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授课《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应用:介绍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长度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等。
4. 比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正确计算比,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比较篮球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回答问题:“比是什么?”3. 比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比进行解答。
4.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比的计算。
5. 比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计算: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前项和后项。
3.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比。
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15:12,化简后为5:4。
2. 题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公里/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求它们的速度比,并化简比。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3.能够在真实或物化问题中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能够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三、教学内容1.绪论本节课将学习“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大小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个更大、哪个更小、哪个重一些等。
请宝贝们举例子说明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比较大小,如何比较。
3.概念讲解比:是同一类物品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的记法(1)用冒号表示“:”;比的左右两项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后项”。
(2)用分数表示比,前面的分子表示第一个数,后面的分母表示第二个数,即前项∶后项=分子∶分母。
4.讲解范例请指名同学用黑板上的画图解下面的比:五年级有A、B、C三个班,A班学生有50人,B班学生有60人,C班学生有70人,比一下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多少。
解题思路:本题要比较的是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而A班的学生数量是多少并不重要,所以需要将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相除,得到B班和C班学生数的比值。
解法: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60÷70=6÷7,用分数可以简化为6∶7。
5.练习与训练(1)小组竞赛:计算题,在黑板上出5道比的计算题,分别由5个小组作答,第一组答对将得分1分,错的将被扣半分。
出题的方式:•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甲班与乙班学生数的比值是3∶4,乙班有32个学生,那么甲班有几个学生?•若一趟旅行12天,上午花掉6天,那么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比是多少?•如果一张图片左边的边长是12cm,右边的是18cm,求这种矩形的长宽比。
•体重60.5kg的小A和55kg的小B的体重比是多少?(2)完成作业:完成生活中的比 worksheet。
四、教学方法1.讲解2.练习和训练五、教学用具1.教科书2.计算器3.黑板画笔4.板书笔六、教学评估本课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比的概念认识以及比的大小关系,计算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求比的方法也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尺寸、食品的配料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比。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比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2.探究比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学习求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
4.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比较两种食品的配料比例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比的后项是8,前项是2,比值是( )。
2、比的前项是9,后项是3,比值是()。
3、比的前项是0,比值是0,后项是( )。
4、五年级一班有女生26人,男生2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二、生活中的比(读一读)。
1、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时28:15。
2、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
3、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71:29。
三、小法官。
1、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
那么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2、兰兰买了4本硬皮本用了6元,丽丽买了3本软面本用了3元,兰兰和丽丽用的钱数的比是2:1。
()
四、画一画。
标准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你有办法在纸上画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的平面示意图吗?
五、求比值。
1、0.8:0.4
2、9分:1.5时
3、1.75米:16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