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89 MB
- 文档页数:12
住房财富价值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r——来自CFPS(2014)数据的证据刘玉飞;周颖洁;杨政宇【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摘要】从理论上探讨了住房价值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与机制,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基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住房价值对居民家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存在挤出效应,即住房价值并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且这种负面效应在有房贷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强烈.进一步考察发现:就城乡差异来看,住房价值对消费结构的负面效应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就房产数量来看,除现有住房外还有2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其住房价值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负面影响要更小;就收入水平而言,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家庭买房后受到的财富约束越来越小,对消费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也逐步降低;就住房类型来看,从单元房、平房、小楼房到别墅,住房价值对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大.【总页数】13页(P17-29)【作者】刘玉飞;周颖洁;杨政宇【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3【相关文献】1.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基于CFPS2012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汪伟;刘玉飞2.财富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住房价值增加对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蔡祖顺; 雷鹏飞; 胡琳琳3.健康冲击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机制——来自CFPS四期的经验证据 [J], 刘松涛;梁颖欣;王林萍4.人情支出、同群攀比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 [J], 刘玉飞;汪伟;常晓坤5.住房财富视角下的代际资源传递效应研究——来自CFPS的经验证据 [J], 黄静;崔光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_基于生命周期、财宝和住房的实证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进步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息提高,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家庭投资结构的变化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家庭财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财宝理论和住房市场的实证分析,探讨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生命周期理论对家庭投资结构的诠释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有不同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
在早期阶段,家庭会倾向于投资于人力资本和子女教育,因为这些投资可以提高将来的收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会逐渐缩减教育投资,转而增加资产投资,以便在退休后能够维持稳定的收入。
对于中国居民家庭来说,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也得到了确认。
依据探究,中国家庭在早期阶段更倾向于将财宝投资于子女的教育上。
这是由于中国家庭普遍重视教育,信任子女受到良好教育后能够有更好的将来。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家庭的投资重点逐渐从教育转向住房和其他资产。
这与生命周期理论的猜测一致,说明中国居民家庭在投资结构上也受到了生命周期因素的影响。
二、财宝理论对家庭投资结构的诠释财宝理论认为,家庭的投资结构会受到家庭财宝水平的影响。
家庭财宝水平越高,家庭更容易进行更多的资产投资,以得到更高的回报。
反之,家庭财宝水平越低,家庭则更倾向于对风险的回避,并选择将财宝投资于相对安全的住房等资产。
在中国,家庭财宝水平的不对等现象比较显著。
探究表明,富有家庭倾向于将财宝投资于不动产、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上,以进一步增加其财宝。
而低收入家庭则较为谨慎,更多地将财宝投资于住房和存款等相对安全的资产上,以保障家庭的生活稳定。
因此,财宝理论能够诠释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财宝水平对家庭投资结构的影响。
三、住房市场对家庭投资结构的影响住房作为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对家庭投资结构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中国家庭倾向于将大部分财宝投资于住房上,这既与中国人对住房的特殊情感有关,也与中国住房市场的特点相关。
区域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6期10㊀㊀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基于MA S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构建与演进 (2016J S D 630008);2018上海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健康管理研发平台 (A 1-U 18205010304).作者简介:戴佳慧(1993-),女,汉族,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供应链管理;侯艳红(1981-),女,博士/副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通讯作者).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 F P S2016数据戴佳慧㊀侯艳红(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㊀要: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 F P S )2016年数据,从家庭特征㊁家庭资产㊁社会资本三方面探讨其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发现户主教育程度㊁家庭人均纯收入㊁金融资产㊁商业保险和社会资本均对家庭人均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规模㊁现金及存款对人均消费影响方向为负.应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㊁鼓励居民购买商业保险,重视社会资本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居民消费;影响因素;C F P S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6.0041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自1978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84元增加到22902元.此外,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2017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增长6.8%.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强调要 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此学者已经做了较多研究.武康平发现收入㊁财产㊁年龄㊁受教育程度等对于居民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史丽媛,孙祁祥认为收入水平㊁文化传统㊁消费习惯,收入差距㊁物价水平㊁人寿保险等都是影响居民有效消费需求的因素;张浩㊁刘晟㊁周广肃等分别从家庭房产价值㊁金融资产㊁社会网络等角度展开研究.本文将从家庭特征㊁家庭资产㊁社会资本多方面展开研究,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建议.2㊀研究设计2.1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选自2016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 F GP S )全国性微观调查数据.C F P S2016共调查了14019户家庭,其中城镇家庭6917户.删除变量中有空缺值的家庭后,本文最终获得6289份家庭数据.2.2㊀变量选择与定义2.2.1㊀被解释变量家庭人均消费(Y ):指家庭总支出与家庭人口数的比值.总支出指家庭一年中在衣食住行等日常开销㊁教育㊁医疗㊁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总和.2.2.2㊀解释变量(1)家庭特征,包括户主年龄(X 1)㊁性别(X 2)㊁教育程度(X 3)㊁家庭规模(X 4)㊁家庭人均纯收入(X 5).C F P S 中没有明确定义家庭户主,本文将家庭问卷中 问卷最合适回答人 指代户主;教育程度用受教育年限表示.(2)家庭资产,包括现金及存款(X 6)㊁金融资产(X 7)㊁房产(X 8)㊁商业保险费用(X 9).商业保险是一项特殊的家庭资产,在本文中指一年内家庭用于购买人寿保险㊁商业医疗保险等险种的总支出.(3)社会资本(X 10),指家庭过去12个月支出的人情礼(实物㊁现金).在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维系社会关系,因此将社会资本纳入变量中是很有必要的.2.3㊀模型设计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如下:Y =β0+β1X 1+β2β1X 2+ +βn X n +ε上式中,X i 代表年龄㊁性别㊁教育程度等变量;βi 为系数;ε是随机误差.3㊀实证分析3.1㊀描述性统计表1为变量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知,户主平均年龄为48.8岁,48%的户主为男性;受教育年限平均为8.54年;被调查家庭平均为三口及四口之家;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收入均为三万多;在社会资本方面,城镇居民现金存款㊁金融资产㊁房产的持有比例比较接近,均高于70%,商业保险的持有比例约为31%,相对较低,由此可知居民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仍偏向于储蓄㊁房产㊁金融资产等确定性资产,商业保险作为一种预防未来不确定性的特殊资产受到的重视程度仍旧有限.城镇居民每年用于人情礼的支出平均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6期11㊀为4800.表1㊀描述性统计个案数持有家庭数(比例)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Y 6289234129230530853.3748077.67X 16289169548.8016.225X 2628901.48.500X 362890228.544.948X 462891143.411.742X 562891205166631674.8765167.84X 662894574(72.7%)0300000067568.51170524.55X 762894821(76.7%)01000000097848.25302259.78X 862895174(81.8%)080000000687978.421859526.91X 962891943(30.9%)02000002139.206714.67X 10628903500004861.039892.03有效个案数6289㊀㊀为避免回归过程中回归系数过大或过小,对家庭人均消费㊁人均纯收入㊁现金存款㊁金融资产㊁房产等变量取对数形式;现金存款㊁金融资产等有0值的变量加1后再取对数.3.2㊀回归结果分析3.2.1㊀回归结果用S P S S23处理,并使用向后消去法建立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㊀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B标准误差B e t a t 显著性(常量)5.5570.09161.3000.000X 30.0200.0020.11111.4630.000X 4-0.1250.005-0.242-25.5360.000L nX 50.4220.0090.47145.1660.000L nX 6-0.0220.004-0.116-5.5530.000L nX 70.0210.0040.1105.1360.000L nX 90.0400.0020.17318.1730.000L nX 100.0460.0030.13714.8380.000R20.518F967.809(0.000)㊀㊀根据回归结果,可建立以下方程:L n Y =5.557+0.02X 3-0.125X 4+0.422L nX 5-0.022X 6+0.021L n X 7+0.04L n X 9+0 046L nX 103.2.2㊀结果分析由回归结果可知,显著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有户主教育程度㊁家庭规模㊁家庭人均纯收入㊁现金及存款㊁金融资产㊁商业保险和社会资本.在家庭特征方面,户主年龄和性别对家庭人均消费没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人均消费对数增加0.02,人均消费提升为原来的e 0.02=1.02,增加了2%;家庭中每增加一位成员,人均消费降低11 8%,说明家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β=0.422),即人均纯收入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e -1=1.72倍),消费支出对数增加0.422倍,人均消费支出增加e 0.422-1=0 525倍.在家庭资产方面,现金及存款对消费支出具有负向影响,金融资产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作用大小接近,方向相反.进一步分析可知,持有金融资产的4821户家庭有4574户持有现金和存款,其余1468户未持有金融资产的家庭皆无现金存款.由此可推断家庭通过抑制消费提高储蓄,当储蓄达到一定额度时会寻找其他金融理财方式,同时消费增加.商业保险对家庭消费也有显著正向作用,商业保险通过降低了未来不确定风险可能导致的家庭经济损失,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房产对家庭消费无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部分家庭购入房产,但仍处于还房贷阶段,因此无法提高消费.社会资本的提高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通过非正规金融融资和劳动力流动对消费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4㊀结论与探讨本文从家庭特征㊁家庭资产㊁社会资本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户主教育程度㊁家庭规模㊁家庭人均纯收入㊁现金及存款㊁金融资产㊁商业保险和社会资本均对人均消费有显著影响.家庭存在规模经济,随着家庭规模增加,人均消费支出减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家庭现金存款和金融资产影响大小接近,方向相反,居民在保证储蓄的基础上配置金融资产;商业保险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增加居民消费.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推进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降低家庭参与股票㊁债券等资本市场交易的门槛和成本,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理财观念和能力,优化居民资产结构从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2)鼓励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提升居民保险意识,提高居民商业保险购买意愿,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从而降低家庭未来不确定风险;(3)重视社会网络在促进金融获得性和劳动力流转中所具有的信誉担保㊁技能传授㊁信息共享㊁风险分担等潜在效用,实现家庭社会网络的良性发展,从而正向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参考文献[1]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E B /O L ].h t t p ://w w w.go v .c n /x i n w e n /2019-01/21/c o n t e n t _5359647.h t m.[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E B /O L ].h t t p ://w w w.go v .c n /x i n w e n /2018-10/11/c o n t e n t _5329597.h t m.[3]武康平,徐豪熠,杨超.老龄化背景下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学报,2017,4(01):62G90.[4]史丽媛,孙祁祥.人寿保险与居民消费 来自中国数据研究[J ].保险研究,2014,(04):74G81.[5]张浩,易行健,周聪.房产价值变动㊁城镇居民消费与财富效应异质性 来自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J ].金融研究,2017,(08):50G66.[6]刘晟.我国城镇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对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J ].中国商论,2016,(26):60G62.[7]周广肃,马光荣.人情支出挤出了正常消费吗? 来自中国家户数据的证据[J ].浙江社会科学,2015,(03):15G26+156.[8]胡俞,韦克难.社会网络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数据的分析[J ].城市问题,2013,(05):16G20.[9]南永清,臧旭恒,蔡海亚.社会网络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吗[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3):1G15[10]石永珍,王子成.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基于城镇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J ].城市问题,2017,(11):53G63.。
住房财富的城镇家庭消费效应研究——基于CFPS数据库的
证据
张萍;周倩如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学研究》
【年(卷),期】2022(37)3
【摘要】与一些具有高稳定消费率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率持续低位。
住房是居民家庭消费品,也是重要家庭资产,如何利用好住房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CFPS 2016年和2018年数据,以拥有住房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住房的正向财富效应广泛存在,且对食品衣着、文娱美容和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一、二线城市更是如此。
不同群体中,低收入、中年组、持有2~3套房的城镇居民受住房财富波动影响较大。
住房信贷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刺激家庭消费。
因此,丰富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完善信贷市场,稳健实行差异化房贷、因城制宜的住房相关政策十分必要。
【总页数】14页(P117-130)
【作者】张萍;周倩如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5;F063.2;F063.4
【相关文献】
1.住房财富价值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r——来自CFPS(2014)数据的证据
2.财富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住房价值增加对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3.农户家庭商业保险决策行为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
——基于CFPS数据对商业保险财富效应的检验4.房屋财富效应、异质性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5.住房价格波动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2012-2018年CFPS数据的实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家庭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的实证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投资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话题。
在金融投资的领域,随着金融机构推广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销售其移动资产变成了理财时期的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调查,中国家庭的理财产品分布很广,在投资者的位置,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为居民选择最多的金融产品;在抵抗通货膨胀的方面,股票、基金、房产为居民压轴选择最多的理财产品。
然而,家庭投资除了单纯的选择理财产品,更应该依据家庭的生命周期来实行资产配置。
这一资产配置是指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过开展不同的投资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来实现最优化的资产投资收益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围绕着中国家庭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的实证分析,来探讨家庭应该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分配不同的资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盈余资金来做出一个优化的资产配置。
第一、家庭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的概念家庭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的概念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对个人家庭的生产成果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创造最高的家庭净资产增值。
家庭生命周期投资建议发掘家庭在当前开支预算下的最佳资产配置,利用收养和与任何其他投资路径的时机,都围绕此目标进行。
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家庭的资产配置也会逐渐调整,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命风险阶段,合理配置不同的资产,满足家庭对不同资产的需求,以确保家庭的资产长期增值。
第二、中国家庭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的特点1.家庭资产配置高度依赖现金资产和住房资产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特点是依赖现金资产和住房资产。
根据统计数据,现金储蓄是中国家庭财产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住房资产是中国家庭拥有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的最大占比。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们对现金储蓄和房地产有着比较强的信仰,这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和不充分,以及缺乏普及和公认的资产配置理论的影响。
2.年轻家庭资产配置比例偏重于风险资产年轻家庭关注资产增值,资产配置比例偏重于风险资产。
此类家庭通常处于生息,事业起步期,家庭收入较低,因此他们通常会把全部收入花费在日常开销,资产减少。
家庭持有住房、金融负债和金融市场参与——基于
CFPS(2018)的实证检验
秦海林;孙可
【期刊名称】《当代金融研究》
【年(卷),期】2022()6
【摘要】房产具有投资和必需品的双重属性,家庭无论是出于投资需要还是出于生活需要而配置房产,都会占用家庭大量资产与负债,这无疑会对金融市场参与产生挤出效应。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相关数据,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家庭持有住房对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持有住房显著降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异质性检验显示该效应在非农业户口家庭以及购房成本较低的居民家庭中更为显著。
同时,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家庭持有住房会通过减少家庭的金融负债降低金融市场参与。
因此,政府应更加关注居民住房问题,缓解居民住房贷款压力,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增强经济活力。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秦海林;孙可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家庭金融服务获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资产投资\r——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2.认知能力、财富积累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3.金融素养、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和微观收入流动性的关系探讨
——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4.家庭金融文化、社会互动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实证分析5.农村非农就业家庭负债对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检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住房价格变化与居民消费——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住房价格变化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住房价格上升能够显著促进家庭消费。
关键词:房价;家庭消费;微观面板数据;CFPS数据引言二十年来房地产产业,对国民消费的影响日趋扩大。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微观面板数据对房价变动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进行研究。
文献综述房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具体可以归为以下三种:第一、住房价格上升,居民消费增加。
Ludwig和Slock(2002)[[1]]通过宏观数据研究发现,房价的上涨会在5%的水平上促进居民非住房性消费的增加。
对于无房家庭,房价上升会使其放弃购房,其平均消费倾向也会因此显著上升(杜莉等,2012)[[2]]。
第二、住房价格上升,居民消费降低。
住房价格上升会导致租房成本上升,而住房价格上涨使城镇居民提高了储蓄率而减少了家庭消费[[3]-[4][5]]。
第三、房价变动对消费并不存在明显影响[[6]]。
一些学者认为,房价的波动对冲了有住房家庭和无住房家庭的影响,而且租金的波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价的波动,因此房价的整体上涨并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7]]。
1 理论机制关于房价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可归结为“财富效应”、“房奴效应”、“抵押效应”和“替代效应”。
两种力量的相互制衡使得家庭消费与住房价格的关系难以预测。
2.描述性统计表1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变量描述性统计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变量符号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家庭总支出C(元)189953.2297735896100000.00平均住房价格HP(元)5108.5994525.44615000.0净收入Incom(元)82711.9883490.962288480000.00存款deposit(元)47019.6599547.02-1600000.00家庭规模X(人)3.2749041.74888119.003.实证分析3.1模型构建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混合效应模型来考察住房价格变化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具体设定如下:C it=β0+β1·InHP it+β2·Incom it+β3·Indeposit it+β4·X it+εit(1)被解释变量C it为家庭i在第t年的消费,HP it为i家庭在第t年的房屋价格水平,Incom it表示家庭i在第t年除房租收入外的其他收入,deposit it表示家庭i在第t年的储蓄,X it为影响消费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口数等,用来控制家庭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59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对中国经济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同时也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发挥了毋庸置疑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其使得居民沟通效率提高,从而使更多的消费信息和消费方式被大众接受,进而逐步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另一发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大的拓展了居民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并以此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效率,进而增加了其消费需求。
目前,关于互联网与家庭消费关系的研究文献不多,对于互联网是否能够极大地刺激居民消费还需要实证数据的进一步检验。
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从而具体到家庭在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其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是否得到了改善和增加。
进一步地,本文区分城乡间、不同省份间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异质性,从而为互联网影响消费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角度,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理解互联网发展对提高消费水平的作用。
可以说本文是少数几篇利用微观数据研究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影响的文献。
文献综述关于消费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及重点课题,而这一主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
一是,集中研究消费本身的特征,比如消费不平等情况,消费差异的地区特征以及消费结构的分解;二是,研究并解释消费增加或者减少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消费增加提供政文 武1 靳菁华2(1、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内容摘要: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理和路径,并区分消费类型和家庭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针对不同消费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增加食品类、衣着类和文娱类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
理论经济住房财富与劳动参与决策: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姚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在理论分析住房财富对劳动参与决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CFPS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四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住房财富对个体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住房财富对个体劳动参与决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具体来讲,住房财富每增加10%,个体劳动参与提高0.02-0.06个百分点。
为了克服内生性问题,利用居住在同一个村/居的平均住房财富价值作为家庭住房财富的工具变量,采用IV Probit和2SLS分别进行估计,仍然得到了稳健的结果。
进一步检验家庭住房财富影响个体劳动参与决策的机制表明,住房财富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成本效应和预期效应等渠道影响个体劳动参与决策。
[关键词]住房财富;劳动参与决策;CFPS数据[DOI编码]10.13962/ki.37-1486/f.2021.01.007[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10(2021)01-0077-12一、弓I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经历了结构性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住房财富越来越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比为52.28%。
相比全国人均家庭财产7.49%的增速,房产净值增速接近10.3%。
①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也经历了重大转变。
在20世纪90年代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
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导致劳动力失业率上升(Feng等,2015)[1]。
二、文献综述(一)住房财富对劳动参与产生抑制作用French和Benson(2011)[2]评估了由于股票和房屋价值下跌导致的家庭财富突然大幅下跌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明如果2006-2010年间美国房屋资产价值没有下降的话,整[作者简介]姚健(1994-),男,山西朔州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日益受到关注。
家庭投资结构不仅关系到家庭财富的增值保值,也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本文旨在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三个维度,对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优化家庭投资策略、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个人或家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影响其投资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财富的积累,家庭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年龄段家庭的投资结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财富水平是影响家庭投资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财富水平的家庭在投资选择、风险偏好和投资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家庭财富水平的划分,探讨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投资结构特点及其与财富水平的关系。
住房作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投资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
住房投资不仅占据了家庭财富的大部分,还影响着家庭对其他投资品的配置。
本文将深入分析住房投资对家庭投资结构的影响,探讨住房投资与其他投资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
本文将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三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家庭投资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优化家庭投资策略、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背景:介绍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投资结构的因素,如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财富的持续增加,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投资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家庭的财富配置策略,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于中国而言,其独特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和政策导向使得居民家庭的投资结构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
影响研究2023-11-03•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与现状•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目•研究不足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中国城镇家庭财富结构的转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家庭的财富结构正在发生转型,房地产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对家庭财富和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镇家庭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1研究意义23研究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家庭经济学理论,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丰富家庭经济学理论通过对住房财富与城镇家庭消费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城镇家庭的健康发展。
指导政策制定了解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家庭合理配置资产,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02文献综述与现状03随着数据的丰富和方法的进步,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消费行为。
国内外研究现状01国外研究02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期研究开始关注住房市场波动、政策变动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研究主要集中在房价波动、政策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消费行为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与思路结论与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利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模型构建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
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和不足。
数据采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住房价格、家庭消费、人口统计等数据。
03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住房财富的直接效应住房财富的增加将直接提高家庭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财富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从而增加家庭的消费支出。
第32卷第3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2No.32017 年 5 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May 2017doi:10.16299/j. 1009-6116.2017.03.003引用格式:杨碧云,肖英豪,张浩.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 :22 -32.YANG Biyun,XIAO Yinghao,ZHANG Hao.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eal estate wealth up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CHFS data[J].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7,32(3) :22 -32.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杨碧云,肖英豪,张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分组回归和逐步检验法对家庭房地产财富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房地产财富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且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 度要大于对非耐用品消费。
房地产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财富效应在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显 著,年轻户主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高于年老户主家庭,且东部地区家庭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
此外,本文深入研究了 房地产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财富会通过影响家庭的风险态度来影响家庭消费;房地产财富 越高的家庭,风险规避程度越低,家庭消费也越多。
2021年5月第39卷第3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May. 2021V ol. 39No.3家庭财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C F P S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余丹\孙群力 '周镖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宄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査(CFPS)2014年与2016年的数据,采用有序P ro b it模型分析了家庭财 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研宄发现:首先,家庭净财富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自评健康水平,且家庭财富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呈倒“U型”关系;居民健康异质性检验发现,家庭财富的提高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有房者和未参加医疗保险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
其次,家庭财富构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家庭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的增加都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但房产净值与健康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金融资产与健康之间则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最后,随着家庭财富水平的提高,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逐渐下降,但当财富值超过临界值后,家庭财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之提高,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带来慢性病问题,使得居民自评健康下降。
[关键词]家庭财富;财富构成;居民健康;倒“U”关系[中图分类号]F 12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710(2021)03-0071-11一、引言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健康状况的改善,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特别 是C0VID-19的爆发,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齐良书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收入不断提高、生 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同时,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气在Grossman提出的健康生产函数中,健康 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WiU d ns〇n和Marmot认为个人健康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紧密相关且收入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因素®。
家庭财富水平与金融排斥——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洋;任柯蓁;刘雪瑾【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学研究》【年(卷),期】2018(033)002【摘要】Based on 2014 data of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 CFPS), this study utilized the value of total household assets to measure household wealth.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 in household wealt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residents being excluded by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ouseholds with higher levels of wealth tended to accelerate their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As a result, wealth inequality in China continues to worsen.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urban and rural sub-sampl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in household wealth appeared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alleviation of financial exclusion of rural resident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government take measures to chan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discrimination towards the less wealthy population group and encourage them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so as to share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2014年的数据, 以家庭资产净值衡量家庭财富量, 实证研究发现家庭财富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居民受到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可能性;高财富水平家庭通过参与金融市场加速其资本积累, 资本集聚使得中国财富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对城市和农村子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 家庭财富水平的提高对于缓解农村居民受到金融排斥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 建议政府采取措施扭转金融行业存在的"嫌贫爱富"倾向, 鼓励金融企业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 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总页数】11页(P106-116)【作者】周洋;任柯蓁;刘雪瑾【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家庭财富水平与金融排斥——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洋;任柯蓁;刘雪瑾;;;2.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朱健齐;黄淋榜;孙宾3.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朱健齐;黄淋榜;孙宾4.家庭财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CFPS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余丹;孙群力;周镖5.认知能力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周洋;王维昊;刘雪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