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 → S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 必须高于Accm。 其目 的是消除网状渗碳体。 应用:
1) 钢的最终热处理
细化晶粒,组织均匀化,增加亚共析钢中P%(S%) → 强度、韧性、硬度↑
2) 预先热处理 —— 淬火、球化退火前改善组织。 3) 增加低碳钢的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钢的淬火
• 一、淬火的目的 • 获得马氏体组织 • 二、淬火的一般工艺
§2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珠光体转变:扩散相变 (A1~550℃, A→P(F+Fe3C))
3)在600~550℃形成片层间距极小的珠光体 ( 0.2m) ,在光学显微镜下高倍放大已无法分 辨出其内部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测到很薄 的铁素体层和碳化物(渗碳体)层交替重叠的复 相组织,称为极细珠光体或托氏体,用字母T表 示(以法国金相学家L•Troost的名字命名)。
1.淬火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淬火冷却介质
1.淬火温度的选择
• (1) 亚共析钢: Ac3+30~50℃——细小均匀M
温度过低:残余F 温度过高:粗大马氏体
• (2) 过共析钢: Ac1+30~50℃——细小均匀M+粒状Fe3C
温度过低:残余F 温度过高(大于Accm):得到粗大马氏体,引起变形 或开裂;二次渗碳体全部溶解,降低Ms点,AR增多。
平衡临界点:
A1、 A3、 Acm
加热临界点:
Ac1、Ac3、Accm
冷却临界点:
Ar1、Ar3、Arcm
பைடு நூலகம்
§2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奥氏体的形成(PA)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又称为奥氏体化。以 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