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6分计划学时: 102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专业中是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这一理论体系,本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具有创新素质和应用素质为目的,能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素质、空间想象与空间组织能力;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为今后参加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将课程基础理论分三个层次:园林艺术、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园林构成要素;各论部分划分成五大模块: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
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设计的程序与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设计程序完成整套园林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实践教学理念是:观研做悟。
包括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
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形式有:借助多媒体案例赏析、模拟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作品。
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有:城市园林调查、园林公司实践锻炼、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界的园林工程师)、技能大赛活动。
2.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等职业技能,成为园林企业设计、施工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等园林规划设计技能,达到中级景观设计师资格相关要求,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课程。
旨在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原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和园林规划设计技能,为学生进行园林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学习园林艺术原理和美规律,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以及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法。
【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学习,能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城市道路、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公园设计)。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和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树立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的观念,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部分绪论【教学要求】了解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对象、依据和原则。
学习和掌握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2、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3、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原则4、《园林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5、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第一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教学要求】掌握园林艺术的概念及内容,掌握园林布局的形式与特点,了解中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艺术1、园林美2、自然美:色彩美、音响美、姿态美、芳香美3、生活美4、艺术美:造型艺术美、联想意境美、自由意象美5、形式美:主与从,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第二节园林的形式与特点1、园林布局的形式与特点1)规则式园林2)自然式园林3)混合式园林4)自由式园林2、园林形式的确定第三节中外园林概述1、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1)萌芽期2)形成期3)发展、转折期4)成熟期5)高潮期2、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1)外国古代园林2)外国近代园林3、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1)数量增加、面积扩大2)类型多样化3)布局上以植物造景为主4)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5)国际化第二章园林布局【教学要求】掌握园林布局的原则并巧于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了解园林的静态布局、动态布局、色彩布局,掌握园林造景的方式方法并善于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来源:作者:发布日期:08-05-22 浏览次数:48784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的设计、能够绘制相关的园林设计图纸、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简单的设计概算。
本课程以《园林艺术》、《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测量》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1.2 设计思路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城市常见绿地类型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
这些都是风景园林设计员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并结合目前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屋顶花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等几个学习项目。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行业、企业联系,采用“五步教学法”。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必修学分 6 学时96先修课程园林设计初步、园林绿地规划原理I大纲本文一、课程内容第一学期第一章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综述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第三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第二章街旁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街旁绿地概述第二节街旁绿地的功能、特征第三节街旁绿地规划设计第三章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道路绿地概述第二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第三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第四章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单位附属绿地概论第二节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第五章居住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居住区与居住绿地概念第二节居住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第三节居住绿地规划设计第六章生产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生产绿地规划设计第二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第二学期第七章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广场概述第二节城市广场分类第三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方法第八章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第一节滨水带状游憩绿地第二节路侧休憩绿地第三节步行街绿地设计第九章专类园规划设计第一节专类园概述第二节专类园规划设计方法第三节专类园规划设计第十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概述第二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第三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二、课外作业每周临摹两张钢笔画三、实验无四、实习一周野外实习(参观、学习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实例)五、课程设计(一)街旁绿地规划设计(二)小游园规划设计(快图)(三)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四)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五)小型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快图)(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七)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八)小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快图)(九)带状公园规划设计(十)专类园规划设计(快图)(十一)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六、主要教材王浩主编. 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七、主要参考书1.李铮生主编.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王浩. 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6.刘滨谊.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章俊华等译. 道路景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王向荣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0.王珂,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11.(加)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2.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II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园林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给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手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及适用专业1.本课程的定位《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属专业技能必修课,与园林中的其他各门课程联系紧密。
本课程是在植物学、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学、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CAD等先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
它的后续课程主要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2.适用专业及课时全日制专科园林技术专业,课时数为78课时。
二、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针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企业项目的整个制作运行流程,对整个工作过程、图纸的总体内容及编排形成初步认识,并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角色扮演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2.设计思路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以最终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图1设计思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知识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园林景观的设计制作流程、基本原理和规范。
归纳分析主要表现在: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及案例分析,能归纳园林规划设计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特点和策略,能分析好的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的具体场合与情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园林规划设计编制系部: 环境与建筑工程系编写负责人:胡青青编写成员:崔怀祖高晓鸿教研室主任审核:胡青青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六日第一部分课程的标识第四部分教学项目与目标要求一、教学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准确地说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2、能准确陈述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3、能够熟练陈述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规范及基本概念;4、能熟练陈述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绘制的基本内容及注意问题;5、能够陈述设计说明书编制的方法与内容;6、能够熟练陈述项目投资概算编制的方法与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完成各类园林绿地的方案设计;2、能够运用各类园林设计图纸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3、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4、能够完成设计项目的投资概算。
(三)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诚实守时的精神;2、学会团队合作,和团队一起完成团队目标;3、勇于创新。
二、教学项目内容、目标及活动设计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及目标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参考课时1 园林规划设计概论1、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2、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原则;3、园林建设的作用与意义;4、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5、了解我国和世界园林发展概况。
活动一:通过案例讲解促使学生关注园林规划设计原则的实际运用,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42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1、掌握园林美学的内容和形式美的原则;2、掌握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和园林赏景与造景的手法;3、熟悉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园林布局及形式特征;4、了解园林绿地的类型及各项定额指标。
活动一:通过案例讲解促使学生关注园林艺术相关理论的实际运用,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训练停车场绿地空间设计案例教学、项目教学83 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1、了解园林构成要素的组成及其功能要求;2、掌握园林地形、园路与广场、园林建筑小品以及园林植物等构成要素的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3、掌握各构成要素在规划设计中的相互关系。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美术、园林植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导课程为基础,是为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它也是进行园林施工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
本门课程主要学习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园林初识、园林艺术、园林要素等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另一部分是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技巧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否学好本门课程将直接决定学生能否胜任园林设计员和绘图员两个工作岗位。
(二)课程基本理念《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是以园林工程技术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着重开发和培养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园林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本位;二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三是适应企业流行趋势,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四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园林规划设计》分为两大模块,共计150学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块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共计三个学习情境,70学时,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课程的认识;模块二是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共计四个学习情境,80学时,侧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方法及技巧。
同时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的具体情况,把实际项目引入到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中,让项目牵动教学;聘请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分组模拟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园林规划设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设计训练,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激发设计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是通过专业实训,让学生掌握流行的、实用的创意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前言作为一名园林学专业的学生,园林规划设计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于园林美学及艺术的敏感性以及对于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现代国内外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概况;3.熟悉园林设计中的软硬景观元素构成、植物配置、设施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知识;4.能够运用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
2.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小型园林规划设计;2.能够在团队中担任园林规划设计工作;3.能够在项目中对各项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合理决策;4.能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表达和沟通。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园林事业、关注绿化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园林规划设计基本概念1.园林规划设计的定义;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3.园林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软、硬景观元素的构成;4.园林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植物配置及其特点。
3.2 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1.调查研究方法;2.分析综合方法;3.设计创意方法;4.设计表达方法。
3.3 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1.分析、考察一个项目场地的特点和需求;2.进行场地勘测、现场考察、素描手绘;3.设计由具体需求出发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4.完成方案构图、绘图。
四、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自我介绍、课程设计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流程流程,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战性运用。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30%2.课程设计报告:30%3.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及成果:30%4.课程测试:10%六、总结本课程要求学生针对实际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深化本领域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6分计划学时: 102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专业中是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这一理论体系,本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具有创新素质和应用素质为目的,能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素质、空间想象与空间组织能力;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为今后参加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将课程基础理论分三个层次:园林艺术、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园林构成要素;各论部分划分成五大模块: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
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设计的程序与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设计程序完成整套园林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实践教学理念是:观研做悟。
包括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
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形式有:借助多媒体案例赏析、模拟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作品。
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有:城市园林调查、园林公司实践锻炼、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界的园林工程师)、技能大赛活动。
2.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等职业技能,成为园林企业设计、施工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等园林规划设计技能,达到中级景观设计师资格相关要求,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来源:作者:发布日期:08-05-22 浏览次数:48784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的设计、能够绘制相关的园林设计图纸、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简单的设计概算。
本课程以《园林艺术》、《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测量》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1.2 设计思路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城市常见绿地类型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
这些都是风景园林设计员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并结合目前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屋顶花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等几个学习项目。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行业、企业联系,采用“五步教学法”。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课程确定的是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任务作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
另外,本课程设计的学习项目必须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能力的递进。
能力的递进不是根据流程的先后关系确定的,而是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的。
例如:我们将设计内容相对简单的道路绿化设计安排在前面。
而且在同一项目内任务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例如:在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这部分,也应先选择相对简单的居住组团设计,再选择较为复杂的大型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为了更为清楚的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即不再采用“掌握……”、“了解……”、“熟悉……”、“具备……职业能力”等传统的课程目标表述方式,改为用学生在相关课程内容掌握中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
即使是概念和原理知识也要求如此。
比如“掌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表述方式,按照表现性目标的要求,它应表述为“能够准确地说出道路绿地规划的原则、方法,并且能够独立完成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图纸的绘制,并且能够熟练编制设计说明书”。
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对象”。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该门课程建议总学时为70,学分为3.5。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园林设计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并且具有开放性。
本课程的工作情景是完成各种类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准确的运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其主要工作内容有:方案设计、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编制等内容。
这些工作任务涉及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规范等相关要求与知识。
在整个工作任务中,我们要求完全重现工作任务所学要的场景和环境,并引导学生按照设计行业内的工作流程与程序,完成整个设计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完成各类园林绿地类型设计的方案,具备独立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的能力。
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各种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能够通过各类设计图纸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能够编写绿化设计说明书;能够进行简单的投资匡算;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园林设计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1 能力目标1、能熟练完成各类园林绿地的方案设计;2、能够运用各类园林设计图纸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3、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4、能够完成设计项目的投资概算。
2.2.2 知识目标1、能够准确地说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2、能准确陈述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3、能够熟练陈述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规范及基本概念;4、能熟练陈述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绘制的基本内容及注意问题;5、能够陈述设计说明书编制的方法与内容;6、能够熟练陈述项目投资概算编制的方法与内容。
2.3 素质目标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实守时、勇于创新的精神3、课程内容和要求4. 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4.1.2 教材应将本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员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项目,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1.3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1.4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1.5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方法4.2.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4.2.2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2.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2.4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类园林绿地的特点、设计的原则、规范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2.5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4.2.6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 教学评价4.3.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4.3.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设计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3.3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4 教学资源4.4.1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4.4.2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4.4.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4.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动脑动手、时学时习、即知即行”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4.5 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5 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