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绘画艺术分期
- 格式:pdf
- 大小:126.82 KB
- 文档页数:1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王雪涛小写意牡丹,艳而不俗王雪涛喜画花卉、翎毛、草虫。
前期画风清雅,后期色彩明艳,尤擅长画牡丹。
他的花鸟画来源于生活,技法属半工半写语体,造型生动活泼、笔法潇洒有致,章法和设色也甚为考究,为广受大众欢迎的花鸟画家之一。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山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
牡丹富贵设色纸本立轴王雪涛《牡丹图》立轴,继承新罗、青藤、白阳之法,水墨设色法作折技牡丹三五朵斜曳而绽,花姿绰着。
画面构思精巧,取象求真。
花叶扶流,穿插有致。
赋色妍艳,笔墨纯熟。
传递出大自然生命勃发之情趣。
富贵寿考立轴设色纸本220×131cm (201.6万元,2008年6月广州嘉德)《富贵寿考》所绘的是“松鹤延年”的传统题材。
作品兼工带写,松柏、牡丹造型准确,形态各异,双鹤舞姿十分灵动,显示画家在长期写生的基础上练就扎实造型能力。
王雪涛十分注意观察自然,在一花一草,禽鸟鱼虫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造化生机。
于是,他“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图中苍松翠柏用笔干练而率性,牡丹则是画家最善长的花卉,其布局、设色、构思精巧,有清人恽寿平画风的清丽意趣。
喜鹊、双鹤皆处于动势中,刻划入微。
作品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的不同形象于一体,立意与形式得到统一,是王氏盛年精品,加上尺幅之巨,殊为难得。
王雪涛先生曾经师从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艺术大师学习绘画。
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他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是近现代我国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他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所画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造型生动。
带露摇风王雪涛国画王雪涛(1903~1982年)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河北成安人,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
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
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
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
王雪涛虫谱手卷王雪涛迟园清供王雪涛花虫图王雪涛花卉草虫王雪涛迟园即景图王雪涛葫芦王雪涛葫芦草虫王雪涛花卉王雪涛络纬秋啼金井阑王雪涛葡萄草虫王雪涛庚辰(1940年)作松鼠荔枝王雪涛松鼠图王雪涛园中趣王雪涛青蛙王雪涛富贵平安图王雪涛秦仲文清供图王雪涛清贡图王雪涛岁朝图王雪涛戊寅(1938年作)瓶花草虫王雪涛曹克家带露摇风王雪涛曹克家花卉双猫王雪涛王兰若花鸟王雪涛王云秋声在空谷王雪涛花卉草虫王雪涛竹雀王雪涛陈半丁吴熙曾祁崑管平湖等癸未(1943年)作名家集萃(九幅)王雪涛 1943年作青瓜草虫成扇王雪涛钱崇威花虫书法成扇王雪涛钱振瑝松蝉书法成扇王雪涛书画扇面王雪涛 1946年作岁朝图成扇王雪涛花卉草虫王雪涛麻雀花卉团扇王雪涛 1952年作折枝花卉手卷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
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
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
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关于王雪涛的介绍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1生平简介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
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
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
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
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
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
王雪涛原名王庭钧,1923年同李苦禅一起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为他更名为“雪涛”。
齐白石十分欣赏王雪涛的人品和才华,也十分器重他。
从齐白石和王雪涛之间大量的书信往来,以及齐白石不断为他作画、题画、治印等,就可以看得出来。
王雪涛悟性很高,没有“溺”在齐白石的画风中。
20世纪30年代后,他悟得齐白石的画理,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之后他的花鸟画水平迅速提高,直至巅峰。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名家中,能画牡丹的人很多,但王雪涛无疑是公认的“牡丹之王”。
他的牡丹画法独树一帜,用色娇艳而不媚俗,能表现出厚实的空间感。
其用笔用色的技法,有人称为“散碎叠加法”。
王雪涛说,画牡丹最重要的是要会表达牡丹花的高贵雅致和雍容大度,因此必须注意避开以下三点:1.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这是“甜俗”;2.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这是“脂粉气”;3.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这是“工艺气”。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原名王庭钧,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后又拜王梦白为师学习小写意花鸟。
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花鸟画会会长。
/责编:韦春艳/主持:牙牙6期(7-9年级)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王雪涛注重写生,尤其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它们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他还善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王雪涛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王雪涛认为中国绘画传统注重写意,如同京剧艺术一样,不拘泥于机械地再现对象,更注重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
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
浅析王雪涛的荷花三鹅徐青青 西昌学院摘 要:王雪涛,原名王庭钧,自幼喜爱绘画,16岁即辞家赴学,先修西画,后转修国画,得名家陈师曾、王梦白、齐白石等大师教诲,画艺精湛,从花鸟出发,又不拘于原型,画于形而求其神,追求画面之外的情趣与意蕴。
以《荷花三鹅》为例分析王雪涛作品,对于我国书画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雪涛;荷花三鹅徐青青(1993.8-),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人,汉族,本科生学历,单位:西昌学院,研究方向: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183-02一、王雪涛介绍(一)王雪涛的绘画养成1、白石画风(1922年-1929年)1922年,王雪涛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正式开启其学画生涯,同年,王雪涛与其他八名同学成立了国立艺专的第一个学生协会——“九友画会”,打破原有的师徒制学习模式,开启探究式学习,这些宝贵的学习经验为其打下扎实的基础。
1923年,王雪涛拜师齐白石,王雪涛以临摹为入门学习方法,求得齐白石作画精髓,1928年,其所著的《荷花图》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齐白石曾亲自点评:“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齐白石大师略带调侃的评论,足可见王雪涛学艺之精。
王雪涛学艺,并不亦步亦趋,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作,1925年,王雪涛作《不倒翁图》,便是启发于齐白石对背面不倒翁创作意图,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作。
2、细腻灵巧风(1930年-1948年)1930年,王雪涛在对艺术有更深的凝练理解后,实现突破,画风开始转变。
以《拟八大山人——芦雁图》为代表,王雪涛画风更显灵巧、细腻,在老师王梦白的指导下,以明、清两代绘画大家为模板,王雪涛在大量临摹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经过对传统绘画的深钻细研,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拟明人法百鸟图卷》,在小写意的画坛上与汪慎生并称“汪王”,成为一时美谈。
王雪涛小写意扇面50幅欣赏,生机盎然意趣悠闲
王雪涛(1903~1982年)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河北成安人,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是中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之一,他具有扎实的西画造型基础,更受教于齐白石、王梦白。
他上追古人,得传统之深,又得西学之技,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小写意花鸟画的新语言。
王雪涛是20世纪重要的花鸟画家,他结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和花鸟画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工笔和写意之间各取所长,擅长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花鸟画,将小写意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注意观察、提炼和概括大自然,注重写生和默写,构思精巧,形神兼备,展现了大自然的物理、物情、物趣。
王雪涛的绘画在保留了大写意花鸟画洗练、纯净、概括和中国画色彩气韵的同时,巧于用色,在水墨中加入了部分色彩,使作品色彩丰富、笔墨灵活多变,具有平易近人、雅俗共赏的特点。
在王雪涛的画中,最先体会到的是他的绘画充满着生机, 那是作品中“动”与“静”的融合,通过自己的写生积累, 捕捉自然中有趣细小的情趣, 激起欣赏者的感染力。
艺术品知识王雪涛《松鹤延年》设色纸本镜心王雪涛(1903-1982)字迟园,原北京画院院长,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民国二十三年,齐白石在王雪涛杂画册上题曰:“蓝已青矣”,包含了对王雪涛的无限期许与肯定。
王雪涛继承宋元以来的优良传统,巧用笔墨,色墨结合。
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以表现固有色为主,以墨辅色。
如需突出平面纵深感,在传统材料下,需要巧妙的技巧来表现,这在此幅《松鹤延年》中得到了体现。
王雪涛用分层的景致有意识地表现出画面的层次。
繁盛的松枝之下是一片轻松写意的草地,氤氲出一丝丝淡蓝色的水汽。
肥沃的草地上是两只秀美的丹顶鹤,由远及近,或神情高傲,纤爪微抬,或细嘴微张,寓动于静,扣人心弦。
仙鹤的背后是一派朦胧的红色,仿佛是丹顶发散开来,从而使整幅画作都荡漾着一股独属于中国画的神韵。
艺无国界,这种对突破性效果的探索与追求也是中国画大师们所孜孜不倦的。
在雪涛松鹤图中我们能饶有兴味地发现了这类尝试,诸如色彩,诸如那两枝横斜浓厚的松枝既平衡画面的效果,不致于飘渺,又结合了松鹤延年的美好祝福,一举两得。
王雪涛是最早进入书画市场的画家,民国时期就曾以卖画为生,荣宝斋等知名画廊均有其作品销售。
在解放前,他的作品价格已经很稳定,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上世纪80年代,王雪涛的书画价格在每平方尺四五千元上下,到了90年代,上涨到每平方尺六七千港元。
今年香港苏富比(微博)已有两幅写意花鸟画成交,一副三尺半以人民币327,200元成交,一套四帧不足一尺半以人民币286,300元成交,行情看好。
文/中国书画部王刚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难得一见的花鸟画创作心得!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
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
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
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绘画心得体会如何画画?怎么画好?是很多人关心的。
有些人来看我作画,用心临写,以至将如何画花,如何画鸟等等,记成文字,视为定法。
这是否能画好画呢?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画?要解决;如何画好?更要刻意探究。
利用这一机会谈一点体会。
——王雪涛一、基本功的锻炼要扎实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欣欣向荣的生气,从而给人以健康的艺术感染。
它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因此培养对自然界的生命力,训练观察力的敏锐是主要的。
要认真地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画时才能做到心手相应。
特别应当提到的是,有些人对所谓“写意花鸟画”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写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图练习笔墨,这是把对现实的观察、提炼、概括与不必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混为一谈,其结果便是把生动、多样、变化丰富的大自然,不是画得千篇一律,就是非驴非马。
有些画出自不注意观察人的手笔,是一眼可以看出的,这是画不好画的。
花鸟画的源泉是生动的大自然,而不是他人的笔墨,提炼与概括也要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因此对自然界的观察是训练心眼的基本功。
特殊年代|雪涛大师绘制在宫绢上的写意花鸟,堪称绝品,值得收藏笔者近日见到,我国已逝近现代小写意花鸟画大师王雪涛先生,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四幅花鸟画作品,笔墨洒脱,神韵飘动,极具观赏性,现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
这四幅绘制于清代宫绢上的花鸟画作品,尺寸均为34X67厘米,每幅约2平尺。
当年雪涛大师约75岁左右,正是绘画技艺炉火纯青之时,加之按特定要求为外贸部门作画,为国家赚取当时极为稀缺的外汇,为党为国解忧,一片忠心作奉献,创作时自然尽心尽力,不敢等闲视之,稍有懈怠,更何况是画在珍贵的宫绢上,因此每幅画作都是大师笔墨水平的最高发挥!每一幅画浸透着雪涛大师的心血,洋溢着雪涛大师伟大的爱国情怀,一幅幅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试看第一幅《雄鸡海棠图》这幅画作,创作时间约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历经近五十年风风雨雨,世纪交替,多人易手,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这幅绘制于清代宫藏宫绢上的小写意花鸟画作品,构图精妙,笔墨精当传神,色彩运用热烈而又典雅,观之令人过目难忘。
画面中的公鸡,体态娇健,形神兼备,在宫绢上运用小写意的笔法,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和尝试,非有极纯熟的笔墨技巧和极精准的形态构思不可轻易为之,因为墨落在绢上,即刻渗入,容不得半点涂抹改动,所以落墨前的造型,气韵,色彩,浓淡,光感,质感的变化,需要精心的构思,然后大胆落笔,一气呵成。
细看这只公鸡,全身羽毛由浓至淡的变化,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浓黑柔软的胸羽,挺健有力的翅羽,飘飘然在微风中摇曳,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深红色的头冠,巍巍然挺立,颈羽抖搂,似乎在做临战前的准备,尤其眼晴的点睛一笔,在回眸的一瞬间精光外溢,最为传神,雄鸡的目光炯炯炯有神,雄霸之气,直逼画外。
何谓神韵?大师笔墨运用到极致处,点画间神韵自来也!我们仔细观察,雪涛大师笔下的花鸟,不是那种只是作为景物点缀的"太平花鸟”,他赋予了被描绘对象极强的生命力,鲜活的生命的灵动感,你会感受到牠们才是这张作品的主人公,牠们的眼神姿态,就象是在和你对话交流。
王雪涛生平第一作——《百卉图》释读《百卉图》以灵动率意的笔法,刻画了包括牡丹、白玉兰、芍药、梅花等在内的70余种花卉,所写花卉总量近百。
王雪涛盛年时期绘画功力的成熟,及其写生所涉猎的品类之丰裕,亦可从这件作品得到最好的诠释和明证。
文 | 胡立辉王雪涛,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生于河北成安县,1982年逝于北京,终年80岁。
1922年考入北京美术学校(后改称国立北平艺专),拜师齐白石、王云(梦白)等。
先后任教于国立京师大学校、国立北平大学、京华美专、北华美专和国立北平艺专等,1949年参与组织“新国画研究会”(后更名“北京中国画研究会”),1954年参与筹建北京中国画院,先后任院务委员、院长。
一生从事小写意花鸟画创作、研究与教学,长于描绘花鸟世界的活泼生气,更是国内最早一批接受新式美术教育的国画家之一,在传统画法与现代画法的结合方面独树一帜,在中国近现代小写意花鸟画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作画中的王雪涛从目前现存的画作题跋中可知,王雪涛的绘画才能在20岁左右即受到同时代大家的认可。
如其22岁(1924年)所作《白菜图》,齐白石题跋“墨海灵光五彩妍”;1933年,王梦白为王雪涛十二开册页题签“雪涛墨妙”;在其临白阳山人的《墨花蔬卷》(1934年)上,周肇祥题卷首“白阳遗韵”,齐白石题跋中更有:“得其笔资秀雅者惟吾贤”“其人品足可重,不独工摹此卷也”云云。
同年,在其所作《双勾设色花鸟卷》上,齐白石更是欣然题道:“蓝已青矣”,足见齐白石对其的赏识。
王雪涛百卉图手卷设色纸本辛卯(1951年)作画:34×2783 cm题跋::24×237 cm《百卉图》,34cm × 2783cm,纸本,水墨设色,1948-1951年作于北平(北京)。
画末左上题:“辛卯谷雨写此卷。
立秋日始成。
花卉约百种。
长约十丈。
生平以此卷为最矣。
雪涛时居燕市之西城。
”钤白文方印“王雪涛印”、朱文方印“立寒庐”。
王雪涛国画作品欣赏《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
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
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
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家,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
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
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
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因此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
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名家花鸟册页,浓缩生物之百媚作者:余一来源:《收藏/拍卖》 2020年第3期余一绘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以其寄情于景、托志于物的寓兴手法,历来为墨客骚人所爱。
各家巨匠,各施技法,用“别具一格”的画法演绎着“春情万种”,感念大自然的迷人气息和无限生机。
此外,在文人审美标准的参与下,于明代起,册页成了国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很多名家用多种角度描绘一个主题时,首选的形式就是册页。
册页作品尺幅小巧,用笔洒脱,适合拿在手中近距离欣赏,成为很多收藏家的最爱。
画身虽小,却可浓缩百媚。
谁说只有浩瀚长卷才有花团锦簇观之不尽之妙?玲珑册页一样教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画家们也投其所好,在创作册页上倾尽全力。
本文甄选八大山人、陈洪绶、王雪涛、钱维城、蒋廷锡、恽寿平等名家花鸟册页作品,望在纸上为读者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
恽寿平花卉册册页(八开)设色纸本来源:北京保利2019 年春拍尺寸:26cm×34cm×8创作年代:暂无成交价:7475 万元《石渠宝笈三编》的编修胡敬在其著作《国朝院画录》评恽寿平:“国朝花卉,当以恽寿平为第一,淡冶秀逸,仙骨珊珊,如藐姑不食人间烟火。
”有专家学者认为:“恽寿平没骨花的根本特点在于能以元人幽淡、逸宕、秀雅之笔来作宋院体工整、典丽之画,以其典型文人画家的素养、气质和审美理想融合、变革了院体花鸟画的拘谨、刻板、纤巧和过于绮艳华靡的特点。
”本册八开,分别绘白牡丹、红杏花、蝴蝶花、紫薇、雁来红与野菊、双色菊花、竹石、天竺腊梅。
作为本册较早的鉴藏者,高士奇由衷赞叹,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其于恽寿平绘完此册23 年后,在其后纸题跋曰:“画花卉者易于板滞,恽正叔(寿平)深得宋人写生之旨,下笔辄有异趣,此册尤其生平得意作也。
每于读书困倦时,倚隐囊展观,如步疏篱野径一回。
”恽寿平此册画法高超绝妙,细品读本册每开自题诗句,亦能照见其心性品格,学养志向。
评:稍一深入品味,就会感觉到,恽寿平的花卉画,其色彩韵味是清丽冷艳,整个情调是在秀丽、明艳、洁净和淡雅之中蕴含着一种凄凉和哀伤。
书画鉴定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应该是多方面的。
有的较为直接,有的较为间接。
中国书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因此,讲书画离不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搞书画鉴定更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的文史知识。
如诗词的格律、书法篆刻知识,以及历代帝王的称谓、职官、礼制等。
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大多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学造诣,有不少书画家本身就是文学家。
他们所写、所书、所题的字画,往往都与历史、文学有直接的关联。
若碰到明代画家作品中题有清代某一诗人作的诗词,那么这画肯定是幅伪作无疑。
干支纪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年方法,这种纪年法既准确又实际,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人民的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生活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为此,我国历代书画作品上题款的创作时间,一律沿用干支加帝王年号的形式,连近现代,甚至当代的不少书画家依旧沿用这种方式。
所以掌握干支纪年法,对正确认清书画作品的创作年代及作者本人的创作年龄至关重要。
所谓干支,实系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共有十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即十二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循环一次,为一个甲子。
人们常说的『六十花甲』即从此来。
以避讳来断定书画家创作年代和作品真伪也是书画书画鉴定中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
关于避讳制度的起源、种类及方法,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项专门学问。
避讳大致可分为避朝讳和避家讳两种。
避朝讳即是避当代皇帝及先帝的名字;避家讳即是避作者家中长辈或祖先的名字。
书画鉴定中,避朝讳相对避家讳比较容易掌握。
避讳的具体方法基本有:该字、缺笔、空字、改音等。
避讳的范围有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等。
避讳的情况比较复杂,在鉴定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鉴,因其字『玄照』,为避康熙帝『玄烨』名,故作品落款时将『玄照』改为『元照』。
落款一般都写成『元照王鉴』或『王鉴元照』。
古代建筑、衣冠服饰和生活器具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应该掌握的。
因每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这些方面就有各自不同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