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3周SR1周浦--中考之二模考前文学常识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2015年中考语文小题狂做——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文学常识的考查点主要涉及到了课内外的一些重要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处的时代、国别,作品的出处、文体,作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内容,这些问题一般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
在各地的新课标试卷中,还加强了对名著欣赏的考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一般的考试说明当中,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表述很简单,就是“识记重要的中外作家及作品”,有一些考试说明附录了需要识记的作家作品,但也有一些考试说明并没有相关的附录。
这样,需要识记的内容范围相对而言就要大一些,尽可能做到不要有遗漏。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史记》、《左传》和《战国策》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史书。
《史记》被老舍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阴”和“阳”,在古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阳”常指水之北,山之南。
D、《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英国的斯威夫特。
2.《水浒传》中三位女将分别是谁?她们的绰号是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3.(2014年安徽)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1)-(2)题。
(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按提示填空。
(4分)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
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201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题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组成,共6页,23题。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需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在试题及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作答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并且认真核对。
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论语》)(2)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5)▲,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6)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7)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8)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进中举》节选自明代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B. 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C.双喜、闰土、孔乙己、藤野先生分别是鲁迅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和《藤野先生》中的人物。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其中《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均属悲剧。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9分)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
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yí( ▲ )址边漠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记的网名,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diàn( ▲ )。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浦东新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3、,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5、,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中“万籁”的意思是;“钟磬”中的“磬”是古代用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2分)的一项是()(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A、这是一首无言律诗,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清新明丽,写出了诗人对佛地的向往之情。
C、“深”字写出了禅寺的优雅宁静之美,“空”字写出了禅寺的空灵悠远之美。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隐逸山林的志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中的“表”是的一种文体。
(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浦东新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605)(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是这首词叙事、抒情的背景。
B.“试”刻画了词人心系花事不忍见花落的心理。
C.“知否,知否”是词人对卷帘人说“海棠依旧”的嗔怪。
D.词中的“却道”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道”语境义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9.“徒属”对陈胜吴广“敬受命”,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广素爱士卒,深得徒属拥戴。
B.徒属本来就有举大名而死的想法。
C.陈胜的演说有鼓动性,激发士气。
D.陈胜和吴广能力超群,富有远见。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
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业.不进()(2)许.授《左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与运用。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________,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怒而飞,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5〕初中毕业典礼上,校长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同学们勇攀顶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比照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材料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材料三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②。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 语及国事,愀然③曰:“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④。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尽.以家赀⑤为军费。
……天祥临刑殊沉着,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对策: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②江万里:南宋末年爱国丞相。
③愀〔qiǎo 〕然:神色改变的样子,这里指神情严肃。
④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⑤赀:通“资〞,钱财,财物。
2.文学常识填空。
①材料一?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 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②材料二选自? ?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出自这本书的作品还有? ?。
3.解释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
①年二十举.进士〔 〕 ②尽.以家赀为军费〔 〕4.对材料三中画线句“万里素奇天祥志节〞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意志节操感到很奇怪。
2015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二)阅读《送友人》,完成第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与“”都喻指题目中的“友人”。
(2分)7.全诗抒写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
(2分)(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8-9题(8分)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汉代史学家。
(2分)9.为发动起义,陈胜吴广杀两尉以扫清障碍,以鼓动人心,诈称扶苏、项燕以,由此可见他们的特点。
(6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时人嗤之。
12.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哪个成语用以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2分)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季羡林①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2015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
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默写(1)迢迢牵牛星,______。
(《迢迢牵牛星》)(2)______,决眦入归鸟。
(《望岳》)(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
(《蝶恋花》)(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小石潭记》)(5)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材料一:表1取自《2013年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
表1 分年龄段上海出生市民上海话应用能力评分单位:分(5分为很好,1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设定了项评估语言活力的主要指标,其中第一项为()请概括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阅读材料二,完成小问卷。
你认为上海话目前处于哪一程度和次级?请联系表1,作出判断并简述你的依据。
(3)请列举一项已经实施的保护上海话的具体举措,并就其作用谈谈看法。
(80字左右)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人用“______”和“______”形容友人此去漂泊无定的生活。
(每格1字)(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第一联写送别的环境清新如画。
B.第二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不舍。
C.第三联点出黄昏,更显愁苦之深。
D.第四联借“班马鸣”道出惜别之意。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课外文言文专题宝山嘉定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齐君使.治阿()(2)遣使.追()(3)乃起兵.击之()(4)以私兵.战()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2分)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13.发展农业救济穷人(4分)14.B(2分)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静安、青浦区2015届九年级4月教学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5.41.注意: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树木丛生,。
(《观沧海》)2.,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3.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4.,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5.莲之爱,?(《爱莲说》)(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歌的颔联和明确点出:从题材角度,这是一首诗。
(2分)7.“孤蓬”和“浮云”既描绘了友人漂泊无依的游子形象,又传递出诗人的与之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公输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8. 上文体现了墨子的精神和的思想。
(2分)9. 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再以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6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①。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②,戒③使者不令返。
杨浦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2、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以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黔之驴》)5、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二)阅读古诗,完成6-7题(4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澹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①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⑥8、选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_______(人名)。
(2分)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3分)A.平视B.仰视C.侧视D.俯视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选文起笔交代戊申那天天气阴晦,五更时分,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坐候日出的情景。
黄浦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鬓先秋,。
(《诉衷情》)4、问今是何世,乃,。
(《桃花源记》)5、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与《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最接近的是()。
(2分)A •落日残霞B •老树寒鸦C •青山绿水D •红叶黄花7、《山居秋瞑》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
(2分)A •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B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 .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D .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刘禹锡。
他写下的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名句是:,。
(4分)9、“何陋之有?”的意思是。
题目是“陋室铭”,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原因是。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周①定州刺史②孙彦高,逢突厥围城,不敢诣厅。
文符须征发者,于小窗接入.,锁州宅门。
及贼登垒,乃入柜中藏,令奴曰:“牢掌钥匙,贼来索,慎勿与也。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为贼盗,曰:“贼将终不得我物用。
”或问其故,曰:“钥匙在我衣带上。
”此亦孙彦高之流③也。
[注释]①周: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记叙文阅读专题宝山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21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
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
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
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繼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
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
”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
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
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
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
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
浦东新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3、,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5、,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中“万籁”的意思是;“钟磬”中的“磬”是古代用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无言律诗,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清新明丽,写出了诗人对佛地的向往之情。
C、“深”字写出了禅寺的优雅宁静之美,“空”字写出了禅寺的空灵悠远之美。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隐逸山林的志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中的“表”是的一种文体。
(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C、“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三顾茅庐,以当世之事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