把关龙逄杀了。
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 商汤看到夏桀⼗分腐败,决⼼消灭夏朝。
他表⾯上对桀服从,暗地⾥不断扩⼤⾃⼰的势⼒。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
商部落附近有⼀个部落叫葛,那⼉的⾸领葛伯不按时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
葛伯回答说:“我们这⼉穷,没有牲⼝作祭品。
” 汤送了⼀批⽜⽺给葛伯作祭品。
葛伯把⽜⽺杀掉吃了,⼜不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拿什么来祭呢?” 汤⼜派⼈帮助葛伯耕⽥,还派⼀些⽼弱的⼈给耕作的⼈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还杀了⼀个送饭的⼩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家的公愤。
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
接着,⼜连续攻取了附近⼏个部落。
商汤的势⼒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
商汤妻⼦带来的陪嫁奴⾪中,有⼀个名时伊尹(⾳yǐn)。
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
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般奴⾪不⼀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装扮作陪嫁奴⾪来找汤的。
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
多才多艺的伊尹伊尹,商初右丞相。
名挚。
今洛阳人,奴隶出身。
因其母曾在伊水居住,以伊为姓。
尹是他的官名,所以称为伊尹。
伊尹,在甲骨文中称“伊”,金文中称为“伊小臣”,金文中“小臣”的身份是奴隶,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奴隶,是管理奴隶的小头目。
小臣是指伊尹的身份和地位,不是名字。
伊尹作了商汤的右相,执掌了商的大权,又称其为阿衡。
伊尹的历史功绩,就是辅佐商汤灭夏,建立起了长达六百年商帝国。
伊尹出生在伊水边(在今河南伊川),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国(一说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
伊尹到了有莘氏国以后,虽然身处在田亩中,还时时关心着形势的变化。
他想找到一个有作为的诸侯,推翻荒淫暴虐的夏桀。
他听说有莘国君是一个比较好的诸侯,对平民和奴隶不像夏桀那样暴虐,就想去劝说有莘国君反夏。
为了能接近有莘国君,伊尹自愿沦为奴隶,到有莘国君身边去当一个厨子。
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莘国君发现他很有才干,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
他本想劝说有莘国君起来灭夏,但是一来有莘是个小国,兵微将寡,二来有莘氏是和夏桀同姓,都是夏禹之后,因而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伊尹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过程中,商汤与有莘氏经常往来。
伊尹见汤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
正在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媳。
伊尹看见机会来到,就向有莘国君请求,愿以“媵臣”身份陪嫁跟随至商。
“媵臣”就是陪嫁的奴隶。
伊尹随同有莘氏女来到商汤身边以后,就开始给汤作厨子。
他就利用每天侍奉汤进餐的机会,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暴政,劝汤蓄积力量灭夏桀。
汤发现伊尹的想法和自己的主张不谋而合,认定伊尹一定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右相。
左相仲虺也看出伊尹是一位贤才,两人的治国方略也相同,就一心一意和伊尹合作,共同辅佐汤蓄集力量,准备灭夏。
伊尹具有杰出的战略指挥才能。
在汤灭掉葛国,杀了葛伯,取得了葛国的土地和人力的占有权后,夏桀反应不强烈。
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汤献策。
一代贤相—伊尹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历史文化名人之七】一代贤相——伊尹李耀曾伊尹,商初大臣,生于伊河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伊川县平等村),因其母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尹为官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的老师、中华厨祖。
伊尹墓、伊尹祠均在伊川县平等村西。
伊尹与有莘之野伊川县平等村,原名莘店街,又名大莘。
平等村南三公里有个村庄叫莘营。
平等南两公里的马回学至今还叫有莘学校。
这些个村庄和学校为什么都以“莘”字命名呢?因为这里古代为有莘氏所居之地。
有莘氏有个女儿,聪明而勤快,以采桑养蚕为业。
一天,她在野外采桑,隐隐约约的小儿哭声传进了她的耳朵。
野地里哪来的婴儿?他为什么在野外啼哭?一个个疑问促使她要找到这啼哭的婴儿。
她仔细辨别声音发出的方向,循着这个方向一步步地朝前走,小儿的哭声越来越近了。
她走到一棵古老的桑树跟前。
这棵桑树不知有多少年了,树干有几搂粗,树枝大都干枯,仅有寥寥数枝尚挂着绿叶。
婴儿的哭声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有莘氏女在树的周围找了又找,没有发现婴儿踪影。
这真奇怪呀!她站住脚又仔细倾听。
啊!这声音是从桑树洞里发出来的。
原来,这棵桑树已经空了,根部有个大窟窿。
她连忙蹲下身子,耳朵对准树洞又一细听,真是,婴儿就在这里边。
望望树洞,里边黑洞洞的。
她伸出一只胳臂,用手往洞里一摸,便摸到婴儿,然后又用双手慢慢地将他抱出,一看,是个男孩,于是他抱起来匆匆走回家中。
因为这个婴儿得于伊水之滨,长得端正大方,所以给他起名叫伊尹。
尹,是正的意思,有莘氏女认为这个孩儿来历不凡,长大后一定能正天下呢!在有莘氏女苦心养育之下,伊尹渐渐长大成人。
他聪明伶俐,勤劳朴实,每天在有莘之野耕田劳动,附近的人都夸他是个好男儿。
当时,正是夏朝桀王执政的时候,夏桀荒淫暴虐,民怨沸腾。
契的后代成汤,欲起兵伐桀,急于求得贤士为辅,听说伊尹是个贤才,就派人去请他。
伊尹拒绝,不肯前往。
成汤哪里肯舍,一连去请了五次,伊尹才肯出来。
商汤右相伊尹简介伊尹是商汤右相,佐汤灭夏,功绩卓著,为世人所景仰,其冢祠又为历史名迹。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伊尹人物简介伊尹,名伊,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
道家前身。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人物生平伊尹,名挚,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
道家前身。
《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奴隶出身,被有莘国君庖人收养。
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
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
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
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
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
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
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
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可见伊尹又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
伊尹教给商汤一些什么知识呢?《孟子;万章》篇说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教汤效法尧舜的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
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
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
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王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
夏桀战败南逃,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伊洛流域的斟鄩,并进而定都西亳,夏朝灭亡。
斟鄩在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师二里头村与四角楼村、圪挡头村之间。
西亳在今洛阳市偃师尸乡沟。
此战是伊尹教给商汤伐夏战略的胜利,也是伊尹助汤建立商王朝所建立的首功。
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伊挚为尹。
《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作天下楷模,师范天下。
《尚书君爽》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
他的话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说伊尹是太上教师。
他曾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并自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子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
伊尹以先知先觉自居,把自己的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其谁的派头。
可见伊尹是全国拥有最高师权的人物。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
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
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
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
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
《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太甲。
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竹书纪年的相关记载《竹书纪年》说伊尹放太甲是自立为天子,以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了伊尹。
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因为在商代的卜辞中屡见致祭伊尹的记载,其地位之尊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而且还有大乙(成汤)、伊尹并祀的卜辞。
直到春秋时叔夷还说:“伊少(小)臣佳辅,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土)”(《叔夷钟》铭),赞扬伊小臣(即伊尹)辅佐商汤取得天下。
这同《尚书》、《诗经》称颂伊尹“左右商王”的功业是一致的。
可见,伊尹不仅授成汤以帝王之术,辅佐成汤建立商朝,取得天下,而且对“颠复汤之刑”(《孟子万章》)、不守成汤法度,胡作非为的太甲的教育,也是卓见成效的。
在帝王教育方面,伊尹堪称典范。
隋唐孔颖达(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在《尚书正义》中,对《竹书纪年》的相关记载,做了辩证。
《书.太甲下》:伊尹既复政厥辟(还政太甲),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告老归邑,陈德以戒)。
孔颖达云:纪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
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
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
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案此经序,伊尹奉太甲,归于亳。
其文甚明。
左传又称:伊尹放太甲而相之。
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伊尹不肯自立,太甲不杀伊尹也。
必若伊尹放君自立,太甲起而杀之。
则伊尹死有馀罪,义当污官灭族。
太甲何所感(音憾)德,而复立其子,还其田宅乎?纪年之书,晋太康八年,汲郡民发魏安僖王冢得之。
盖当时流俗,有此妄说,故其书因记之耳。
历史名相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
死后葬在西亳。
今偃师市西10里,汉田横墓东,离汤冢7里有商阿衡伊尹墓。
1983年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今洛阳市偃师市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殿遗址证明此处为商都西亳,而伊尹死后葬于西亳亦无可疑。
在今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是作为纪念伊尹生地而立的。
祠堂有副对联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
上联说的是伊尹事耕桑于莘野(今嵩县莘乐沟),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
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和孔丘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
伊尹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
后人所以尊他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商代有关伊尹的文献极缺,所以伊尹在做“师仆”时如何对奴隶主贵族子弟施教,在被封为尹后,又是怎样中宫廷施教,很难勾画出一个像样的轮廊。
但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还可以从《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找出一些零星的记载。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天”的天的代言人。
“格”,也称“格人”,是人和天之间的媒介。
商代“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
说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天”的“格人”,亦即巫师。
他可以刺探天意,他可以代传天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就是代天传意,说明老天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
就是伊尹用天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虽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觉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给君权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统治百姓。
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从天意,天必警以祸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别是帝王的道德修养。
在《太甲》篇中,伊尹通过太甲反省的认识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
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
伊尹还申诰太甲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亲。
他还说:“天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
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漫神虐民,皇天弗保。
”意思是说老天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
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则统治九州的权利就要失去。
如果轻漫祖先和神灵,虐杀老百姓,皇天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眷求一德”。
“一德”就是纯一之德。
虽然伊尹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但其更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以求民归于一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
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
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
他强调“臣为上为德。
为下为民”。
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
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
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
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
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
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
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
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
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
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
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