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几种不同竹种壁厚性能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1.07 KB
- 文档页数:2
广西4种丛生竹材解剖特征的对比研究作者:向娥琳刘杏娥田根林马建锋杨淑敏王燕高来源:《中国造纸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介于40.2%~46.8%、1.75~3.54 mm、117~229、2.50~5.90之间。
在竹壁径向上,维管束密度由竹黄向竹青逐渐增大,而双壁厚呈减小的趋势,竹壁径中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均为最大。
综合来看,4种丛生竹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
其中,撑篙竹的纤维性能与毛竹相近,粉单竹、青皮竹和吊丝竹的纤维性能更优。
关键词:丛生竹;解剖特性;维管束;纤维形态中图分类号:TS721+.2文献标识码:A丛生竹作为我国竹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各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丛生竹具有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含量高、制浆得率高等优点[1-2],是较理想的制浆造纸原料。
另外,鉴于其优良的纤维特性,从生竹还是纺织品、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竹塑复合材料等纤维制品的主要原料。
近年来,丛生竹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缓解了单一依赖毛竹资源的供应压力。
然而,目前对丛生竹种研究较多局限于径级较大且产量高的麻竹、慈竹、硬头黄竹等[3-5]。
中小径级丛生竹因为产率低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应用并未受到青睐,因此加强对中小径级丛生竹基础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课题所用粉单竹(Bambusa chungii)、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和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本实验用丛生竹种采集于广西,广西现有丛生竹林面积为19.21 hm2,占总竹林面积的56.4%,主要分布在河岸、低丘和村旁[6]。
赤水市几种不同竹种壁厚性能比较研究摘要:通过对赤水市4种竹种壁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撑绿竹与楠竹、越南巨竹、麻竹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显著性,楠竹、越南巨竹、麻竹的平均壁厚均较大,均在1 cm以上,撑绿竹则较小在1 cm以下。
另外研究表明,各竹种的壁厚与胸径的关系均可以利用相关回归方程进行估测,且在各回归方程中,各竹种的回归方程精确度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不同竹种;壁厚;方差分析;赤水市赤水市竹类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竹产区之一,为促进竹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赤水市加大了竹林资源的培育力度。
据不完全调查,全市现有竹林面积7.30万hm2,有散生、丛生、混生等各种竹林类型[1-5]。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赤水市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营,我们对赤水市的楠竹Phyllostachy spupescens、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yunnanicus、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 sMunro等竹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为赤水市竹产业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遵义地区的赤水市境内,该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18 ℃,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3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297.70 h,年均相对湿度82 %左右,无霜期340~350 d,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 m以下地区无霜期300 d左右,800 m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 d[6-8]。
2 试验方法每个竹种按10~15丛为一样地进行调查,且每个竹种设3个样地。
每个样地取样竹5竹,每个竹种共计样株15株,对每个样竹先测定胸径后再平地面伐倒并测量样株的壁厚及株高。
3 结果分析图1为不同竹种壁厚特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楠竹的壁厚最大值接近2 cm,最小在0.70 cm左右,越南巨竹的壁厚最大在1.60 cm左右,最小在0.60 cm左右,撑绿竹的壁厚最大值接近1.20 cm,最小在0.50 cm左右,麻竹的壁厚最大值接近2.30 cm,最小在0.90 cm左右,在平均壁厚中,楠竹、越南巨竹、麻竹的平均壁厚均较大,均在1 cm以上,而撑绿竹的平均壁厚则较小在1 cm以下。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一个有着丰富森林资源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竹子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竹子不仅能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带动生态建设,形成双赢的局面。
本文主要介绍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以及其效益分析。
1. 竹林经济模式赤水市的竹林分布广泛,通过“边角化”开垦,将竹林作为经济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建立起了竹林经济模式。
在此模式下,竹林资源被高效利用,既可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各种竹制品,又可直接销售,获得经济效益。
同时,竹林也具有生态价值,可保持土壤水分,缓解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 渔业养殖模式在竹林经济模式的基础上,赤水市还实行了渔业养殖模式。
利用竹片建造鱼塘,养殖各种贵重鱼类,如草鱼、鲤鱼、鳙鱼等。
同时,竹林还可作为渔业养殖的保护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增加水生动物资源,形成了循环经济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生态旅游模式在竹林经济和渔业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赤水市还开展了生态旅游模式。
利用竹林景观,引进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模式。
生态旅游不仅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效益。
竹林经济模式的建立,推动了当地竹木加工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合作社和企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
根据相关数据,每万元的投资能带来8000元-20000元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生态效益竹林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经济资源,还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竹林具有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可以减轻风蚀土壤,保持土壤水分,确保当地水文环境的稳定。
同时,竹林也能提供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效益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赤水市楠竹林场几种引种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王健;司徒春南;杜文军;张雯【摘要】[目的]为赤水市竹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赤水市楠竹林场种苗繁育基地几种引种竹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并按不同年龄及平均胸径选取2株样竹作为标准木,测定其竹杆和竹枝叶鲜重、树高、胸径、节长、壁厚等.[结果]麻版1号、大叶龙竹、大绿竹胸径较大,而妈竹、撑麻8号胸径最小;大绿竹、大叶龙竹株高较高;沙罗单竹、粉单竹竹节较长;大绿竹、麻版1号和大叶龙竹壁较厚;大绿竹、吊丝单竹和大叶龙竹产量较高(均在105.00t/hm2以上),粉单竹产量最低(仅为49.65t/hm2).[结论]各引种竹的生长状况均较好,其中大绿竹、吊丝单竹和大叶龙竹的产量较高,可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 Objective ] The investigation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of Chishui City.[ Method]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several introduced bamboo species in the seedling propagation base of bamboo forest management area of Chishui C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2 bamboo plant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 tre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and average 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Then the fresh weights of bamboo pole and branches and leaves, tree heights, 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node length and wall thickness of tested bamboo plants were measured. [ Result ] The 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of Dendrocalamus latifiorus Munro × Dendrocalamus hamiltonii Nees et Am. ex Munro No. 1, Dendrocalamus barbatus var. internodiiradicatus and Dendrocalamopsis daii were bigger and that of Bambusa boniopsis and 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 × Dendrocalamus latifiorus Munro No. 8 were smallest; the plantheights of D. daii and D. barbatus were higher; the bamboo nodes of Schizostachyum tunghomii and Bambusoideae cerosissima McClure were longer; the bamboo walls of D. daii, D. latifiorus Munro x D. hamiltonii Nees et Am. ex Munro No. 1 and D. barbatus were thicker; the bamboo yields of D. daii,Dendrocalamopsis vario-striata and D. barbatus were higher, all of theirs were over 105.00 t/hm2 and that of B. cerosissima McClure was low est, being only 49.65 t/hm2. [ Conclusion]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all the introduced bamboo species was better and the yields of D. daii,D. vario-striata and D. barbatus were higher. These 3 bamboo species could be popularized in large area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experiment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4页(P5283-5286)【关键词】楠竹林场;竹种;生长情况;产量【作者】王健;司徒春南;杜文军;张雯【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赤水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竹产区,其竹类资源极其丰富。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在这个地区,竹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产业。
赤水市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对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其效益进行分析。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主要包括竹林保护与恢复、竹子种植与利用、产业链延伸与发展三个方面。
竹林保护与恢复是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基础。
赤水市拥有丰富的竹资源,而过度砍伐和乱砍滥伐严重损害了竹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为了保护和恢复竹林资源,赤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竹林保护区、限制伐竹数量和培育竹林护林员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非法砍伐和滥伐行为,保护了竹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竹子种植与利用是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赤水市通过大规模推广竹子种植和培育技术,提高了竹子的种植品质和产量。
赤水市积极开展竹子的深加工和利用,将竹子制成各种竹制品,如家具、纸张和建筑材料等。
这不仅增加了竹子的附加值,促进了竹业的升级转型,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还涉及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赤水市将竹子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竹子产业链。
赤水市开展了农田与竹林的生态农业发展,通过竹子种植和农作物种植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赤水市还开展了竹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建立了竹文化村和竹子主题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从经济角度来看,赤水市的竹业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环境角度来看,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保护了竹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改善了土壤质量和水源保护,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还促进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黔北地区5种竹材室内耐腐性研究刘青;吴志文;谢双喜;姚云【摘要】将彩绂革盖菌、棉腐卧孔菌和密粘褶菌作为试验菌种接种在硬头黄等5个竹种竹材和马尾松木材上进行耐腐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竹材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不同,且差异较为显著.经过耐腐性评价,最耐腐的竹种为花吊丝竹,耐腐的竹种为斑竹、方竹和篌竹,稍耐腐的竹种为硬头黄和马尾松木材.在彩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侵蚀下,竹材的耐久平均时间较长.【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0(035)006【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竹材耐腐性;竹种;菌种;失重率【作者】刘青;吴志文;谢双喜;姚云【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1.9我国属木材缺少国家,近几年木材市场缺口巨大,寻找可再生资源代替木材是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25%,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84%,中国竹林总面积为500万 hm2,每年生产1 800万 t 竹材,居世界产竹国的首位.竹材的生长比任何一种木材都要快,且具有强度大、弹性好、耐磨等优点,但由于竹材中非细胞壁物质如淀粉、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等含量都较木材高,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很容易发生腐朽、霉变和虫蛀,大大缩短了竹材的使用寿命,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在中国,竹材除用于人造板材以外,大量地应用于支撑杆、脚手架等价值低廉的用途,被认为是 21世纪最有潜力和希望的植物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竹材,对竹材进行防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4].天然耐久性是竹材防腐研究的基础,在此研究硬头黄(Bambusa rigida)、花吊丝竹(Dendrocalmus minor)、篌竹 (Phyllostachys nidularia)、斑竹(Disporopsis aspers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 5种竹材种的耐腐性,旨在为竹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竹子均采自贵州省赤水县境内.该调查地区位于黔北赤水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5°57′54″~106°7′7″,北纬28°20′17″~28°20′40″,海拔高度 331.5~1 730.1m,坡度一般都超过30°,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 200~1 300 mm,最高可达1 500mm,相对湿度为82%,年均温18℃,日照时数1 297.7 h,无霜期长,一般为340~350 d.1.2 试验方法主要参照 GB/T13942.1-92 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久性室内试验方法[5].试块竹材无明显发霉、变色和腐朽,大小为20 mm×20mm×壁厚,保留竹青.饲木取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边材,加工成20mm ×20 mm ×5mm,其中 5 mm 平行于纹理方向.试验菌种为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棉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1.3 培养基的配制麦芽糖琼脂培养基采用麦芽糖 20 g/L、琼脂 15 g/L 配制而成.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待冷却后备用.河沙锯屑培养基根据 AMSD1413-76和GB/T13942.1-92,用250m l 广口瓶加入洗净的干河沙(粒度 20~30 目)75 g,马尾松边材锯屑 7.5 g,玉米粉 4.0 g,红糖 0.5 g,拌匀平整,在培养基表面放入饲木 2 块,各自分开,徐徐加入 50 m l 麦芽糖液(波梅比重 1.03),高压蒸汽灭菌 1 h,待冷却后备用[6,7].1.4 菌种侵染试验木腐菌预先接种在有麦芽糖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生长 10 d 左右,待菌丝在培养基表面长满时,将其菌丝块(直径 5 mm,带琼脂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接在饲木上.接种后将瓶盖拧紧置于培养室中(温度 22~28℃,相对湿度大于75%)培养 10 d左右.试块在103℃烘至恒重,称重得 T1,将试块在100℃常压灭菌 30min,待冷却后接至饲木上,每一个饲木上接一个试块.接入试块后,把瓶盖拧紧,在培养室中(温度 26~28℃,相对湿度大于75%)培养 12 周.12 周后取出试块,轻轻地刮去表面菌丝和杂质,在烘箱中103℃条件下烘至恒重,称重得 T2,计算试块腐烂后的重量损失率.式中:W 为失重率,T1 为侵染前重量,T2 为侵染后重量[8,9].1.5 耐腐等级标准根据 GW/T13942.1-92 木材天然耐腐性的分级标准[10],将耐腐程度分为4 级,如表1所示.表1 木材耐腐性分级标准Tab.1 Classification stand of wood decay resistance 类别等级失重率/%A 最耐腐 0~10 B 耐腐 11~24 C稍耐腐 25~44 D不耐腐>45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竹种耐腐性比较2.1.1 斑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不同竹种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 LSD 检验情况如表2所示.表2 不同竹种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LSD检验Tab.2 The weight loss rate test of different bamboo species under erosion by different strains竹种菌种均值采绒革盖菌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斑竹采绒革盖菌 5.25 0密粘褶菌 15.58 0.03(*) 0棉腐卧孔菌 3.61 0.66 0.01(*) 0方竹采绒革盖菌 4.21 0密粘褶菌14.63 0.01(*) 0棉腐卧孔菌 2.54 0.56 0.00(*) 0篌竹采绒革盖菌 5.81 0密粘褶菌 24.91 0.00(*) 0棉腐卧孔菌 3.50 0.34 0.00(*) 0花吊丝竹采绒革盖菌 3.29 0密粘褶菌 11.19 0.04(*) 0棉腐卧孔菌 3.99 0.82 0.05(*) 0硬头黄采绒革盖菌5.38 0密粘褶菌 48.33 0.00(*) 0棉腐卧孔菌 6.07 0.95 0.00(*) 0马尾松采绒革盖菌 3.65 0密粘褶菌 20.82 0.29 0棉腐卧孔菌 38.60 0.06 0.27 0从表2 可看出,斑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密粘褶菌对斑竹的侵蚀较严重,且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孔菌有明显差异.2.1.2 方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从表2 可看出,方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密粘褶菌对方竹的侵蚀较严重,且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孔菌有明显差异.2.1.3 篌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从表2 可看出,篌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密粘褶菌对篌竹的侵蚀较严重,且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孔菌有明显差异.2.1.4 花吊丝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从表2 可看出,花吊丝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采绒革盖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密粘褶菌对花吊丝竹的侵蚀较严重,且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孔菌有明显差异.2.1.5 硬头黄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从表2 可看出,硬头黄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采绒革盖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密粘褶菌对硬头黄的侵蚀较严重,且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孔菌有明显差异.2.1.6 马尾松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从表2 可看出,马尾松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棉腐卧孔菌>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LSD 检验结果表明,3个菌种对马尾松的侵蚀均无明显差异.2.2 不同菌种耐腐性比较分别用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和密粘褶菌侵蚀试验竹材,侵蚀 3个月之后进行失重率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2.2.1 采绒革盖菌对不同竹材的侵蚀失重率采绒革盖菌对不同竹材侵蚀,其竹材失重率大小顺序为篌竹>硬头黄>斑竹>方竹>马尾松>花吊丝竹.LSD 检验结果表明,篌竹与方竹、花吊丝和马尾松之间有显著差异,硬头黄与花吊丝竹和马尾松有显著差异.2.2.2 密粘褶菌对不同竹材的侵蚀失重率密粘褶菌对不同竹材侵蚀,其竹材失重率大小顺序为硬头黄>篌竹>马尾松>斑竹>方竹>花吊丝竹.LSD 检验结果表明,硬头黄与其它 5种竹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其它 5种竹材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2.3 棉腐卧孔菌对不同竹材的侵蚀失重率棉腐卧孔菌对不同竹材侵蚀,其竹材失重率大小顺序为马尾松>硬头黄>花吊丝竹>斑竹>篌竹>方竹.LSD 检验结果表明,马尾松与其它5种竹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其它 5种竹材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3 不同菌种对不同竹种侵蚀失重率LSD检验Tab.3 The weight loss rate test of different bamboo species under erosion by different strains菌种竹种均值斑竹方竹篌竹花吊丝竹马尾松硬头黄采绒革盖菌斑竹 5.25 0方竹 4.21 0.14 0篌竹 5.81 0.41 0.03(*) 0花吊丝竹 3.29 0.01 0.18 0.00(*) 0马尾松 3.65 0.03 0.41 0.01(*) 0.59 0硬头黄 5.38 0.84 0.1 0.53 0.01(*) 0.02(*) 0密粘褶菌斑竹 15.58 0方竹 14.63 0.91 0篌竹 24.91 0.26 0.21 0花吊丝竹 11.18 0.59 0.67 0.11 0马尾松 20.82 0.52 0.45 0.61 0.24 0硬头黄 48.33 0.00(*) 0.00(*) 0.01(*) 0.00(*) 0.00(*) 0棉腐卧孔菌斑竹 3.61 0方竹 2.54 0.92 0篌竹 3.50 0.99 0.93 0花吊丝竹 3.99 0.97 0.89 0.96 0马尾松 38.60 0.01(*) 0.01(*) 0.01(*) 0.01(*) 0硬头黄 6.07 0.82 0.74 0.81 0.84 0.01(*) 02.2.4 三种菌对不同竹材的侵蚀失重率对 3种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表4 3种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Tab.4 The weight loss rate under erosion of 3 different strains菌种平均失重率/%采绒革盖菌 4.31密粘褶菌 22.58棉腐卧孔菌 8.64对不同菌种腐蚀的竹种失重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F 值为7.76,相伴概率为0.001,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水平 0.05,说明 3个菌种之间或者至少 2个之间有显著差异.进行LSD 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 LSD法多重比较Tab.5 LSD multip le comparison method菌种采绒革盖菌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采绒革盖菌 0密粘褶菌 0.00(*) 0棉腐卧孔菌 0.21 0.00(*) 0从表5 可以看出,采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所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即这 2种菌种腐蚀竹种有显著差异;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所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45,大于显著水平0.05,即这 2种菌种腐蚀竹种没有显著差异;密粘褶菌和棉腐卧孔菌所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水平 0.05,即这 2种菌种腐蚀竹种有显著差异.综合结果可知,密粘褶菌与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即密粘褶菌与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之间有显著差异,而采绒革盖菌与棉腐卧孔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再通过 S-N-K 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属同一列,而密粘褶菌独属一列,由此可知,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的腐蚀程度是相近的,而密粘褶菌较前 2 者较远,即密粘褶菌与棉腐卧孔菌和采绒革盖菌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前面用LSD 法所得结果相一致.通过上面方差分析、LSD 法和 S-N-K 法的比较分析可知,密褶粘菌较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菌对竹材的腐蚀更为严重,这可能与密粘褶菌独特的营养要求有关[11]. 2.3 耐腐性评价及竹种耐久平均月数将试验的各菌种对各竹种的腐蚀情况列表(表6).表6 耐腐性评价Tab.6 Evaluation of decay resistance重量损失率/%竹种耐腐等级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密粘褶菌马尾松 2.64 29.25 20.82 稍耐腐斑竹 5.08 3.61 15.58 耐腐方竹 4.21 2.27 14.63 耐腐篌竹 5.61 4.43 24.90 耐腐花吊丝竹3.50 3.99 11.18 最耐腐硬头黄 4.97 5.85 48.33 稍耐腐从表6 可看出,最耐腐的竹种有花吊丝竹,耐腐的竹种有斑竹、方竹和篌竹,稍耐腐的竹种有硬头黄和马尾松木材.本试验以超过 60%的竹材损毁时间作为竹材的耐久平均月数[1,2].表7 是不同菌种侵蚀竹种3个月所得失重率求得的耐久平均月数,可以看出,在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菌侵蚀下的竹种耐久平均月数均较长,马尾松的耐久平均月数可达 68个月,方竹的耐久平均月数可达 79个月;而密粘褶菌侵蚀下的竹种耐久平均月数则较短,硬头黄的耐久平均月数仅为4个月.表7 各竹种耐久平均月数Tab.7 Average durablemonths of differentbamboospecies月竹种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密粘褶菌马尾松 68 6 9斑竹 35 50 12方竹 43 79 12篌竹 32 41 7花吊丝竹 51 45 16硬头黄 36 31 43 结论通过以上对 5种竹种及马尾松的侵蚀实验可知,竹材在不同菌种侵蚀下的失重率是不同的,且差异较为显著.斑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方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篌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棉腐卧孔菌;花吊丝竹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采绒革盖菌;硬头黄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密粘褶菌>棉腐卧孔菌>采绒革盖菌;马尾松在不同菌种侵蚀下,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棉腐卧孔菌>密粘褶菌>采绒革盖菌.因此可知,除马尾松外,密粘褶菌对不同竹材的侵蚀均大于其它 2种菌.通过对 3种不同的木腐菌侵蚀试验可知,不同菌种对竹材的侵蚀是有差异的,这可能是由不同菌种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所造成的.在采绒革盖菌侵蚀下,各竹种失重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篌竹>硬头黄>斑竹>方竹>马尾松>花吊丝竹;在棉腐卧孔菌的侵蚀下,各竹种失重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硬头黄>花吊丝竹>斑竹>篌竹>方竹;在密粘褶菌的侵蚀下,各竹种失重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硬头黄>篌竹>马尾松>斑竹>方竹>花吊丝竹.其中密粘褶菌对竹种的侵蚀失重率较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大.对不同竹种耐腐性进行评价可知,最耐腐的竹种为花吊丝竹,耐腐的竹种为斑竹、方竹和篌竹,稍耐腐的竹种为硬头黄和马尾松木材.且在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侵蚀下,竹材的耐久平均月数是比较长的,即试验竹种对这 2种菌的耐腐性比较好,这些竹材在采绒革盖菌和棉腐卧孔菌生长的环境下是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参考文献:[1]陈利芳,苏海涛,刘磊,等.11种竹材的防腐可处理性能和天然耐腐性能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1):34-46.[2]刘磊,廖红霞,苏海涛,等.毛竹等 6种竹材的天然耐久性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05,21(2):6-13.[3]Y.Qibin,J.R.Dian-Qing Yang,S.Y.Zhang,etal.Genetic variation in decay resistance and its correlation to wood density and growth in white sp ruce[J].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3,33(11):2177-2183. [4]J.L.Lopez,P.A.Cooper,M.Sain.Evaluation of proposed testmethods to determine decay resistance of natural fiber plastic composites[J].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5,55(12):95-99.[5]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久性室内试验方法[S].GB/T13942.1-92.[6]刘秀英.竹青、竹黄室内耐腐性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7(3):18-20.[7]王雅梅,刘君良,蒋明亮,等.不同药剂处理毛竹的室内耐腐性[J].木材工业,2007,21(5):8-10.[8]周明,刘秀英,富岩.木材天然耐腐性室内试验标准方法的研究[J].木材工业,1991,5(2):29-33.[9]于文喜,吴红霞,张广臣,等.我国北方主要树种心材天然耐腐性评价[J].林业科技,1993,18(6):22-24.[10]马星霞,杨忠,蒋明亮,等 .《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研究[J].木材工业,2009(3):24-27.[11]王戈,刘振国,张冬梅,等.麦秸板耐腐性的研究[J].林产工业,2001,28(2):43-45.。
不同竹龄的赤水楠竹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黄培东;郭丽娟;陈俊生;梁中勇;刘勇
【期刊名称】《四川水泥》
【年(卷),期】2024()3
【摘要】竹材在工程中作为受力构件较为普遍,但不同竹龄的竹材其力学性能存在差异,研究不同竹龄段楠竹的力学性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以遵义赤水河沿岸的楠竹为例,探索3~9年赤水楠竹自然风干状态下的横纹和顺纹抗压、顺纹抗拉、横纹抗弯等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1)赤水楠竹顺纹抗压强度明显强于横纹抗压强度;(2)赤水楠竹的横顺纹抗压、顺纹抗拉、横纹抗弯强度随着竹龄增长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5年生赤水楠竹力学性能表现最强;(3)竹龄超过7年的赤水楠竹抗压、抗拉、抗弯性能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黄培东;郭丽娟;陈俊生;梁中勇;刘勇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02
【相关文献】
1.搞好楠竹低产林改造全面推进我市竹业发展——赤水市楠竹低产林改造情况
2.竹龄和竹秆纵向部位对青皮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含水率对不同生长年份赤水楠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是一个以竹为主的产业城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下,竹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将其种植、加工和利用的各个环节纳入整个生态链中,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方面提升。
一、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基本概念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如下几个主要要素:竹林种植、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和公益性服务等分子环节。
这一产业生态系统有望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产生显著的正向推动,如:城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福利的提升等。
1. 竹林种植:竹林种植是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规模和质量。
竹林种植的特点就在于它既是一种黑土地的生态修复方式,也是一种经济价值的收益模式。
2. 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开发:在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下,无论是竹林还是其它生态环境,处于生长周期的任何生物资源都应该被充分利用。
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生态资源,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也会在其生长、成长、收获等各个环节中,采用种植、采摘、成型、加工等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利用。
3. 环境保护:竹林生长环境的改善、竹子综合利用的环保措施以及后续的生态修复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将涵盖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以及植被保护多个方面,以此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4. 公益性服务: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将在竹林围护、环境整治、保洁清理、旅游开发等领域进行公益性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起到社会贡献的作用,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直接经济收益: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从竹子种植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改良竹子品质、提高加工转化率和品质的同时,也最大化挖掘了其它各种潜在价值。
这样可以达到稳步提升竹林经济收益的目标。
四、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1. 土地生态的改善:赤水市位于中国典型的山区,过去多年因建筑、采煤等人类活动,大片土地遭到破坏。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坐落在贵州省的中部,是一个以竹业闻名的地方。
赤水市拥有大片竹林资源,竹子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实现经济效益,赤水市积极探索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本文将对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其效益进行详细分析。
一、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1. 竹林保护和修复赤水市大力推行竹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采取轮作种植方式,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保持竹林的生态平衡。
在竹林保护方面,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竹木资源。
在竹林修复方面,采用合理的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法,促进竹林的健康生长。
2. 引进新技术赤水市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竹业种植、加工和利用的效率。
引进先进的竹木加工设备,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这些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产值,还提高了竹业的生态效益。
3. 生态旅游开发为了保护竹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赤水市将竹林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合理利用竹林资源,开发出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
利用竹子搭建生态农家乐、竹楼等农业旅游项目,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保护了竹林资源的生态环境。
1. 经济效益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竹业种植方面,利用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了竹木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在竹业加工方面,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了竹木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
在生态旅游方面,利用竹林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显著。
2. 生态效益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通过竹林保护和修复,保持了当地竹林的生态平衡,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环境。
引进新技术,提高了竹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论赤水楠竹种植技术-种植技术贵州赤水素有“竹乡”之称,当地所种植的竹子种类繁多,并且竹子的种植为贵州赤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竹子的品种多,赤水的南部又被世人称之为竹海,在赤水主要种植的是楠竹和纸浆原料竹,其次还有斑竹、水竹等等。
一般来说,中国所有的竹子品种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本文主要是以贵州赤水最著名的楠竹种植为例,讲述了竹类的栽培技术。
贵州赤水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都比较特殊,赤水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降坡,并且赤水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所以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
如今,贵州赤水的竹林资源已经成为赤水最重要的资源,竹子的品种超过300种,占地面积早已超过了120万余亩,每年竹子的产量也非常大,其中最主要的竹子就是楠竹,因此,本文主要就是对赤水楠竹的栽培技术进行一定的介绍。
一、楠竹的介绍楠竹又可称为毛竹,它是毛竹里最为名贵的一种,也是贵州赤水种植的主要竹子品种。
楠竹可以说是中国三百多种竹子品种中,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竹子品种。
由于楠竹的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很多地方都有种植,由于楠竹的大面积种植,起到了调节局部气候、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另外,楠竹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非常适合人们食用,除了食用价值以外,楠竹还有药用功效、园林用途、造纸用途等,总之,楠竹的用途非常广。
二、楠竹种植技术楠竹种植的生长速度比较快,59天就可以再生,并且它的适应性也非常强,加上赤水适合竹子生长的气候条件,所以楠竹的栽培相对而言难度并不大,但是楠竹的栽培仍有一定的要求。
1.整地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满园的快慢,而且对今后的竹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整地应在造林前1个月完成。
整地多采用大穴整地。
对土壤疏松、肥沃的退耕地可直接开穴栽植,荒山荒地及较为荒芜的退耕地造林前需进行整地。
整地时,先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然后清除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再挖栽植穴。
赤水市7种丛生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梁佳;谢双喜;张雯;杜文军【摘要】为了对竹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省赤水市的7种丛生竹竹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长情况以吊丝球竹>麻竹>绵慈竹>撑绿竹>钓鱼慈竹=指尖慈竹=硬头黄竹;产量以硬头黄竹>指尖慈竹>麻竹>撑绿竹>钓鱼慈竹>吊丝球竹>绵慈竹.各品种中,麻竹因为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情况和产量波动较大,吊丝球竹因为人工管理的影响,其产量较低.综合考虑这7种丛生竹的生长情况和产量,麻竹为赤水市的最适丛生竹种,其生长情况和各种指标都比较高,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竹种.【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6【总页数】6页(P171-176)【关键词】丛生竹;立地条件;生长情况;产量;赤水市【作者】梁佳;谢双喜;张雯;杜文军【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9我国丛生竹林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在分布上可明显分为东南和西南丛生竹亚区,彼此以云南的文山和河口一线为界,其主要差别则因季风源影响不一而致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进而制约竹种的分布,东南区受太平洋东南季风控制,无明显的旱、雨季,年均温在20℃以上,沿海风力较大,故分布产生的竹种主要是暖性具抗风特性的丛生竹;而西南区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有明显的旱、雨季,年均温18℃以上,造成某些竹种在旱季落叶,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竹种具抗旱性[1-2]。
丛生竹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竹种,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深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许多县市均把丛生竹作为造林的主要竹种。
丛生竹类比散生竹类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在造纸、编织和纤维利用等领域优势明显,而且丛生竹竹笋[3]肉厚质脆、口感鲜嫩味美且营养丰富,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有些除可作蔬菜鲜吃或加工成各式罐头外,还可以从竹杆内提取竹汁制饮料,其推广、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