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技常识高频考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2
科技常识知识点总结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
科技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些科学技术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科技常识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机器。
它由许多部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码来表示数据和指令,通过它的处理,可以进行各种计算和处理。
计算机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
2、互联网基础知识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由许多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
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交换信息和进行交流,也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它包括了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和HTTP协议等。
互联网上有数以亿计的网站,常见的网站类型有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
3、移动互联网基础知识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使移动终端设备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和交流。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包括3G、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和Wi-Fi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包括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站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
4、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测、记录和中断等威胁的过程。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
信息安全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5、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学科,它包括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技术。
人工智能的应用包括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
6、智能制造基础知识智能制造是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制造模式,它包括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柔性化制造、可持续发展等技术。
科技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科技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份文档将汇
总一些关键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领域的基
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1. 人工智能 (AI)
- 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
- 常见的AI应用包括机器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 AI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非常重要。
2. 大数据分析
- 大数据分析是一种通过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提取有价值信
息的技术。
-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数据中发现趋势、预测未来、优化
决策等。
3. 云计算
-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技术。
- 云计算可以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能力,并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节约。
4. 软件开发
- 软件开发是一种创建和维护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 常见的软件开发技能包括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等)、软件架构设计、测试和调试等。
5.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攻击和数据泄露的技术和措施。
- 网络安全需要掌握防御技术、漏洞分析、加密和身份验证等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些科技知识和能力的汇总,对于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和创新。
高考中的科技知识点归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知识已经成为高考考试中的一个重点考察内容。
考生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上时代的步伐。
本文将归纳高考中常见的科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高考中,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点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内容:1.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是一种使计算机系统不需要明确地进行编程而能自动学习和改进的技术。
考生需要了解机器学习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2.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3. 人工智能伦理: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
考生需要了解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如自动驾驶中的道德抉择等。
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细胞和分子,以创造、改造和利用生物产品的一门学科。
在高考中,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知识点可能包括: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改变生物体基因结构的技术,通过重组 DNA 技术,实现对生物基因的选择和操纵。
考生需要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在人类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的技术,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考生需要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3.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一种复制生物体的技术,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动物克隆和植物繁殖。
考生需要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来存储、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一门学科。
24公考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涉及前沿科技(新型材料、空间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世界科技史以及我国科技成就(我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我国近现代主要科技成就)等内容。
针对24公考,以下是一些科技常识的例子:
1. 造纸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印刷技术,它们的发明对书籍的传播和知识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它的发明对地理探索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4. 火药:火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成就,它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天文历法: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天文观测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等。
6. 物理学:我国古代的物理学也有着重要的成就,如墨子对力学的探讨和沈括对磁学的解释等。
7. 农业科技:我国古代的农业科技也十分发达,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元代的《王祯农书》等,都是重要的农业科技著作。
8. 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我国也十分迅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进展。
以上只是一些科技常识的例子,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考试大纲和考情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了解科技常识的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常识高频考点汇总—科技常识(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7表现。
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
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
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
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一、自然知识1.地球地球是一个北极稍凸,南极略凹,外部地形起伏多变的球体。
长半轴6378.245千米,短半轴6356.863千米,平均半径6371.118千米的梨状体。
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
2.地理现象(1)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又称为地动。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震级为8.0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2)台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中国南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的剧烈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4)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5)洪水大雨、暴雨引起洪水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自然灾害中,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5%,经济损失占全部经济损失的40%。
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的地方。
3.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依次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银河系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
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称为银河。
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
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3.3万光年处。
2023国考常识必备100个科技知识点1. 刚接通时,会发射信号搜索,尽量早点接入,这个过程中没有功率限制,电子辐射最强。
2.室内装修会导致室内污染旳重要化学危险物质是甲醛而不是甲醇。
3.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声誉学位、15个都市旳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4.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23年正式提出。
5.相对论是有关时空和引力旳理论,重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旳不一样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旳一条基本定律,此定律于1831年由迈克尔·法拉第发现。
7.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荣获奖项。
8.1543年,波兰哥白尼刊登《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近代天文学旳起点,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9.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旳现代机械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旳初期成果之一。
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旳蒸汽机。
他开辟了人类运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旳开始。
10.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在美国问世。
目前,电子计算机旳发展已进入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时代。
11.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旳分区进行初始化旳一种操作,这种操作一般会导致既有旳磁盘或分区中所有旳文献被清除。
12.人造卫星是13.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旳航天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旳供应商。
14.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旳“东方一号”发射成功,围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初次载人航天飞行。
15.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初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旳太空行走。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常识知识点科技常识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面有一定的要求。
一、物理常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本质。
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公式。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见的如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子成像就是镜面反射的典型例子,而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化学常识1、常见化学元素氢(H)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构成水的成分之一。
氧(O)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空气中占比约 21%,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C)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元素,生命的基础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都含有碳。
2、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相反,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材料,如铁、铝、铜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像陶瓷、玻璃等,耐高温、耐腐蚀。
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等,具有质轻、绝缘等特点。
科技常识考点: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水,饮食传播)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生物媒介等传播)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接触传播)艾滋病(1)定义: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2)传染源: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 HIV 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科技常识考点:血液1.组成:由血浆(约占 55%)、血细胞(又称血球,约占 45% ,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2.静脉血和动脉血:3.血细胞功能与血液病【血液同步练习题】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A)。
A.将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B.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感染C.促进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辅助生物体的新陈代谢D.在血管破裂时大量聚集,起到凝血作用【解析】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红细胞的 90% 由血红蛋白组成,血红蛋白是一种红细胞相关的化合物肌红蛋白,在肌肉细包中存储氧气,可以在肺部或腮部临时氧气分子结合;在氧分压低时,又与氧分解,在身体的组织中释放出氧气,成为还原血红蛋白,由此实现运输氧的功能。
2024公考科技常识一、基础科学概念基础科学,是科学的主要分支,它的研究领域通常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这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探索未知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命科学与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领域,对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五、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六、科技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
七、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八、互联网与新媒体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信息传播领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方式,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领域。
九、通信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与网络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问题。
高考科技知识点科技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考中也常常出现与科技相关的问答题。
了解科技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考中较为重要的科技知识点,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考题。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高考中可能会问到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命令行操作和图形界面操作等内容。
3.数据库数据库是组织、储存和管理数据的系统,高考中可能会涉及数据库的概念、范式、SQL语言等内容。
4.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高考会涉及常见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以及二叉树、图等数据结构的知识点。
二、物理学1.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光传播规律的学科。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内容。
2.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运动以及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考中可能会出现与电场、磁场、电磁波等相关的题目。
3.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高考中可能会问到动力学、静力学、机械能守恒等方面的知识点。
4.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效应和热传导规律的学科。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热传导、热力学、热膨胀等方面的内容。
三、化学1.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等相关的问题。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高考中可能会问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合价等知识点。
3.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高考中可能会出现与电池、电解、电化学计量等相关的题目。
四、生物学1.遗传学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遗传基因、基因突变、遗传变异等内容。
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研究和开发的学科。
高考中可能会问到克隆技术、DNA技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点。
建议收藏!36条需背科技常识综合素质中的文化素养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一个知识点,考试内容涉及面广,考点多,会涉及历史、文学、科技、地理、美术、影视等各个方面,其中科技部分难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科学技术应该背的36个知识点。
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
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藤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一一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9.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科技常识考点储备一、科技史【哥白尼】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巨着《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
与此同时,A?维萨留斯及其同学M?塞尔维特提出了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理论。
【伽利略】伽利略用实验事实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如“物体愈重,落得愈快”等错误的理论。
1609年他亲自制做一架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
伽利略是太阳中心说的热心宣传者和忠实扞卫者。
【牛顿】牛顿科学创造的顶峰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其叙述了运动三定律。
牛顿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定律把地上和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
【我国航天史】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
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科技常考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技术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是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2.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3.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4. 程序设计与开发程序设计是指根据问题需求,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通过学习编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的技术。
学习信息安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
二、通信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是指不依赖于有线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4G/5G等。
2. 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其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互联网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是指通过人造卫星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技术,其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等特点,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无线网络覆盖。
4. 通信协议和标准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在通信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套规则,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
5. 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通信网络规划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资源情况,设计并优化通信网络结构和布局的过程,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选择、设备配置等。
三、信息技术1. 信息系统理论信息系统是由人、技术、数据等组成的一种系统,其目的是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考编科技常识1.能源按照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循环再生或循环利用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不需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
常考例子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
4.二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无法直接找到,需要经过加工转换才能获得的能源。
常考例子有:汽油、柴油、沼气、电能。
5.核能是指靠原子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主要释放形式:核裂变能、核聚变能、核衰变。
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6.核裂变主要用到的原料是轴,其应用有:核能发电、原子弹。
7.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要比核裂变多。
常见例子有:太阳内部在不停的发生聚变、氢弹(核武器,我国在1967年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
8.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微生物工程;(4)酶工程;(5)生物反应器工程。
9.基因工程的应用有:转基因食品、抗虫棉。
10.细胞工程在细胞层面上进行操作。
细胞工程的应用有:试管婴儿、克隆。
11.微生物工程的应用有:馒头(用酵母菌发酵)、酒、调味品(如醋、酱油)。
12.“两新一重”是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3.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天地往返、出舱行走、交会对接。
14.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美国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中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5.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
16.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7.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主要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8.海洋能蕴藏于海水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19.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形成的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海洋深处和陆地的永久冻土中。
20.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常识判断试题中科技常识知识要点汇总1.科学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
2.技术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
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3.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
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
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
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
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
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
一、高新科技1.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最早是由原美国副总统戈尔在1993年提出的,其具体定义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由四大部分组成,它们是通信网、各种信息网服务设备、相关的软件与工具、信息资源。
2.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 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
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是3G速率的50多倍。
3.智慧地球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这一概念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
4.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面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只要在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布3颗卫星,即可实现除南北极地区以外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利用这一原理,于1999年10月开通的“全球星”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全球移动电话漫游和全球寻呼。
5.云计算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
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6.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许多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优点:重量轻、强度高、耐磨损、不生锈、成本低。
一辆汽车如果采用全塑料车身,再加上使用陶瓷发动机,车的自重可减轻一半,效率可提高50%以上。
7.新型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复合材料。
玻璃钢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其强度可与钢相媲美,是目前产量高、用途广的一种复合材料。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高频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中,有很多都是知识都是常考的,只是考试的提醒不一样,经常拿来出题的一些知识点就被称为高频考点,那么今天我们就看一下公共基础知识科技方面有什么高频考点吧!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 又1/4 天,采用19 年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 颗。
他在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P.S.高频考点:1、2、5、8、9、10、11、18 。
大家不要看着觉得考点不多,很好记住的样子。
但是融合到试题中,你就不见的回答对,因为知识不是记住就可以的,要经过反复的运用,才能掌握住。
所以看完之后,各位考生可以找一些试题练习一下,以便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