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五
- 格式:doc
- 大小:106.05 KB
- 文档页数:14
必修1: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新)1.2.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思考、讨论、回答][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高三化学优秀教案模板五篇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
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
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节内容。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板书】1、物质的量概念:是用来解决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关系问题的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强调并板书】①“物质的量”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②“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讲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如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物质的量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
【板书】2、摩尔(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讲解】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学号:2007210397 姓名:田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案5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物质的量浓度[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溶质B 的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也称为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 。
2.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是,n B 表示溶质B 的物质的量,V 表示溶液的体积,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 -1。
3.将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同理,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遵循稀释定律:c (浓)·V (浓)=c (稀)·V (稀)。
问题思考1.将标准状况下1 L 氨气溶于1 L 水中,得到的溶液是2 L 吗?若不是,还需要哪些数据能求出该溶液的体积?答案 不是,还要知道溶液的密度。
2.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一部分,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 答案 不变。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1)规格及特点:常规的容量瓶有100_mL 、250_mL 、500_mL 、1_000_mL 等几种。
(2)容量瓶上标注有温度、刻度线(标线)、规格。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操作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问题思考3.容量瓶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洗净是否还需要待配溶液润洗? 答案 不需要,若润洗,则加入的溶质偏多。
4.实验室需要480 mL 某溶液,应选用多大规格容量瓶配制溶液? 答案 500 mL 容量瓶。
2.以配制1 000 mL 1.0 mol·L -1的NaCl 溶液为例。
高中化学计量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量数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3. 掌握计算摩尔质量和摩尔比的方法;4. 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计量数的概念和应用;2. 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计算;3. 摩尔质量和摩尔比的计算;4. 溶液浓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计量数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2. 掌握化学反应中计量数的应用;3. 熟练运用摩尔比和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计量杯、天平、试剂瓶等实验仪器;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练习题;3. 摩尔质量和摩尔比计算的练习题;4. 溶液浓度计算的练习题;5. 计量数的观察实验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计量数的概念和作用。
二、讲解:详细介绍计量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摩尔质量和摩尔比的计算等案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计量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五、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溶液浓度的相关案例,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对计量数的概念、应用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反馈:1. 作业批改: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的知识。
2.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及所得结论。
教学延伸:1. 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控制变量实验,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验证计量数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化学反应动画:利用化学反应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计量数的作用。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计量数的相关知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从容说课本节内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是中学化学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初次接受,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可结合实际导入对不同的物质量度单位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小米只能按斤,不能按粒;钻石的单位是“克拉”等。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原子之间的反应,能否找一个物理量,把宏观质量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这就是物质的量的意义。
物质的量既不能理解为质量,也不能理解为数量,它是衡理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及摩尔质量,后两部分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介绍有关概念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不要在本节内容中出现,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
本节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都很抽象。
限于学生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在本节中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只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对所学知识基本理解。
在讲述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概念时,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描述和直观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气体摩尔体积3.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铝片、硫磺、镁、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
由于它所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学案(一)知识链接:1、摩尔是如何定义的?摩尔的对象是什么?使用它时注意什么?1、物质的体积与哪些量的大小有关?2、为什么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升?3、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表示符号是?单位?如何理解标准状况?4、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如何?5、微观粒子的数量、宏观物质的质量和气体体积的关系?归纳总结三、阿伏加德罗理论:注意事项:.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1)同温、同压下:12VV= =(2)同温、同压下:12ρρ=(3)同温、同体积下:12PP= =(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12mm=努力一天成功的可能就增加一分松懈一天成功的可能就减少一分 11[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1mol氧气的体积约为22.4L。
()②、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为22.4L。
()③、1mol任何气体,只有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才约为22.4L。
()④、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
()⑤、在通常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⑥、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吗?()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3、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它们一定具有()A、相同的体积B、相同的质量C、相同的分子数D、相同的密度4、下列各项不为定值的是()A、气体的摩尔体积B、1mol气体的体积C、1mol物质的质量D、阿伏加德罗常数5、n摩尔N2和n摩尔C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D、分子数相等6、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A 体积均为2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具有相同的质量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B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16/6.02×1023g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g8、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请你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B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C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同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C2H4)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中所含的氢离子数一定相等。
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化学教案第1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复习目标:1、把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等概念。
2、把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
3、能够把握考查N A题型的解答方法及技巧。
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差不多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说明〗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在描述的时候应该标明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如1molH,或1mol氢原子。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够表示为N 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二、摩尔质量(M)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 。
假如g/mol作为单位,其数字上等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或式量。
三、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解题指导】阿佛加德罗常数考点命题陷阱归类分析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要紧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考查。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显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1、温度和压强:22.4L/mol是在标准状况(0 ℃,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
2、物质状态:22.4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
如SO3:常温下是固态;水:常温下是液态。
戊烷,辛烷常温下是液态等。
3、物质变化: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藏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形。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5课时溶液的配制)【明确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相关知识点回顾】如何配制100 质量分数为9% 的NaCl?【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专用仪器——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密的仪器,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
它的形状是的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它的颈部刻有刻度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常用的容量瓶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大小不同的规格。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进行搅拌。
(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将容量瓶加热。
(4)观察所加溶液是否达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2、配制步骤和仪器:(除了第一步外,其它步骤空格中填写适当仪器名称。
)(1)计算。
练习:①配制100ml1.00 mol·L-1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是。
②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0.5 mol·L-1的稀硫酸500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mL。
(2)称量。
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用称量,配制液体溶质的溶液可用量取。
(3)溶解。
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搅拌,然后冷却到室温。
(4)转移。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小心引流到。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都转移到。
轻轻晃动,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
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离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一. 教学内容: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驾驭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依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了解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肯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关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困难计算;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是描述肯定数目的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用n表示,它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mol;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化学上把0.012kg12C所含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数值为6.02×1023,单位为mol-1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g/mol。
在标准状况下,1mol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1。
以1L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单位:mol·L-1。
说明: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科学上采纳“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肯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它是一个口头上或书面表达上都不行分割的专用名词,不行随意添减字,既是物质的质量,也是物质的数量。
2、运用摩尔做单位时,应当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种类,而不能用名称。
否则,概念模糊,意义不清。
3、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时,必需留意以下几点:①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态下为液态,SO3在标准状态下为固态,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或液态;②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等;③分子中的原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的计算;④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⑤一些较困难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要点剖析]1.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物理量叫“物质的量”。
符号:n,单位:mol。
物质的量不是物质的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
2.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粒子的数目都是6.02×1023。
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物理量,符号N A。
如,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32g O2所含的分子数就约是6.02×1023,所以32g O2又可称之为1mol O2。
3.n、N、N A三者的关系:n=N/N A n=m/M。
[典型例析] 例1.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原子数最少的是()。
A.CH4 B.CO2 C.H2S D.N2[剖析]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就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的倒数,所以,本题选项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其分子数就最多。
原子数的多少还需考虑到分子中的原子总数,在已知分子数之比的前提下,再分别乘以各原子数,即能比较相对多少。
[解答]A;B[评点]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的关系式要能灵活运用,如相同分子数时质量之比如何?相同原子数时质量之比又如何?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B.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D.CO32—摩尔质量是60g/mol[剖析]描述物质的摩尔质量时,必须指明具体微粒。
A项中的“氧”,未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分子,所以叙述有误,应为O2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B项中单位表示有误;相对分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C项中也是单位表示有误;复杂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组成离子的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解答]D[评点]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时,要将该物质所对应的微粒表示出来;在运用物理量的过程中,务必要正确表明单位。
例3.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A.a/4bmol-1 B.b/amol-1 C.a/bmol-1 D.b/4amol-1[剖析]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
amolH2SO4中含4amol氧原子,相当于b个氧原子,所以1mol氧原子,相当于b/4a。
[解答]D[评点]N A表示每摩物质所含微粒的个数,一般可表示为6.02×1023mol—1,描述微粒数可用N A表示,如2molO2的分子数相当于2N A,若要求得具体个数,可根据6.02×1023mol—1进行换算。
例4.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比为,分子数之比为,硫原子个数比为。
[剖析]SO2与SO3的氧原子数相同,根据最小公倍数可知,两者的个数比为3∶2时氧原子数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n=m/M关系式,两者质量之比为3×64∶2×80=12∶10;分子数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每个分子里含硫原子数相同,所以,硫原子个数之比也是3∶2。
[解答]3∶2、12∶10、3∶2、3∶2[评点]两种物质分子数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分子组成再求得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质量之比、包括电子数、质子数等等。
例5.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g。
[剖析]Fe的摩尔质量是56g•mol-1,1molFe原子有6.02×1023个,所以每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6g/6.02×1023=9.30×10-23g[解答]9.30×10-23g[评点]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粒子的数目都是6.02×1023。
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56gFe含6.02×1023个Fe 原子。
例6.已知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现将16gA与70g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D和一定量C,则C的摩尔质量为多少?[剖析]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题中第一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得生成物中D的质量为18g,即8gA完全反应时,生成了18gD;再根据第二个条件,16gA完全反应,B只需64g,生成D的质量应是36g,知道了D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就不难求出它的摩尔质量。
[解答]M(A)=36g/2mol=18g/mol[评点]化学反应前后要掌握两条线,一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相变;二是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
[巩固练习]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D.1mol氧含6.02×1023个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B.摩尔质量就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3.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A.M g B.1/M gC.M/6.02×1023g D.6.02×1023/M g4.若50滴水正好是m 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A.m×50×18×6.02×1023 B.(m/50×18)×6.02×1023C.(18m/50)×6.02×1023 D.(18×50×m)/6.02×10235.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B.1∶2∶3C.3∶2∶1 D.6∶3∶26.4.9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7.⑴0.3mol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⑵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
8.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中含有0.4mol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Cl2的化学式是。
9.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粒子的数目都是。
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或相等。
叫做摩尔质量。
[课后提升]10.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A32克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11.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11.7g Na2O2中氧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6.72L CO B.6.6g CO2C.8 g SO3 D.9.6g H2SO41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
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
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 B.2.5×1022个C.5×1019个 D. 5×1022个13.n g O2中有m个O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可表示为()A.32m/n B.16m/nC.n/32m D.n/16m14.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多少?15.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2×10-7cm 的立方体中含16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多少?第二课时[要点剖析]1.阿伏加德罗理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推论: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就等于其所含分子数之比(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与其所含分子数成正比。
③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不同气体,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⑤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
2.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应占有相同的体积。
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 m,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气体体积(V)、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为V m=V/n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应用时,需注意物质的状态和条件。
[典型例析]例1.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NO气体,另一个装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 B.原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密度[剖析]根据阿伏加德罗理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同条件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只与气体分子数有关,与气体的种类无关,所以两贮气瓶中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NO是双原子分子,N2和O2也是双原子分子,所以两瓶气体也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而质量和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有关,N2和O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与两者的组成相关,本题中N2与O2的体积比是不确定值,所以质量和密度也就不能确定。
[解答]BC[评点]两瓶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若两瓶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则质量相同,密度也就相同了,想一想:N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时,两瓶气体质量相同。
例2.在273K和101kPa的条件下,将2.00g氦气、1.40g氮气、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剖析]273K和101kPa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某一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取决于气体分子总数的多少,与气体的种类无关。
2.00g氦气、1.40g氮气、1.60g氧气物质的量共0.6mol,所以总体积是13.44L。
[解答]D[评点]一定条件下,气体混合后,体积的大小只取决于气体分子总数,与分子类型无关,气体的总体积具有加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