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
- 格式:ppt
- 大小:445.00 KB
- 文档页数:17
高效课堂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
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
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
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
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
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1 认识自己课题2.1认识自己课型 新授课 课时:1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己是不断深化的过程;2.道德修养: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3.健全人格: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4.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
重点 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 人贵自知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10分钟)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人贵自知。
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中来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班级: 姓名: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20分钟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每个人拿一张白纸,用文字获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每个人从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自画像,猜一猜这是谁的自画像并说明理由。
谈谈你对这位同学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为什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任务二】我身材、身高、长相()我的性格()我在班级是个()我在家里表现得()我…思考一:完成句子,越多越好哦!思考二:同学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的?【学习任务三】如何认识“我”要求:1.参照示例:名字一:王辉①身高中等、②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辩论、③班里同学非常喜欢跟我玩2.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3.注意保密,先不要给别人发现对他的评价要求:4.把你完成的内容撕成三份,“名字一”的那份留给自己。
怎么样使导学案设计层次化(一)对学生的要求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定时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问题导学,自主学习;⑶分组合作,交流展示;⑷及时评价,点拨提升;⑸典型题目,巩固训练;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
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精选12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目标任务1、把我校建设成榆林市高效课堂领跑学校,具有很强的示范水平。
2、使高效课堂常态化,各学科能均衡发展,开课率为100%。
3、用“学本”理念指导教学,实现“用模式”而“不唯模式”。
4、建设一定规模的课改标兵,能承担示范教学人数达到三分之二。
5、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连年荣获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6、形成独特的高效课堂文化,实行和谐、民主、规范、高效。
7、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以高效课堂助推学校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
三、保障措施1、重视“再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小组长、家长的培训工作。
每学期五次教师层面的培训,一次家长、小组长培训。
2、形成激励机制。
每学期认定一批课改标兵,表彰一次优秀小组及小组长,建立优秀小组风采展。
3、重视小组文化建设。
各小组由亮丽的组名,振奋人心的组训,有意识安排小组间的竞赛,形成富有凝聚力的合作小组。
4、加大常态教研管理。
实行人人公开课制度、书面评课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教研会考勤制度、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制度。
5、建立研究共同体。
将教师分为10个研究共同体,集体备课、磨课、说课、评课,提高研讨实效。
6、实效年级教学视导。
分年级进行教学视导,确定首席评课人,形成评课材料,进行集体研讨。
7、开展示范课活动。
每学期初,按照“先磨后上”的办法,安排课改标兵上示范课,以精品课引领教学改革。
8、积极承担上级高效课堂的示范、调研任务,以任务助推高效课堂的快速推进。
9、成立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校级领导为课改领导小组,有序领导和服务与高效课堂的推进。
高效讲堂导教案设计重点设计导教案的八要:要读懂学生,学会剖析学情。
要研究文本,掌握学科特色。
要设计目标,行为详细可测。
要针对目标,设计中点活动。
要知道参加,提高学习水平。
要供给事例,帮助学生学习。
要扩大容量,丰富有关资料。
要多种方式,踊跃鼓舞评论。
一、“导教案”讲堂教课模式概括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课合一”的教课理念,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落伍。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教案”。
“导教案”整合教师的教课方案、学生的教案和评论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讲堂离开、教案与讲堂矛盾、教课反应不够实时等问题。
3、导教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拥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研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一样层次学生的不一样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美的“留白处” );⑥创新性(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商讨拟订“导教案”→课堂组织实践“导教案”→课后反省增补“导教案” 。
二、“导教案”讲堂教课模式的基本环节“导教案” 讲堂教课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现沟通→合作研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环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疗指导、点拨提高、总结评论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课目的。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预先把新的学习内容,依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拟订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现于“导教案”上。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教案”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成竹在胸,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加讲堂学习。
(二)前置自学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长进行,学生依照“导教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达成“导教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一、导学案概要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导学案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结构1. 课程主题: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突出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重点。
2. 学习目标:列出本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方向。
3. 预习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学习内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5.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课堂反馈: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要点1. 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精炼明了,避免内容冗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
3. 多样性:导学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清晰明了:导学案中的说明文字要简洁清晰,避免模糊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5. 实际操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示例课程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学习目标:1. 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习导入:请学生思考,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内容:1. 高效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实施“ 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 四个级别。
【A 级】为“识记类内容” ,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 级】为“理解类” ,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 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 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 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
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指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的设计模块复“121”课堂导学案模块习巩固1. 自主学习2. 合作探究3. 展示点拨4. 测评反馈新课( 讨论交流 )预习《×××××》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 分钟)【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 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课堂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的内容、步骤与方法环节要求(导)学习内容(学)自时间安排 A 级;识记类内容主方式方法(100%的学生要掌握。
)学(提示语)习合时间安排 B 级:理解类作方式方法 C 级:应用类交(提示语)(80%的学生要掌握。
)流展时间安排 D 级:拓展类示方式方法. ( 40%—60%的学生要掌握。
)点(提示语:拨展示方式)测时间安排原则:学什么,考什么评方式方法量要合适;印刷时可以独立出来。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全员积极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特就如何使用导学案,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作以简要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的现实意义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从易到难,从外表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稳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到达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种类。
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编写编写导学案的根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
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在编写导学案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备课:由原先备教案备学案转变。
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学案。
由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组成。
预习学案为第一步,预习什么,即学情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根底、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设计。
课堂导学案为第二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范本学习心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学习心得:在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导学案设计对于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我对于如何设计一份高效的导学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导学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导学案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要明确教学目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
二、导学案的结构和格式:导学案主要包括导入部分、自主学习部分、整合归纳部分和拓展延伸部分。
导入部分要设计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部分要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如小组探究、任务型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整合归纳部分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拓展延伸部分要设计能够深化学生理解和扩展知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导学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评价和反馈:导学案设计要合理设置评价和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指导。
通过学习,我对于导学案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更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寻找适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果。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认识到导学案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会继续深化对导学案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