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合成聚吡咯_不同合成条件对聚吡咯特性及形态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59.95 KB
- 文档页数:3
聚吡咯的xrd特征峰聚吡咯(Poly Pyrrole,PPy)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催化剂和传感器领域。
在研究和应用中,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用于表征聚吡咯材料的结晶特征以及晶体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吡咯的XRD特征峰,解释各峰对应的晶格参数和结晶形态,探讨其对聚吡咯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首先,聚吡咯是由吡咯单元通过共轭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具有扩展的π电子共轭体系。
这种共轭性能使得聚吡咯具有导电性,在电子传输和储能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以聚吡咯为样品进行XRD测试时,可以通过分析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来研究其结晶状态和晶体结构。
在XRD谱图中,聚吡咯通常展现出两个主要的特征峰,分别对应着(020)和(021)晶面的衍射峰。
这两个峰是最为明显且强度最大的峰,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稳定性。
在聚吡咯的XRD谱图中,这两个峰一般位于2θ角度约为10°和25°附近,但实际数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制备方法、处理条件和材料形态等。
在这两个主要特征峰的两侧,还会出现一系列较弱的次级峰,表示了聚吡咯晶体结构中其他晶面的存在。
根据研究发现,次级峰的位置与聚吡咯晶体的取向、晶体结构和结晶程度等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对各个特征峰的解析和拟合,可以确定聚吡咯晶体的晶格参数、晶胞参数和晶体取向等关键信息。
聚吡咯的晶格参数是通过衍射峰的位置和数量等数据来确定的。
晶格参数包括晶格常数a和c的数值,表示了晶体结构中两个晶胞参数的长度。
研究发现,聚吡咯的晶格参数一般在a=5.6-6.0 Å和c=11.5-12.5 Å之间,与进行合适的聚吡咯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吡咯晶体结构相一致。
此外,聚吡咯通常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晶形态,分别是α相和β相。
α相是聚吡咯的有序结晶形态,具有更强的π-π堆叠和分子排列。
而β相则是缺乏有序堆叠的非晶乱序结构。
导电聚吡咯的研究一、本文概述导电聚吡咯作为一种新兴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电子器件、传感器、电池以及抗静电涂层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导电聚吡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其合成方法、导电机理、性能优化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导电聚吡咯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导电性能以及稳定性等。
随后,将详细介绍导电聚吡咯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聚合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导电聚吡咯的导电机理,包括电子传输机制、载流子浓度等因素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改性、掺杂等方法优化导电聚吡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文章将展望导电聚吡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聚吡咯的合成方法聚吡咯(Polypyrrole,PPy)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共轭高分子,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聚合条件和引发剂的不同,聚吡咯的合成可以分为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聚合法和模板法等几种。
化学氧化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合成聚吡咯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吡咯单体和氧化剂为原料,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下进行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铵、氯化铁、过氧化氢等。
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将吡咯单体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之间发生偶合反应,形成聚吡咯链。
化学氧化法简单易行,产物产量大,但得到的聚吡咯通常导电性能相对较低,且不易控制聚合度。
电化学聚合法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直接合成聚吡咯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在含有吡咯单体的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过恒电位、恒电流或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手段引发吡咯单体的聚合。
电化学聚合法得到的聚吡咯具有高度的结晶度和规整的链结构,因此其导电性能通常优于化学氧化法合成的聚吡咯。
电化学聚合法还可以通过改变电位、电流等参数来调控聚吡咯的形貌和性能。
模板法是一种利用模板剂的限域作用来合成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聚吡咯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需要先制备一种具有纳米孔道或纳米空腔的模板剂,然后将吡咯单体引入模板剂中,再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聚合等方法在模板剂内部合成聚吡咯。
开心一刻正能量笑话:1、在你妈眼里,你只有“你都多大了”和“你才几岁”这两个年龄,并且这两个年龄可能会交叉出现。
2、锄禾日当午,上班好辛苦。
上完一上午,还要上下午。
不上没钱花,心里更痛苦。
为了好日子,辛苦就辛苦。
3、又不想学习,又不想努力,又不能坚持,又不能专一,又没执行力,又不懂感恩,又很想赚钱,那你去买个碗吧。
4、言语上的老司机,行为上的大**。
别看有些人天天开着小黄车,其实连女生的手都没拉过,比如我。
5、别再抱怨你在十四亿人中找不到一个对的人了,考试时你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找不到一个对的。
6、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垃圾,那么,只有两个可能,要么这lll个人是捡垃圾的,要么这个人就是个垃圾!7、我是一个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比如我反手给你一巴掌之后,我会想想自己是不是被打轻了。
8、跟朋友去吃饭,点完菜后,服务员过来问:凉拌O是什么朋友说:凉拌藕啊!藕太难写了,太难写了。
9、我妈问我怎么在卫生间那么久都不出来,我没敢告诉她:我路过镜子时被自己迷住了。
10、男生带你打游戏,他不在乎输赢,不喜不怒,不是因为他很喜欢你,是因为他已经认了,带你这个菜逼根本赢不了。
11、你一笑,狼都上吊:你一叹,猫逃鼠窜;你一跳,鸡飞狗跳;你不打扮,比鬼难看;你一打扮,把鬼吓瘫!12、我以前养了一条狗,然后给它取名叫“站住”。
每次都叫它:站住过来,站住过来。
没过多久那狗就疯了。
13、你永远不懂近视的痛苦……2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人畜不分。
我们的世界是纯真的,美好的。
我们并不高冷,只是有点模糊……有点模糊。
14、你要是喜欢一个女生,就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挣好多好多钱,等她结婚的时候,你多出点份子钱。
15、工作不行,恋爱不行,化妆不行,唱K不行,长相不行,身材不行,经济实力不行。
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支撑我活了这么多年。
16、找女朋友就应该找一个不爱化妆的,偶尔画一次,感觉会怦然心动!要是找一个总化妆的,偶尔不画一次,容易猝死啊!17、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吡咯的聚合机理吡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电子器件、光电材料和生物医药等。
吡咯的聚合机理是指将吡咯单体通过化学反应连接成高分子链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吡咯的聚合机理及其应用。
吡咯的聚合机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聚合和电化学聚合。
化学聚合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吡咯单体连接成高分子链,而电化学聚合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上进行吡咯的聚合。
化学聚合的机理是通过吡咯单体之间的共轭作用进行的。
吡咯单体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环结构,其中的氮原子上带有一个孤对电子。
当吡咯单体之间发生共轭作用时,孤对电子会与相邻吡咯单体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高分子链。
这种共轭作用使得吡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电性能。
电化学聚合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压来进行的。
在电化学聚合过程中,吡咯单体会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吡咯聚合物。
电化学聚合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
因此,电化学聚合被广泛应用于吡咯聚合的制备中。
吡咯聚合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吡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导电聚合物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其次,吡咯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光电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和光电显示器等领域。
此外,吡咯聚合物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药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总之,吡咯的聚合机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将吡咯单体连接成高分子链的过程。
吡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电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吡咯聚合物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吡咯光电化学-回复聚吡咯是一种具有较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光电化学性质的聚合物材料。
它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光电器件的研究和应用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聚吡咯光电化学的原理、制备方法、性能表征以及应用前景。
1. 聚吡咯光电化学的原理聚吡咯是一种具有共轭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分子内的π电子可自由运动和跃迁,从而展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导电性。
在光照条件下,聚吡咯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在光电化学过程中产生电荷分离和传输。
这一原理使聚吡咯成为一种理想的光电器件材料。
2. 聚吡咯的制备方法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氧化聚合法。
该方法通过将吡咯单体与氧化剂反应,在强酸媒介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最终得到聚吡咯材料。
此外,还有电化学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等制备方法,它们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3. 聚吡咯的性能表征对于聚吡咯光电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性能表征非常重要。
常用的性能表征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光电流谱测量等。
这些表征方法可以揭示聚吡咯的光电特性、能级结构以及电子传输能力等关键信息。
4. 聚吡咯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由于聚吡咯材料的卓越性能,它在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吡咯可以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化学传感器、光电发光二极管和光电导纳米线器件等。
其中,有机太阳能电池是聚吡咯最为突出的应用之一。
聚吡咯材料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光电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电荷传输材料,可用于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5. 聚吡咯光电化学的挑战与展望虽然聚吡咯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它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聚吡咯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电子传输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聚吡咯材料的光吸收范围和光敏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设计合成新型的聚吡咯材料、探索新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聚吡咯材料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应用,以期进一步拓展聚吡咯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同形貌聚吡咯的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一、背景聚吡咯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质的半导体材料,其导电性能与聚苯和聚噻吩相似。
聚吡咯具有高分子量、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在聚吡咯的应用中,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对其性能具有明显影响。
因此,合成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并探究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合成方法目前合成聚吡咯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两种。
其中,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使吡咯单体发生氧化反应并交联形成聚吡咯。
而电化学聚合法是通过电解聚吡咯单体溶液,使其在电极上聚合而成。
基于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可以实现合成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如纳米颗粒、薄膜等。
2. 表征方法为了研究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的性质,需要进行表征。
目前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
其中,扫描电镜可以观察材料的形貌、大小、分布等;透射电镜可以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可以测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分析材料的官能团。
三、研究意义研究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合成与表征,对于探究聚吡咯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纳米颗粒、薄膜等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可应用于光电器件和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合成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与其表征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研究不同形貌的聚吡咯材料对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聚吡咯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以促进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聚吡咯密度聚吡咯(Polypyrrole,简称ppy)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电机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聚吡咯的密度是其物理性质之一,本文将介绍聚吡咯密度的相关内容。
聚吡咯作为一种聚合物材料,其密度与其分子结构、分子量以及合成方法有关。
一般来说,聚吡咯的密度通常在1.3-1.5g/cm³之间。
实际上,聚吡咯的密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备条件和合成方法进行调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吡咯制备方法及其对密度的影响。
首先介绍化学合成法,这是制备聚吡咯的常见方法之一。
化学合成法通常通过吡咯单体(pyrrole)的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得到聚吡咯。
在这一方法中,一般会使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过硫酸铵(NH4S2O8)等,将吡咯单体引发聚合反应。
此方法制备的聚吡咯密度通常较高,达到1.4-1.5 g/cm³。
然而,这种方法的劣势在于需要使用有毒或腐蚀性物质,并且反应过程相对复杂。
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电化学合成法。
电化学合成法是将吡咯单体置于电解质溶液中,利用外加电场进行氧化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吡咯密度通常较低,约为1.3-1.4 g/cm³,但制备过程简单、可重复性好。
此外,电化学合成还能够调控聚吡咯的形貌和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其物理性质。
除了制备方法,聚吡咯密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聚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
一般来说,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更长的聚合时间可以得到高密度的聚吡咯。
此外,聚吡咯的密度还与其结晶度有关,高结晶度的聚吡咯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
聚吡咯的密度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聚吡咯的重量、强度、导电性能等物理性质。
例如,具有较高密度的聚吡咯通常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
因此,调控聚吡咯密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聚吡咯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备方法、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晶度等。
不同制备方法会得到不同密度的聚吡咯材料。
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摘要:聚吡咯是一种具有优良导电性和电储能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储能器件和光电器件等领域。
本文从聚吡咯的制备方法、掺杂剂选择以及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掺杂剂的选择可以调控聚吡咯的电化学性能,进而提高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聚吡咯;制备方法;掺杂剂;电化学性能;复合物1.引言聚吡咯是一种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因其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吡咯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如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同时,为了改善聚吡咯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研究者们通常采用掺杂剂的方式进行改性。
而聚吡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使其在储能器件、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
因此,研究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对于拓宽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制备方法2.1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聚吡咯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单体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吡咯。
一般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铵、过氧化氢等。
该方法制备的聚吡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2.2 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在电解液中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
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位,使单体氧化并聚合成聚吡咯。
与化学氧化法相比,电化学氧化法具有制备过程可控性好、结构均匀性高等优点,但需考虑电解液的选择和电解液中溶质的多少等因素。
2.3 生物合成法近年来,生物合成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备聚吡咯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利用微生物、酶或植物等生物体进行聚吡咯的合成,不仅具有环境友好性,还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导电性的聚吡咯材料。
3.掺杂剂选择为了改善聚吡咯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研究者们通常采用掺杂剂的方式进行改性。
常用的掺杂剂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
聚吡咯涂层合成条件研究作者:廖翀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电池中金属双极板表面防护性能的研究也渐渐展开。
现阶段金属双极板表面防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金属表面合成防护涂层,导电聚合物由于兼具耐蚀和导电性,被认为是金属双极板的研究领域中较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防护涂层。
本论文主要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聚吡咯涂层的合成条件进行研究。
【关键词】燃料电池聚吡咯合成条件1 聚吡咯合成条件简介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表明,电化学聚合反应所使用的溶剂和掺杂剂是影响聚吡咯涂层性能的主要因素。
吡咯电化学聚合的溶剂可以选择有机溶剂或水。
由于吡咯单体在有机溶剂中有较高的溶解度,聚合时无溶剂副反应,因而当Cvetko等以碳酸丙烯酯(PC)为溶剂、四乙基对甲基苯磺酸胺(Et4NTsO)为电解质和掺杂剂时,经优化工艺得到了柔韧、光滑的导电聚吡咯涂层,其室温电导率达到338.4S/cm。
但更多的研究者选择价格便宜、资源丰富的水作反应溶剂。
一些研究者发现,当以草酸、铁氰化钾等能对金属产生钝化作用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和掺杂剂时,金属基材表面在吡咯聚合反应发生前会先生成一层钝化膜,体系的耐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 实验用于筛选的不同溶液的阴离子掺杂剂、助剂和溶剂的搭配情况列于表1中。
进行筛选时,其它的合成条件固定为:不锈钢表面在合成实验前用水磨砂纸打磨到240#,合成电流恒定为3mA·cm-2,合成时间是8分钟,吡咯和电解质的浓度分别为0.4M和0.15M,合成过程中保持避光和通氮气,合成温度在15℃。
不锈钢表面用较粗糙的240#砂纸进行打磨是为了增加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提高实验的重现性。
从文献报道及后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在3mA·cm-2左右较宽的范围内合成电流变化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此电流密度下进行合成可以减小不同涂层的最佳合成电流不同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在聚吡咯涂层的合成实验中,每合成一次涂层所消耗的电量为:3×10-3(A) ×8×60s=1.44C (2-1)当所消耗电量100%用于电化学合成,溶液中消耗的吡咯的物质的量为:= 1.5×10-5 mol (2-2)因此为了保证合成过程中吡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的充足,吡咯和SDS分别选择了浓度较大的0.4M和0.15M,在100ml溶剂中含量分别为0.04mol和0.015 mol。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聚吡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2. 分析聚吡咯薄膜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3. 评估聚吡咯薄膜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潜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吡咯单体- 三氯化铁(FeCl3)- 过硫酸铵((NH4)2S2O8)- 碳纳米管- 碳布- 氧化石墨烯- 乙醇- 乙腈- 磷酸氢二钠(NaH2PO4)- 磷酸二氢钠(Na2HPO4)- 水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2. 实验仪器:- 电化学工作站-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原子力显微镜(AFM)- 电化学阻抗谱仪(EIS)- 循环伏安仪(CV)- 恒温水浴锅三、实验方法1. 聚吡咯薄膜的制备:- 将碳纳米管、碳布或氧化石墨烯分散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30分钟。
- 将吡咯单体与氧化剂(FeCl3或(NH4)2S2O8)混合,超声处理30分钟。
- 将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碳布或氧化石墨烯溶液与吡咯单体/氧化剂溶液混合,搅拌均匀。
- 将混合溶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玻璃基底上,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保持一定温度(如80℃)进行聚合反应。
- 反应完成后,取出基底,用去离子水清洗,晾干。
2. 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制备好的聚吡咯薄膜剪成合适尺寸,置于电解液中。
-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聚吡咯薄膜进行CV、EIS和GCD测试。
- 分析聚吡咯薄膜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聚吡咯薄膜的形貌分析:- 利用SEM和AFM对聚吡咯薄膜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薄膜表面平整,具有良好的附着性。
2. 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CV曲线显示,聚吡咯薄膜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 EIS曲线表明,聚吡咯薄膜具有较低的界面电阻,有利于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 GCD曲线显示,聚吡咯薄膜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适合用于超级电容器。
3. 聚吡咯薄膜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在水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聚吡咯薄膜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聚吡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聚吡咯(PPy)作为导电聚合物的一种,具有便于制备、成本低、稳定性佳、导电性好及高比电容等优势,但其在多次的恒流充放电过程中易于发生体积的收缩与膨胀导致长循环稳定性、溶解性及加工性能相对比较差,由此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将聚吡咯与石墨烯及金属磷化物相复合,不仅可以发挥其自身比电容高的优势,而且与其复合后,通过良好的协同作用减弱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收缩与膨胀,从而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研究了不同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物相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以下是本论文的研究工作:(1)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聚吡咯/氧化石墨烯(PPy/GO)复合材料,通过其测试结果可知,复合材料是由菜花状的PPy纳米颗粒和褶皱的GO复合而成的,PPy较为均匀地分散在GO纳米片的表面上及片层间,通过比表面积分析(BET),复合物较PPy单体表面积大大提高,并对PPy/GO复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其比电容、充放电性能及长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相比PPy单体均有了明显提高。
即使在1 A·g<sup>-1</sup>的电流密度下,具有369.8F·g<sup>-1</sup>的较高比电容,电荷转移电阻为4.6Ω,甚至经过3000圈的长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达87%。
(2)采用两步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吡咯/磷化镍(PPy/Ni<sub>2</sub>P),第一步先以NiCl<sub>2</sub>·6H<sub>2</sub>O作为镍源,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在180℃,反应16 h条件下,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Ni<sub>2</sub>P单体,第二步将Ni<sub>2</sub>P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并加入相同量的Py(吡咯单体),在冰浴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成功制备PPy/Ni<sub>2</sub>P复合材料。
聚吡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聚吡咯(polypyrrole, PPy)是一种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和良好材料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能源存储、感应驱动器、智能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聚吡咯的合成及其合成反应的机理。
其次,着重介绍了聚吡咯的性能相关参数,比如电化学容量、电导率、循环伏安曲线、折射率等。
最后,总结了该聚合物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聚吡咯的合成聚吡咯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聚合反应:一种是氯化ini(pyrrole)氯化法,另一种是聚吡咯乙烯漆法。
1.氯化Pyrrole(Pyr-Cl)氯化法。
在常温下,用氯化ini(pyrrole)反应,用氯化锌溶液作为还原剂,更Commondry(pyCN)溶液作为活性氯源形成聚吡咯,最终产物是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
该反应产物末端具有类似氯化pyrrole的氯原子,它是左旋螺旋状化合物的左螺旋。
在溶剂和抗聚合剂的存在下,氯化Pyr-Cl浓度越高,聚吡咯结晶度越低,从而产生聚吡咯的反应产物。
2.聚吡咯乙烯漆法。
在经典乙烯漆法基础上,采用乙烯漆法合成聚吡咯。
用金属离子或金属杂质催化乙烯漆,再配制微溶液进行反应,将染料重新缩合形成聚吡咯的反应产物。
在反应过程中随时加入盐酸和氨水,以加速收敛,可以形成类似氯化pyrrole的交联结构,从而获得聚吡咯的反应产物。
聚吡咯的性能1.电化学容量。
尽管聚吡咯的导电性、嵌入性、储能性能等参数都很重要,但电化学性能是研究聚吡咯能源存储器件材料最重要的因素。
聚吡咯电子容量可以达到1294 mAh g-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和稳定性。
此外,聚吡咯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因此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
2.电导率。
聚吡咯的电导率在低电压驱动下可达10-10 S / cm,具有很高的电导率,适用于高效电子器件或感应驱动。
3.循环伏安特性。
存在ionic和electronic混合传输过。
聚吡咯合成方法
聚吡咯是一种具有导电、光学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化学氧化法。
聚吡咯可以通过将吡咯单体与氧化剂(如过氧化氢、硫酸铵、铬酸钾等)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
具体反应步骤为:先将吡咯单体和氧化剂溶于酸性溶液中,调节pH值,加热反应,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可得到聚合物。
2.电聚合法。
聚吡咯也可以通过电聚合法制得。
具体步骤为:将吡咯单体溶于电解质溶液中,将两个导电电极浸入其中,加上电压使其电解,从而使吡咯单体转化为聚吡咯。
此法制备的聚吡咯电导率高、晶格紧密、分子链较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3.生物合成法。
聚吡咯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合成。
具体方法为:将含有吡咯单体的培养基加入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使吡咯单体转化为聚吡咯。
生物合成法制备的聚吡咯最大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但由于生产速度较慢,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氧化铝模板电化学合成导电聚吡咯的形貌研究摘要:应用铝/氧化铝模板在不同的条件下电化学聚合制备聚吡咯(PPy)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其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使用该模板可制得具有特殊形貌的PPy,PPy形成一种微触手结构,该结构在脱离模板后,仍可沿其原来的趋势继续生长.通过研究发现,聚合时间为1 600 s、聚合电位1.0 V、单体浓度0.2 mol/L时制备的PPy 膜微触手结构数量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关键词:聚吡咯;氧化铝模板;形貌导电聚合物化学修饰电极由于其电化学响应信号大、易观察、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等优点[1],在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催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PPy膜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导电、表面性质可控、生物相容、比较稳定、易于制备、柔韧性和强度较好,故在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中,PPy是在导电聚合物中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神经元传感器是一种生物传感器,可以探测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电信号,从而可以对病灶进行针对性的刺激治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和中枢神经组织两者间性能存在巨大差异(神经元传感器模量为172 GPa,中枢神经组织为100 kPa),靠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一密度的物质很难达到完美的结果,我们设想使用吡咯电化学聚合形成的涂层在两者间建立一个性能梯度中间层引.为了在两者之间架设一个完美的桥梁,仍须对PPy表面进行改性,以得到一个高表面积、高粗糙度具有机械模量梯度柔软疏松的表面.一般PPy的表面呈菜花状结构[6 ],只有用特殊方法才能得到区别于常规形貌的特殊结构.如氧化铝模板法是目前合成PPy纳米线(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多孔氧化铝膜由高纯金属铝经电化学法处理而得到.膜内含有规则排列的六方纳米级柱状孔道,膜厚10b100 am,膜孔径最小可达5 am,孔密度高达10n/cm2 Do3.我们采用表面被氧化成多孔氧化铝膜的高纯铝片作为工作电极合成PPy,得到了一种不同于PPy常规菜花状结构,我们称之为微触手结构.具有这种微触手结构的PPy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即电极表面活性位点数增多,从而可以增加电化学信号;同时这种微触手结构比较柔软,即具有该结构的PPy膜模量较低,这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电化学聚合:采用CHI 650B电化学工作站(I-海辰华仪器公司),在计算机控制下,采用恒电位的方法进行电化学聚合.表面形貌表征:采用QUANTA 200 SEM (FEI company)观察其表面形貌.试剂:吡咯(Py,97 ,Fluka出品),使用前减压蒸馏.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1.2 铝/氧化铝模板电极的制备将高纯铝条(99.99%,200 m)在空气中500℃下退火5 h,以去除冷轧时铝片中产生的应力、晶粒缺陷,提高结晶性能.再将退火后的铝片在丙酮中超声清洗15 min以除去表面可能存在的油脂.然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超声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取出高纯铝,用去离子水清洗,采用抛光液进行电化学抛光,达到镜面效果.抛光后的铝片经蒸馏水洗后,在支持电解质中进行阳极氧化一定时间后,工作电极表面即形成含纳米孔洞的氧化铝膜(见图1),可以看作是金属铝上覆盖一层氧化铝模板.1.3 实验方法在三电极电解池中,铝/氧化铝模板作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聚合前工作电极在水中超声洗涤,电解池通氮气20 min以除去溶液中的氧,恒电位下进行不同聚合电位、聚合时间及单体浓度的电化学聚合研究.2 结果与讨论2.1 聚合时间的影响图2显示在0.2 mol/L Py和0.2 mol/L(+)一樟脑磺酸(CSA)的电解液中以1.0 V 恒电位聚合条件下制备的PPy形貌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图可以看出,800 s时微触手结构不太明显,1000 s时出现明显的微触手结构,但比较稀少,到1 400 s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微触手结构出现;1 600 S时出现大量的微触手结构,且它们的表面都很光滑,结构十分致密,此时PPy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800 s时虽有很多的微结构出现,但比1 600 s时已有所下降,2 100 s时微结构明显减小,底部的菜花状PPy膜已经显露出.由此可见,聚合一定的时间PPy才会出现特殊的微结构,但过长的聚合时间也会导致微结构减少,这是因为相邻的微触手结构互相交叠结合成普通的菜花状结构.通过研究发现,1 600 s为最佳聚合时间.2.2 聚合电位的影响图3显示了所制备的PPy形貌随聚合电位的变化趋势.聚合条件为Py浓度0.2 mol/L,(+)一CSA浓度0.2 mol/L,聚合时间1 600 s.由图可以看出,0.8 V时已有微触手结构出现,但十分稀少,0.9 V时微触手结构明显增多,且可以看出是从边缘处开始生长,微触手结构表面也变得光滑起来;1.0 V时出现大量的微触手结构,且它们的表面都很光滑,微触手结构十分致密,已将底部的膜完全遮盖,此时PPy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 V时微触手结构明显减少,表面也变得不光滑起来,出现了黏连的现象,此时电位已超过Py的过氧化电位,应为过氧化所致;1-3 V时微触手结构基本消失,PPy膜恢复普通的菜花状结构.由此可以得出1-0 V为获得特殊形貌的最佳聚合电位.2.3 单体浓度影响图4为PPy形貌与单体浓度之间的关系.聚合条件为(+)-CSA浓度0.2 mol/L,聚合电位1.0 V,聚合时间1 600 s.从图中可以得知,单体浓度从0.1mol/L到0.4 mol /L之间均有微触手结构的出现,单体浓度为0.2---0.3 mol/L时比较适宜,微触手结构比较致密,且比较光滑、均一.相比较而言,0.2mol/L较0.3 mol/L更为适宜一些.2.4 微触手结构形成机理探讨通过上述试验发现,用铝/氧化铝模板作为工作电极可以得到PPy的微触手结构,而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用高纯铝作为工作电极,仅得到了普通的菜花状结构,且在1.0 V电位下铝被氧化,表面龟裂,如图5所示.说明将铝氧化,在其表面得到一层氧化铝模板是得到微触手结构的关键.在无模板的情况下,PPy先以一维结构生长,再交叠成二维结构、三维结构[1].而PPy在三氧化二铝模板的孔洞中只能以高度有序的共轭结构一维生长[1引,当其长出模板时,PPy已形成的高度有序的一维结构有利于其按照该趋势继续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相邻的一维结构交连成一束,形成微触手结构,在脱离模板后继续向七生长.3 结论以铝/氧化铝模板为工作电极可以得到区别于普通菜花状结构的PPy微触手结构,研究发现聚合时间为l 600 S、聚合电位1.0 V、单体浓度0.2 mol/L时制备的PPy膜的微触手结构数量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 nm至10/am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对生物相容性影响显着,因为这样的尺寸与细胞尺寸及生物大分子在同样的数量级[1引,而且有证据证明微米级表面结构允许细胞早期黏附,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组织相容性.神经元的大小通常为10~15/am[M],我们所得到的PPy微触手结构其直径均小于10/am,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神经元至少与一个微触手结构相接触,将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依附和生长.同时它具有比金小得多的模量,可以防止对中枢神经组织造成尖锐损伤,提高中枢神经组织与神经元传感器的相容性;它还可以增加神经元传感器与中枢神经组织细胞渗透和接触,加大电信号接受面积,有助于电极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达到平衡.该模板法制备具有特殊微触手结构的PPy膜,为将来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有关该结构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参考文献:[1] Larma T F,Reynolds J R,Qiu Y J.Polypyrrole as a Solide Electrolyte for Tantalum Capacitors[J].Synthmet,1996,79(2):229-233.柳闽生,杨迈之.导电高聚物修饰纳米尺度TiO2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1,59(3):377—382.Abraham J K,Xie Jining,Varadan V K.Smart Structures andMaterials[J].2005,5763:133—138.Reynol A F,Shetter A G.Scarring Around Cervical EpriduralStimulating Electrode[J].Neurosurgery,1983,13:63—65.Anderson J P,Nilsson.BioactiveSilk-Like Protein Polymer on Silcon Devices[J].Proceeding of Mater Res Soc.boston:Ma ter Res Soe,1994,330:171—177.Sutton S J,Vaughan A S On the Morphology and Growth of ElectrocHemically Polym erized Polypyrrole[J]. Polym er,1995,36(9):1849-1857.肖迎红,Martin D C 新型导电高聚物对神经元修补元件的表面改性[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22(8):18—22.贾骏,姚月玲,徐友龙等.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表面性能研究I-j].口腔医学研究,2002,18(5):297—300.葛东涛,王纪孝,等.PPy纳米线(管)的合成[J].化学进展,2003,15 (6):456-46L [10] Alma wiawi D,Coombs N,Moskovits M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 De posited Into An odic Aluminum Oxide Pores as a Func-tion of Particle Size[J].J Appl Phys,1991,70:4421—4425.Il1] 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化学修饰电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29.[12] Van Dyke L S,Martin C R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olym ers.4.Co ntrolling the Super-molecular Structure Allows Charge Transport Rates to be En-hanced[J].Langmuir,1990,6:II18—1123.[13] B Kasemo.Biocompatibility of Titanium Implants:Surface ScienceAspects[J].J Prosth Dent,1983,49:832.[14] 尼克尔斯J G,马丁A R,等.神经生物学[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聚吡咯的结构、合成方法、特征、应用及发展趋势π共轭高分子材料在导电、发光、光伏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高分子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
目前人们已经成功制备了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芴和聚苯乙炔等π共轭高分子材料,并对一些聚合物的导电性、超导性、电致变色、光致变色、光致发光、光伏特性和非线性光学等性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聚吡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气敏元件、生物传感器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一种:聚吡咯。
聚吡咯的结构聚吡咯的英文名为polypyrrole,结构如下图所示。
聚吡咯的合成聚吡咯的电解合成方法。
将吡咯单体溶解于布朗斯特酸型离子液体中,置于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合成;其中所述电解槽中包含有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选自于不锈钢电极或铂电极或镍电极或玻碳电极,所述的辅助电极选自于大面积铂片电极或石墨电极,所述的参比电极选自于Ag/AgCl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或大面积铂片电极或标准氢电极。
所述的电解合成方法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离子液体可以重复使用。
若以此聚吡咯取代目前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将明显降低甲醇等直接燃料电池生产成本和酚类废水的降解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聚吡咯的化学氧化法合成。
化学氧化法是在一定的反应介质中加入特定的氧化剂,使得单体在反应中直接生成聚合物并同时完成掺杂过程,与电化学的掺杂不同,因为其中加入了两种物质,并且这些物质进入了聚合物的主链,对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氧化剂有(4)220,el3,202,2r207,103等。
介电常选用水、乙醚、乙腈、酸溶液等。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提高聚吡咯的导电性,还可增加聚吡咯的产量。
制备过程中,除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之外,单体的浓度、氧化剂的性质、氧化剂与单体浓度的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气氛、掺杂剂的性质以及掺杂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导电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聚吡咯导电薄膜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特性测试(马元贵,王淞城,武汉,430074)摘要聚吡咯可用于生物、离子检测、超电容及防静电材料及光电化学电池的修饰电极、蓄电池的电极材料。
此外,还可以作为电磁屏蔽材料和气体分离膜材料,用于电解电容、电催化、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应用范围很广。
聚吡咯可由吡咯单体通过化学氧化法或者电化学方法制得, PPy具有较高的电导率、环境稳定性好、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以及较强的电荷贮存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聚合物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用红外光谱对制备的PPy膜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电化学特性。
关键词聚吡咯(PPy),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化学特性前言1979年,美国IBM公司的Diaz等在乙腈电解液中铂电极上电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电导率高达100SΠcm的导电聚吡咯(PPy)膜[1], PPy具有空气稳定性好、易于电化学制备成膜、无毒等优点。
在使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聚吡咯时的聚合机理与用化学氧化法制备时的机理相似,也可以用自由基机理来解释:首先,吡咯单体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在电极的表面失去电子而成为阳离子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会与另一单体相互结合而成为吡咯的二聚体。
经过链增长步骤,最终得到聚吡咯大分子链。
通常来说,使用化学氧化聚合法或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时,得到的产品都是黑色的固体,在使用化学氧化聚合法时制备的聚吡咯的产物一般是黑色粉末,而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则会在电极表面得到一层PPy薄膜。
1实验部分1.1实验原理PPy导电机理为:PPy结构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排列成的共轭结构,双键是由σ电子[1] 和π电子构成的,σ电子被固定住无法自由移动,在碳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共轭双键中的2个π电子并没有固定在某个碳原子上,它们可以从一个碳原子转位到另一个碳原子上,即具有在整个分子链上延伸的倾向。
即分子内的π电子云得重叠产生了为整个分子共有的能带,π电子类似于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