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语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立足于保山学院的缅语教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59.31 KB
- 文档页数:3
95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第1期 No. 1收稿日期:2016-09-08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国家青年课题“‘一带一路’沿线亚洲主要国家的大学汉语教育现状与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CGA150153)作者简介:郭圣琳(1985— ),女,广西梧州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汉语教学和汉日语言对比。
通讯作者:娄开阳(1972— ),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篇章语法。
a 据黄行(2015),“一带一路”核心地区包括内陆“丝绸之路”的中亚五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其中东南亚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东帝汶。
b “教育”的内涵比“教学”丰富得多,本文仅关注汉语教学方面,因此,下文统一使用“教学”这一概念。
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缅甸华文教育领域为例郭圣琳1,娄开阳2(1.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642;2.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缅甸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华文教育源远流长。
本文通过对缅甸华文教育领域汉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以汉语母语者为主,接受过汉语培训的学生少;汉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学方法教授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因此,我们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教学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缅汉语传播的建议。
关键词:缅甸;大学汉语教学;华文教育;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20)01-0095-07一、 引言缅甸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国家之一a ,其汉语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华文教育,教学对象主要是华侨华人子弟,其性质属于母语教育;另一部分是对缅汉语教学,教学对象主要是非华裔学生,其性质属于外语教学。
缅甸语专业调查报告1. 简介缅甸语是缅甸(也被称为密松)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东南部缅帛语族。
在缅甸以外的国家,缅甸语也被称为缅甸文。
本报告旨在对缅甸语专业进行调查,了解其相关情况。
2. 缅甸语专业背景缅甸语专业主要涉及缅甸语的语言学、文化、文学和翻译等方面的学习。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缅甸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缅甸社会文化,并具备跨文化交际和翻译能力。
3. 缅甸语专业课程设置缅甸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语音学•学习缅甸语的音位、音素和音节结构•学习发音规则和变音规则3.2 词汇和语法•学习缅甸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掌握不同词类的用法和句法结构3.3 阅读与写作•学习阅读缅甸语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包括日常写作和学术写作3.4 口语与听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缅甸语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日常对话和演讲3.5 文化与文学•了解缅甸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阅读缅甸文学名著和文化作品,了解缅甸文学发展历程3.6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中缅文之间的翻译•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缅两国的文化差异4. 缅甸语专业就业方向缅甸语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职业:•缅甸语翻译员或口译员,与缅甸企业和个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缅甸语教师,教授缅甸语言和文化知识•媒体工作者,从事缅甸语媒体的报道和编辑工作•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工作者,负责缅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自由职业者,在旅游、翻译等领域提供缅甸语服务5. 结论缅甸语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缅甸语的学习和了解,可以促进中缅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缅甸语专业的调查报告,旨在了解该专业的背景、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方向。
希望本报告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注:本报告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请以相关大学或机构提供的信息为准。
150神州教育缅甸语口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以红河学院为例路洁清红河学院国际学院摘要:本文归纳了红河学院缅甸语本科专业“缅甸语口译”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深化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口译课程建设,实现缅甸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缅甸语口译;教学;现状;改革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中缅两国在经贸、文化上的交往日益频繁,为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能力,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精细,社会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岗位对缅甸语口译能力普遍有高要求。
此外,据红河学院缅甸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了解到,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外事、经贸、翻译等有关职业,缅汉口译均为日常本职工作。
结合专业实际,红河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缅甸语口译”课程,经过两轮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由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制约因素,没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造成当前缅甸语口译教学收效甚微。
一、缅甸语口译课程概述“缅甸语口译”是针对缅甸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翻译技能实践课程,是翻译课程群中的高阶课程,共108个课时。
该课程在缅汉互译的翻译原则指导和理论指引下,注重缅汉口译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化解语言差异的障碍,提高驾驭缅汉两种语言的能力,能够胜任一般性口译工作。
二、教学现状(一)课程内容模块划分上不够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缅甸语口译”课程由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两大模块组成,内容涉及面广。
目前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主要参考其他院校缅甸语口译和其他语种的教学大纲,往往注重对口译理论学习和实践内容的面面俱到,而忽视了对不同类型的口译原则和方法技能的归类整理,或者侧重于大量口译素材的收集练习而忽视了结合目前职业岗位需求情况归类并化分模块,致使教学目标不够合理,学生积累的知识储备无法充分与实际相结合,所学知识不足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缅甸籍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及应用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语言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情感和社会地位的内在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从“学习态度、文化态度、目的语群体态度、以及功能”这4个角度考察缅甸籍学生对汉语的具体态度,并对其汉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
标签:缅甸语言态度语言使用一、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缅甸的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自由发展、艰难前行、恢复与发展三个阶段。
(一)自由发展缅甸的汉语教学始于19世纪末期,除去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直都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
截止1962年,缅甸的华文学校高达259所,共有学生39000名。
(二)艰难前行1963年,缅甸政府开始实行国家主义政策,对所有私立小学进行管制,华文课的授课时间受到限制。
到1965年4月,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私有中小学被收归国有。
面对这种情况,失业的华文教师自行举办华文补习班。
但好景不长,1967年,仰光发生“6·26”排华事件,华文补习班被禁止。
(三)恢复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华文教育得到恢复与发展。
1988年,现政府执政后,推行中缅友好政策,缅甸汉语教学得到快速发展。
1990年,恢复派出缅甸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政策。
福建同乡会于1993年创办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开设了汉语水平考试辅导课。
1998年,仰光出版社发行中文报纸《缅甸华报》。
2001年起,两国教育部联合在缅甸举办汉语水平考试,中国开始向缅甸派遣汉语教师。
2002年,缅甸福建同乡会创办了仰光地区最大的汉语培训学校——福星语言与电脑学院。
2008年2月,中国国家汉办与福庆语言电脑学校以及福星语言与电脑学校签订建立“孔子课堂”的协议。
二、语言态度的定义及作用(一)语言态度的定义关于语言态度,戴庆厦认为,语言态度等同于语言观念,语言观念又称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及发展前途的看法。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日益加深,缅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我国与缅甸的交流合作服务,我选择了参加缅语作业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主要在缅甸某语言学校进行。
二、实习内容1. 课堂教学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缅语基础课程的教学。
课程内容包括缅语发音、词汇、语法、日常用语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备课,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发音时,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辨别缅语与汉语的发音差异;在讲解语法时,我结合实际例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
2. 课后辅导除了课堂教学,我还负责学生的课后辅导。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耐心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文化交流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缅甸文化,我组织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缅甸博物馆,了解缅甸的历史文化;邀请缅甸友人举办缅语角,让学生与缅甸人交流,提高他们的缅语实际运用能力。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缅语水平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缅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缅语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技巧。
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增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缅甸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了解了缅甸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
这使我更加适应跨文化环境,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备课、上课、组织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习总结通过一个月的缅语作业实习,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与缅甸的交流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几点总结:1.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4. 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黄晓燕,女,福建三明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
缅甸学生汉语语篇照应的偏误研究 ———基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黄晓燕(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摘 要] 本文通过对108篇缅甸学生HSK 考试作文进行分析,得出缅甸学生汉语语篇照应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七种:零形式照应误为用代词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人称代词照应“数”的不一致、指示代词误用为零形式。
本文试图分析七种类型偏误的分布及特点,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 缅甸; 语篇照应; 偏误[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5-0016-03 纵观近些年,虽然对留学生汉语语篇习得研究的重视逐步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被试者的母语背景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英语国家、韩国、日本的学生等。
本文着眼于缅甸学生汉语学习语篇照应偏误情况的考察,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语料的来源及说明HSK 是衡量国外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而且参加HSK 考试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和语法,汉语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接受汉语篇章研究。
此外,考虑到以往的研究集中于母语为英语、日语、韩语的学习者,对缅甸学生语篇偏误研究成果很少,且为了排除异质母语和文化对篇章习得的影响。
所以本文以北语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缅甸学生的2篇A 级、38篇B 级、68篇C 级作文为研究对象,约4.2万字,涵盖各个分数段。
本文所涉及篇章的语体主要有叙述体、说明体、议论体。
语料语体不单一,较多样。
研究中把小句作为最小单位。
本文把用逗号、分号、句号、问好等隔开的语段都叫小句,并用小写英文字母标记顺序。
二、篇章照应的偏误类型概述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是语言表达中某个语言单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与上下文出现的另一语言单位表示的人或事物相同的一种语言现象。
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有哪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缅交流的日益频繁,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缅甸文化、促进中缅友好交流的学习者来说,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缅甸语言文学在中国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在缅甸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缅甸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文化仪式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使用环境。
例如,设置一个缅甸的市场场景,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流,练习关于商品价格、质量、交易方式等方面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各种与缅甸语言文学相关的任务,如撰写缅甸语的短文、翻译缅甸文学作品的片段、进行缅甸文化的调研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对文学文化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例如,在学习缅甸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教师可以播放缅甸的电影、音乐、纪录片等,让学生感受缅甸语言的语音语调、了解缅甸的社会文化。
同时,也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5、比较教学法将缅甸语言文学与汉语或其他熟悉的语言文学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比如,比较中缅两国的诗歌在形式、韵律、主题等方面的异同,或者比较两国的文学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缅甸语言文学的认识。
尊敬的学生朋友们: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缅甸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以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我们特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改进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 男- 女- 其他2. 您所在的年级:-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3. 您所在的学校类型:- 公立学校- 民办学校- 国际学校4. 您所在的学校所在地区:- 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二、学习状况5. 您每天的学习时间大约是多少?- 2小时以内- 2-4小时- 4-6小时- 6小时以上6. 您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如何?- 很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没有压力7. 您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 学习资源不足- 语言障碍- 教学方法不当-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家庭经济困难- 其他(请注明)8. 您是否参加过课外辅导班或兴趣小组?- 是- 否9. 您对目前所学的课程满意吗?-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三、生活状况10. 您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良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11. 您的日常生活开支主要来源于?- 家庭- 学校- 自我打工- 其他(请注明)12. 您认为目前的生活环境如何?- 非常好- 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13. 您在生活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 食品安全- 交通出行- 医疗保健- 社交交往- 其他(请注明)四、心理健康14. 您是否经历过心理压力?-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未15. 您认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如何?-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16. 您是否有心理咨询的需求?- 是- 否五、其他17. 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18. 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19. 您对缅甸的教育现状有何看法?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您的反馈对我们非常重要。
保山方言的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班级同学家乡方言使的用情况,找出在方言使用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找出一点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有效措施。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班级中发放问卷。
我利用晚上班级专业课前的几分钟把调查问卷发到同学手中,三节课后收回方言调查的问卷。
其中也有好几份问卷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才收回的。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2份,实际回收29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这里要特别感谢农资一班几位热情帮我填写问卷的同学。
我找了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让同学把他们翻译成本地它们方言,可以使用别字或拼音标注的方式表现出其读音,另外用每个方言词汇造个本地的方言句子。
我们班共有28人,其中有8人是外省的,广西本地还有壮族,瑶族,和毛南族,语言的成分比较复杂,调查的难度也较大。
我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城里的同学面对问卷有些为难,他们的方言就是普通话。
有些同学使用的方言是粤语或壮话,好些方言词汇的读音无法用别字和
拼音表示,举个方言使用的例子更是困难。
班级的同学大都是90年左右出生的,很多本地的方言词汇不是很熟悉或。
缅甸汉语教学调查报告
吴应辉;杨叶华
【期刊名称】《民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8(019)003
【摘要】通过对缅甸汉语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简要地介绍了缅甸教育及汉语教学概况,重点分析了缅甸汉语教学7个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推动缅甸汉语教学的6条建议.【总页数】5页(P95-99)
【作者】吴应辉;杨叶华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40-055
【相关文献】
1.缅甸的汉语教学 [J], 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
2.尼泊尔中小学汉语"动机策略"问卷调查报告r——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系列调查报告之一 [J], 李加方;王海璐
3.缅甸汉语教学历史和现状分析 [J], 苏文
4.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缅甸华文教育领域为例 [J], 郭圣琳; 娄开阳
5.4名缅甸回国疟疾患者的调查报告 [J], 郑秋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 Survey on Minor Languages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lleges in Sino-Burma Border Areas -With Applied Burmese of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as a Case 作者: 李冬梅 龙宇
作者机构: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27-2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缅甸语 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
摘要:随着"桥头堡"政策的实施,小语种学习蓬勃发展,如何结合地源优势在边境地区更好
地开展小语种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缅甸语专业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其学习现状,为小语种专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参考。
泰语、缅甸语、越南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调查研究发布时间:2022-05-27T02:41:42.1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2月3期作者:朱晓敏[导读] 本调查研究结合云南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问卷形式,对云南省12所高校790名在校泰语、缅甸语、越南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外语学习课堂焦虑调查,旨在了解云南省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现状。
朱晓敏云南师范大学 650500摘要:本调查研究结合云南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问卷形式,对云南省12所高校790名在校泰语、缅甸语、越南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外语学习课堂焦虑调查,旨在了解云南省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非通用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
跨专业焦虑程度比较结果显示,泰缅越三个专业间焦虑程度呈显著性差异。
泰语专业学生焦虑程低于缅甸语专业学生及越南语专业学生。
研究结果对泰语、缅甸语、越南语教师教育教学有启示作用,对今后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关键词: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非通用语专业、双语或多语学习者、语言接触1、研究背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一直都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一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诸多原因中,外语学习焦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外语学习焦虑不仅抑制学生的英语输入和输出,也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进程(He, 2018, p. 1)。
焦虑是在学会讲另一种语言过程中需要被克服的障碍(Horwitz, 1986)。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致力于探寻焦虑成因以及研究焦虑应对策略,以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问题来帮助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然而,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对象主要还是以通用语种如英语为主,甚少涉及非通用语种(即非通用语)的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尤其国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与全球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增多。
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摘要】缅甸曼邦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华文教育发展地区,然而目前华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华文教师培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缅甸曼邦地区的华文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我们提出了改善华文教育现状的建议,并对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评估。
通过总结现状和需求,展望未来并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华文教育质量,为华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支持。
【关键词】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华文教师培训、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建议、需求评估、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缅甸曼邦地区是缅甸最大的一个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和老挝之间,地处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曼邦地区人口众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华人华侨,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社区。
随着中国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加深,曼邦地区的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华文教育在曼邦地区起源于早期华侨社区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文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人回流中国发展,导致曼邦地区华文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也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
随着缅甸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华文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华文教师培训的需求,从而为改善华文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华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华文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未来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华文教育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通过评估华文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提升华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的参考和支持。
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缅甸语教学需求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8-14T08:42:21.93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7期作者:杨雯婷[导读] 根据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独特性、专业性,缅甸语教学必须要求不断深入且尽量满足于高等职业学生对缅甸语的学习需求杨雯婷德宏职业学院云南省德宏州芒市 678400摘要:根据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独特性、专业性,缅甸语教学必须要求不断深入且尽量满足于高等职业学生对缅甸语的学习需求,故向高职生进行缅甸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收集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缅甸语学习目标、学习需求、课程设置需求、课程评价方式需求、第二课堂需求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
结果则表明,学生需求并不满足于当前缅甸语的学习,教师应在缅甸语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与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重视加强跨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培养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与人文素养意识、合理的构建大学缅甸语第二课堂、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等方面来研究改进大学缅甸语教学,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缅语课堂学习质量与后续职业相关的缅甸语运用做好铺垫。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缅甸语教学改进缅甸语学习需求一、引言缅甸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连通缅甸进入印度洋关键节点,随着经济走廊建设,中缅两国开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缅甸作为中国时代友好邻邦,素有“胞波”情谊,两国间互联互通频繁。
现高职学校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着力培养多方面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中缅职教项目,让各专业领域的学生群体在中缅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友好往来和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了独特重要的作用,缅甸语课程的内容需要符合高职学生不同专业需求势在必行。
大学缅甸语课程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只有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院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密切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才能最大发挥缅甸语学科的辅助作用。
略论缅甸语语音教学——兼与汉语语音比较
王德仙
【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2)001
【摘要】通过现代缅汉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比较,指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缅甸语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实现更为有效的缅甸语语音教学.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王德仙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外语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421
【相关文献】
1.汉语和格鲁吉亚语语音对比--对格鲁吉亚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初探 [J], 玛林娜·吉布拉泽
2.汉缅语音对比与针对缅甸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研究 [J], 吴海燕
3.土家语语音演变中的平衡与平衡破缺现象探析——兼谈汉语语音对土家语语音的影响 [J], 谭志满
4.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探析——基于对北语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视频引发的思考 [J], 李婉莹;
5.英语语音教学与汉语语音教学的比较和干扰性探究 [J], 杨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赴缅甸任教调研报告赴缅甸任教调研报告缅甸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次赴缅甸任教的调研中,我对缅甸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该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缅甸的教育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高等教育则包括大学和职业教育。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缅甸的教育系统在投入和教育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缅甸的教育投入相对较低。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缅甸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不足以满足教育需求。
大多数学校的设施陈旧,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其次,缅甸的教育质量亟需提高。
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条件受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缅甸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注重记忆和填鸭式教学,缺乏创新和互动性。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另外,缅甸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缅甸有多个少数民族,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分配存在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此外,在职业教育方面,缅甸的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缅甸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并提供更多的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
同时,缅甸应引入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提高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就业率。
综上所述,缅甸的教育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低下和教育机会不平等等。
然而,缅甸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的教育系统将会逐渐发展和完善,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