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花园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3
108个趣味化学实验展开全文1、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 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2、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3、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
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
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4、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 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5、自动长毛的鸭子: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
水中花园
实验原理:
各种金属盐类与硅酸盐作用,在盐晶体表面形成硅酸盐薄膜,该薄膜不溶于水但具有半渗透性。
在薄膜里面形
成盐的浓溶液,薄膜外面是硅酸钠溶液,外面的渗透压明显小于薄膜里面,薄膜膨胀,达到一定的压力后,薄膜
破裂,金属盐溶液射出,与外面的硅酸钠作用,又生成了另外一层难溶的硅酸盐薄膜。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像
植物不断地生长起来一样。
实验药品:
试剂:
1.Na2SiO3溶液:Na2SiO3固体与水的质量比为45:100,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并加热加速溶解,加热
到50。
C,约20分钟可以完全溶解。
Na2SiO3溶液的配置量视水槽容积而定。
2.绿豆大小的FeCl3固体、MnCl2固体、CoCl2固体、Pb(NO3)2固体、Ni(NO3)2固体、Ca(NO3)2固体、
Fe(SO4)2固体。
3.如果能找到白色的砂子可以铺在容器底部起到美观作用。
仪器:水槽、镊子、天平、量筒、药匙、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水槽底部铺一层洗净的砂子(找不到可以砂子可以省略这一步),只是起美化作用。
2.再在水槽中加入适量配好的Na2SiO3溶液,液面高度不可低于4cm。
3.然后选择绿豆大小的盐晶体加入Na2SiO3溶液中,注意颜色的搭配,少放些FeCl3固体,多放些MnCl2固
体Ca(NO3)2固体。
FeCl3固体必须放在容器边缘。
4.观察到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就像美丽的海草从砂子中长出来,可以请学生先参观其他实验20min后可以
看到美丽的花园,但时间也不可过长FeCl3固体开花比较快,不断生长,时间过长会比较难看。
注:。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滴管等。
实验步骤: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用玻璃棒搅拌水,观察现象;用滴管滴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变化。
实验材料:酚酞、醋、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将酚酞滴入醋中,观察颜色变化;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火柴等。
实验步骤: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现象。
4. 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碳酸钙、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5. 实验五:简单过滤操作实验目的:学习简单的过滤操作,了解过滤的原理。
实验材料:滤纸、漏斗、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混合物(如泥土水)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观察过滤后的液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化学试剂:水、酚酞、醋、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碳酸钙、盐酸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2024年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1.某小组以“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1]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结论](1)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有,由此可推断出组成蜡烛的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任务二:探究高低蜡烛熄灭顺序[实验2](2)小组同学做了两组实验。
一组是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如图甲);另一组是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如图乙)。
甲图实CO的物理性质验中低处蜡烛的火焰先熄灭,高处蜡烛的火焰后熄灭。
由此可证明2是。
乙图实验中高处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低处蜡烛的火焰后熄灭。
面对这一异常现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处的蜡烛先熄灭?[猜想假设]猜想1:高处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烧杯上层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
猜想2:高处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烧杯上层氧气的浓度不足。
[实验3](3)为了验证猜想I,小组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两种气体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80%和20%,将燃着的小蜡烛伸入该混合气体中,发现,从而证明猜想1不正确。
[实验4]为了验证猜想2,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
[实验数据」I.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①.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解释与结论](4)实验4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5)通过以上实验可推测猜想2是正确的。
请结合图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相关数据及变化趋势解释说明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
[反思与评价]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资料查阅,得知: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易使人在火灾中窒息。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水中化学花园是一门小学科学托管课程的拓展课程,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探索有关水和化学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中化学花园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安排。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2.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3. 探索水中溶解物质的特点;4. 学习水能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5. 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和性质首先,教师将给学生呈现一些关于水的简单实验,如水的凝固、蒸发和沸腾实验,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将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解释其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水的特性和性质。
2. 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教师将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循环过程。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水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日常生活中对水的使用方式。
3. 水中溶解物质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特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性。
4. 水能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水与物质反应的基本现象。
教师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水与酸、碱和金属等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向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5. 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教师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就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案安排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等。
2. 导入环节(约1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如冰块融化、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好奇心。
3. 知识讲解与身边故事分享(约15分钟)教师将通过讲解和分享一些有趣的身边故事,帮助学生对水的特性和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4. 实验探究(约40分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水的酸碱性的测试等,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水中花园是一种独特的植物栽培方式,它将植物栽种在水中,通过水中的营养物质来滋养植物生长。
这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新鲜的蔬菜和花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基于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在水中花园中,植物的根部暴露在水中,通过水中溶解的营养物质来吸收养分,从而实现生长。
其次,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涉及水中的营养物质。
在水中花园中,通常会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以供植物吸收养分。
这些营养液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氮、磷、钾等。
通过调节营养液的配比和浓度,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另外,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关。
在水中花园中,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光照不足也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包括植物根系的氧气供应。
植物根系在水中生长时,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
因此,在水中花园中,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
最后,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还涉及植物的选择和管理。
不同的植物对水中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水中花园的实验时,需要选择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进行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更换水质、清理水中的杂质、修剪植物等工作。
总的来说,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涉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水中的营养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根系的氧气供应以及植物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水中花园的实验,并取得更好的栽培效果。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谢谢阅读!。
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神奇的化学花园: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为神奇的化学过程之一。
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光合作用的反应来揭示其神秘的本质。
材料准备:1. 没有色素的水苔、铁线莲等水生植物2. 高亮度的光源(如聚光灯或太阳光)3. 灭菌水和培养皿4. 酒精5. 细刷6.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洗净植物:将水苔或铁线莲等水生植物放入灭菌水中,用细刷轻轻洗净,去除表面的污物。
2. 分组实验:将植物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数量相等。
3. 照射条件:一组植物暴露在光照下,另一组则放在黑暗中,作为对照组。
4. 实验观察:将光照组的植物放置在高亮度的光源下,观察其叶片的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对照组则不予光照。
5. 定量观察:记录每组植物的变化,如叶片颜色、气泡数量等,并对其进行定量化描述。
6. 实验记录: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7.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尝试揭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和记录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组的植物叶片呈现出鲜绿色,而对照组的植物叶片逐渐变黄。
2. 光照组的植物产生了大量气泡,而对照组的植物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3. 光照组的植物呈现出较为旺盛的生长状况,而对照组的植物生长缓慢。
这些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中的重要性和神奇性。
在光照下,植物叶绿素吸收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使用该能量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氧气。
而在黑暗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中的反应步骤,导致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无气泡产生。
这进一步验证了光合作用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浅谈中学化学时代下的阅读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摘要:中学时代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仅是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多的是要高效理解化学传达的信息,并通过相应信息的加工,将其以某种形式或记录或展示到某种平台上。
那作为一线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特殊时期的阅读任务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
关键词:化学;阅读;逻辑;关键词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要研究化学阅读,就要先从为啥要学化学开始谈起。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抛开革命先辈般安天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外,当下的同学们无外乎以下的一些原因:以便今后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考一个好成绩从而进一个好高中,喜欢这个学科,为了父母家人而学,又或者是被人逼着学……我们可以把以上的人分为:有内动里的和没有内动力的。
前者在学习时,比后者而言具有较好的持续度。
作为老师,应该引领同学们,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让有内动力的同学,坚持的方法更行之有效;一方面让内动力不足的同学,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的闪光点,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化学阅读的原动力。
二、化学学科魅力无穷内动力不强的同学,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感知化学的魅力呢?化学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可不是泛泛而谈的。
(一)神奇的魔术中有化学魔术对于很多人而言是神秘的,有趣的。
其实魔术绝不是魔法的体现,反倒是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比如化学中常见的一个魔术,魔棒点灯,是在没有明火的前提下,把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的灯芯后,将酒精灯点燃的一个操作。
通过有趣的魔术,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有兴趣自然有动力,让化学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来解密其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还会感觉无趣吗?(二)美丽化学美轮美奂通过特殊的摄影技术(微距摄影、高速摄影、延时摄影和红外热成像),呈现的《美丽化学》《重现化学》,以其特有的视角展示着化学的美。
以《美丽化学——化学花园》为例:视频中有烟絮般白色沉淀的生成,也有缓吐泡泡般的黄色沉淀的生成,这里还有精灵般的蓝色珊瑚沉淀的生成。
化学知识点归纳笔记化学这门神奇的学科,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神秘花园,里面的知识点就像是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朵,等待着我们去采摘。
先来说说原子结构,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家庭。
原子核是家长,居于中心,带着正电荷;而核外电子呢,就像是调皮的孩子,围绕着原子核欢快地转呀转。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里,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俩相处得还挺和谐。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有趣?再讲讲元素周期表,它就像是一个班级的座位表。
同一周期的元素,就像坐在同一排的同学,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增加,性质逐渐变化。
同一主族的元素呢,则像是住在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的住户,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卤族元素,氟、氯、溴、碘,它们都有氧化性,一个比一个性子“稳重”些。
化学方程式也是个重要的家伙。
它就像是一个魔法咒语,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配方和念咒的方法,就能变出你想要的东西。
比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H₂ + O₂ = H₂O,多么神奇!配平化学方程式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要让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这可得费点心思呢。
还有酸碱盐,酸就像个脾气有点暴躁的家伙,能把活泼金属欺负得产生氢气;碱呢,性格温柔些,能和酸中和,让一切归于平静;盐呢,种类繁多,就像个杂货铺,啥样的都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就像是一场赛跑。
反应速率快,就像运动员跑得飞快;而达到化学平衡,就像是运动员们都跑到了终点,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有机化学也不能落下。
烃类家族,烷烃、烯烃、炔烃,各有各的特点。
烷烃老实巴交,就知道一个劲儿地连着单键;烯烃有点活泼,双键让它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炔烃则更调皮,三键让它的性子更急。
化学实验更是化学里的重头戏。
做实验的时候,你得像个小心翼翼的厨师,量要准,操作要规范,不然一不小心,“菜”就做砸啦。
总之,化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和奥秘。
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一定能在这个神秘花园里收获满满的知识宝藏!咱们可不能被那些复杂的知识点吓倒,要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勇往直前!。
结晶的模式:高雅?魔幻?恐怖?你选哪种?
重新美丽化学瞬间!
1
金属置换
Zn+2AgNO3—2Ag+Zn(NO3)2
Zn+CuSO4—Cu+ZnSO4
Zn+Pb(NO3)2—Pb+Zn(NO3)2
2
沉淀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该反应中,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会产生白色沉淀物氯化银。
2AgNO3+Na2S2O3—Ag2S2O3+2AgNO3
2AgNO3+K2CrO4—Ag2CrO4+2KNO3
2CuSO4+2NaOH—Cu2(OH)2SO4+Na2SO4 3
化学花园
硅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硅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钴
硅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锌
硅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铁
硅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钴4
结晶过程
硫酸铜结晶
硫代硫酸钠结晶
三草酸合铁酸钾结晶
醋酸钠结晶
5
颜色变化
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夏槿华朵
浸泡在盐酸溶液中的夏槿花朵
6
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蛋壳中) 氢氧化钠溶液的电解反应
7
舞动的荧光液滴
8
烟雾
蜡烛烟灰
檀香燃烧
NH3+HCl—NH4Cl(白烟)。
2024北京昌平初三二模化 学2024.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工艺制作的主要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 红纸剪成窗花B. 泥土烧成瓷器C. 冰块制成冰雕D. 糖吹成糖人2.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3.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 FeB. ZnC. NaD. Ca4. 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如下图,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铝C. 硅D. 氧5. 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 过滤B. 吸附C. 蒸馏D. 沉降6.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蔗糖B. 植物油C. 泥土D. 面粉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五氧化二磷B. 矿泉水C. 食盐水D. 碘酒8. 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 木炭B. 镁条C. 蜡烛D. 铁丝9. 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难溶于水B. 无色气体C. 能燃烧D. 熔点低10. 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1.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NaOHB. H 2SO 4C. NaClD. C 2H 5OH 12.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A. NH 4HCO 3B. K 2SO 4C. K 2CO 3D. Ca(H 2PO 4)213. 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 B. 分类回收垃圾,合理利用资源C. 积极植树造林,提高空气质量D. 大量使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14.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B. 检查气密性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15.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 2B. KMnO 4C. CO 2D. MnO 216.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 2H B. 22H C. 2HD. 2H17.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 石灰石B. 氯化钠C. 浓盐酸D. 浓硫酸18.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氧气用作燃料 B.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C. 氮气用作保护气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19.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
科研中的化学之美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揭示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还展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美学特征。
化学之美贯穿于科研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和神奇。
化学之美首先体现在分子的结构和形态上。
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的形成和排列,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化学画卷。
例如,DNA 的双螺旋结构展现了简洁而优雅的对称美,有机分子的复杂结构则展示了化学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化学反应也是化学之美的体现。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和分子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物质和能量。
这些反应过程中蕴含着动态的美,如火焰的跳跃、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等。
化学反应的神奇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化学成为一门充满惊喜和发现的科学。
此外,化学还为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许多化学实验产生的颜色、荧光和晶体结构都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化学花园中各种金属盐在琼脂凝胶上形成的美丽图案,以及荧光染料在显微镜下展现出的绚丽色彩,都让我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化学之美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中,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食品添加剂到医药制剂,从环保材料到新能源开发,化学原理和技术贯穿于方方面面。
化学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之,科研中的化学之美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分子结构的精巧、化学反应的神奇,也涵盖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通过欣赏和理解化学之美,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漂亮浪漫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以下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化学反应,可是十年难得一见喔!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小编一起走进化学的神奇世界吧!
1.水中花园化学实验
该实验主要通过金属盐与硅酸钠反应,在反应瓶内生成不同颜色的金属硅酸盐胶体,宛如一座“水中花园”,相当漂亮:
2.黄金雨化学实验
将固体的碘化铅融化,装入瓶内简单摇晃,即可形成“黄金雨”!不过这不是真正的黄金,大家不要太激动了!
3.大象牙膏化学实验
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再加入一些高锰酸钾,即可发生相当剧烈的化学反应:黄色状的物质如喷泉般从容器中喷涌而出!这就是相当着名的“大象牙膏”化学实验。
4.硫氰酸汞分解(“法老之蛇”)
原理:硫氰酸汞受热分解,部分产物燃烧。
2Hg(SCN)2 →2HgS + CS2 + C3N4
CS2 + 3O2 →CO2 + 2SO2
2C3N4 →3(CN)2 + N2
5.火柴燃烧
原理:火柴头包含红磷、硫和氯酸钾。
擦火柴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和硫燃烧、氯酸钾分解出氧气辅助燃烧。
水中花园化学实验英语作文Title: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of Creating an Aquatic Garden。
In today's experiment, we embarked on a fascinating journey to create an aquatic garden, a harmonious blend of chemistry and nature. This experiment aims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of aquatic plant growth and the role of various chemical components in fostering a thriving underwater ecosystem.To begin with, we gathered the necessary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a glass aquarium, aquatic plants such as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lilies, gravel substrate, nutrient-rich aquatic soil, and a variety of chemical additives.Firstly, we carefully prepared the aquarium by thoroughly cleaning it to remove any residues that might interfere with the experiment. Next, we added a layer ofgravel substrate to provide a stable base for the aquatic plants and promote water circulation. Then, we carefully arranged the aquatic plants, ensuring they had enough space to grow and thrive.Now, it was time to introduc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of aquatic plants. We added a balanced fertilizer containing essential nutrients such as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o promote healthy growth. Additionally, we supplemented the water with carbon dioxide to enhance photosynthesis, a vital process for plant growth.To maintain the water's pH level with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aquatic plants, we carefully monitored and adjusted it using pH buffers as needed. Proper pHregulation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and preventing the growth of algae, which can compete with aquatic plants for resources.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w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dissolvedoxygen levels,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Regular water testing allowed u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chemical interventions and make adjustments accordingly.As the days passed, we observed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quarium into a vibrant aquatic garden. The aquatic plants flourished, their lush greenery adding beauty and tranquility to the underwater landscape. The careful balance of chemical component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creating an optimal environm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fostering a thriving aquatic ecosystem.In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of creating an aquatic garden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nature. By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various chemical components in promoting plant growth and maintaining water quality, we gaine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y of aquatic ecosystems. This experimen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ponsible stewardship in preserving and protecting our natural environment.。
让数学思想之花在化学花园中绽放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过程,而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综合此分析更重要,因为新知识的生长往往是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单一的学科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因此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发展对人提出的自然要求。
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初中化学学科中出现的综合试题以初中相关学科知识为载体,体现学科间的渗透与结合,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主要是应用数学方法(因式分解、不等式、奇偶性、假设法证明)或思想解化学题。
一、转化思想的应用:把某些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使其简化,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也是数学中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化归与转化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
这体现了研究科学的一种基本思路,即把“不熟悉”迁移到“熟悉”的路子上去。
例1、铁的三种氧化物feo,fe2o3, 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对于此问题大多数学生会直接比较这三种物质的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果这样的话,计算量较大,解题效率较低。
如果我们利用数学的思想来思考,使上述化学式中铁原子的个数都是6,则以上化学式可写为fe6o6, fe6o9,fe6o8,很容易可以看出,一个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9,8。
在铁原子个数相等(6个)的情况下,氧原子的个数越多,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低,由于6<8<9,所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eo>fe3o4>fe2o3,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水中花园实验现象和原理哎呀,水中花园这个实验可太神奇啦。
那实验现象简直就像在水底下打造了一个奇幻的小花园呢。
刚开始把那些金属盐的固体颗粒放入硅酸钠溶液里的时候,就像在播种一样。
过一会儿啊,你就会看到从这些颗粒上开始长出像树枝、像草丛一样的东西。
有的像细细的小柱子往上长,有的像撑开的小伞,五颜六色的,可漂亮啦。
比如说,把硫酸铜颗粒放进去,就会慢慢长出蓝色的“植物”,就像海底长出了蓝色的珊瑚一样。
氯化钴会形成粉色的像花一样的东西。
那这神奇现象背后的原理呢,其实是这样的。
硅酸钠溶液就像一个特殊的魔法土壤。
那些金属盐在硅酸钠溶液里发生了化学反应。
金属离子和硅酸根离子相互作用。
这些金属离子就像一群小建筑工人,它们和硅酸根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不溶性的硅酸盐。
这些硅酸盐就像小树苗一样,从金属盐颗粒那个“种子”上开始生长。
而且它们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因为不同的金属离子和硅酸根离子的结合方式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形状。
就像硫酸铜里的铜离子和硅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蓝色硅酸盐就有它独特的生长形态。
这个实验就像在水底下举办了一场大自然的艺术展览。
这些像花园一样的东西不断地生长、变化。
而且啊,这个实验还挺好玩的呢。
你可以多放几种不同的金属盐,这样就能打造出一个超级丰富、超级漂亮的水中花园。
在这个过程中,就像在看一场神奇的表演。
那些“植物”慢慢地长出来,你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海底创造世界的魔法师。
这些不溶性的硅酸盐的形成和生长,是这个实验的关键。
它们就像在水底下用化学物质搭建起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这个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蕴含的化学原理可是很有意思的。
它让我们看到了化学变化能创造出这么美丽的景象。
就像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容器里,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化学世界的窗户。
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化学的美,感受到化学的奇妙之处。
化学趣味实验----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很浩大的工程?不!化学能够协助你在实验室轻轻松松地造出一座漂亮的“水中花园”。
操作: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为什么把金属盐进入水玻璃溶液就能够建造出一座漂亮的水中花园呢?具体是这样的。
当把金属盐固体加入硅酸钠溶液后,它们就开始缓慢地和硅酸钠反应生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胶体(绝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例如:CuSO4+Na2SiO3=CuSiO3↓+Na2SO4MnSO4+Na2SiO3=MnSiO3↓+Na2SO4CoCl2+Na2SiO3=CoSiO3↓2+NaCl生成的硅酸盐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因为渗透压的关系,水持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
反复渗透,硅酸盐生成芽状或树枝状。
这个花园的建造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你能够静静地看着瓶中的花园慢慢地“拔地而起”。
硅酸盐缓慢地与硅酸盐反应,刚开始时烧杯底的晶体的顶端慢慢地长出各种颜色的“枝芽”(硅酸盐),接着这些枝芽持续地向上生长,只需要静静等上半个小时你就能够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水中花园”。
再告诉你一个让这个水中还原长生不老的小秘密。
只要用玻璃滴管或吸虹管轻轻地将瓶中的硅酸钠溶液吸出,然后再沿着瓶内壁缓缓注入清水,不去震动玻璃瓶,那么这个水中花园就能够“万年长青”了。
一般的化学教材介绍“水中花园”实验时,都要求在250mL的烧杯中实行。
即先取50 mL水玻璃,加入15 0mL,蒸馏水混合,即配成了25%的硅酸钠溶液。
采用这种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试剂用量太大,浪费严重。
若1个班有40人,4人1组做实验,完成这个实验就需要500 mL水玻璃试剂;有4个平行班级就至少需要2000 mL水玻璃试剂。
感受化学的魅力,化学迷不能错过这些震撼瞬间!化学带领人们认知物质的本质、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奥秘,推动着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今天将和大家一起感受化学的魅力~1当一滴硝酸银溶液,坠入一杯氯化钠溶液之中会发生什么?在《美丽化学》的镜头下,我们看到,在漆黑的天幕之下,突然划入流星雪白灿烂的轨迹,然而,流星在中途折转方向,缓缓上升,然后像礼花般轰然绽放,火花四射,下沉,及至最后,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冰山。
这是之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没有目睹过的景象。
△铜置换出银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8类美丽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置换,沉淀反应,化学花园,结晶过程,颜色变化,产生气体,舞动的荧光液滴,以及生成烟的化学反应。
在这部片子的镜头下,化学真的是太美了。
这是魔法吗?不,这是科学。
镁的燃烧,像是一颗星星突然在夜空中爆发,锂的燃烧,像局部火山喷发。
铁粉的燃烧,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写照。
氢气的燃烧,则像是一只紫红色的四处乱窜的精灵。
金属置换反应让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如何生长成一片森林,一丛草地如何绽放成一片花海。
△铅的置换过程《美丽化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一个科普项目,用百微镜头记录化学反应。
一经推出,一个月内这些美丽的画面,把印象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化学知识,变成了美妙的艺术,孩子们一定也无法抗拒这样神奇的魅力。
2上海教育电视台首播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
面对公众疑惑,面对舆论争论,面对公众对于科学认知的缺失,多位化学权威及中科院院士表示希望为为化学正名,为化学发声。
这套科普纪录片一共分为6集,分别以“化学的起源”、“化学与人类饮食”、“化学与材料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展望未来化学”为题材,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
第一集《化学慧光》神秘的炼金术师为何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先驱?第二集《饮食之基》酸、甜、苦、咸、鲜……人类如何感知到五味?第三集《绚丽生活》你是否思考过?身边使用的一切,来自哪里?颜色为何如此多姿多彩?而在未来,人类的化学研究又将走向何方?3这是BBC 在2010年放送的元素背后的故事,豆瓣高达9.1分。
化學花園
花團錦簇的水底世界※器材:水玻璃、燒杯、各種金屬鹽類※操作過程與現象「化學花園」(chemical garden)也被稱為「矽膠花園」(silica garden),是以「水玻璃」(矽酸鈉,Na2O • xSiO2)的水溶液與各種金屬鹽類,形成有如花園般的繽紛結晶(如圖一),在化學課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實驗方法相當簡易,過程如下:1.取「水玻璃」(矽酸鈉,Na2O • xSiO2)加入5倍體積的水,在燒杯(或透明容器)中攪拌均勻後靜置。
水溶液的體積,建議高度不必超過10公分。
2.取金屬鹽類(例如:硫酸銅、氯化鐵等固體)約半刮勺,直接倒入水玻璃水溶液中。
不要移動或晃動燒杯,仔細觀察,金屬鹽就會逐漸往上長出針狀或樹枝狀的結晶,而且越長越高喔!3.如果同時倒入多種金屬鹽類,不要互相壓擠重疊,以免相互干擾反應。
由實驗過程可發現不同的金屬鹽類,除了顏色差異之外,形成結晶的速度也不一樣,例如鐵籬子相當的快,甚至肉眼就可看到結晶在往上成長。
另一方面,結晶形狀也會有所不同,圖二為不同金屬離子的結晶形狀素描。
觀賞實
驗過程(9.8M)※原理水玻璃的成分為矽酸鈉(Na2O • xSiO2;x=0.5~4),結構如圖三所示。
矽為四面體結構,分別以共價鍵鍵結四個氧,其中二個為氧離子,分別與鈉離子形成離子鍵,另二個氧原子再分別以共價健鍵結其他的原子相互鍵
結。
本
實驗的結晶成長過程如圖四,說明如下:當加入金屬鹽晶體時(圖a),水玻璃與金屬離子反應,晶體表面形成一層矽酸鹽的薄膜(圖b),此薄膜具有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的性質,只能讓較小的水分子滲透進入。
滲透進入的水再溶解金屬鹽類,使半透膜內的滲透壓增加(圖c),壓力增加至某一程度造成半透膜破裂,金屬鹽水溶液因而流出(圖d)。
流出的金屬鹽水溶液一接觸水玻璃,又形成半透膜(圖e),水再次滲透進入、半透膜再破裂…..,如此反覆進行,結晶就一直延伸生長。
上述過程中,水玻璃與金屬離子反應,形成矽酸鹽薄膜的結構如圖五所示。
以銅離子為例,當硫酸銅加入水玻璃水溶液中,銅離子與水玻璃中的鈉離子交換,銅離子可以和其他矽酸離子形成更複雜的離子鍵,進而形成結晶。
但是實際的反應過程頗為複雜,不只是包括圖五的結構,例如
Collins, Zhou, Mackay., Klinowski(1998)由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發現半透膜包括了三層的結構,分別是:金屬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矽酸金屬(metal silicate)、矽膠(silica)。
由於化學花園包含的現象相當豐富,直到2010年都還有相關學術論文的發表。
※叮嚀的話1.水玻璃水溶液
的濃度,會影響對於結晶的形成速度與大小,版主以硫酸銅試驗的結果,以水玻璃:水=1:5的比率效果最佳。
2.實驗後的廢棄液,務必倒入回收桶處裡,不可隨意倒掉!3.在教學上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與討論以下問題:(1)將不同金屬鹽類的結晶情形,以素描方式紀錄結晶形狀,可以增加學生的印象以及觀察能力。
(2)實驗各種不同濃度的水玻璃水溶液,對於結晶情形有何影響?(3)討論「半透膜」的特性,有哪些構造也是屬於半透膜?有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