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农业院校园林植物绘画实验创新课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527.80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教育课程植物喷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自然教育课程植物喷画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植物喷画活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喷画技巧创作出具有植物特点的作品。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植物喷画工具:喷枪、颜料、画板、纸张等。
2. 植物样本:花朵、叶子、树枝等。
3. 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提问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 介绍植物喷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操作:1. 分发植物样本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教授喷画技巧:如何控制喷枪的力度、角度和距离。
3. 指导学生运用喷画技巧在画板上创作植物喷画作品。
4.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让其他同学观看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植物展览,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兴趣。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植物观察日记。
教学延伸:1. 将植物喷画作品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进行跨学科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喷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在展示和评价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园林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香菊,金平国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4期李香菊1,金平国2(1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命科学系 331200;2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与资源系)摘要:《园林花卉》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去体验,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过程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园林专业;体验式教学法;《园林花卉》课程目前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如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等。
要破解这些矛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则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1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即为亲身经历之意。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于1995年进入中国。
先后开展了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研究 ,对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体育教学、外语口语的模拟情境教学、语文教学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中。
由于体验式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得众多教育工作者潜心于这种教学方式的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有利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2体验式教学法的原理据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
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
农业院校中艺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3T05:55:41.1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刘峄,梁发辉,刘海荣,史滟滪,刘慧芹[导读] 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专业为例刘峄,梁发辉,刘海荣,史滟滪,刘慧芹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摘要:以天津农学院花卉艺术学专业为例,对农业院校花卉艺术系列课程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强化了课程间的融合,彰显了特色.通过优化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编写精品教材以及施行全过程考核模式,花卉艺术系列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艺术学;花卉艺术;改革;实践1.引言我国农业院校人文艺术类学科比重较低,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美学价值,美育教育不容忽视[1]。
部分农业类大学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素养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2-3]。
为了更好的分析,我们以花卉艺术学为例进行研究。
插花、盆景、压花等课程是农业院校中园艺、园林等专业经常开设的涉及艺术门类的课程,也往往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生命感知的一门通识课程成为全校规模的选修课。
插花、压花、盆景作为单独的三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尽管各门课程侧重点有所差异,但也会浪费较多的教学学时.各门理论课程都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但忽略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将几门课程合并,加强实践课程比例,这门课既是劳动教育课也是素质教育课,使学生在课程中各知识点融合贯通,更好的理解花卉艺术的应用价值[4-5]。
课程的整体设计目标为陶冶心灵,提高学生认识花、欣赏花以及玩花的水平,引导学生爱花、用花,致力于花卉艺术的传播,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美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国标)学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执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3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三)课程设计理念 (1)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3)(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3)(三)课程思政实施要求 (5)(四)1+X证书内容融入 (5)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5)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5)(一)教学要求 (5)(二)教学方法 (6)(三)教学手段 (6)(四)教学资源 (6)(五)实训条件 (6)(六)师资队伍 (6)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6)《园林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园林美术》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综合运用前导的空间造型与透视,绘制淡彩速写景观设计图,从本质来说,是设计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视觉语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奠定学生的专业储备,提升审美能力,掌握能表达描绘创作构思的基本功,是园林专业相当重要的先导内容。
本课程可作为景观设计、观赏园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也可作为景观设计人员及手绘爱好者的学习内容。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面向园林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园林公司,对从事设计、测绘、预算、业务、施工等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起到支撑作用。
《植物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种植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先行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规律和植物的应用,是种植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全面认识植物、学好各相关专业知识和开拓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课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园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重点讲授、认真观察、系统比较,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与发育的表现规律和本质,为后续有关课程(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育种学等),以及从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农学、园艺、设施农业等专业(高职),规定总学时60学时,采用任务驱动式设计教学,每4学时连上,理论和实验穿插进行,实验项目12项,现场教学4学时,实训4天,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能理解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和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2、能理解植物基础的基本知识、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3、会运用植物基础的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能叙述出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能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识别植物界的各大类群;2、能力培养目标(1)会植物实验的一般技术(徒手切片、水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2)能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解剖结构;(3)能进行植物分类与鉴定、会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能准确识别当地常见植物。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自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具有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3)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4)具有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5)具有吃苦耐劳、忠于职守和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植物写生》的美术课教案设计(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植物写生》的美术课教案设计《植物写生》的美术课教案设计篇一:四下美术植物写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通过写生植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生能力,以及学生的线造型表现能力。
教材中展示了学生作业的各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写生兴趣。
【课型】绘画【教学用具】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公园里、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出示课题)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②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二、解疑和探究。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逐渐壮大,学校教育也从建场初期的聚合开始逐渐向外延伸。
4 结语全球化是北塔山牧场学校向外延伸不可抗拒的外在引力。
北塔山牧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享受了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等带来的一系列的资源共享,随着牧区的城镇化,越来越多的牧民迁移到城镇,牧区的教育也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教育领域。
诸如在学校教育、科技医疗等一系列外界资源不断吸引下,牧区教育发展势必会迎来新时代,可以想见,教育已然成为走向更广阔区域的通道,在更大的区域下共享更多的资源,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1] 新疆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史志编纂委员会.北塔山牧场简史[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7.[2]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 何伟华,黄玉鑫.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8县(市、区)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5):8-12.“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植物栽培类课程教学改革浅议——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刘 玮,邓光华,张微微,王 琼,刘 牧(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摘要]农业生产变革的产生,是农业生产与新兴技术结合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农业已进入到4.0时代,乡村振兴、两山理论也对中国涉农学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农科”建设着力于推进农业学科与其他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对于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栽培类课程教学团队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推进了相关课程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植物栽培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农学专业描述篇一:大学农学专业介绍:园林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专业概况:教学实践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江苏]苏州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江苏]扬州大学[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山西]山西师范大学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贵州]贵州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吉林]延边大学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湖南]湖南农业大学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吉林]长春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山东]聊城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 [安徽]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天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大学 [湖南]吉首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广东]韶关学院 [浙江]浙江林学院 [天津]天津农学院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北京]北京农学院 [广东]嘉应学院 [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广东]肇庆学院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 [云南]西南林学院篇二:大学农学专业介绍:植物保护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专业概况: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吉林]吉林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江苏]扬州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山东]聊城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浙江]浙江林学院 [天津]天津农学院[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西南林学院[辽宁]沈阳农业大学 [黑龙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甘肃]甘肃农业大学 [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海南]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新疆]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篇三:大学农学专业介绍:茶学主干学科:食品科学.园艺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茶树栽培与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茶叶加工学.茶叶审怦与检验.经济管理与营销.专业概况: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茶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茶的综合利用和营销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科学.茶叶优质高产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3.掌握茶叶品质形成及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4.具备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检验.茶叶审评和营销方面的方法和技能;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大班美术植物写生教案设计意图教案标题:大班美术植物写生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本教案旨在通过植物写生活动,培养大班学生对自然界植物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通过亲身体验植物写生活动,学生将能够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教案步骤: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的植物观察活动,提问他们对植物的印象和观察到的特点。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植物写生。
解释植物写生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等特点,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 激发学生兴趣:- 准备一些真实的植物样本,如鲜花、树叶等,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写生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植物写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实践活动:-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引导他们选择一个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写生。
- 在学生观察和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注意植物的细节和特征,并提醒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察。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颜色和形状来描绘植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4. 分享和讨论:-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植物写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的作品。
-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的写生体验,如他们观察到了哪些植物特征,用什么线条和颜色来表达等。
5. 总结和展望:-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写生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将植物写生的技巧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户外写生或观察家中的植物。
- 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如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其他主题或继续进行植物写生活动。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植物写生活动,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互相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作品,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园林花卉学为例张永平乔永旭李素华蒋亚华刘宇张楠(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宿迁分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江苏宿迁223800)摘要新农科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园林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
该文以宿迁学院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为例,提出了园林花卉学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三结合”的实验项目筛选标准;按照花卉产前、产中和产后时间轴线设置专业课程实验;打造双创平台,设置创新课程实验;校企合作,推行部分实验到企业实习制度;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推行创新学分纳入课程成绩制度。
针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体系构建提供成功经验。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花卉学;实践创新技能;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5-0176-03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kills of Core Courses of Garden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aking Landscape Floriculture as an ExampleZHANG Yongping QIAO Yongxu LI Suhua JIANG Yahua LIU Yu ZHANG Nan(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Suqian College/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EcologicalCivilization Research Center,Suqian Jiangsu223800)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raining skilled,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deman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arden industry in China.Taking the maj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Suq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kills of landscape floriculture.According to the flowers seedling stage,marketing and after-sales as the time axi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xperiment;This paper will create platforms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set up experiments on innovative courses.This paper also us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students go to th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he part of 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courses which innovative credits were brought into the course score was created.Reform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carry out the system of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credits into the course scores.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practice system,these measures will provid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curriculum building and training system of the great practical innovation skills of agriculture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landscape floriculture;practical innovation skill;training mode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21JSJG702);宿迁市科技计划(创新能力建设)项目(M202001);宿迁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2021XQHZ03];宿迁学院产教融合课程建设项目[2022CJRH23];宿迁学院教材建设项目(2021ZDJC06);宿迁学院学科建设项目(2021ZDJS04)。
以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园林植物造景”花境设计教学为例杨丽琼(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为了适应园林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三农”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教学案例对“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花境设计模块进行了内容重组,将该模块的教学设计为“3环节、12步骤”,合理使用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案例分析、校企共建、课赛融通、课证融通等教学方式。
该教学案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授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花境设计;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环节,解决了教学中的课证融通问题。
2.3课赛证融通教学资源共享以花境相关技能大赛引领花境模块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花境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促进课程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了课赛融通、双创育人问题[3]。
充分合理利用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解决了纸制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互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
3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和做法3.1思路教学过程设计为“3环节、12步骤”共计22学时(见表1)。
3.2具体做法3.2.1深入花境企业实地考察,进行花境植物的识别与鉴赏。
充分分析本教学案例的学情,发现花境教学模块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生缺乏花境植物识别能力。
因此,针对学生花境植物识别困难的问题,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识别花境植物,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及就业岗位,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3.2.2将“课程思政”融入花境设计与施工教学环节。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开展实践教学,将“思政内容和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得到锻炼,在沉浸式学习中得到思想洗礼和升华。
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参加了2021年大学生花境设计竞赛,由课程老师指导的花境作品获得二等奖,并将获奖作品落地施工。
《植物写生》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师:你喜欢哪些植物?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
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板书课题:《植物写生》二、探究式学习活动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
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一幅前后关系混乱。
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
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