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模锻斜度
模锻件上平行于锤击方向 ( 垂直于分模面 ) 的外表必须具有斜度 ,以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工作时,上模与锤头一起作上下往复运动,以迫使 模膛内的金属受压变形,从而获得锻件。
上下模的接触面叫分模面-8。
模膛按其功能分模锻模膛、制坯模膛。
〔一〕模锻模膛:包括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
⑴终锻模膛:使金属坯料最终变形到所要求的形状与尺 寸。
特点:
a.由于模锻需要加热后进展,锻件冷却后尺寸会有 所缩减,所以终锻模膛的尺寸应比实际锻件尺寸放大一 个收缩量。
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金属晶粒越细,强度就越大,塑韧性越好。
因此细晶强化是金属的一种很重要的强韧化手段。 2.多晶体塑性变形不均匀。
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加工硬化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 随变形度的增大,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 著提高, 塑性和韧性明显下,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也叫形变 强化。
3. 应力状态的影响 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压应力的数目越多,那么
其塑性越好;拉应力的数目越多,那么其塑性越差。
第二章 锻造
❖ 第一节 锻造方法 ❖ 第二节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 第三节 锻件构造的工艺性
第一节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 自由锻:利用冲击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铁之间,
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内部质量锻件 的一种加工方法。
(2)滚挤模膛
减小坯料某局部的横截面积,以增大另一局部 的横截面积。主要是使金属坯料能够按模锻件的形 状来分布。
⑶弯曲模膛 使坯料弯曲,弯曲后坯料将翻转90°。
⑷切断模膛 在上模与下模的角部组成一对刃口,用来切断金属。
可用于从坯料上切下锻件或从锻件上切钳口,也可用于 多件锻造后别离成单个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