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紫藤萝瀑布一、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四、教学内容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
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
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
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a、学习什么内容?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5篇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用真实衣物做道具模拟情境,帮助学生练习谈论物品的颜色和价格;配以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印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1.掌握如何谈论物品的颜色和价格:Howmuchis/are…?Its/Theyre…dollars.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2.掌握衣物的名称:socks,T-shirts,pants,shorts,sweater,hat3.掌握数字10-314.掌握购物礼貌用语:CanIhelpyou?Illtake…Thankyou.Yourewelcome.(二)能力能够在生活中买必要的东西。
(三)情感在生活中要应用礼貌用语。
三、教学重点谈论价钱四、教学难点结合物品的颜色、数量等询问和回答价钱。
五、教学媒体常见衣物;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方法1:通过询问学生衣服的颜色复习颜色词汇,进而引出衣物的话题。
方法2:拿出不同种类的衣物引起学生注意,进入话题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2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13个单词.2.初步介绍一下复数的概念.3.学会运用介绍人的句型:This/thatis...以及these/thoseare和询问人的句型Isthis/that...学习重难点:掌握指示代词this/these,that/those的用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熟练掌握本节课的词汇.1.个人试读,组内相互纠正发音.2.老师领读,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发音.3.自己读并记住汉语意思,组内检查.4.小组竞赛,看谁记的多而快.5.认真观察1a的图片,将单词与图中的人物搭配,小组讨论并核对答案.6.听录音,完成1b,小组核对答案.学习任务二:1.听录音,完成2a.2b,小组核对答案.2.介绍家人,引入复数的概念.Thisismyf________,andthisismym________.Theyaremyp_________.把下列单词变为复数形式.mother—__________father—_________brother—_________sister—________friend—___________grandfather—____________grandmother—____________总结名词变复数的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变化this—__________that—_________is—__________学习任务三:熟练运用介绍人的句型:This/thatis以及These/thoseare和询问人的句型Isthis/that┅1、看图片1a,引入:ThisisDave.Thisishissister.2、用Thisis┅Theseare┅句型依次介绍Dave的其他家人。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时一:人和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内容- 课文:《人与自然》- 重点词汇:自然、关系、环境、保护- 重点句型: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讨论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文《人与自然》,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考人类应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分组讨论自然环境的保护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自然环境,说明它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保护的建议。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是否能从多个角度思考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文明、有逻辑的短文第二单元:古代人的生活课时一: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理解古代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内容- 课文:《古代人的生活》- 重点词汇:古代、生活方式、不同- 重点句型:古代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古代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古代人的生活》,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3. 帮助学生对比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4. 分组讨论古代文化中有趣的事物,并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古代文化。
6.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化,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其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能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对比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是否能写出准确、连贯的小作文,描述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意义...(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教学反思本教案整体设计简洁明了,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一①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①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口语表达。
③想像写作训练。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①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①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
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①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1)外形设计理念;(2)服饰搭配理念;(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③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2篇)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刚从小学升上来很难一下子过渡到初中的思维,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后能够有所感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来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1.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明确:主要写了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状况的语句,摘录下来读一读。
3.研读赏析:理清“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_ 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理解;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昨天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大家说说看《伟人的细胞》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你预习了哪些生字词?是怎么弄懂它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如果有个人问你:”《伟人的细胞》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1)要求同桌两个人说一遍;(2)指名几位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下故事内容。
交流后并作出评价。
(四)阅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1、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同学默读课文,默读后思考: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一、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2、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三、教学方法:问答法、诵读法四、教具:常规教具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物理奖,一次是化学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的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子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要让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什么炫耀的地方。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自传体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 )小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
(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复习导引(一)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二)复习重点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20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三、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列表法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二)整体感知: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
(三)课文研讨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列表: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谚语:“云交云,雨淋淋”“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
(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六、总结课文,延伸探讨: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七、布置作业: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3、课文作业本八、教学反思:云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科学知识是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学性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纯科学的学习,可在提问的方式上多样化,用文学的形象化充实科学的东西,这样驾驭语文教材的能力会提高的更快,除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外,也不应忘了对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整理12篇)篇1: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二、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步骤:一、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课堂交流,引出新课。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说说文中写到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明确:穿新衣服、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竞赛。
(板书)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子竞赛。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
幻灯出示: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
②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体现过节的喜庆气氛?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学习,你觉得应该掌握哪些重点内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如:龙舟竞渡:a、节日赛龙舟的气氛如何?b、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c、比赛时船员是怎样分配的?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对他们赛龙舟时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d、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有哪些?赶鸭子场面:a、赶鸭子活动有什么目的?b、赶鸭子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的心情怎样?(教师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问题,然后讨论。
可从两方面谈学习体会:其一,传统节日给人带来的欢乐;其二,就文章的写作特点而言。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获得有益启示。
假如你就是龙舟竞渡或赶鸭子场面中的一员,试想象当时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心情。
龙舟竞渡取得胜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四、与课文中写到的端午节习俗相比,你的家乡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些习俗?为什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寓意吗?五、作业:回家将课文中描绘的端午日热闹情景讲给父母听。
篇2: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节:有理数的概念1. 学习有理数的定义,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
2. 掌握有理数的符号表示,例如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
3. 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规则。
第二节:有理数的乘除法1. 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乘法的规则。
2. 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规则。
3. 练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例如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练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节:整式的概念1. 学习整式的定义,理解整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
2. 掌握整式的符号表示,例如单项式用“ax”表示,多项式用“a+b”表示。
3.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规则。
第二节:整式的加减法1. 学习整式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规则。
2. 学习整式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规则。
3. 练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整式的混合运算1. 学习整式的混合运算,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掌握整式混合运算的规则,例如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练习整式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方程的概念1. 学习方程的定义,理解方程的意义。
2. 掌握方程的符号表示,例如“ax+b=0”。
3. 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例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3. 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节:应用题1. 学习应用题的定义,理解应用题的特点。
2.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解答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一节:不等式的概念1. 学习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9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悟浓浓亲情。
2、品味语言,感受散文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刻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相亲相爱》。
2、导语: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美妙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庭,来感受一下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美好的亲情故事,你一定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的美好。
3、现实课题、作者。
走进莫怀戚,了解作者(出示投影,师读生明确)。
二、朗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课文,听读感知(出示投影、播放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熬、霎时、嫩芽、分歧、粼粼师提问,正音。
生齐读两遍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生答,师引导,出示答案,完成投影)。
(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这里是相信并听从的意思。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时语气要温和,语调要平稳,声音不能过高或过低,亲切中要含着庄重。
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把文章再读一遍。
(读后纠错、评价)5、听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投影)。
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怎样?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跳读课文,评谈人物(投影)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对他/她的描写。
跳读完成后击出一家四口人的投影,并逐一提问,根据提问完成板书。
生答后总结出:母亲:体谅儿子,疼爱孙子“我”:孝敬母亲儿子:聪明懂事妻子:贤惠、明理最后追问:这几个人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尊老爱幼这个家庭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幸福和睦2、品味语言,感悟亲情(1)本文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同学们用圈点法画出你喜欢的地方,然后互相交流,说明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会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重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精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讲析(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闻名语文教化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始终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识,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化的探讨。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2、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观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备的图画。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备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协作,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第一章:有理数1.1 认识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1.2 数的开方和平方掌握数的开方和平方的定义及性质学会数的开方和平方的运算方法1.3 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定义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学会绝对值的运算方法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单项式与多项式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定义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运算方法2.2 整式的加减法掌握整式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将整式化简和合并同类项三、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方程与不等式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定义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3.2 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3.3 方程的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乘除法学会检验方程的解四、第四章:不等式4.1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4.2 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3 不等式的应用学会将不等式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技巧五、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1 数据的收集学会使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掌握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5.2 数据的整理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掌握数据整理的常用方法5.3 数据的分析学会利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六、第六章:图形及其位置6.1 图形的认识学习平面图形的定义与特性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点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6.2 图形的度量学习图形的度量单位掌握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使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技巧七、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学会书写和识别二元一次方程组7.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加减法、等式相乘法学会使用图像法和解的检验7.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会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方程组解的应用技巧八、第八章:不等式组8.1 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学会不等式组的书写和识别8.2 解不等式组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学会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方法8.3 不等式组的应用学会将不等式组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不等式组解的应用技巧九、第九章:函数及其图像9.1 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学会函数的表示方法:表格、解析式、图像9.2 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9.3 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分析十、第十章:综合与应用10.1 数学综合题学会分析综合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掌握解综合题的步骤和方法10.2 数学应用题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复习本册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有理数重点环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难点环节:有理数的平方和开方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重点环节:整式的加减法难点环节:整式的化简和合并同类项三、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环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环节:方程的解法技巧四、第四章:不等式重点环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环节:不等式的应用和解法技巧五、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重点环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难点环节: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六、第六章:图形及其位置重点环节:图形的认识和位置关系难点环节:图形的度量和尺规作图技巧七、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环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难点环节:方程组的应用和解的检验八、第八章:不等式组重点环节:解不等式组的方法难点环节: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方法九、第九章:函数及其图像重点环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难点环节: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理解十、第十章:综合与应用重点环节:数学综合题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难点环节:解决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本教案涵盖了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有理数、整式、方程、不等式、数据处理、图形、方程组、函数以及综合应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5篇部编版七班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奇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妙,例如我们今日走进的课文,不仅有漂亮的文章还有梨花林、漂亮和善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名贵的中国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便利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老师点拨:叙述挨次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仆人是谁?(1)同学思索;(2)小组争论;(3)全班沟通。
引导同学把握文章的构思奇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尝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老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观赏。
(1)同桌沟通(2)小组争论(3)老师引导同学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老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到处如诗如画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漂亮感受。
(1)指名同学读;(2)老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同学对的理解。
同学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的共同学问。
2、老师补充的生活经受和写作背景。
展现背景材料,引导同学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彭荆风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学校,成为学徒、校对员、记者、副编、文学团体“木叶文艺俱乐部”。
他经受了许多苦难,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优质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探究1 《Hello!》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人打招呼和介绍自己的基本表达方式,重点单词为hello、name、fine。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音、单词- 教学难点:短语、句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己准备的招呼卡片,向学生们问好,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老师播放“Hello Song”,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语音节奏和基本单词,再带领学生逐个研究每个单词的发音和意义。
合作探究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搭档练,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模仿对话。
拓展运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如自我介绍等。
课堂小结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口头问答测试。
第二单元探究1 《I have a sister》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简要介绍他人家庭的方式,重点单词为parents、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词、句子- 教学难点:语音、具体表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包含自己家庭成员名字的图片,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老师播放家庭成员介绍视频,让学生自主了解单词和句子。
合作探究学生们分组练介绍家庭成员和别人家庭成员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对话练。
拓展运用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情况进行介绍。
课堂小结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单词和句子,并进行问答测试。
第三单元探究1 《My school》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同时学会交流学校的地址、感受等信息,重点单词为school、teacher、student、desk、chair。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音、单词、短语- 教学难点:描述性句子的表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校全貌图片,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
自主探究老师出示学校地图,让学生自主研究地图上的名词、省略号、标点符号等,通过讲解梳理单词和短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目录:一、第一单元教案二、第二单元教案三、第三单元教案四、第四单元教案五、第五单元教案一、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十九首》、《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学校新同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些陌生的同学,看看我这个完全陌生的老师,我们就知道新的生活开始了。
其实,说到新,大家肯定还有更多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的不同。
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这几天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小学时相比,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朋友,并说明互相吸引的理由和过程。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觉得许多同学已经对新的生活开始逐步适应了,对其他同学也已经了解很多了,有的甚至成了朋友。
所以,这个“陌生”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其实也不那么陌生,小学的同学、朋友很多不在身边了,但我们又有了新的朋友,而且这段新的友谊将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求学路程,让我们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
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新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