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下关历史简介,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你知道几个?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关2003年五大金刚:质检饼、红印、蓝印甲级、绿印乙级、美术字下关茶厂给人印象最多的是下关沱茶,实际上,作为一代老茶厂,下关茶厂还生产了许多经典普洱,这些茶品在如今的中老期普洱茶市场上都很受欢迎。
下关茶厂为纪念50-60年代的印级茶系列,于2003年推出了一套复刻版茶饼,市场俗称为“五大金刚”。
今天,“藏品普洱”淘宝店掌柜,就来聊聊这套茶。
▲2003年下关五大金刚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品牌普洱茶鉴别、购买、存放、冲泡等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下关茶厂五大金刚有什么来历?这源于上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叶公司下属的下关茶厂及勐海茶厂生产出紅印、甲級、乙級、大七、蓝印等系列产品。
这些经典老茶产量少,存世更少,可以说是稀世珍藏品。
▲2003年下关五大金刚2003年,为了响应茶友们对经典老茶的需求,下关茶厂精心挑选上等茶菁,采用传统配方和工艺,复刻50年代红印铁饼、60年代蓝印(甲级、乙级)、60年代8653繁体铁饼、60年代下关简体铁饼,隆重推出下关“五大金刚”系列。
一、下关2003年8653质检饼2003年质检饼是下关茶厂五大金刚之首,原唛号8653,同年份出的8653还有飞台8653、小飞8653等,虽然唛号一样,但都是完全不同的茶。
▲下关2003年8653质检饼2003年质检饼沿用传统的中茶包装,棉纸较薄,因茶版上有个蓝色质检盖章而得名。
印章上注明“云南省下关茶厂”,细节做得很用心。
茶饼乌润,干茶条索清晰紧结。
茶汤入口有淡淡松烟香,中段汤感浓稠,内质丰富,总体厚实有质,力度十足,后期甜润感表现出色。
▲下关2003年8653质检饼这款茶的风格与下关传统的粗犷浓强、烟味浓烈不同,反倒彰显出轻烟甜润、醇香回甘的特点,与传统勐海味相似。
正因如此,03质检饼在下关中期茶中独树一帜,深受下关迷喜爱。
二、下关2003年红印圆茶下关2003年五大金刚里的红印圆茶,有别于传统下关风格,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勐海味。
下关沱茶的创制和发展下关沱茶属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
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下关沱茶属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
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追溯下关沱茶的起源,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
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己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牙茶、女儿之号。
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
”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1、鲜叶采摘时间(雨前);2、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3、形状(团茶);4、制作时的散茶的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5、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
)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与下关沱茶最为接近的是“月饼形”团茶,此茶由景谷县私人茶坊制作,于1900年运销下关后并且在下关制作,又称“景关茶”。
“永昌祥”下关茶厂在原有形状上加以改进,既吸取了“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以及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后发酵因素。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她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
如此精巧的设计,既保证了紧压团茶的良好透气性,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普洱团茶的后发醇十分有利,能使其长期贮藏,历久弥珍。
这一经典的创新设计于1902年完成,既秉承传统,又启迪末来,对往后的云南沱茶蜚声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云南下关沱茶厂的前世今生(干货收藏)逆行君‖普洱茶分享家1.“下关沱茶”的前世:明代的“普洱团茶” 即“下关沱茶” 的前身,清代的 '女儿团茶、私房团茶” ,即“下关沱茶” 的前身,近代的“谷茶、景谷团茶”,即“下关沱茶” 的前身。
2. “下关沱茶”的今生,80年风雨历程:1941年:创建“下关茶厂”。
1948年:更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厂】”、1950年人民政府接收了“新康藏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新康藏茶厂】”。
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 的股份制企业。
名称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至今。
80年风雨历程:从1941年的【康藏茶厂】到今天的【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关沱茶” 经历了80年的风雨历程。
虽历史悠久,却从未被淘汰过,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传承至今。
3.“下关沱茶”的特色:外形特色:“下关沱茶” 是一种圆锥体、窝头状、的紧压茶。
其外形立体感十足、似碗臼状、中间下凹有一个凹窝。
俯视像窝头、像蘑菇、像面包、仰视像厚壁茶碗、茶盅。
外观精巧、曲线玲珑、颇具特色、远近高低各不同。
工艺特色: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配制、筛分、拣剔、称茶和蒸茶、揉捻、压制成型、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步骤。
品种特色:以“普洱紧压茶” 为主,其余茶类为辅,五大茶类共200多个品种。
5大类:沱茶类(生沱熟沱)、饼茶类(生饼熟饼)、砖茶类(生砖熟砖)、紧茶类(生紧熟紧)、其他类(金瓜、福贡茶、茉莉花茶、小蜜红茶)。
4.下关的“百年甲沱”:下关2020版“甲字生沱” 的感官品质特征:外形:呈碗臼状、条索完整肥壮、紧结端正、白毫显露、色泽油润鲜亮。
香气:香高气扬、独特的“烟香气” 、伴有花蜜香、浓郁持久。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醇厚浓爽回甘。
独特的“烟香味” 口感、冷杯后带蜜香。
叶底:嫩匀软亮。
普洱茶历史商号:雷永丰号雷永丰号简介清末,云南普洱茶界谁最有名?不是同庆号,不是易武的车家、李家、黄家,也不是倚邦的元昌号。
那时最有名的茶界名人主要是三个人:茶帮代表雷逢春(字朗然)、茶行代表周肇京、云南唯一的茶局宝森号李家。
当然,乾利贞的大东家袁家五公子是特科状元,在京城和浙江做着省级官员,也大大的有名。
不过这里,我们只说茶帮代表石屏商人雷逢春。
在滇南的红河州,有一个小城叫石屏。
石屏在清代的云南有着特殊的地理地位。
石屏以北,汉族居民较多,石屏往西、往南,就进入了所谓夷人(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中。
因此,石屏的汉人既是开垦的先锋,又可以把石屏作为后方的基地,储运和支援。
乾隆30年(1765年)前后,境外部族进攻版纳,六大茶山易武一带的少数民族居民大量逃入老挝。
这样,地荒了,茶没人采了,贡茶自然也就无法完成。
为此,当地官员特地跑到石屏去招商,允许他们进入茶山采茶、种茶、制茶,茶叶制好后,还需要运出去销售。
这为石屏的汉人开启了致富之门。
雷逢春应该是1854(或1853)年出生的。
他的祖上是湖广县太史巷雷家湾人,明永乐年间入滇。
据说,年轻时雷逢春就和他的堂兄雷应春等一起去茶山讨生活。
据传说,创业时,他一根扁担挑着全部家当,打工、放牛、挑茶样样都干,省吃俭用,善动脑筋,渐渐地积累起一点财产。
很快,他开设了自己的茶庄,专办茶叶生产、运输。
那时,云南的交通不便,盗匪横行,运输和百货行业是一些风险相当大的产业,产地和销售地的物价差必须加上马帮、盗匪损失(类似于今天的保险提留)等项目。
因此,如果每批商品都能运到并销售出去,利润就相当可观。
所以,做商业发家很快,危险也相当大。
至今,无法考证雷逢春发家的细节,只知道雷逢春的企业名称很多,比如泰丰祥,后来更多的是用永丰或雷永丰来称呼。
雷家进茶山也不是雷永丰和雷应春两人,比雷逢春高两辈的的雷甘霖、雷龙泉和雷逢春堂哥雷应春、堂侄雷银藻等,都葬在茶山上。
这样推断,雷家应该是在杜文秀起义前后,几辈人一起涌入茶山的。
普洱茶的由来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
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
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
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
太平猴魁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
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
"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
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
"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大红袍的由来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的老方丈救起。
老方丈见秀才面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小锡罐中取出一小撮茶叶,用水熬煮后,让秀才喝下汤汁。
秀才感觉有一股桂花的清香钻心透肺,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舒爽了起来。
不几日,秀才全愈,拜别老方丈说:“多谢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修整庙宇,重塑金身!”,拜别后就赴京赶考去了。
普洱茶十大名牌普洱茶自古被认为有治理肠胃、解油腻的功能。
主食为牛羊肉及淀粉(青稞)的西藏人,据说只要没有茶,就会生病。
那么你知道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第一名:大益普洱茶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大益”品牌。
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奉献健康,创造和谐”为使命,遵循“共赢合作”、“创造和分享价值”的发展原则,秉承“一心只为做好茶”的制茶精神,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茶叶产品及茶生活服务,并致力于引领中国茶产业发展至国际水平,提升并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
“大益茶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大益集团正式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成为其茶叶产品供应商,“大益”牌经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
大型茶文化品牌推广活动“大益嘉年华”自2011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时尚健康茶风席卷数万市民。
至今,“大益”茶已成为经典茶品与健康品质生活方式的代表。
第二名:下关沱茶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大理市下关,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云南省下关茶厂。
上世纪50年代,大理地区创办于20世纪初的数十家大小茶叶商号,通过公私合营全面并入下关茶厂。
苍山洱海优良的生态环境,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
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和原料储备企业。
2007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公司产品包括各种紧压茶、绿茶、特种茶、袋泡茶等共四大类近200个品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获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认证为中国绿色食品,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首批“云南省名牌产品”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
百年经典·下关沱茶-下关茶厂年记鉴别年份下关的粉丝,过来参考一下整理的年记(对鉴别下关茶厂生产的老茶年份很有帮助哦)下关茶厂全称: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关茶:风花雪月甲沱特沱苍洱沱销法沱八八青饼御赏沱马背沱宝焰沱百年好合.下关茶可分为仙鹤系列茶,宝焰系列紧茶,现多出现下关系列茶品,每款基本都会在茶饼上印下关标识,方砖都有下关字样。
【1908-1999】※1908年(清代光绪三十四年)永昌祥商号在下关开设第一家以茶叶精制加工为主的茶厂。
※1912年(民国一年)下关洪兴祥商号建立。
※1916年下关永昌祥首次定型批量生产碗状沱茶。
※1938年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办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省公司)※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
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
※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1944年中国茶业公司退股,省公司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康藏茶厂归云南茶叶贸易公司管理。
※1945年下关康藏茶厂股东蒙藏委员会退股,茶厂由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独资经营。
※1945年8月因多种原因康藏茶厂停止加工茶叶。
※1948年3月由云南人民企业公司、云南富滇保险公司和云南富滇银行合股恢复康藏茶厂生产。
※1948年4月康藏茶厂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新康藏茶厂。
※1949年停止生产。
※1950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1951年紧茶统一规格,每个238g,每筒七个,每担30筒。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公司统一使用“中茶牌”。
下关茶厂开始生产七子饼茶。
进入60年代因原料调拨计画和加工产品的分工,下关茶厂以沱茶与紧茶为主要产品,圆茶只少量生产,多数计划交由勐海茶厂。
茶人昌金强口述下关销法沱的故事(二)茶人昌金强口述下关销法沱的故事(二)来源:说茶网编辑:南嘉木2015-09-2412:38:12图为:2012年昌金强(右一)和同事张静潇(右二)到法国考察业务时与甘普尔先生的女儿(左一)及法国业务经理(左二)的合影。
1990年,我们去法国做市场调研,消费者普遍反映,云南沱茶确实是好东西,喝了对身体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方便,在药店买了云南沱茶,还得去五金店买把小锤来敲,不方便,也不适合法国人的饮用习惯。
对此,我们立即与甘普尔先生研究,最后决定开发、生产袋泡茶形式的云南沱茶。
1991年,生产云南沱茶袋泡的事情敲定以后,就是选机器,当时全世界最好的袋泡茶生产设备是意大利的意玛机(IMA)和德国的TEEPACK机,最终我们确定了意大利制造的IMA袋泡茶机。
1992年云南沱茶袋泡正式在法国面市,产品成为了饮用方便、快捷、符合欧洲消费者习惯方式的日常饮品及保健品进入了法国的超市销售。
一台意玛机一年生产不了多少袋泡茶,最多生产20多个货柜,每个货柜55680盒,2吨多,20个货柜也就是40多吨,所以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沱茶为主。
云南沱茶的袋泡茶生产出来以后就供不应求,一到欧洲很快销售一空。
只能继续增加机器设备,此后的几年内我们每年都进口IMA袋泡茶机,共进口了7台意玛机(其中有两台由下关沱茶集团购买后在下关生产),1台从重庆茶厂购入。
这8台机器到了9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24小时不能停机的程度,工人都得三班倒。
哪怕每年做出100多个货柜出口,订单上都还欠20多个货柜做不出来。
云南沱茶袋泡在法国经常处于脱销状态,法国方面甚至包飞机运过去,这创造了中国茶叶出口历史上首次用飞机整机运茶叶的记录,每年都有四、五个货柜的茶叶需要靠飞机运送过去。
有意思的是,这些茶叶的货值是大大低于飞机运费的,但法国方面都愿意出钱来运,可见云南沱茶在欧洲市场是何等的炙手可热。
袋泡茶生产出来的前三年,只有原味的,为使产品更丰富、更多样性、更符合法国人多彩的生活方式,甘普尔这位犹太人非常聪明,他就提出,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口味。
中茶商标的历史最近发现喝普洱,尤其是普洱老茶,首先要学习包装版本学,商标的考据学。
前几天在淘宝上看到好几个假中茶,都卖的挺好。
上网找了点资料,纯粹关于中茶商标的,尚未涉及到包装的版本。
个人关注以2000年以后为主,反正再老点的茶也就好判断了——凡是我买得起的一定是假的。
1944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8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1950年9月,新中国创立——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1951年9月14日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1964年5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66年6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71年5月改名——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72年6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1992年该公司经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名称早已不存在,在1992年后以其名义生产普洱茶均为不法行为。
92年后该公司出的茶全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而标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出品的茶叶基本上是冒牌货.90年代未,勐海,下关纷纷脱离了省公司.96年昆明茶厂宣布停产(实际上是到了98年昆明茶厂才正式停止生产,其间生产的茶叶都非正规生产.)此时的省公司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年代….这个时期省公司出的茶使用的还是中茶牌和吉幸牌,并由各个茶厂代为生产.其中也有不少精品.勐海、下关,也在为省公司生产商叶,当然也有许多小茶厂也在代工。
而更多的则是冒用省公司的名义生产。
这时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中茶牌。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中茶牌的所有权是属于中土畜而不是省公司的。
因此。
中土畜对96年后生产的所有中茶牌,都认为是假冒。
而且连省公司委托生产的中茶牌也予以否定。
曾经的国营四大茶厂是那几个?唛号茶又是怎么命名的?本文导读:饼茶用4位编号命名,头两位为该茶品配方研制成功的年份,第3位为原料里的毛茶等级,第4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
散茶用5位数表示,第3、4位为原料里的毛茶等级,第5位数为茶厂编号。
中国历朝历代都对茶叶的管理尤为重视,更是将其作为国内机密资源不允许外流国门。
茶叶作为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作物,因带有商品买卖属性,茶叶虽不及食盐这样关乎民生,但也逐步也被政府纳入了纳税体制,毕竟值钱的东西都是需要被掌握的,这样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隋末唐初时,茶叶多为区域性生产消费,到唐代中期后,茶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经济流通商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相关的茶文化也逐步兴起,这也为后来茶圣陆羽接触茶叶,研究茶叶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逐步兴盛的茶业为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贡献,人们也越来越习惯饮茶。
唐代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库拮据,由此唐政府开始征收茶叶赋税,以充盈国库,自此茶叶赋税逐渐变成为一种定制,后面的历朝历代都茶叶重视起来。
到了宋代,国家经济进一步腾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文化丰富,大大促进了茶业的兴盛,以及茶文化的衍生与流行。
自此茶叶更是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社会各阶层对茶叶的消费使得茶叶的管理和专卖逐步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
清朝时期茶业发展更是盛极一时,著名的茶马古道更是享誉中外。
在抗日战争前茶叶作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已为各国欢迎,抗日战争中期,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大多都已沦陷,迫不得已当时的国民政府扩充植茶,改进茶技,增加生产,这样才能继续以茶叶换取外汇,及其他更多的抗战物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在改革开放之前,茶叶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管理的,毕竟茶叶是对外出口换外汇的重要商品。
当时的茶叶公司属于国营企业,云南普洱茶亦是如此。
当时,云南省有四大国营茶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
197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大茶厂设定了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由此传统普洱茶唛号末尾编号诞生了。
中茶历史云南省茶叶分公司1944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8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1950年9月,新中国创立——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1951年9月14日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1964年5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66年6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71年5月改名——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72年6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中茶公司八易其名:(一)中国茶叶公司——1949年11—12月。
(二)中国茶业公司——1950年1月至1955年12月,计历时6年(因“茶业”二字涵义较“茶叶”二字为广,故改)。
(三)中国茶叶出口公司——1956年1月至1960年12月,计历时5年(因自1956年1月起,茶叶的内贸业务交由内贸部门管理,公司专营出口为主业务,故改)。
(四)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1961年1月至1965年8月,计历时5年(因两个外贸公司合并,故改名)。
(五)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1965年9月至1969年12月,计历时4年有余。
(六)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因茶土公司与畜产公司合并而改名。
那时土产、畜产业务量大,故司名不冠茶字,只在司内设茶叶处)。
时间自1970年1月至1985年2月,计历时15年。
(七)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1985年2月至2000年11月,计历时15年(由茶叶一、二、三处扩展成立为土畜产公司属下之子公司)。
(八)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改制至今。
1944年12月16日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8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1950年9月,新中国创立——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1951年9月14日中国茶叶总公司注册——中茶牌1964年5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66年6月改名——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71年5月改名——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72年6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1992年该公司经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名称早已不存在,在1992年后以其名义生产普洱茶均为不法行为。
老茶会99年傣文青饼和92年下关茶厂8853(83铁)换水,99傣文青饼登场。
香气充沛,滋味丰富,茶气强劲,这时,老邪点点头,这才泡出了茶的感觉。
这款茶最近的曝光度很高。
西泠秋拍的普洱茶专场,99傣文青饼第一个登场,一大件很快被拍掉。
中生代茶中,换水,99傣文青饼登场。
香气充沛,滋味丰富,茶气强劲,这时,老邪点点头,这才泡出了茶的感觉。
这款茶最近的曝光度很高。
西泠秋拍的普洱茶专场,99傣文青饼第一个登场,一大件很快被拍掉。
中生代茶中,老邪对此茶青睐有加,“知道什么原因吗,”老邪说,“从这款茶身上,我找到了当年第一次喝到88青的感觉。
”88青版本众多,我等难以分别真伪。
我喝到的88青版本中,确是老邪手中的88青最迷人,至今想起仍齿颊留香。
只是88青已经越来越难喝到了,这两年价格直线上升,而且真伪越来越难以分别,恐怕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
茶过三巡。
老邪说,这几个算是热热身,下面时间,我来泡两道过瘾的。
先来一个83铁。
有两年没有喝到83铁了。
上次喝还是在老邪的露雨茗苑茶馆。
当晚,最出彩的就是83铁。
茶汤如出镗炮弹,毫不商量,不容置疑,怎一个霸道了得。
83铁是什么茶,老邪给说说吧。
“据说是91、92年下关茶厂的8853。
但也有很多置疑之声。
有专业人士曾说,市场认为,是92年下关茶厂的8853。
注意,专家讲,是市场认为,而没有说,我认为。
所以说,这款茶目前没有定论。
我们不去管它,好喝才是硬道理。
老邪取出300毫升的大石瓢,茶样有三十克之多,只是两大块。
老邪也不解散,直接塞入壶中,其中一块还要侧身而入。
“喝就喝个痛快,”老邪呵呵笑着。
我和几个茶友的心也像花儿一样怒放。
如此泡茶我还是头次看到,这一定是老邪的什么独门秘笈。
我略带疑问,茶不需要打散吗?我问老邪。
老邪也不做正面回答,你喝喝看。
这时的老邪站立着,手执铁壶,注水,出汤,流畅而专注。
第一道,汤色鹅黄,二三道之后,汤色红润通透。
茶的力道也越来越大。
四五道时,汤色稳定下来,口感泡满而充沛达到高峰。
百年下关历史简介,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你
知道几个?
展开全文
下关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滇西的“咽喉要道”。
然而,下关茶厂的发展之路却也并非一直都顺遂无碍,曾经数度易名甚至停产。
▲沱茶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谈谈下关茶厂的发展史。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师从“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历年藏有百年宋聘号、1952年红印圆茶、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
如今,将多年研究老茶心得,整理发布
在工··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总店
一、沱茶的起源沱茶,产制历史悠久,现代形状由明代“普洱团茶”和清代“女儿茶”演变而来,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谢肇淛《滇略》中记载;“士庶皆用普茶也,蒸而团之”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散后,加工揉制,以压缩体积,使其可以便于携带的紧压茶制法。
团茶是普洱茶紧压、包装、运输的最初形态;也是后来沱茶、砖茶、饼茶等压制茶的雏形,沱茶就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06年下关特级沱茶·普洱藏家珍藏
二、下关几经波折,独特工艺立根基当时茶厂还是用全手工操作的加工作坊,主要生产专销西藏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
▲99年宝焰牌沱茶·普洱藏家珍藏
在1944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退股后,省茶司先是将茶厂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康藏茶厂”;后来因为业务不振的缘故,蒙藏委员会也跟着在1945年宣布退出。
于是下关茶厂遂变为由省茶司独资经营,再于1948年4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新康藏茶厂”;最后,终于在1949年停止了生产。
到了1950年4月,事情开始有了转变,由于政府开始注重边销茶的生产,因此把下关茶厂列为定点生产边销茶的16
个加工厂之一,云南省公司更指定下关茶厂为全省唯一生产“心脏”型紧茶的加工厂。
▲99年宝焰牌沱茶·普洱藏家珍藏
直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人民政府接手后的下关茶厂几经易名,最后1959年12月更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并且吸纳了当时有着精湛制茶技艺的部分茶叶商号工人们,也使得茶厂自建厂之初就继承了下关独特的茶叶加工技艺。
三、松鹤、南诏商标确立受历史影响,在1953年,中国茶叶总公司宣告所属系统内的茶叶加工厂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所以,最早的下关甲沱正面是中茶标签。
▲早期沱茶包装
至1990年,由中国茶叶北京总公司通知全国各地的加工厂实施有偿使用“中茶牌”商标政策后,由各地加工厂因应自家需要,自行决定付费继续使用与否。
此时,下关茶厂决定开发自厂的品牌,于是在1991年同时注册了“松鹤牌”和“南诏牌”商标,并在1992年3月10日正式启用“松鹤牌”,主要用于沱茶产品上。
2004年后,也开始将其作为七子饼茶的商标。
同时启用的还有“南诏牌”,初期作为散茶和四喜方砖的商标,在2004年也开始用作沱茶的商标。
▲沱茶商标演变
四、出口带动创新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下关的边销茶都是发酵茶,只不过发酵程度比较轻,大约发酵十八天左右。
1973年,云南茶叶公司争得了普洱茶自主出口权。
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勐海茶厂一起开发适合港销、外销、红汤、有旧味、可以速饮的普洱茶,也就是普洱茶熟茶。
1976年定型的下关普洱熟茶产品有散茶:76073、76083、76093、76103,沱茶:7663、7763,砖茶:7793。
▲销法沱
其中,一百克小沱茶7663在后来为出口普洱茶带来巨大的成功,它就是后来所称的销法沱,曾获得多次奖励,一直备受好评。
五、下关沱茶,远近驰名逾百年提及沱茶,及不得不想到“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谚语,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从团茶到沱茶,见证了百年历史,2005年起,下关茶厂逐渐形成了“不找市长找市场,面向市场求生存”的经营理念,从单一销往川藏地区,扩展至现今主销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更远销欧美、日本、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一直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法国杂志上的销法沱宣传资料
自2002年,公司取得产品自营出口权以来,对出口市场进行
进一步的拓展,已销售到东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等国家,在消费市场中有稳定成长的趋势。
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年中改制,经公开形式投标后,由公司员工合资承办,基本上由原班人马接手,公司内并无特别的改动。
作为大理市唯一的精制加工企业,历年继承了下关地区的传统制茶工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期望为下关茶业再添辉煌一笔。
▲下关茶厂
历年来“下关茶厂”在各时期曾多次易名,分别如下:
1950 年复产后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关茶厂
1952 年01月一1953 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1953 年11月一1956 年01月云南省茶叶公司下关茶厂1956 年01月一1957 年06月云南省下关茶厂
1957 年06月一1958 年12月云南省公销合作社下关茶厂1958 年12月一1959 年12月大理茶厂
1959 年12月一1998 年12月云南省下关茶厂
1999 年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公司
2002 年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