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1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40
《寓言四则》课文讲解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和事物为形象,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触动心灵的文学体裁。
它常常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在文学史上,寓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寓言四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组寓言,下面我们将对这四则寓言进行解读和讲解。
一、《卑鄙的裁缝》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名叫裁缝的小人物,他以自己的卑劣行径蒙蔽了全村人。
故事让人深思:卑鄙的手段可以得到短暂的成功,但最终会被真相揭露并受到惩罚。
这给我们带来了对于言行正直和诚实的思考。
人们应该学会辨别正邪、善恶,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走向卑鄙与道德堕落。
二、《怨天尤人的狼》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狼以各种借口抱怨天命和众生不公,却不愿意检视自己的错误。
通过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到狼尤人的典型心理状态:心怀不满,抱怨天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而不自我反省。
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益,教育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怪罪他人,而是应该检讨自己,积极改进,不断提升自我。
三、《贪婪之害》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兔子因为过于贪婪,而失去了自由。
通过讲述兔子在追求草地上的胡萝卜时被猎人捕获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贪婪的危害性。
贪婪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思考,沉迷于物质欲望的追求中,最终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个寓言提醒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贪婪地追求无尽的物质财富。
四、《聪明与愚蠢的牡羊》这个寓言讲述了两只羊分别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
一只机智的羊选择了绕过山脚下的道路,而另一只愚蠢的羊却被山脚下的悬崖所吞噬。
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警示:聪明和愚蠢的差距在于眼光和抉择。
聪明人会在困境中冷静思考,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愚蠢人则常常轻率行事,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抉择。
通过对《寓言四则》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寓言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
这些故事启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教导我们学会选择正确的道路,正直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进。
初一寓言四则课堂笔记寓言是一种通过短小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育或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采用动物或植物等人物形象来代表不同的人性特征或行为方式。
初一寓言四则课堂是一堂课程,通过学习四则寓言,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用途,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
第一则寓言:《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的故事。
乌鸦在树上找到一块奶酪,狐狸想要得到奶酪,于是开始奉承乌鸦,并称赞它的美丽和歌喉。
乌鸦骄傲起来,张开嘴巴高唱,结果奶酪从嘴里掉下来,被狐狸夺走。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虚伪的奉承和赞美蒙蔽了双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别人的夸奖而骄傲自满。
第二则寓言:《城市鼠和乡下鼠》这则寓言讲述了两只鼠,一只住在城市,一只住在乡下。
城市鼠生活在奢华的环境中,吃着美食,但时常受到危险的威胁;乡下鼠虽然生活简朴,但却能享受到安宁和自由。
城市鼠邀请乡下鼠到城市做客,乡下鼠却觉得城市的生活太过危险和压抑。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追求奢华和享受的生活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幸福,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则寓言:《螃蟹和鹤》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螃蟹和一只鹤的故事。
螃蟹嘲笑鹤的长腿,鹤则嘲笑螃蟹的走路方式。
后来,鹤邀请螃蟹到湖中共进晚餐,螃蟹在湖中无法行走,而鹤却能游得很轻松。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嘲笑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则寓言:《狼和小羊》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狼和一只小羊的故事。
狼找到一只小羊,想要吃掉它。
狼先找借口责怪小羊,小羊辩解说自己不可能做到狼所指控的事情。
最后,狼不顾理由,将小羊吃掉。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些人不顾事实和道理,只是找借口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我们要明辨是非,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欺骗和伤害。
通过学习这四则寓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寓言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简短的故事来传递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寓言四则读读写写
以下是寓言四则的读读写写内容:
1.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野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2. 《亡羊补牢》:一个人在失去了一些羊之后,才意识到需要修补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3. 《揠苗助长》:一个人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快,就把它们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4. 《守株待兔》:一个农夫在树桩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天天守在那里等待更多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阅读和书写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一则:《狐假虎威》1. 主题:弱肉强食,以假乱真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因为想捕食一只鹰而狐假虎威,利用假扮老虎的方式吓唬鹰。
最终被认出真相,鹰逃跑了。
狐狸的虚张声势最终失败,讽刺弱者假装强大的荒谬行为。
3. 思考:透露出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用虚张声势骗取他人尊重、骗取眼前利益的卑劣行径。
第二则:《泉水和河水》1. 主题:饮水思源,不忘初心2. 内容:故事讲述泉水和河水之间的对话,泉水因为河水的浑浊而自卑,但最终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
河水则再次领悟到泉水的纯净之美,认识到自己的巨大平凡和伟大的责任,从而重新审视自己。
3. 思考:故事告诫人们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本质和价值,不要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特质。
第三则:《狐狸和葡萄》1. 主题:甜蜜的果实会酸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狐狸无法够到葡萄,因而对葡萄发出贬低的言论,试图安慰自己。
这个故事的精髓是表达了人们在不能得到的东西上,用贬低他的方式来逞其心里的“失落”且“懊恼”。
3. 思考:这则寓言通过狐狸嘲讽葡萄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无法得到而诋毁他人。
第四则:《狼和乳猪》1. 主题:谦虚使人进步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乳猪自大的向狼挑战,最终被狼打败。
乳猪在被狼威胁时,感到羞耻而自食甚而地离开了。
这则寓言向人们说明,做人要学会谦虚,谦虚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3. 思考:这则寓言借助乳猪和狼之间的对话,让人们看到了“谦虚”的力量,并警醒人们谦虚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以上笔记依据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总结了一些主题和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故事四则:《狼和乳猪》4.1 续写:当乳猪离开了狼的领地后,它感到难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
乳猪原本自视甚高,以为自己的实力无人可以匹敌,然而在对上狼的时候,它才愈发领悟到自己的轻薄和自以为是。
乳猪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呢?这种自省的改变让乳猪开始重视与他人的交流,虚心向别人学习。
小学语文《寓言四则》课件.一、教学内容1.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后,便放弃耕作,整天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
2. 《刻舟求剑》:讲述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在船舷上刻下一个记号,希望船靠岸后能找到剑的故事。
3. 《井底之蛙》:讲述一只井底之蛙对外界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无法理解大海的广阔。
4. 《滥竽充数》:讲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被人揭穿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2. 掌握《寓言四则》中的生字、词语和成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学会运用寓言中的成语。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语和成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3. 例题讲解: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成语,让学生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5. 互动环节:学生分角色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寓言四则》2. 内容:《守株待兔》:放弃努力,一味等待,一无所获。
《刻舟求剑》:不懂事物变化,墨守成规,无法达到目的。
《井底之蛙》:视野狭窄,不能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混日子,最终被揭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四则寓言故事。
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成语,造句。
答案:(1)略(2)示例:他的表现就像《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只能混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1、亡羊补牢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伊索寓言四则文言文
以下是四则伊索寓言的文言文:
1. 《龟与兔赛跑》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2. 《蚊子和狮子》
蚊嚬于狮子,狮子弗得止。
蚊又嚬于蜘蛛,蜘蛛弗得止。
蚊因喜曰:“吾今乃知所以制之矣。
”以其言告人,其理亦通于天下矣。
3. 《朋友与熊》
两个人相与言曰:“若一人说:‘我将往南山行。
’则彼必起而随之。
若一人说:‘我将往北山行。
’则彼必不起而随之。
”问其故,答曰:“以我言南山,则彼必以为可得而获也;以我言北山,则彼必以为难得而获也。
此之谓信之不笃。
”
4. 《农夫与蛇》
农夫见蛇冻僵,怜而收之入怀。
蛇得暖气苏醒,咬破农夫之喉。
农夫临终痛苦曰:“我真该死!怜恶人,善不终!”
以上四则寓言都是通过简短的故事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1. 标题:蚂蚁和蜻蜓内容:从前有一只勤劳的蚂蚁和一只懒散的蜻蜓。
一天,蚂蚁忙着为来年存粮,而蜻蜓却整天无所事事,只顾着玩耍。
过了几天,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蚂蚁在自己的小岩洞里舒舒服服地吃着辛苦存储的食物,而蜻蜓却找不到任何可食用的东西。
它饥肠辘辘地飞到蚂蚁的家门口,乞求蚂蚁一些食物。
蚂蚁看到了蜻蜓的遭遇,心生慈悲,给了它一些食物。
从此以后,蜻蜓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并以后再也不再懒散。
寓意:劳动和储蓄的重要性。
2. 标题:狼与小羊内容:一只小羊正在河边喝水,突然一只狼出现在小羊的身后,它贪婪地盯着小羊。
狼想要吃掉小羊,于是它找了个借口:“你为什么在河里弄浑水?”,小羊小声回答:“我没有弄浑水,我只是在喝水。
”狼觉得小羊的回答太无辜,于是又找了个借口:“你是不是嘲笑我?”小羊再次回答:“我没有嘲笑你,我只是喝水。
”狼见小羊握住最后的机会,又说:“那不是你的牙齿留在我的饭碗里吗?”小羊无辜地回答:“我没有牙齿,也没有能留在你碗里的牙齿。
”狼听完后愈发生气,终于离开了。
寓意:诚实克己守信。
3. 标题:乌鸦和狐狸内容:一只乌鸦飞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美味的奶酪。
一只狡猾的狐狸看见了,便走到树下,巧舌如簧地夸奖乌鸦的美丽,并让乌鸦唱一首歌。
乌鸦被狐狸的夸奖所迷惑,张开嘴巴唱起歌来,但乌鸦唱完后狐狸一起冷笑:“你真是一只傻乌鸦,你的声音又难听又难看。
”乌鸦感到非常羞愧,也非常懊悔,它的贪婪使它失去了自己的美味奶酪。
寓意:不要因为他人的奉承而骄傲自满。
4. 标题:画蛇添足内容:一个农夫看到一个画家在画一条勉强够身子长的蛇,他觉得不满意,便告诉画家:“这条蛇太短了,我要你再加上一段。
”画家听从了农夫的话,在蛇的尾巴上又加了一段。
结果,这条蛇因为有了额外的尾巴而变得迟钝又笨拙,最终被其他动物轻易地捕食了。
寓意:不可多加。
以上四则寓言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
寓言四则主要内容
《寓言四则》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包括四则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1.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被蜘蛛吃掉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说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3. 《智子疑邻》: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富人因其子和邻人对他家的墙是否被雨水毁坏而提出不同看法,就认为其子聪明而邻人可疑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能凭感情经验亲疏判断是非,要从实际出发。
4.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近塞上之人因祸福得福的故事,说明了福祸相依的道理,教育人们要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这四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向人们传递了智慧和教诲,引导人们思考生活中的道理。
寓言大全汇总一、比喻型寓言故事1. 狐狸和葡萄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伊索寓言。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狐狸无法抓住高挂在葡萄藤上的葡萄,但它并未因此放弃,而是设法哄骗其他动物也拿不到葡萄。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有些人自己无法完成某些事情,却往往找借口掩饰自己的无能。
2. 乌龟和兔子赛跑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伊索寓言。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乌龟和兔子之间的比赛,虽然兔子跑得快,但因为骄傲和轻率,最终输给了乌龟。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我们应该谦虚谨慎,不能因为一时的优势而骄傲自满。
二、象征型寓言故事1. 橡树与风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古希腊的伊索普(Aesop)寓言。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橡树与风之间的争论,橡树认为自己强大,不需要风的帮助,而风则认为橡树的强大只是虚有其表。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有些看似强大的人或事物,其实内在可能很脆弱。
真正的强大并非只是表面上的威武,而是内在的坚韧与智慧。
2. 太阳与北风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法国作家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威力更大。
在经过一系列的比试后,北风败下阵来。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温和的力量往往比强硬的力量更强大。
三、对话型寓言故事1. 老人与驴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驴子之间的对话,驴子想要自由自在地行走,而老人认为应该有目标和目的地。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人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能盲目追求自由而迷失了方向。
2. 狼与羊历史来源:这个故事源自《格林童话》。
主题:这个故事讲述了狼与羊之间的对话,狼假装友好,但最终暴露了真面目。
核心寓意: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不能被外表所蒙蔽,要善于识别事物的本质。
总结:寓言故事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启示作用。
它们通过比喻、象征、对话等多种方式,传达了人们在生活、道德、智慧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摘要:一、寓言的定义和作用二、寓言四则的具体内容1.狐假虎威2.掩耳盗铃3.画蛇添足4.刻舟求剑三、寓言四则的注音版原文1.狐假虎威2.掩耳盗铃3.画蛇添足4.刻舟求剑四、寓言四则的启示和意义正文:寓言是一种通过生动的故事来传达道德观念、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练的文字、鲜明的形象和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寓言四则的具体内容:1.狐假虎威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借助权势欺侮人或物,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力。
2.掩耳盗铃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掩耳盗铃,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就听不到。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知道真相,却故意装聋作哑。
3.画蛇添足故事讲述了一群人比赛画蛇,一个人画好了蛇,却觉得不够好,于是又给蛇添上了脚。
结果,他反而被其他人嘲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做得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
4.刻舟求剑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刻船底,以便找回掉入水中的剑。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他们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只会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方式行事。
以下是寓言四则的注音版原文:1.狐假虎威虎hǔ 威wēi,狐hú 假jiǎ。
他tā 们men 借jiè 太tài 虎hǔ 的de 威wēi,吓hè 其qí 他tā 动dòng 物wù。
2.掩耳盗铃掩yǎn 耳ěr 盗dào 铃líng,自zì 欺qī 人rén。
他tā 们men 装zhuāng 聋lóng 作zuò 哑yǎ,明míng 白bái 真zhēn 相xiàng,却què 故gù 意yì 装zhuāng 听tīng 不bù 到dào。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堂笔记一、寓言的特点1. 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为主角,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或对话展开,以启迪人们的道德或智慧的文学作品。
2. 寓言的语言通常简练明快,寓意深刻,通过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戏仿和讽刺,来启迪人们的道德情操。
3. 寓言的故事通常具有悖论和象征性,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用意。
二、课文内容及分析1. 第一则寓言:《蛇和农夫》农夫把蛇放在怀里,蛇立刻咬伤了农夫,农夫吃痛地问蛇为何咬他,蛇回答:“因为我是蛇,咬人是我的本性。
”分析:通过蛇咬人的故事,寓意恶人行恶,善良者勿与之交。
2. 第二则寓言:《狼和小羊》狼想找个借口吃掉小羊,便说小羊喝了河水,把河水弄浑浊了,小羊力辩河水由上游流下,根本无法弄浊河水。
分析: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恶人无理取闹,弱者应当有勇气捍卫自己的权益。
3. 第三则寓言:《猪和驴》猪和驴争论自己哪种声音更美妙,猪的声音动人心弦,而驴的声音刺耳难听。
分析:通过猪和驴的争论,体现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不要自欺欺人。
4. 第四则寓言:《老鼠和小猫》老鼠讥讽小猫因为不能捉到老鼠而失去了被称赞的机会,小猫回答道自己还有其他本领。
分析:通过老鼠和小猫的对话,告诉人们不要小看他人,任何事情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收获1. 通过学习这四则寓言,同学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道德素养。
2. 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寓言中的角色、对话和情节,懂得了怎样作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四、思考题目1. 你认为这四则寓言对当代社会还有启发吗?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寓言中的情况?你又是怎样做的?五、总结通过学习《寓言四则》,不仅帮助同学们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更加深了对道德和生活的理解。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加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善良、公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